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的作者,简单介绍,谢谢!

 我来答
小小小马儿bb
2019-03-05 · TA获得超过84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13
展开全部

《圆明园的毁灭》的作者是于永正。于永正,1941年生于山东莱阳,中共党员。1962年从徐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一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于永正老师于2017年12月8日上午6时02分逝世,享年77岁。

于永正的主要事迹如下:

1985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0年中国教育电视台拍了三集报道于永正的“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教改实验的电视片。

1991年初《人民教育》发表了报告文学《徐州有个于永正》;全国小语会会刊《小学语文教学》和《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等刊物先后报道了于永正的教改事迹。

1992年12月14日~16日,国家教育部在南京专门召开了"于永正语文教学研讨会",推广于老师的"五重"教学法。这是建国以来教育部为个人召开的第一个教学研讨会;

1995年8月,于老师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教育模范。

扩展资料: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历史背景:

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艺术价值极高。1860年10月6日至17日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宝11天,并纵火焚毁三天三夜。198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集资修整,万春园、福海、万花阵(欧式迷宫)等逐步恢复,定名为“圆明园遗址公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于永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圆明园的毁灭

我是最好的488
2021-10-21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870
展开全部
《圆明园的毁灭》的作者是于永正。于永正,1941年生于山东莱阳,中共党员。1962年从徐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一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于永正老师于2017年12月8日上午6时02分逝世,享年77岁。
于永正的主要事迹如下:
1985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0年中国教育电视台拍了三集报道于永正的“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教改实验的电视片。
1991年初《人民教育》发表了报告文学《徐州有个于永正》;全国小语会会刊《小学语文教学》和《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等刊物先后报道了于永正的教改事迹。
1992年12月14日~16日,国家教育部在南京专门召开了"于永正语文教学研讨会",推广于老师的"五重"教学法。这是建国以来教育部为个人召开的第一个教学研讨会;
1995年8月,于老师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教育模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王981108
推荐于2017-12-26 · TA获得超过511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51
采纳率:64%
帮助的人:387万
展开全部
于永正1941年生于山东莱阳,中共党员。1962年从徐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现任鼓楼区教研室主任.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柳巷燕子衔泥m
2012-12-08 · TA获得超过22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5万
展开全部
于永正1941年生于山东莱阳,中共党员。1962年从徐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现任鼓楼区教研室主任。 座右铭:“以人为镜。”——唐太宗 教育理念: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 教育理想:和谐发展。 个性特征:幽默开朗、沉着自信、轻松兴奋。 兴趣爱好:京剧、书法、绘画、文学 成功的关键因素:好奇、思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方法f吧
2018-11-04 · TA获得超过13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于永正1941年生于山东莱阳,中共党员。1962年从徐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现任鼓楼区教研室主任。

于永正老师于2017年12月8日上午6时02分逝世,享年77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