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春 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1.于细微处见真情
文章先写春的平常景色,再慢慢地去春天的草、树、风、雨四个方面描写,最后才综合写春的美好,而这一切在我们眼中是很平常的,但是在作者的眼中,这些经常见到的景色,在他眼里都是带着有感情的。
小草吐芽,他写成“钻”出地面,而且还是“偷偷地”;望见梨花,他陶醉其中,闭了眼,作一浪漫的想象“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春风吹来,他捕捉到悦耳的笛声;春雨里,“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和“地里”,他都视有所及,着意点染
2.于绚丽中见单纯
作者将我们常见的草、树、风、雨当成了有像人一样有生命的,这些常见景色,作者在描写他们的时候流露出像孩童一样单纯的心态,充满了童真童趣,作者以儿童的眼光观察春天,描绘春天,使得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和“小姑娘”一样,充满活力和趣味。
3.于散淡中见曲致
这篇文章一方面以一种孩子气的单纯贯穿全文,另一方面,又在努力寻求内在的变化。如文章中注意从视觉到触觉、味觉和听觉的转换;语言形式上,大量运用叠词叠句和对称、排比的短语短句以及精彩生动的排比句、拟人句,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扩展资料:
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对比等。像《白杨礼赞》一文借赞美白杨树挺拔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来赞美北方的农民,采用的是象征的写作方法。
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包括: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借代、反问、设问、对偶、反复等。
《春》是作者朱自清写的一篇很有名的散文,一直都被选中作为语文课程中教材。在这篇散文中,作者融入了当时他的心情、人生感悟和追求。《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写作手法
1、诗情画意情景交融:
《春》诗情画意和谐地创造了情景交融的境界。作者对春天深沉赞美的感情,不是直抒胸臆的“直说”,而是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春天的各种风景画来抒写的,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
如对花的描写。既绘形绘色地描绘了各种果树的花,又这样描绘盛开的野花:“野花儿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象眼睛,象星星,还眨呀眨的。”
作者赏花的欣喜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一切“景语”都是“情语”。由于感情的倾注,这些小野花儿都仿佛变成了富于感情的活灵灵的小动物了,内在的诗情与外在的景物和谐地交融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画面的境界也因之抹上一层浓郁的抒情色调。
2、结构严密,层次井然又富于变化:
作品根据揭示主题和抒情的需要,一共制作了六幅画面。画面之间的连接自然、紧凑,并以前面五幅画面作为第六幅画面的铺垫、烘托,从而开拓意境,提示题旨。在揭题后,最后奇峰突起。
文章层次清楚,脉络分明,而又有变化。
3、语言朴实,隽永:
朱自清善于提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口语。他的散文语言具有清新朴实的特点。
如写草“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如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短句浅语都是从口语中来。从达意说,平易好懂,从修辞说,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之后,节奏明快,不平淡,有浓厚的抒情味。
作者还善于运用奇妙的比喻,增强语言的情味。如写春风拂面,说“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如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等。这些比喻新颖、贴切,不落俗套,富有表现力,蕴藉深厚,句外有意,朴实清新中有隽永的特点。
扩展资料
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
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了它以生命,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的春天特有的景象。
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作者对春天景物的观察是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的,每一个局部中又抓住景物所具有的特点进行细致深入的描写。
围绕一个“春”字,写“盼春”、“绘春”、“颂春”三部分,作者怀着对春天的热爱之情,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图画。
语言特点:
1、善用迭字迭词:
本文共用了20个迭字、迭词。如:“欣欣然”、“偷偷地”、“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轻悄悄”、“软绵绵”、“稀稀疏疏”、“舒活舒活”、“抖擞抖擞”等。
迭字迭词,声音和谐,读来上口,富有音乐美、韵律美,而且善于表达情感,描写景物,增添了语言的魅力。
2、“谈话风”的语言:
朱自清的散文由于大量地吸收了口语词汇和灵活地采用了口语句法,具有“谈话”的作风。读起来犹如作者与读者对坐拉话,亲切有味。
比如:“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但朱自清“谈话风”的语言并不等同于生活中的口语,而是一种经过锤炼的文学艺术语言,有着字外有字、句外有句的韵味,在明白如话,通俗平易之中,还有形象生动,浓缩隽永的特色。
