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不想上班了?

 我来答
邓荫G9
2023-05-13 · 超过35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209
采纳率:90%
帮助的人:4.3万
展开全部

如果说放假前的下午是假期最美好的时刻,那年后开工第一天可能就是打工人不得不经历的阵痛。

一个朋友昨天就含泪给我分享了刘瑜老师的文章《干一行,恨一行》,她在里面“揭秘”被人羡慕的学术工作的真相:

为了生计,我不得不继续“做学问”,按说是个不错的职业,但我想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有的时候,尤其是坐在“学术会议”当中的时候,我特别、特别、特别想尖叫。

这种时不时就会来一次的“不想上班”情绪,很可能就是“职业倦怠”

什么是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第一次出现在心理学领域是在 1974 年,当时一个叫赫伯特·弗罗伊登贝格尔( Herbert Freudenberger ) 的美国心理学家在一篇论文中描述了倦怠 ( burn out )这一现象,这基于他对一家戒毒所的志愿者(包括他自己)的观察:

很多志愿者一开始对工作热情满满,希望竭尽全力帮助他人,但后来却变得非常沮丧疲惫,很难控制情绪,有的还出现了头痛、失眠等身体症状。

在这篇论文里,赫伯特把倦怠称为一种“严重的职业伤害”,有时,它意味着一种“真正的损失”:

你失去了内心珍视的一些东西——你最初从事这个职业的动机,这会带来愤怒和悲伤,而这是很难克服的。

后来,另一个美国心理学家克里斯蒂娜·马斯拉赫( Christina Maslach )和她的同事们对倦怠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根据著名的马斯拉赫倦怠量表( MBI ),职业倦怠主要有这三个方面的表现:

1.严重的疲劳感

包括身体不适和情绪耗竭,比如睡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感觉“心好累”,明明有能力做一项工作却没有动力去做,经常出现辞职的想法……

2.去人格化

主动把自己“工具人化”,觉得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重要,对周遭环境产生不了影响;

拉远自己跟工作、客户和同事的情感距离,在工作中显得冷漠、愤世嫉俗。

3.低效能

不能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工作效率降低,无助感加强。

如果你有几天在工作中又累又不开心,看谁都不顺眼(包括自己),效率也变低了——那很有可能就是倦怠了。

为什么会倦怠?

马斯拉赫说,职业倦怠是一种对工作中慢性情绪和人际压力源的一种长期反应——也就是说,倦怠是一个信号,人跟工作的关系出现了问题。

那么在寻找倦怠的原因时我们就要看两个方面:向内看个体的原因,向外看工作的原因。

一、职业倦怠可能跟这些“个人原因”有关:

1.人格因素

有研究表明,人格因素与倦怠有重要相关性(  Gene Alarcon et al., 2009 )。

比如,情绪稳定性、感受世界的方式是积极还是消极,这些因素会跟倦怠的表现之一“情绪耗竭”有很强的相关性。

2.认知方式

有研究发现,倦怠跟一些典型的“抑郁认知风格”有关,比如过度依赖外部认可、完美主义、悲观归因、反刍等( RenzoBianchi  et al.,  2016 )。

3.应对压力的方式

有研究表明,抗压能力跟倦怠的三个维度都呈负相关(  Gene Alarcon et al., 2009 )。马斯拉赫提到过,习惯用防御、被动的方式应对压力事件的人更容易倦怠,而积极主动应对的人则更少倦怠( Christina Maslach  et al., 2001 )。

4.自尊水平

根据马斯拉赫的研究,量表中三个倦怠维度(疲劳感、去人格化、低效能感)都跟较低的自尊有关( Christina Maslach  et al., 2001 )。

二、职业倦怠可能跟这些“工作原因”有关:

马斯拉赫( Maslach )和莱特 ( Leiter ) 用 6 个指标来评估人和工作的匹配度,如果我们存在一个或者多个与工作的不匹配,长期就会产生倦怠。

1.工作量超载

这是跟倦怠最直接相关的因素——工作量超出了自己能够承担的负荷;另一种可能性是,工作类型不适合自己——因为缺乏工作需要的某种技能或特质,即使工作量是合理的,也可能出现耗竭感。

2.缺乏控制感

指对自己的工作缺乏控制,比如不能得到自己需要的资源,不能决定自己用哪种方式完成自己的工作。

3.缺乏认可和奖励

包括经济奖励(工资、奖金)和内在奖励(完成一个项目的成就感、他人赞许等)。

4.在工作中缺乏社会支持

包括情感支持、工作中的互助行为和从集体中得到的归属感。缺乏社会支持,尤其是在工作中存在与他人长期未解决的冲突,会增加工作中的挫败感。

5.最后两个:缺乏公平感&价值观冲突

当人们觉得自己在工作中缺乏公平感,或者一些工作任务违背了自己的价值观时,更容易出现倦怠感。

三、更大的社会、文化、经济力量带来了“心理契约被违背”的感觉

除了上面两类原因,职业倦怠还可能跟更大的背景有关,比如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因素。

马斯拉赫就指出,现代社会资源分配方式和组织的变化会让打工人们产生一种“心理契约”被违背的感觉

“现在员工被期望在时间、努力、技能和灵活性方面付出更多,而在职业机会、终身就业、工作保障方面却得到更少的回报。违反心理契约可能会产生倦怠。”

工作满足不了自己的期望,付出很多却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倦怠的产生也就是合情合理的了。

职业倦怠怎么办?

