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简谈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面向21世纪对基础教育的需求,本文来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语文学科的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完成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完美结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担负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及教师观,做到教与学的统一,通过语文知识经验的传递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而不是仅仅让他们认识多少字,考了多少分。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机制,不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教会学生学习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即培养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就是落实素质教育)的目的。只有教育观念的改变,才是素质教育之路的良好开端,才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条件。
“素质教育”就是面向21世纪对基础教育的需求,针对中小学中一度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它明确了基础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学校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手段,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毋庸置疑,作为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应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这种认识,基于“语文学科的功能和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多维的,既包含发展语言这一基本功能和任务,又包含再现知识、认识世界、形成学习方法的功能和任务,也还包含着提高思想、陶冶情感的功能和任务”
二、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
1.当下小学语文教育的重点
作为教师,我们都清楚“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的工作宗旨。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重要的应该是“引领”。正如一句古话所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当下的“生本教育”恰恰很好地强调了这一点,一切要以学生为主。
在内容上,当前对小学生语文素质的考查主要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三大部分。很多人一再提出要取消小学期末考试,在我看来,这还不太可能,并不是说有考试就一定是功利的学习。在中国大框架的教育体制下,尽管考试不是检测学生素质的最好方式,但也没有其他的方式比它更合适。相比之下,对于小学生的考查,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方式。“识字写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需要扎扎实实地完成;“阅读”是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也是检查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好方式;“写作”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最好体现,无疑也是必须考查的一个方面。
三、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1.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和其它的概念一样,“素质教育”也具有“内涵”与“外延”这两个逻辑特征,内涵所反映的是事物的特有属性,外延则是具有这个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只有注重概念“外延”与“内涵”的辩证统一,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认识。在这种认识下,才能不偏离“培养人”的基点,使听说读写训练作用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比如:识字教学,就会既完成一定的识字量,又注重识字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就不会忽视“四会”(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学会使用)的要求,而造成学生能记得“这个生字是课生字表中的第几个”,但作文时却写错这个字的现象。阅读教学,就会既注意字、词、句、段的基本功训练,又注意篇的整体内化吸收;既注意语言完整性、准确性、形象性、条理性等方面的培养,又注意晓以规律、渗透学法。就不会忽视听话、说话、朗读、复述、背诵方面的教学。作文教学,就会把作文过程视为一种有规律的认识过程,体现出观察是前提,表达是结果,思维是核心。就不会再让学生背记范文,考试时按照题目“一文多变”了。
2.“内化”与“外化”内化和外化是马克思提出的哲学思想,在心理学方面的运用,“所谓内化指的是一种过渡。由于这种过渡的结果,对外部物质性对象的外部形式的过程转变为在智慧方面、意识方面进行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它们经受了特殊的转化──概括化、言语化、简缩化,而最主要的,是能够超出外部活动可能性的界限而进一步发展。”素质就是在不断的“内化”和“外化”的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身心发展的品质,它显然蕴藏在体内,一旦需要,可以按主体的意志转化为行动。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就是利用文化的作用,使潜能走向现实。这一开发的过程,即被视为素质的发展。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把精力集聚在书面考试的答卷上,甚至不惜加重负担,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这样,不但不利于内化吸收及外化表达。而且从客观上起到扼制个性发展的负作用。加大阅读和作文的份量,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些做法的核心,是优化内化与外化的进程,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3.能力和习惯。听说读写能力属特殊能力的范畴,严格他讲,在小学阶段只能是技能。它是以一般能力(注意、记忆、观察、思维、想象等)为基础,一般能力的培养又是靠特殊能力的训练而体现的,而习惯是一种长期养成的比较固定的、机械地完成的自动化的行为或动作的特殊倾向。可以这样讲,习惯应该属于作为个体的“人”素质的有关部分。
四、转变学法,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转变学生学法,古人有“举一反三”之说。教学时,我们必须注重对立正确的“例题”指导,弄清教材编写的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体会语言文字,理解语言文字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敢想、敢做,放开思路,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得到发展。
2.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
自学方法,顾名思义是学生自我学习的各种有用办法,是学生自身养成的学习习惯。要让学生把预习引进课堂,把学生的自学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通过阅读、理解语言文字,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将会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