修辞艺术
朱自清的散文《春》充满了叙不完的诗情、看不尽的画意。他将人格美的“情”与自然美的“景”水乳交融在一起,创造了情与景会、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朱白清在这篇仅仅30个句子的简短散文中。运用了二十多处修辞手法,频率之高,令人惊诧。
作品是以“春”贯穿全篇,由盼春、绘春、颂春三个部分组成,逐层深入、环环相扣。而作者正是以修辞格来作为《春》的“颜料”,淋漓尽致地描绘出那幅五彩缤纷的早春图。
1、殷切盼春归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作品一开头,作者就用了一个反复修辞格。“盼望”这一动词的反复使用。突兀、有力、急切地反映出人们期盼春天来临的迫切心情。紧接着,用一个“拟人”辞格,来传递春天的讯息。
春,是人们所心仪的,是可感可知的,可爱可亲的。春天的脚步声,更是人们极为熟悉的。来了,近了,它是人们在历经三九寒冬之后所殷切期盼的。在此。作者写出了人们对春天的翘首企盼之情和迎接春天的万分欣喜之情。
2、热情绘春景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用了“拟人”辞格。在作者的笔下,春风轻拂,大地回暖,万物复苏,仿佛一个“刚睡醒”的人,“欣欣然张开了眼”。初春,好一种淡淡的气息;初春,好一派朦胧的景象。“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其中,“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用了“拟人”辞格,将太阳人格化,既抓住了春天太阳的特征,表现了春阳的温暖,更展示出春阳内在的神韵。整个句子又构成排比句,“拟人”、“排比”的套用,从大处着笔,对山、水、太阳进行了粗线条的描画,简明地勾勒出初春的总轮廓。为下文深层次、多视角地描绘春景图做铺垫。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朱自清用“朗润”描写的山,使山富有光泽、格外的洒脱。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用了“叠音”和“拟人”修辞格。“偷偷”、“钻”等词语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传神地表现出来,正所谓,“一岁一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这也象征了人类社会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且总是向着更美好、更高级的社会进化、演变。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用的是“反复”(重复)修辞格。嫩绿的小草“一大片一大片”的,长满了园子和田野,视线所及之处都是这绿的世界,让读者感受到这春草绿得多么诱人,而且具有很强的层次感。“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用的是“排比”修辞格。值此大地回暖时节。
人们告别封冻了一冬的粉妆玉砌的世界,来到满是绿色的草坪“坐着,躺着”,沐浴着春阳,甚是惬意。和着和煦的微风,开展各种户外活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使人得以保持精神饱满的状态。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是“排比”、“连环”及“拟人”几种修辞格连用,将桃花、杏花、梨花的竞相开放描绘得非常生动、非常形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将三个“比喻”修辞格连着使用。而这三个比喻句又组成排比句。作者从色彩的角度,将桃花、杏花、梨花描绘得多姿多彩,鲜艳夺目,而且非常逼真。确是花卉争荣,各不相让。这些个花儿,充满了生命的芬芳,也使整幅春景图的色彩更为丰富、润泽。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用的是“通感”和“排比”修辞格。“花”是视觉,作者把它移植到味觉,说是“带着甜味”。看着春华想到秋实——满树的“桃儿、杏儿、梨儿”,着实让人过足了喜获水果丰收之瘾。这样的想象不仅拓宽了描绘的视野,更从另一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爱。“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
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用的“拟人”修辞格。一个“闹”字。将蜜蜂人格化,非常贴切。这样的描写既表现出声响。隐含着一片喧闹沸腾,更寓意着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是“比喻”的连用及“比喻”、“拟人”修辞格的套用。
草丛里的野花“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非常生动。正是这些小野花,与别的花儿一起组成春花大家族,将春天大地装扮得分外靓丽妖绕。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是“引用”与“比喻”修辞格的套用。句子先引用了南宋志南和尚的诗句,用以状写春风的温暖、柔和,非常亲切可感。
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用了“比喻”修辞格,这个比喻让人觉得非常亲切、非常生活化,容易勾起人们儿时的回忆,倍感母爱的温暖和伟大。“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此句用的是“拟人”修辞格。鸟儿都来“卖弄”歌喉,它们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作者以“鸟唱”等鸟儿欢快的表现,衬托出人们愉悦的心情,反映出春天给人们、鸟儿、大地上的一切生灵带来了欢愉。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入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用了“比喻”、“排比”和“拟人”修辞格。作者将连绵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这三个比喻连用构成了排比。接着,用一个“织”字,将春雨人格化,也将春雨描绘得异常的湿润。“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是宽式的(非严格意义的)“对偶”。
