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桂林山水教案(2)

 我来答
慧圆教育
2022-06-30 · TA获得超过4990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90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40万
展开全部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桂林山水》教案(二)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课文用4个自然段构成一篇写景佳作,第1自然段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总领出对桂林山水的观赏的起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把山水联系起来观赏所获得的总的印象:“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典型的按照“总——分——总”的思路写就的写景美文。在第2、3自然段写桂林的山、水的特点时,作者先拿自己以前观赏过的相应的景观的感觉与眼前的景物作对比,再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出自己所观察到的美景,表达独具特点,是四年级学生学习表达的典范例文。

  教学目标:

  1、引导通过自主学习,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暇、骆驼、攀登、屏障、波澜壮阔、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通过多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读正确,直到会背诵课文。

  2、了解桂林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细致观察的游览方法;学习作者先用以往观赏相关景物的感觉作对比,再用排比、比喻等句式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初步认识“总——分——总”的结构段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以及排比、比喻等句式构段的写景方法。

  教学准备: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有关录象、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上课的前一天,布置预习课文,开展以下阅读实践:

  1、认真读课文,在不会读的生字、新词下面画横线,通过查字典解决生字新词的读音和字(词)的意思,将这些字(词)的意思抄写在生字新词的下面;将这些生字新词各抄写三遍。

  2、多读几遍课文,将课文读通顺、读正确,直到会背诵课文。

  3、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桂林山水有哪些主要特点?你有哪些感受?

  课堂教学:

  第一课时

  一、导课、检查预习效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猜猜地名——播放以前课文中出现的一些景点图片(例如:香山、北京、黄山、大海、草原、香港、日月潭、泰山、西湖、本校景点)让学生回忆出它们的地名。

  2、再出示几幅意境图片,如“波澜壮阔的大海”、“无暇的翡翠”、“危峰兀立的山”、“翠绿的屏障”(让学生联系预习,讲讲“波澜壮阔、无暇、危峰兀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

  3、全体齐声诵读与个别诵读课文相结合,在诵读过程中,对没有读准字音的生字相机进行正音(为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宜用“学生发现——学生拼读音节”的方式,加强在拼读中正音)

  4、根据预习交流: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桂林山水有哪些主要特点?你有哪些感受?

  要点: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漓江的水有“静、清、绿”等特点;桂林的山有“奇、秀、险”等特点;桂林山水构成一幅美丽画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在学生汇报的同时,相机引导对“甲天下”的理解,对“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理解。(关注学生个性化的独特的感悟理解,教师不作主讲,只做相机启发引导)

  二、研读第二自然段,了解作者描写漓江水的方式

  过渡: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于是大家都来观赏桂林山水,作者来到桂林的漓江,他看到的漓江之水有什么特点?又用了什么方式将漓江的水描写下来的呢?现在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请个别学生再读该段,相机再对读音有误的生字进行正音;

  2、默读该自然段,自主思考以下问题:①你从这段话中得到了什么信息?②这段话有几句话?表达方式上有哪些特点?

  3、学生默读思考,几分钟后先与同桌交流,再指名3-4位同学在班上汇报。

  【交流要点】

  A、信息: 大海——波澜壮阔;西湖——水平如镜;漓江的水——静、清、绿;

  认识无暇的翡翠(课件出示:无瑕的翡翠;形近字对比——“无暇顾及”,日字旁的字大多是和时间有;“无瑕的翡翠”的“瑕”字是“王”字旁,和玉石有关)

  B、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拿以前看过的大海、西湖对比,“却从来没看见过”表示以前所见的水都没有漓江的水这样有特点;第二句话写漓江水的特点,用了三个结构相同的短句,短句子中间用分号“;”。第三句话写人在船上,看到水纹才感觉到船在前进。(以上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互相补充说出)

  4、比较句子,感悟作者将特点表达得很具体。

  出示幻灯片

  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让学生多读几遍,在读读讲讲中,感悟左右两边的内容都能写出漓江水的特点,但右边的表达,用了一些大家熟悉的事物来证明,将特点写得很具体、形象生动。

  5、教师解密表达方式:

  按以下格式出示这段话的幻灯片: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有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用以往观赏相关景物的感觉作对比,突出眼前的景物】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 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短句子中间用分号“;”】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学生诵读这段话。

