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华夏文明5千年,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文化瑰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训诫便是其中之一。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中“近”的涵义——是“亲近”而非“靠近”
要理解“近”涵义,需要结合这句话的下文一起来看:“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这是西晋时期名臣及文学家、思想家傅玄给太子上课时说的话。前半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意是环境对人具有很大的影响,后半句“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直译就是:声音悦耳,听起来就清澈响亮;身子端正,影子也是直的。引申涵义是:人自己本身的作用同样至关重要。
那么,再回头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的“近”显然就不是简单的距离上的靠近,而是精神层面的亲近,也就是对所接触的人、物、事,从内心上的认可,并将其作为模仿的对象或行为的准则。而是否“亲近”就隐含了主观能动性的道理。
傅玄“涤心”的理论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起支撑作用
傅玄说道:“人皆知涤其器,而莫知涤其心”,人们都知道营造环境的重要性,不知道净化心灵的重要性。因为“心”是万理之统,“天下不正,修之国家;国家不正,修之朝延;朝廷不正,修之左右,左右不正,修之身;身不正,修之心。所修弥远,而所济弥近”。只有通过“修心”逐渐提升自身的内在品质,才能使人具备对环境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是否该“亲近”。如果只“靠近”而不“亲近”“朱者”,则不会变“赤”,如果“靠近”且“亲近”“朱者”,则就是“近朱者赤”了;“同理,“近墨者黑”也是一样。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深刻的见解。既不失客观地强调了外部环境对人有很大的作用,又很透彻地揭示了内在因素才是决定事物根本所在的道理,这与我们现在的唯物辩证法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