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装了,其实你没病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 我来答
优点教育17
2022-06-28 · TA获得超过7657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800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304万
展开全部
文章编号 094 BY刘璕

在早也潇潇,晚也潇潇的暴雨时节从水帘洞般的成都来到拨云见日的深圳参加公司半年工作会,总部HR统一组织大家观看时下最热、票房与口碑俱佳、催泪大片《我不是药神》。说实话电影名、海报、演员阵容都不吸引我,只是想着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暌违电影院4年之久可以趁机一睹为快,多一些热点和谈资,多一份活在当下的体验,仅此而已。

2个小时的影片,前一个半小时非常无感,但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我在数次拿起手机想看其他讯息时又放下,耐着性子继续往下看。我也不知道在前1.5小时如此boring的场景下同事们的笑声和笑点在哪里,我实在是无感,不知道好意提醒我准备充足纸巾的同事何出此言?最后半小时,整个情景完全调转,从老太太“我想活”,到徐峥爆发式的演技“他只不过是20岁的孩子”,到徐峥被捕,送行的白血病友人纷纷脱掉口罩,到黄毛和吕受益隐匿在人群中的微笑,伴随着周围的同事此起彼伏、克制的抽泣声,我的眼泪像断线的珍珠奔涌而出,不可遏制、无法擦净。。。。。。电影结束了,没有一位同事起身,还沉浸在电影的情绪中,有泪尽情流。走出电影院,我一改过往迫不及待即刻分享的常态,采访了几位观影的同事,一位同事说“我终于明白为何每次叶总说我们的工作是治病救人的人”。

看电影以前就听公司的几位医学博士剧透过这部电影的逻辑和主张,多是理性的分析,在此我不做讨论。我写这篇观后感,想要探寻大众的眼泪和感动为何而来?这才是这篇文章的立意和出发点,也许肤浅、片面,但代表当下最有力量的体悟和最美的发生,对成年人而言,我们在发生中学习也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第二天的半年工作会看起来是顺畅地按流程进行各系统的述职会,但因为带着头天晚上的发生和感动,我从理性的汇报和数据中听到了期待和渴望,尤其是叶总和叶董如巴蜀笑星李伯清“散打”式的漫谈。

也许是头天晚上研究院和销售的会议开得太晚,叶总在高屋建瓴的发言中了出现了个别思路中断的现象,但一以贯之的主张和核心信念并未改变。叶总让我印象深刻的金句有三条:

“损害公司利益和同事冲突作何选择——零容忍”;

“信用=信誉=专家使用我们的产品=疗效+产品好”;

“我们生产的是老百姓买得起,能接受的药品。不是我们做得不好,而是不够好。”

而叶董依然是气定神闲,中气十足,娓娓道来,分享了一个传统文化故事带来的启示,我看到与会者的坐姿前倾,对这个故事产生了好奇“叫花子讨米,老鼠,讽刺他永远不满升,让他去问佛祖。路过员外家,遇到其16岁仍不会说话的女儿,员外托其向佛祖问个究竟?和尚500来岁,没有飞起来升天,也托叫花子向佛祖一探究竟。到了一条大江边,遇到一只老乌龟,1000多年都未变成龙,驼他过江,也请叫花子向佛祖捎去问题。佛祖问明来意,给了叫花子问三个问题的机会——龟把壳去掉便可变成龙;老和尚丢掉锡杖便可飞起来;员外女儿遇到心上人就会说话”问完三个问题,叫花子自己的问题却失去了佛祖解答的机会。叶董的寓意是先付出才有回报,利他最终才利己,答案都在过程中,关键时刻的付出,失意时的善良,体现了灵魂的高贵。

作为一个过了大转弯年龄的30+OL, 逐渐变得很”自我”,向内求是我三十而立后的行走标签。从《药神》中的徐峥、吕受益到叶董讲述的故事,无不说明一件事“找自己”,就像那句经典的哲学问话“告诉我,你是谁?”这个世界的匿气很重,我们想要避免被这个大的系统拉回来,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会向外求,去学习,要宝典,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病了。但真相是:别装了,其实你没病,你只是没有找到自我,换句话说,你还在寻找自我的路上。

