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避免细菌耐药性问题的出现?

 我来答
养生达人花花
2022-07-05 · TA获得超过259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5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7.4万
展开全部
目前,抗生素耐药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事情,它是世界性的全人类的问题。钟南山院士在一次会议上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已经成了一个民族问题”,他提到这么高,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要是大量的产生相当高的抗生素耐药的话,这是一个民族发展的问题”。是啊,我们不能因为我们的无知滥用抗菌药物,使我们的子孙后代过早的进入到“后抗生素时代”。因此,为了防止其的蔓延,我们是否可以做到把抗菌药物的使用权交还给医生,能够按照专业人士的建议使用抗菌药物,当专业人士告知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时不要主动要求使用。那么,我们或许要问,它的专业性在哪里呢?现在就做一个简略的介绍,供大家参考:

① 注意用药指征:机体在发生感染后会出现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应,表现为充血、肿胀、疼痛、渗出(如分泌物增加)、发热、白细胞升高及影像学改变等。由于这些表现都是非特异的,仅仅通过单一的表现去诊断细菌感染常常导致误诊。比如,感染可以表现为发热,但发热的患者并非都是感染所致;再如,细菌性感染可表现为血液中白细胞计数升高,然而活动性炎症、妊娠、血液病、剧烈运动、烧伤、电击、手术或创伤及实验室误差等都可以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要诊断细菌性感染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不能仅根据患者的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等诊断感染,不能在缺乏其他感染表现时武断地启动抗菌药物治疗,更不能把一时不能解释的临床情况归因于感染。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诊断更多是一种概率性诊断。不同发病场所的病原体流行情况、不同宿主对特定病原体的易感性存在差异,不同病原微生物的易感部位、病理变化及演进过程也有显著差异,因此,应基于病史、症状、体征、生物标志物、影像学表现等进行综合分析,支持细菌感染的证据越多,则诊断感染的可靠性也越大。即便如此,当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时,仍要怀疑当初的诊断是否正确,而不是简单地更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因此,对于抗菌药物治疗无反应的患者,鉴别诊断应当贯穿整个治疗过程中,充分考虑治疗无反应的原因,如:症状并非为感染所致;病原体判断错误:如病原菌为真菌、病毒等所致或为耐药菌感染所选抗菌药物无效;抗菌药物疗程或剂量不足;感染灶未能祛除;等等。

② 注意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我们知道被哪种病原菌感染后,当然得选择抗菌药物来治疗。然而,我们目前所用的抗菌药物,并不能将所有病原菌杀死或抑制。比如,阿莫西林适用于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所致的感染,但对于支原体、衣原体所致的感染无效。所以,我们在用抗菌药物治疗前,首先要弄清楚病原菌对哪些抗菌药物比较敏感。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即药敏试验的结果而定。但是,由于实验室检查的病原和药敏结果常滞后于临床需求,且受到标本质量、检验条件、治疗干扰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应对急危重症时的患者,时间就是生命,因此,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也是临床常用的抗感染治疗策略。但是,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绝不是没有目标的盲目治疗,经验性治疗前,临床医师需要结合流行病学接触史、发病环境、临床表现、感染部位等因素对可能病原微生物进行推断,同时评估其发生耐药性风险,进行综合判断和治疗决策。同时,还要考虑患者的个人因素,如年龄、过敏史、胃肠道功能、肝肾功能等,以减少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③ 给药途径:对于轻、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首选口服给药,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对于必须接受注射给药的患者,经治疗病情好转并能口服给药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

④ 注意给药剂量和次数: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发挥最大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患者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用法用量使用或遵医嘱用药,切勿凭自我感觉擅自更改。

⑤ 注意给药疗程:抗菌药物的疗程应视病情严重程度、缓解速度、并发症以及不同病原体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3~4天,特殊情况,遵医嘱处理。比如,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时,轻、中度患者一般需要用药5~7天,重症以及伴有肺外并发症患者则可适当延长抗感染疗程(应遵医嘱)。非典型病原体治疗反应较慢者疗程可延长至10~14天。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或厌氧菌等容易导致肺组织坏死,疗程可延长至14~21天。

                                      陋斋偶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