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为何不让孙悟空直接翻筋斗云去取?
《西游记》取材于历史上玄奘法师西去求法的真实事件。以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和发生的真实历史事件为核心,然后展开天马行空的艺术加工。整部书最吸引人的地方,恰恰是一路上九九八十一难,以孙悟空为首的三位徒弟和各路救兵,与各种妖精妖怪生死搏斗的情节。我们假设孙悟空背着唐僧驾筋斗云一个来回就完成取经的过程,那《西游记》的篇幅不仅要大大缩水,而且根本不可能流传至今,那会是一本毫无文学价值,更无史料文献的作品。
作为一部神话志怪小说,《西游记》是我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这是后世给予它的历史定位。但对于作者而言,创作(或者说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加工整理)这样一部作品,是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这一目的受时代和历史局限,但在如今看来也有着积极的一面。
取经的过程,就是人性的深化和提炼。唐僧师徒四人作为一个整体,师父是肉身,徒弟则分别是嗔、贪、痴(心,情、性)的代表,密不可分。从现实角度而言,譬如思念一个人,心早就飞到他(她)的身边,可实际上,作为“自己”这个实体,还得搭乘飞机、高铁、汽车来实现物理转移才能抵达。这颗心(孙悟空)不论多厉害,都得受肉身的限制,同时还得受性情、智慧(猪八戒、沙僧)的牵绊。所以他们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前往西天,在这一过程中完成扬善抑恶,终得正果。
我们可以在《西游记》的情节中看到唐僧师徒从一开始的生分、猜忌到逐步融洽、默契的过程。尤其是真假美猴王之后,唐僧再也没念过紧箍咒,这表明心的驯服,不再躁动。女儿国里还有看似闲笔的一幕:女儿国王看到通关文牒中只有唐玄奘的名字,没有三位徒弟的,就拿起笔,说帮御弟哥哥添上——这象征了肉身和心智的完全统一。为什么是女儿国国王来承担这一角色?因为其他妖怪都是心魔,是心魔的外在表现,而女儿国这一难,是心性,是人的本性显露,过了这一关,才是心身合一。
记得在我们年少的时候,也经常性地提出这个问题,孙悟空一个筋头云十万八千里,直接背着唐僧,轻轻松松一个来回就可以了,为什么要一步步地走,而且路上不仅是餐风露宿而且九九八十一难,到处是妖怪。后来,我们小伙伴得出的结论是,孙悟空被如来施了法,根本背不动唐僧。这自然是年少时候的奇怪想法,随着年岁增长,《西游记》给予我们的领悟也越来越多。这是一部值得反复读的好书。
1、去往西天取经要做到心诚,如果直接让孙悟空去取,没有经历过一路上的灾难是去不来真经的。
2、唐僧师徒是一个团队,一个团队的事情就要一个团队一起做,孙悟空一个人把事情做了,那还要其它人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