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的国语满语为什么没有在全国普及?
作为一个统治民族,满清政府当然是要积极推广满语的。甚至在清朝前期,推广力度还非常大,朝廷曾规定,不懂满语的汉臣不能得到擢升,这让许多汉族官员不得不认真学习满语。
年羹尧对满语就很精通,这也是他能够攀上四阿哥永琰,后来的雍正皇帝的原因之一,毕竟在交流上没有障碍,其关系自然就会亲近得多。
但是,满语、满文毕竟是从蒙古文化身过来的,属于拼音文字,与汉语的象形文字差别很大,从语法结构,遣词造句等方面来看,显然历经几千年的汉语其文化属性远胜于满语,这就使得统治阶层内部也有很多人对汉语非常痴迷,况且,一个少数民族要彻底征服一个大民族,不了解他们的文化,而要他们屈服于自己的文化是根本不可行的。
清朝几位皇帝都很努力学习汉语,汉文化,他们要研究汉民族历史,先贤思想,总不能等着把这些博大精深的汉文化翻译成满语才去读吧。
特别是在行政过程中,针对汉民众,如果强行使用满文,则一定会造成政令不通,社会管理混乱,所以,采取满汉语言双轨制并行是清政府无奈的选择,也是聪明的做法。
汉语的优秀性实在太磅礴,绝不是满清政府可以用满语取而代之的,在施行推广满语一段时间后,因人力、财力、物力以及行政各方面问题的制约,到清中期,因推广满语收效甚微,清政府便不再强行推广,而采用听之任之的自然选择。
到了清朝后期,满清皇室、贵族最终自己也基本放弃了满语满文,反过来崇尚汉文化。直到现在,在满族中,能够真正说满语,写满文的人已经非常难的,据说,要想学到纯正的满语、满文还得到尼泊尔去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