作者通过这种修辞手法,加深了春景图中树叶的“绿”和小草的“青”,使整幅图更加浓墨重彩。图中所描绘的树、草及其它植物,都呈现出一派生机和活力。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其中,“小路上,石桥边”“披着蓑.戴着笠”用的是“对偶”修辞格,将乡间的各式人等的活动描绘出来。撑起伞,走在小路上、石桥边的入,心情放松.正慢慢地体会着初春的细雨“斜织”;而农夫则为了当年的好收成,借着大好的春光,“披着蓑,戴着笠”在地里忙着。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用了“叠音”和“拟人”修辞格。此处的“叠音”体现了声音美和语感美。房屋“在雨里静默着”是将房屋人格化,将蛰伏了一冬的房屋描绘得更富有灵性,装点着烟雨初春的乡村。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共用了三个“叠音”修辞。作者通过声音的繁复增进语感的繁复,借声音的和谐增强语调的和谐。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用了两个“反复”修辞格和一个“对偶”修辞格。“舒活”、“抖擞”两个词语的重复出现使前两个语段构成“排比”,有意识地突出“蛰伏”了一冬的人们不愿辜负大好的春光,正大步迈进春天,以十二分的热情,聚集十二万分的潜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项工作中。“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是“引用”修辞格和“双关”修辞格的套用。农民抓住农时,忙于春耕春种,以使来年衣食无忧。其他行业的人们也抓住春天这一大好时机,通过一番努力,实现生活的美好愿景。
朱自清在贴近大自然、感悟大自然、描绘大自然的同时,赞美那些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的人们的思想情感。
3、春之礼赞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将春天比作“娃娃”,是“比喻”和“拟人”兼用。春天原非像别的事物那样可知、可感、可触摸,但作者把它比作新生的娃娃后,就赋予了它新的生命。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此旬兼用“比喻”和“拟人”,将春天比作“小姑娘”。春天渐渐长大,变成“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她亭亭玉立,落落大方,“笑着,走着”,着实招人喜爱。社会的发展、进步,将会使更多的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这是人类社会的美好愿望。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是“比喻”和“拟人”兼用,将春天比作“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的“青年”,有理想,有勇气,有作为,敢担当。春天这个“健壮的青年”,“领着我们上前去。”在此,作者纵情赞美春天。并迸一步揭示出:春天有着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因此,应当踏着矫健的春天步伐,去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新生活。
三个比喻句组成了“排比”修辞格。作者用三个形象化的比喻,渐次排比,讴歌春天,使作品气势迭起,也使整幅春景图更加丰润。作者还要以此印证:春天是新鲜、美丽、欢快、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作品以这三个比喻句收束全文,言简意赅,节奏明快,生动活泼,表现力极强。
纵观全篇,《春》鲜明地表现出田园牧歌式的清新格调和欢快情绪。它是一曲赞歌,唱出了春的美妙旋律;它是一首热情的诗,抒发了对春的企盼和眷恋;它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展示出春的气息与魅力。
扩展资料:
《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驭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这些文字在他辞世之前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清丽风格。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大于江苏扬州,故称“我是扬州人”。他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曾任国立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系主任。
朱自清是近代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其著作合编为《朱自清全集》。
散文风格
朱自清散文结构严谨,脉络清晰,简朴平实,平淡自然,简练委婉含蓄,描写细致生动,细腻传神,绮丽纤细,善用比喻,有时则过于精细。朱自清善于言情,情感真挚动人,清新隽永,用活的口语。他又善于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富有诗意,绚丽多彩,情调与音韵和谐。
他曾经说过:我的兴趣本在诗,现在是偏向宋诗;我是一个做散文的人,所以也热爱散文化的诗。因此,在他的散文中,也流露出诗的美感。
朱自清早期作品,以擅长写景、抒情见长,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也有些作品着重于社会现状的批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春》
《春》诗情画意和谐地创造了情景交融的境界。作者对春天深沉赞美的感情,不是直抒胸臆的“直说”,而是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春天的各种风景画来抒写的,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