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先说以史为鉴,指导未来。先拣最功利的来说,MBA教学应该当之无愧,MBA的学生学习为的就是将来挣更多的钱,这应该是最务实的了,那么他们学的是什么呢?福特、泰勒、本田宗一郎、戴尔这些或远或近的人物们的发家史,不就是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中的经典案例么?人类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固然重要,但如果有人能够加以保存、整理和提炼,然后将精华传播于世人,那效果将会大大的提高。历史其实就是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善加处理,为我所用,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必将受益无穷。当然,这里很多朋友提到了历史研究的人为性。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从个人使用历史的层面来看,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特别是对于主观的东西更要注重分析过程而不是结果。比如说曾国藩,你说是坏人,他说是好人,有什么意义么?他又不是我的邻居,既不会给我钱,也不会剃我的头,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并不重要,关键是要看他的言行好在哪里,坏在哪里。为什么说好,为什么说坏?这其中有什么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再说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个人认为,我们不应该单纯的为自己生在中国而感到骄傲。因为人与人其实是平等的,中国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那是我们的先人创造的,不代表我们这一代是中国人,我们就比别人更优越,更不代表我们比别人聪明,比别人能干。学习我们的历史,决不是让我们拿去向别人炫耀的。但我们也有值得骄傲的东西,我们应该为我们有勤劳智慧的祖先感到骄傲,对于自己创造更辉煌灿烂的明天充满信心;为我们的国家感到骄傲,发自内心的热爱我们的国家。从国家使用历史作为工具的角度看,国家有必要向全体国民灌输历史,从而增强人们的归属感、荣誉感和整体的凝聚力,只有这样,国家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东西对于我们未来的生活已经没有什么指导意义,我们仍要保护和发掘它们的原因,因为这些都是我们作为中国人所共同的历史渊源,是维系我们之间关系,增强彼此认同感的坚实的根基。此外,站在整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我们学习历史也是为了了解我们周围的邻居,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
只有了解了自己的过去,才会明白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才,会遵从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发展特征,从过去的历史中找到自己未来要发展的目标。
大家想想看,电视剧常用的桥段,就是失忆的人向来是迷茫的,不知道自己从哪来,也不知道自己要到哪儿去。
如果中国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历史,那么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何去何从,中国每个人要怎么去发展,怎么发展是对这个国家好的,大家都不知道。大家都会乱作一团,不知所谓。这就是那些一定要否定我们国家历史,扰乱我们思绪的外国敌对势力会做这些事情的原因。
那我们要知道中国什么时期的历史?
我个人认为应该详细了解中国的近现代史,粗略知道中国的古代史。详细知道中国的近代史,是要知道中国在近代的时候,面临过外强的侵略,而之所以被侵略的原因,是因为一直闭关锁国不够先进。这里边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闭关锁国,一个是不够先进。也就给了两点启示。
第一个是如果将中国封闭起来,不与其他国家交流,那么中国的发展将无法跟上世界的脚步,必然会带来第二个隐患,那就是不够先进。而不够先进直接会导致的结果是落后就要挨打。这两点过去的伤痛,需要让中国一代又一代人铭记,不要再犯之前的错误。
再接着我们要注意到,在中国近现代史中,中国人的表现是怎么样的?中华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
如果认真看了,我们能得出到一个结论,那就是在面对外敌侵略的时候,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也是一个不畏阶级划分,相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民族。所以在中国是有各种各样逆风翻盘的机会的。因此,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中国人是不惧怕任何困难的。中国人就像石缝里的种子一样,管他什么艰难险阻,只要确定信念,再艰难都会将压在身上的大石板顶开。看似柔弱,但能坚定地开出一朵花来。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如果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历史,那么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将会被极大地降低。如果知道了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什么历史更重要、什么历史需要知道这些,我们才能在当代的这个社会中游刃有余,在如今的社会局势下保持住中国人的本心及本性,为中国接下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在电视剧里我们经常能看到坏人,为了控制别人会想尽办法抹掉对方的记忆,然后让其为己所用。
所以那些还不了解中国历史的,不了解新中国发展的,也不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各位,在网上看言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随便相信别人。要带着怀疑的眼光去看待你所看到的任何有关历史信息。怀疑了之后一定要求证,不能带着疑问和半信半疑的状态继续下去。
中国还是会继续高速发展下去的,每一个人也都要努力地发展自我,才能跟得上国家的发展节奏。在发展过程中,增长见识和才干是必需的。而在增长见识当中,就包含了一项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而不是只将目光放在去了解其他国家身上。
每个人都是世界发展洪流中摇摇欲坠的植物,只有寻到了根,和国家站在一起才能和同胞一起成为国家这棵参天大树上的一根枝丫,在世界发展的洪流中不会迷失自己,并且能够找到自己的成长方向。所有中国人都应该铭记这个道理,守住自己的根,坚定自己的路,与国家一起,成为这个世界的擎天柱。
1、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
学习历史能使我们更好了解中华民族从哪里来、将往哪里去。马克思说过,我们只知道一门惟一的科学——历史学。
中国是世界上惟一有几千年不间断历史记录的国家。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记录了中华民族在创造历史中积累的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只有了解了她的昨天,才能知道她从哪里来、将往哪里去。认识当今中国,要从了解她的历史开始。
2、学习历史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
历史是前人的实践和智慧之书。中国历史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创业史和发展史,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包含着许多对国家、社会、民族及个人成与败、兴与衰、安与危、正与邪、荣与辱、义与利、廉与贪等的思考。
今天的中国是从昨天发展而来的,今天遇到的许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影子。只有认真学习总结中国历史,才能充分运用中华民族5000多年积累的伟大智慧来化解前进道路上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3、学习历史能够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国人有骨气、有底气。作为世界上惟一历史记载不曾间断的文明古国,5000多年文明史是中国人骨气和底气的精神源泉。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内生力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通过学习了解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传承祖先的成就与光荣,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使我们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更好地服务于民族复兴伟大事业。
4、对历史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
尊重和珍惜自己的历史,保护好自己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也无法改变。如何对待历史,是一个关乎民族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严肃问题。
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改革开放30多年的探索史,这些历史一脉相承、不可割裂。对历史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不断从历史中汲取有益养分。
5、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打着“还原历史”“反思历史”的旗号,否定中国历史上特别是近现代史上的进步事物和正面人物,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抹黑民族英雄和革命领袖,用歪曲的历史观消解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要坚定不移捍卫,以事实批驳歪曲历史、否认和美化侵略战争的错误言论;对民族英雄要铭记和崇尚;对革命领袖的评价不能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而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
6、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
学习中国5000多年文明史,加深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精神品格的认识。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是一座无比丰富的宝库,从中我们可以汲取丰富营养、获得强大精神动力。体现在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品格中。中华民族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
比如,从屡经战乱、分裂但终归走向统一的中国历史中,我们可以学习中华民族崇尚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优良传统。中华文明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高尚的精神品格。屈原被逐赋《离骚》、司马迁忍辱作《史记》,体现的就是中华民族刚强坚毅、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品格。
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优良传统和高尚精神,对于我们今天形成优良品格、培养浩然正气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加深对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从苦难、抗争走向胜利的历史。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就要深入了解中国所经历的苦难,深刻汲取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受欺负的教训。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先后尝试通过封建统治阶级的改良主义、旧式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等途径来实现民族复兴,但都失败了。
最后,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就要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从而不断增强“四个自信”。
8、学习世界历史知识,加深对外部世界的了解。
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更需要我们通过学习世界历史知识,用宽阔的历史眼光更好地了解外部世界,从不同文明中积极吸纳有益成分,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