中国古代谥号法

 我来答
407707045bc1
2021-05-04 · TA获得超过172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294
采纳率:32%
帮助的人:161万
展开全部

谥号是指人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始于西周,曾广泛通行于汉字文化圈。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往往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叙述清楚,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总的来说,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

根据对西周青铜铭文的研究,约周穆王时期,给地位较高或较有身份的死者加谥的做法已比较普遍。

种类

谥法初起时,只有“美谥”、“平谥”,没有“恶谥”。善、恶“谥号”则源自西周共和行政以后,即周厉王因为暴政“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等被谥为“厉”,另外还有“私谥”。谥号的选定根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谥号时选择。这些字大致分为下列几类:

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平”表示“布纲治纪”。

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炀”表示“好内远礼”,“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乱”、“幽”表示“壅遏不通”、“灵”表示“乱而不损”等。

“下谥”之“恶谥”:周厉王是一个贪婪的君,“国人”发动暴动,他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东北)并死在那里,“厉”便是对他予以斥责的“恶谥”。

平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愍”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思”表示同情。

上述三类谥号,一般属于官谥。

私谥:是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死后,由其亲戚、门生、故吏为之议定的谥号;“私谥”始于周末,兴盛于汉朝。


规则

先秦时的谥号以用一个字为常,也有用两三个字的。用一个字的如:秦穆公、晋文公;用两三个字的如魏安釐王、赵孝成王、卫圣武公等。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议定以“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同时因“谥号”的定夺将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故而废除谥法。嬴政自称为始皇帝,后世则以数计,如二世、三世等等。

汉代时期恢复谥法,而且这一时期谥法制度也日趋严密,朝廷中正式设立“大鸿胪”一职,管理王公列侯的谥法。汉代以后,谥号大多为两个汉字:汉文帝刘恒“谥号”为“孝文皇帝”(汉孝文帝),萧何谥为文终侯。

唐宋时期为谥法发展时期。谥法一方面成为封建帝王尊大谥以满足其虚荣心的工具,同时也成为驾驭群臣的褒贬手段。从女帝武则天开始,打破了皇帝一、二、三字谥号的旧例,她作为皇太后临朝称制时追谥丈夫唐高宗李治为“天皇帝”,达四字。武则天称帝后,又开皇帝追尊四代祖宗的先例,更开创了皇帝生前叠加谀词上尊号溢美的先例,有的帝王活着的时候可以被奉上好几次尊号。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尊号的累加也影响了谥号的累加,自唐高宗以后,大多数皇帝的谥号都在四个字以上。

宋代皇帝谥号比唐时更加溢美,而且也开后代予大臣谥二字的定例。值得一提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实行重文抑武,因此宋代大臣谥号多以“文”字为荣,终宋之世,谥号为“文”者达一百四十多人,为“武”者二十人。

明清时期,谥法内容基本固定下来。首先是各层级人员的谥号字数固定下来。

明代皇帝谥字为17字或29字,亲王1字,郡王2字,大臣2字,例如

明成祖的谥号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清代皇帝谥为28字(光绪)或23字或25字(努尔哈赤),和硕亲王1字,大臣2字,例如

康熙的谥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成仁皇帝

咸丰的谥为: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俭显皇帝

乾隆的谥为: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圣纯皇帝

恭亲王奕䜣的谥为:忠

曾国藩的谥为:文正

清代大臣的谥号规定:一品大臣过世,按例请皇帝决定是否授谥。一品以下官员除非特旨,例不授谥。得谥号者只有曾入翰林,或获授大学士者才用“文”字。而“文”字的谥号中,又以“文正”最为难得;只能出自特旨,不能由群臣擅议;清朝二百多年只得八人获谥“文正”(如曾国藩)。文正以下的谥号则有:文忠(如李鸿章),清朝只有约十人得此谥号;再之下者有“文襄”(只限武功成者,如左宗棠)、文恭、文成等等。


古代文武谥号等级从高到低各是什么? -
明朝的谥号等级已经到达完善的地步,文官的谥号以“文”字为第一字,等级最高的是“文正”,其次是“文贞”,正、贞之后,依次与“文”搭配的字为成、忠、端、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靖、穆、昭、恪、恭、襄...

古代谥号问题古代的臣子的高等级的谥号有哪些 -
文官 文正 文忠 文襄..等 武官 忠武 武烈 等...主要看给什么词 好词儿 坏词儿...谥法解 可以看看 有解释,谥词有褒 有贬 有既褒又贬 也有看用给谁;对武将而言得一个武字是荣耀,对帝王而言有武字就不是完全的褒义,比如刘彻生前给自己上了谥号武 而曹操生前就让曹丕在他死后不要用武字,可曹丕还是用了

中国古代的谥号怎么排等级啊,文臣,武将,详细…… -
中国古代谥法解 惟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号者,功之表;古者有大功,则赐之善号以为称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名谓号谥....

古代大臣最高等级谥号是什么,哪些人死后才能被加封谥号呢? -
谥号,是古代较有名望的人去世后所追加的封号.从群体上来看,主要包括帝王、后妃、高级官宦以及社会上有影响力之人.统治者根据其生前的品行、做出的贡献等,赐给其号,便是所谓的谥号.最早的谥号要追溯到西周时期,到了清朝时废...

古代文官最高等级的谥号是“文”吗 -
是“文正”.从唐朝开始,最高等级的谥号是“文贞”,比如魏征、宋璟、张悦这些贤臣,死后都谥“文贞”.北宋初年,“文贞”仍然沿袭唐制,是最高等级谥号.比如太宗年间的贤臣李昉、王旦等都在死后获谥“文贞”.到了宋仁宗开始,因为宋仁宗御名“赵祯”,为了避讳,将“文贞”改为“文正”,此后历代沿袭.“文正”就成了文官的最高等级的谥号.最早获得这个殊荣的是范(仲淹)文正公,和司马(光)文正公.还有我们比较熟悉的曾(国藩)文正公.

古代谥号的最高级别是什么?
慈禧的谥号就知道个大概了.

北宋谥号等级是什么?
“明会典”记载,以“文”字为第一字的谥号,等级最高的是“文正”,其次是“文贞”,正、贞之后,依次与“文”搭配的字为成、忠、献、端、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洁、敏、达、通、介、安、烈、和.与此同例,与“武”字搭配组成二字谥号的用字依次为宁、毅、敏、惠、襄、顺、肃、靖……与“忠”字搭配组成二字谥号的用字,依次为文、武、定、烈、简、肃、毅、敬……武官的谥号“武”字为第一字,等级最高的是“武忠”,其次是“武勇”,依次与“武”搭配的字是穆、刚、德、烈、恭、壮

古代武官的最高谥号 -
古代武官的最高谥号最高为“武”,意为克定祸乱,即平息战乱,统一国家.如南宋岳飞,谥号是“武穆”;明代开过第一大将徐达,谥号“武宁”,足见“武”为武将最高的谥号.

中国历代皇帝谥号大全 -
皇帝称号从秦始皇帝开始,秦始皇帝认为臣子不能议论皇帝,因此废除周朝的谥法,自称始皇帝,让其子孙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千世万世以至于无穷.可惜秦朝历经三世就灭亡了,西汉建立后,又恢复了谥法.西汉:汉朝通常在谥号前...

谥号有等级吧,那具体是怎么分的啊? -
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逸周书•谥法解》:“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