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山人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白居易 赠王山人
闻君减寝食,日听神仙说。
暗待非常人,潜求长生诀。
言长本对短,未离生死辙。
假使得长生,才能胜夭折。
松树千年朽,槿花一日歇。
毕竟共虚空,何须夸岁月。
彭殇徒自异,生死终无别。
不如学无生,无生即无灭。
【赏析】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p>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①
孟浩然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
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
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返照,中坐兴非一。
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赏析】
诗题又作登江中孤屿贻王山人迥。王迥:孟诗中关于王迥的诗作很多,是诗人的好友,关系相当密切。
傍:又作边。
鲛人:传说中的海底怪人。歌自逸:又作自歌逸。
开晚照:又作门返照、开返照。
鹿门山:在襄阳城南三十里。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陆游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
回潭石下深,绿筿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
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晚照,中坐兴非一。
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赏析】
王迥,号白云先生,孟浩然的好友,家住襄阳鹿门山,有时卖药。是一位隐居的高士。孟浩然也一生未出仕,二人都徜徉高蹈,交谊深挚。
诗可分三部分。前六句为一部分,描写汉江泛舟和登江中孤屿。先写潮水退后,清悠悠的汉水中,小岛显得更加突兀。这两句诗扣题面而不直接写登孤屿,而只以水落沙屿出暗示。紧接着写汉江:大石下的回水潭,深不可测。岸边的翠竹,密密匝匝。传说中的鲛人,潜伏在水中。江上的渔父唱着歌儿,怡然自得。张华《博物志》载: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其眼能泣珠。诗人将汉江、汉江两岸的景色、传说中的鲛人、江上的渔父交织在一起,多角度地表现汉江的神奇美丽。既写游汉江,同时也为后文回忆与王迥泛舟作铺垫。
第二部分共四句,回忆与王迥游江和登江中孤屿。诗的大意是这样:回想起与你分别的时候,我们一起泛舟的情景,仿佛昨天的事情。在夕阳的晚照中,我们坐在孤屿上,兴致勃勃。兴非一,兴致无穷,不一而足,由于有第一部分作铺垫,这里只以夕阳一句景语,中坐一句情语,就将两人一起游览的情景,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最后两句为第三部分,抒写诗人对王迥的思念。
因为思念王迥,遥望王迥住的鹿门山。回到家中,仍然怅然若失。诗以美丽的汉江为背景,以游汉江为情节,把相思的感情通过具体的生活抒写出来,真挚而又绵长。结构上以游汉江开始,以归家作结,中间插入一次游汉江的回忆。全诗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如同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杜甫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作者:杜甫
原文:
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
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豫章翻风白日动,
鲸鱼跋浪沧溟开。
且脱佩剑休徘徊。
西得诸侯棹锦水,
欲向何门趿珠履?
仲宣楼头春色深,
青眼高歌望吾子。
眼中之人吾老矣!
赏析:
《短歌行》是乐府旧题,称短歌是指歌声短促,这里可能指音调的急促。王郎是年轻人,称郎,名不详。司直是纠劾的官。代宗大历三年(768)春天,杜甫一家从夔州出三峡,到达江陵。这诗当是这年春末在江陵所作。
上半首表达劝慰王郎之意。王郎在江陵不得志,趁着酒兴正浓,拔剑起舞,斫地悲歌,所以杜甫劝他不要悲哀。当时王郎正要西行入蜀,去投奔地方长官,杜甫久居四川,表示可以替王郎推荐,所以说我能拔尔,把你这个俊伟不凡的奇才从压抑中推举出来。下面二句承上,用奇特的比喻赞誉王郎。豫、章,两种乔木名,都是优良的建筑材料。诗中说豫、章的枝叶在大风中摇动时,可以动摇太阳,极力形容树高。又说鲸鱼在海浪中纵游时可以使沧茫大海翻腾起来,极力形容鱼大。两句极写王郎的杰出才能,说他能够担当大事,有所作为,因此不必拔剑斫地,徘徊起舞,可以把剑放下来,休息一下。
