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看了很多书仍写不好作文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经常有家长问我:“老师,我的孩子看了很多书,为什么仍然写不好作文。”今天就这个问题,我总结一下,家长们在辅导孩子写作文时的误区。
小学阶段写作文最核心最重要的是练笔,要训练孩子的描写能力,如果不训练,在小学阶段孩子的作文水平难以提高,平常多写,这是最直接有效的。读书只是一个辅助的功能,它可以滋养孩子的文学素养,但是在小学阶段,它的效果绝不是立竿见影的。
读书有无尽的好处,但小学阶段你读了书,不实践不练笔,你仍然写不好作文。
小学阶段的作文是以记叙文或描写性的状物文为主,只读书,孩子的文化素养会提高,孩子的见识思维能力都会提高,但这都是慢慢见效的。前面说了,需要到初中甚至高中,才会效果明显。读书与写好作文的关系巨大,但在小学阶段不要心急,要多练习各种描写与细节刻画。
小学阶段中低年级的孩子,他们从出生到学说话,一直接触的是口语,到上小学二年级了,突然要写一段话了,到小学三年级要写一篇300字以上的作文,从口语表达到用书面语言表达,肯定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
同样,对于读书来说,他从读书,到吸收到应用,也得有一个过程。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一只母鸡,不可能吃完食物就下蛋,总有一个吸收转化的过程。
有家长说:“我的孩子每天写日记,天天练笔,写了半年了,没见效果,日记也是老样子,没长进。”其实关键的是,孩子写日记是在记流水帐。如果是记流水帐的日记,别说写了半年,即使写了一年两年,写作水平也难以提高。所以我们家长在指导孩子写日记时,要引导孩子观察,细致地刻画、描写、描绘。
如写人物时,以“妈妈生气了”为例,有些孩子就只会写“我因为考试没都好,我的妈妈很生气很生气很生气···”有时甚至为了凑字,把“生气”一词用了N遍,为凑字,还将早上吃了什么中午吃了什么晚上回家干了什么,写一堆与主题无关的流水帐,然后才三言两语写“妈妈生气”。做家长的可以引导孩子将妈妈生气时的神态(具体包括妈妈的眼睛、眉毛、脸上的神情)与平时有哪些不一样写出来?还有妈妈生气时的手、脚、身子的动作是怎样的?生气时说了什么?还是沉默没有说话?孩子面对妈妈生气时的心里是怎么想的?结果是怎样的?
这么一引导,孩子就将“妈妈生气了”这一事件的细节刻画清楚了。
如果没有这些细节的刻画与描写,孩子写作的层次只能停留在最基础的阶段,写作水平是不会提高的。
多背好词好诗好句,是可以增加孩子的文学素养,但家长们不要太急功近利了,背了就一定要让孩子用在作文里面。因为孩子用好词好句时,是从一篇篇文章中摘录出来的,是文章的经典之句,别人写出来是有感而发,有真实感。而孩子自己写的文章有时与那句话或那个词不搭调,强迫着用进文章里,文章反而感觉华而不实。
比如孩子在写春天时,因为春天的词很多,什么“繁花似锦、生机勃勃、春暖花开···”等等一系列的好词,老师都会让孩子们积累。但当你问一个三年级的孩子这些词的意思时,他们大多只是说“是描写春天景物的词语呀,写春天时就用这些词。”
其实,如果这样说,是不是更符合三年级孩子的观察特点:春天到了,花园里,各式各样不同颜色的花都争着开满枝头,散发着一阵阵清香,像是一片花的海洋;小草冲破泥土的阻力,长得绿油油的;暖暖的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我们的脸,舒服极了。
总之,多多训练孩子的描写技能就对了。小学阶段主要是练笔,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进行细节刻画,写作能力就一定会提高。多背好词好句,并不要急着用,等孩子能恰当使用时,才会给文章添彩。
这种方式是不对的。这样伤害了孩子自尊心,让孩子从此畏惧写作文,以后孩子写作文就不会让家长看,家长看他的作文,他就捂住,怕被批评,也不想和家长交流。
孩子像一株幼苗,他想得到阳光、雨露,他想得到鼓励与表扬,他的写的作文虽然不够完美,只要是自己认真写的,就冲孩子这份努力的劲头,做家长的就应该表扬孩子,找到孩子写作文的闪光点。不要发脾气,越发脾气孩子越畏惧,甚至到后来孩子谈到写作文就如“谈虎色变”一样害怕,孩子写作文的自信心完全被破坏了。
