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的哪两部作品引发了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之间的剧烈冲突
《〈克伦威尔〉序言》和《爱尔那尼》两部作品引发了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之间的剧烈冲突。《〈克伦威尔〉序言》和《爱尔那尼》全面运用了对照原则,显示出丰富多彩的风格,堪称浪漫主义戏剧的代表作。
首演时遭到伪古典主义一派的捣乱,但在以戈蒂耶为首的浪漫派的喝彩声中,演出终于获得成功。“《爱尔那尼》之战”标志着浪漫主义对伪古典主义的胜利,成为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
《〈克伦威尔〉序言》是雨果的创作进入第二时期的标志,他在这篇序言中正式与消极浪漫主义决裂。1830年七月革命前后,雨果的民主主义思想逐渐增长着。另一方面,这种思想还具有不彻底性。三十年代后期,雨果的思想和创作开始发生危机,直到1848年二月革命,危机才结束。
美丑对照原则的运用
法国大文豪雨果在其《克伦威尔序言》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他的《巴黎圣母院》就是运用这一原则的典范作品;而法国又一位颇具影响的诗人、文艺理论家波德莱尔则倡导了“以丑为美”理论,他的《恶之花》正是这一理论的代表力作。
对于这两位大家的文艺思想,人们已从不同侧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是遵循了对比逻辑,没有改变事物本身的性质;而波德莱尔的以丑为美,则改变了矛盾双方事物的性质,雨果在其《巴黎圣母院》中,将他的美丑对照原则运用到了一种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