下半首抒写送行之情。诗人说以王郎的奇才,此去西川,一定会得到蜀中大官的赏识,却不知要去投奔哪一位地方长官。趿珠履,穿上装饰着明珠的鞋。《史记。春申君传》: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仲宣楼,当是杜甫送别王郎的地方,在江陵城东南。仲宣是三国时诗人王粲的字,他到荆州去投靠刘表,作《登楼赋》,后梁时高季兴在江陵建了仲宣楼。送别时已是春末,杜甫用饮佩的眼光望着王郎,高歌寄予厚望,希望他入川能够施展才能。眼中之人,指王郎。最后一句由人及己,喟然长叹道:王郎啊王郎,你正当年富力强,大可一展宏图,我却已衰老无用了!含有劝勉王郎及时努力之意。
这首诗突兀横绝,跌宕悲凉。从拔剑斫地写出王郎的悲歌,是一悲;作者劝他莫哀,到我能拔尔,是一喜。拔剑斫地,情绪昂扬,是一扬,我能拔尔,使情绪稍缓,是一落。抑塞磊落呼应悲歌,我能拔尔照应莫哀。接着引出奇才,以豫章翻风、鲸鱼跋浪,极尽夸饰之能事,激起轩然大波,是再起;承接莫哀,且脱剑佩趋向和缓,是再落。指出得诸侯,应该是由哀转喜,但又转到何门未定,得诸侯还是空的,又由喜转悲。既然我能拔尔,又是青眼相望,不是可喜吗?可是又一转吾老矣,不能有所作为了,于是所谓我能拔尔只成了美好愿望,又落空了,又由喜转悲。一悲一喜,一起一落,转变无穷,终不免回到拔剑悲歌。莫哀只成了劝慰的话,总不免归到抑塞磊落上。正由于豫章两句的奇峰拔起,更加强抑塞磊落的可悲,抒发了作者对人才不得施展的悲愤,它的意义就更深刻了。这首诗在音节上很有特色。开头两个十一字句字数多而音节急促,五、十两句单句押韵,上半首五句一组平韵,下半首五句一组仄韵,节奏短促,在古诗中较少见,亦独创之格。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 唯美句子赠 。
闻君减寝食,日听神仙说。
暗待非常人,潜求长生诀。
言长本对短,未离生死辙。
假使得长生,才能胜夭折。
松树千年朽,槿花一日歇。
毕竟共虚空,何须夸岁月。
彭殇徒自异,生死终无别。
不如学无生,无生即无灭。
【赏析】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p>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①
孟浩然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
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
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返照,中坐兴非一。
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赏析】
诗题又作登江中孤屿贻王山人迥。王迥:孟诗中关于王迥的诗作很多,是诗人的好友,关系相当密切。
傍:又作边。
鲛人:传说中的海底怪人。歌自逸:又作自歌逸。
开晚照:又作门返照、开返照。
鹿门山:在襄阳城南三十里。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陆游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
回潭石下深,绿筿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
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晚照,中坐兴非一。
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赏析】
王迥,号白云先生,孟浩然的好友,家住襄阳鹿门山,有时卖药。是一位隐居的高士。孟浩然也一生未出仕,二人都徜徉高蹈,交谊深挚。
诗可分三部分。前六句为一部分,描写汉江泛舟和登江中孤屿。先写潮水退后,清悠悠的汉水中,小岛显得更加突兀。这两句诗扣题面而不直接写登孤屿,而只以水落沙屿出暗示。紧接着写汉江:大石下的回水潭,深不可测。岸边的翠竹,密密匝匝。传说中的鲛人,潜伏在水中。江上的渔父唱着歌儿,怡然自得。张华《博物志》载: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其眼能泣珠。诗人将汉江、汉江两岸的景色、传说中的鲛人、江上的渔父交织在一起,多角度地表现汉江的神奇美丽。既写游汉江,同时也为后文回忆与王迥泛舟作铺垫。
第二部分共四句,回忆与王迥游江和登江中孤屿。诗的大意是这样:回想起与你分别的时候,我们一起泛舟的情景,仿佛昨天的事情。在夕阳的晚照中,我们坐在孤屿上,兴致勃勃。兴非一,兴致无穷,不一而足,由于有第一部分作铺垫,这里只以夕阳一句景语,中坐一句情语,就将两人一起游览的情景,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最后两句为第三部分,抒写诗人对王迥的思念。
因为思念王迥,遥望王迥住的鹿门山。回到家中,仍然怅然若失。诗以美丽的汉江为背景,以游汉江为情节,把相思的感情通过具体的生活抒写出来,真挚而又绵长。结构上以游汉江开始,以归家作结,中间插入一次游汉江的回忆。全诗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如同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杜甫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作者:杜甫
原文:
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
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豫章翻风白日动,
鲸鱼跋浪沧溟开。
且脱佩剑休徘徊。
西得诸侯棹锦水,
欲向何门趿珠履?