正确做法是:多多表扬孩子,和孩子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平时多多注意训练孩子的描写性语段。具体方法上面有举例,欢迎读者朋友们和我交流。
小学阶段写作文最核心最重要的是练笔,要训练孩子的描写能力,如果不训练,在小学阶段孩子的作文水平难以提高,平常多写,这是最直接有效的。读书只是一个辅助的功能,它可以滋养孩子的文学素养,但是在小学阶段,它的效果绝不是立竿见影的。
读书有无尽的好处,但小学阶段你读了书,不实践不练笔,你仍然写不好作文。
小学阶段的作文是以记叙文或描写性的状物文为主,只读书,孩子的文化素养会提高,孩子的见识思维能力都会提高,但这都是慢慢见效的。前面说了,需要到初中甚至高中,才会效果明显。读书与写好作文的关系巨大,但在小学阶段不要心急,要多练习各种描写与细节刻画。
小学阶段中低年级的孩子,他们从出生到学说话,一直接触的是口语,到上小学二年级了,突然要写一段话了,到小学三年级要写一篇300字以上的作文,从口语表达到用书面语言表达,肯定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
同样,对于读书来说,他从读书,到吸收到应用,也得有一个过程。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一只母鸡,不可能吃完食物就下蛋,总有一个吸收转化的过程。
有家长说:“我的孩子每天写日记,天天练笔,写了半年了,没见效果,日记也是老样子,没长进。”其实关键的是,孩子写日记是在记流水帐。如果是记流水帐的日记,别说写了半年,即使写了一年两年,写作水平也难以提高。所以我们家长在指导孩子写日记时,要引导孩子观察,细致地刻画、描写、描绘。
如写人物时,以“妈妈生气了”为例,有些孩子就只会写“我因为考试没都好,我的妈妈很生气很生气很生气···”有时甚至为了凑字,把“生气”一词用了N遍,为凑字,还将早上吃了什么中午吃了什么晚上回家干了什么,写一堆与主题无关的流水帐,然后才三言两语写“妈妈生气”。做家长的可以引导孩子将妈妈生气时的神态(具体包括妈妈的眼睛、眉毛、脸上的神情)与平时有哪些不一样写出来?还有妈妈生气时的手、脚、身子的动作是怎样的?生气时说了什么?还是沉默没有说话?孩子面对妈妈生气时的心里是怎么想的?结果是怎样的?
这么一引导,孩子就将“妈妈生气了”这一事件的细节刻画清楚了。
如果没有这些细节的刻画与描写,孩子写作的层次只能停留在最基础的阶段,写作水平是不会提高的。
多背好词好诗好句,是可以增加孩子的文学素养,但家长们不要太急功近利了,背了就一定要让孩子用在作文里面。因为孩子用好词好句时,是从一篇篇文章中摘录出来的,是文章的经典之句,别人写出来是有感而发,有真实感。而孩子自己写的文章有时与那句话或那个词不搭调,强迫着用进文章里,文章反而感觉华而不实。
比如孩子在写春天时,因为春天的词很多,什么“繁花似锦、生机勃勃、春暖花开···”等等一系列的好词,老师都会让孩子们积累。但当你问一个三年级的孩子这些词的意思时,他们大多只是说“是描写春天景物的词语呀,写春天时就用这些词。”
其实,如果这样说,是不是更符合三年级孩子的观察特点:春天到了,花园里,各式各样不同颜色的花都争着开满枝头,散发着一阵阵清香,像是一片花的海洋;小草冲破泥土的阻力,长得绿油油的;暖暖的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我们的脸,舒服极了。
总之,多多训练孩子的描写技能就对了。小学阶段主要是练笔,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进行细节刻画,写作能力就一定会提高。多背好词好句,并不要急着用,等孩子能恰当使用时,才会给文章添彩。
这种方式是不对的。这样伤害了孩子自尊心,让孩子从此畏惧写作文,以后孩子写作文就不会让家长看,家长看他的作文,他就捂住,怕被批评,也不想和家长交流。
孩子像一株幼苗,他想得到阳光、雨露,他想得到鼓励与表扬,他的写的作文虽然不够完美,只要是自己认真写的,就冲孩子这份努力的劲头,做家长的就应该表扬孩子,找到孩子写作文的闪光点。不要发脾气,越发脾气孩子越畏惧,甚至到后来孩子谈到写作文就如“谈虎色变”一样害怕,孩子写作文的自信心完全被破坏了。
正确做法是:多多表扬孩子,和孩子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平时多多注意训练孩子的描写性语段。具体方法上面有举例,欢迎读者朋友们和我交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