“认识你自己”,其实是一切学习和修行的起点和原点,这是一个生命的学问,需要你在生命中去学习,用自己的一生去修行。其实,学什么都是一条路,都通向自我认识;走多远都只是一个方向,为了找到我自己。为什么要强调认识自己?就是因为现在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看看他自己,问问他自己,整理他自己,理顺他自己。我们把大多数的时间都用在认识这个世界上,看世界是重要的,但是探索自己也是重要的,所以向内向外都要有了解,然后尽力保持平衡,行走中道。我发现我身边就有很多人,读了几年书之后,知道了“文化人”是什么样子,却不知道“人”应该是什么样子了。他活在这个世界上,麻木着,无觉知、靠着惯性和昨天的成功经验前行,却不知道当下、此刻自己是谁?是用何种身份游走在这个世间?角色清晰,才能放下纠结。千万不要读了书,知识越来越丰富,看过的东西越来越多,会说的道理越来越大,最后却变得越来越不通人情,越来越不懂寻常生活之滋味。那样的话,你这个书真的不应该读,你毁就毁在读了几本书。

“你是谁”比“你要学什么”更重要。

你若坚定,何须问我?你若犹豫,何须问我?

而从头到尾,从生到死,从摇篮到坟墓,与你一路同行、形影相随的只有一个人,就是你自己。你是你自己唯一的终身伴侣,但你却不了解你自己,读不懂自己内心的快乐、内心的悲伤,你不觉得这才是人生最大的遗憾吗?其实我们很多时候是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努力地不活在社会的边缘,却渐渐地活在了自我的边缘,自己把自己边缘化了。就像张德芬老师的那本经典之作《遇见未知的自己》中的经典语录所言: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对于这话,二十五岁,我不知所云;而立之年,我深以为然!

我们唯一能做的一件事就是,在你找到你的知己之前,先成为自己的知己。

一个真正的自爱者会珍重自己身上美好的品质,会修正自己身上不那么美好的东西,这是他会为自己做的事情。

所以,要知人,发力点不在他人,还是在自知。

“存在主义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最有力量的时刻就是当下。请不要在抱怨过去和担忧未来中损失了自己当下的能量。”真正最难的,是以出世之心,经营入世的生活;入世地做事,出世地处世。真正最难的,是以这样的方式在出世和入世之间找到一条中道,保持一种平衡。

天下之善莫善于治人,天下之恶莫恶于毁人。“治人之身”说到底就是“救命”——关键时候帮一把,治他的病,救他的命;“治人之心”说到底就是“安心”——需要的时候说一句体己的话,做一点贴心的事,度他一程,让他平静下来少一点焦虑,安好他的这颗心。这两者都是功德无量。

但另外一种“毁”同样恶毒,那就是“毁人之心”,就是毁掉他生活的希望,毁掉他求生的意志,毁掉他的梦想与尊严。

叶总反复强调“我们这个工作真的是可以救命的”,叶总敬酒的席间又说“我们做的真的是救死扶伤的工作”让我想起法国作家夏尔·波德莱尔,他有句话让我印象很深。他说,这世界上只有两件有价值的事:第一件是你深感惊喜;第二件是你使人惊喜。不管是深感惊喜还是你使人惊喜的事,都需要有爱的能力。而爱,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能力。徐峥找到自我,去爱,从对父亲的小爱变成对白血病友的大爱;叶总叶董和每一位奋斗者未尝不是如此?从组织观影,我看到了大家的正向期待和爱的流动!

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是积极行动的结果。积极行动的动力来自为自己的每一个当下负责。不管当下的你以何种身份出现,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定位和光源,拥有爱和被爱的能力,装满自己和他人爱的水桶!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