仲宣楼头春色深,
青眼高歌望吾子。
眼中之人吾老矣!
赏析:
《短歌行》是乐府旧题,称短歌是指歌声短促,这里可能指音调的急促。王郎是年轻人,称郎,名不详。司直是纠劾的官。代宗大历三年(768)春天,杜甫一家从夔州出三峡,到达江陵。这诗当是这年春末在江陵所作。
上半首表达劝慰王郎之意。王郎在江陵不得志,趁着酒兴正浓,拔剑起舞,斫地悲歌,所以杜甫劝他不要悲哀。当时王郎正要西行入蜀,去投奔地方长官,杜甫久居四川,表示可以替王郎推荐,所以说我能拔尔,把你这个俊伟不凡的奇才从压抑中推举出来。下面二句承上,用奇特的比喻赞誉王郎。豫、章,两种乔木名,都是优良的建筑材料。诗中说豫、章的枝叶在大风中摇动时,可以动摇太阳,极力形容树高。又说鲸鱼在海浪中纵游时可以使沧茫大海翻腾起来,极力形容鱼大。两句极写王郎的杰出才能,说他能够担当大事,有所作为,因此不必拔剑斫地,徘徊起舞,可以把剑放下来,休息一下。
下半首抒写送行之情。诗人说以王郎的奇才,此去西川,一定会得到蜀中大官的赏识,却不知要去投奔哪一位地方长官。趿珠履,穿上装饰着明珠的鞋。《史记。春申君传》: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仲宣楼,当是杜甫送别王郎的地方,在江陵城东南。仲宣是三国时诗人王粲的字,他到荆州去投靠刘表,作《登楼赋》,后梁时高季兴在江陵建了仲宣楼。送别时已是春末,杜甫用饮佩的眼光望着王郎,高歌寄予厚望,希望他入川能够施展才能。眼中之人,指王郎。最后一句由人及己,喟然长叹道:王郎啊王郎,你正当年富力强,大可一展宏图,我却已衰老无用了!含有劝勉王郎及时努力之意。
这首诗突兀横绝,跌宕悲凉。从拔剑斫地写出王郎的悲歌,是一悲;作者劝他莫哀,到我能拔尔,是一喜。拔剑斫地,情绪昂扬,是一扬,我能拔尔,使情绪稍缓,是一落。抑塞磊落呼应悲歌,我能拔尔照应莫哀。接着引出奇才,以豫章翻风、鲸鱼跋浪,极尽夸饰之能事,激起轩然大波,是再起;承接莫哀,且脱剑佩趋向和缓,是再落。指出得诸侯,应该是由哀转喜,但又转到何门未定,得诸侯还是空的,又由喜转悲。既然我能拔尔,又是青眼相望,不是可喜吗?可是又一转吾老矣,不能有所作为了,于是所谓我能拔尔只成了美好愿望,又落空了,又由喜转悲。一悲一喜,一起一落,转变无穷,终不免回到拔剑悲歌。莫哀只成了劝慰的话,总不免归到抑塞磊落上。正由于豫章两句的奇峰拔起,更加强抑塞磊落的可悲,抒发了作者对人才不得施展的悲愤,它的意义就更深刻了。这首诗在音节上很有特色。开头两个十一字句字数多而音节急促,五、十两句单句押韵,上半首五句一组平韵,下半首五句一组仄韵,节奏短促,在古诗中较少见,亦独创之格。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 唯美句子赠 。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