  6、教师小结、讲解

  结合前面同学们的汇报,教师可做如下小结(要点)。这段话表达方式是:先用以往观赏相关景物的感觉作对比,强调眼前的景物更有特点;接着用排比句写出漓江水的特点,写得具体而形象生动;最后写人在船上,看到水纹才感觉到船在前进,突出水的清静。

  联系排比句的定义,讲解排比句:意义相关或相近(都将漓江的水的特点)、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漓江的水真 啊, 得 ;)

  7、让学生将排比句的定义抄写在课文的空白处并读记。引导学生看着幻灯片反复读这段话,加深对排比句的认识。

  8、幻灯片出示以下句子,巩固对排比句的认识(请学生默读、与排比句的特点联系起来认识排比句,再诵读这两个排比句)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 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

  9、小结排比句的作用:(幻灯片出示,排比句的作用: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请学生多读几遍。

  10、再请个别同学诵读这一段;教师相应的做一些朗读指导;再个别朗读;再整齐诵读这一段。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式思考以下问题:①你从第三自然段中得到了什么信息?②第三自然段表达方式上有哪些特点?

  2、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部分同学班上汇报;

  信息(尊重学生的自主、个性解说,作相应启发引导)

  表达方式(以学生讲讲、读读为主,教师做相应的启发、引导、补充):

  与第二自然段基本相同:先用以往观赏相关景物的感觉作对比,强调眼前的景物更有特点;接着用排比句写出漓江山的特点是奇、秀、险;

  在这一段的排比句中,为了更生动形象地写出桂林山的特点,作者用了“比喻”的写法:

  (幻灯片出示例子: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3、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说“比喻”的特点:

  幻灯片出示以下三句话:

  山是老人吗?不是,山的形态像老人的身体,所以将山比作老人;

  山是大象吗?不是,山的形状像大象的身体,所以将山比作巨象;

  山是骆驼吗?不是,山的形状像骆驼的身体,所以将山比作骆驼。

  学生读读这三句话;

  老师强调:实际的景物(本体),如“桂林的山”,不是被比喻的景物(喻体),如“老人”,只是有几分相像,本体和喻体之间只有存在这种关系才可以说是“比喻”的句子。(可用幻灯片出示,便于让学生多读几遍)

  思考:如果将这三句话连在一起,又是一种什么表达方式呢?

  【幻灯片出示】山是老人吗?不是,山的形态像老人的身体,所以将山比作老人;山是大象吗?不是,山的形状像大象的身体,所以将山比作巨象;山是骆驼吗?不是,山的形状像骆驼的身体,所以将山比作骆驼。

  学生再读这三句话,再讲讲排比句式的主要特点(排比——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4、诵读第三自然段(抽查几位同学背诵的情况,再齐声诵读)

  二、读悟第四自然段,进一步感悟桂林山水景色的美丽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联系插图、展开想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启发学生将山和水的特点联系起来,将第四自然段语言的意境与插图联系起来,谈谈各自的感受。

  2、组织学生读书、思考、与同桌交流等实践活动,请几位同学在班上发言。

  三、统揽全文,初步认识“总——分——总”的结构段方式

  1、默读全文,写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学生汇报、补充后,出示下面课件:

  总 ①“桂林山水甲天下”;

  分 ②桂林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对比、排比、比喻)

  ③桂林山的特点:奇、秀、险;(对比、排比、比喻)

  总 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学生看、读、默记上述提纲

  四、总结梳理,内化所学,实践运用

  通过对《桂林山水》的学习,我们又从中新知识和一些新的表达方式,请同学们自由地做个总结发言:

  1、学生自由发言,在广泛的发言、补充的氛围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感悟。

  2、小练笔。

  教师:(结合板书)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的方法,具体描写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具体写了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现在,让我们回到校园,想一想:哪处的景物很有特点?模仿课文第3自然段的写法,将校园有特点的景物,用一段话写出来。

  学生小练笔,之后选几段(篇)适当展评。

  3、提出课后继续进行习作要求:

  幻灯片出示要求:

  再认真观察校园景物,在刚才写一段话的基础上,再试一试模仿课文的结构,写一篇短文,你一定能行的。

   更多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桂林山水》教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