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如果稍加留意,必定会发现我们每天都会多次自问“怎么办?”。
工作中:明天有个重要的presentation,我表现不好怎么办?
生活中:都30岁了,还没找到合适的伴侣,怎么办?
家庭里:结婚多年,是时候要孩子了,但事业又正处于上升阶段,怎么办?
我也是个焦虑星人,说好听点就是未雨绸缪,会事先把各种可能的(坏)情况预想一遍,然后想办法解决(但事实是尚未发生),然后发现自己十分有可能没办法解决,然后就干脆不去干或者一直拖着。
上个月我在Linkedin看到一篇很干货的文章,作者李一诺是前麦肯锡合伙人,现任盖茨基金会中国负责人。有趣的是,她从麦肯锡项目经理晋升到副董事,然后从副董事升级为合伙人这两步,都是大着肚子的,她现在是3个孩子的妈妈,一直全职工作。
这份“履历”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作为一名3个孩子的妈,是如何兼顾家庭与工作,而且还能坚持锻炼,整个人都干练轻盈得不得了。换作是我,能做成吗?遇到各种不顺时,该怎么办?
李一诺老师在文章里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提醒: 如果把“限制”作为“起始”条件,你就无形中把选择的空间变狭小了。
你看,要兼顾家庭和工作,为什么一开始就想到各种限制,而不是“要兼顾”,兼顾才在我的目标。
正如开篇提到的各种“怎么办?”,如果想在presentation里有好表现,就该围绕“如何做好演讲”来行动,而不是想象表现不好怎么办;如果想尽快找到理想的伴侣,就该扩大自己的交友圈、积极参加相关活动,或者抿心自问到底是想找个伴而已还是你真的渴望家庭;事业在上升期又想要小孩,这并不矛盾,只要你身体素质好,团队有二把手,有明确规划,完全有可能做到两得意。
所以我们会发现, 只要以目标为导向,大部分的限制都是扯淡 。
在我们做选择的时候,先想我想做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该选哪项就清晰很多了。遇到限制,也会自然地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见山开路,见水搭桥。
以前每逢有想跳槽的念头我都会纠结,不断权衡得失。但后来我学会先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后,就豁然开朗,任由哪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都无补于事,因为我清楚自己想在事业中得到什么,跟什么样的人合作才是高效,领导我的是怎样的人才能让我茁壮成长……因此就没必要纠结了,限制你行动的,都必然有办法解决,万法皆为目标生。
我并不是一个低欲望的人,想要的东西还挺多,有时候还欲求不满,追求更完美。这样会不会挺“贪心”的?以前我觉得会,通过退而求其次或者找借口来“满足”欲望。但最近我觉得不必如此,“想要”并不是一件坏事。
对自己“贪心”一点是件大好事,例如我想事业不断上升,同时想要孩子,想有温馨和睦的家庭,想要更有趣的生活,想发展更多的爱好,想和丈夫有说走就走的旅行,想财富自由……
这样挺好的,那就定目标,然后想办法实现。
告诉自己: When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