关于如何应对职业倦怠,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个人怎么做”上,但马斯拉赫指出,因为倦怠涉及工作和其他外部原因,仅仅靠自己,其实很难从根本上解决。

而且因为相比于生活和其他领域,人对工作场所的控制要小得多,所以一些个人策略是不是真的有效,也会受到具体环境的影响。

这可能说明,在解决倦怠这个事情上,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尽可能选择一个在各方面(价值观、人际关系、自主性、物质精神回报)跟自己匹配度比较高的工作环境,产生倦怠的可能性也就低一些。

但回到现实,大多数情况下咱也只能从个人层面应对。下面是一些可以预防/应对倦怠的小建议:

1.做点新鲜事。

跟管理者沟通,让自己做一些跟自己常规工作不一样的事,给工作注入新鲜感。

2.主动休息。

像安排工作任务一样为自己安排休息的“硬时间”。了解和觉察自己的精力情况,在“耗能过大”之前主动充电。

3.创造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如果可以,主动给自己建立一个同事间的支持互助网络,在群体中感受到归属感会有效预防倦怠。

4.给自己安排一段“输入时间”。

比如阅读跟专业相关的书、参加研讨会和培训课程,这能帮你重新找回工作的深层动力。

5.认知行为疗法。

在个人层面,认知行为疗法( CBT )被认为是应对倦怠的最有效的方法。

6.增加对工作的控制感。

2007 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当人们感觉自己对工作有更大的掌控感:比如能自主安排工作顺序和节奏,实践自己的想法时,倦怠感会有明显的缓解(  Hätinen et al., 2007 )。

7.不能掌控工作,你还可以掌控生活。

如果这些个人策略仍然不能缓解倦怠,认识到工作只是构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主动调整工作在生活中的比例,为身心健康、朋友亲人等关系、兴趣爱好留出更大空间,也是一种好方法——如果工作没那么让你开心,你完全可以用其他途径建立自己生活的秩序。

这可能是“逃离倦怠”的一条心法:在履行“打工人”的职责之前,首先意识到一个是一个独立、鲜活、有独特需求和感受的“人”——工作不是最终的目的,你才是目的。

当你开始重视自己,周围的环境也会给你回应。

最后,希望不管在工作里还是在生活的任何领域,你都可以有一种“重视自己”的决心。

帐号已注销
2022-09-23 · 超过57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12
采纳率:89%
帮助的人:9.3万
展开全部
关于现在的年轻人,普遍都不想上班,都已经没有欲望,甚至都想躺平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开始佛系了,不去计较多少,就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大概是经历得多了,看得淡了,感觉到无力了,才安于现状。

其实,现在这个社会,人人都在拼命地活着,想要活出人样,活出别人羡慕的样子,但到头来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渐行渐远了。

当你开始感觉到无力,痛苦的时候,你就应该明白这种方式错了。

人们之所以不愿意上班,是因为现实和理想有了差距,当年轻人发现怎么努力都赶不上老板画的大饼,努力赶不上房价的变化。

他们开始放弃了,不想活得那么累,释怀了,于是想着这短短的一生,总不能就这样过吧。

所以,很多人选择远离这种生活,改变自己的方式。


很多人,其实对于上班并不抗拒,这是当努力得不到回应,自己朝九晚六没有一点成就,付出的时间换不来相应的金钱,他们开始怀疑上班就是在浪费时间与消耗青春。

反正都赚不到钱,还不如出去玩,这是我最近看到的最热的一个文案。

你看,你那么努力还是和别人一样,你就会发现努力好像也并没有什么效果,于是果断就释怀,怎么开心怎么来,不想活得那么压抑。

关于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想上班,其实我是蛮能理解的。因为我作为一个自由撰稿人,也将近五年没上班了,但这并不代表不工作。

上班和工作,其实是完全两回事。

很多人不想上班,其实就是不想去应付职场的那些东西,不想花时间去经营同事,老板之间的关系,更不想自己整天被上班困住,没有一点自由。

而工作,其实更多的是按照自己的心意来,可以做喜欢的事情,并且能够把兴趣当作赚钱的工具,一举两得,也不用费力去维系各种关系,这种方式可太爽了,太自由了。

其实人,都是渴望自由,不受约束的,但并不是谁都能够很好地保持自律,约束自己,为了避免放任沉沦,很多人被迫选择上班,但自己又不快乐,于是在这种两难的情绪当中煎熬着。


上班和工作,其实是两个不一样的人生。

上班更多的是为别人做事,什么都得按照老板,领导的意见和想法来,偶尔你有点自己的想法,还得征求大家的同意,你才可以放手去做。

工作更多的是为了自己,实现自我价值,你可以全然按照自己的心意来,尽管放手去做。

不管成功失败,至少也不会去埋怨和抱怨,毕竟这是自己选的,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下去。这两者之间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其实,当代年轻人不想上班,更多的还是不想勉强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情,但有时候生活很无奈,并不是谁的才华都可以支撑理想。

于是很多人被动地选择上班,混日子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而工作更多的是积极的,不需要别人去安排,自己想主动去做的事情。

再加上现在互联网的发达,很多人发现人生不仅只有上班一条路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尝试新型的工作模式。

也许自己赌一把,或许会有不一样的人生。上班只是为了生活,若是工作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甚至实现财富自由的话,我想这是很有诱惑力的。

所以,大多数人还是喜欢自由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工作,当你的爱好可以当事业来做的时候,一切都会变得更加有动力。

其实,无论是选择上班,还是自己工作,选择了什么都会付出点什么,就看你自己内心真正的欲望和想法。


总结:

关于当代年轻人不想上班,其实就是以上几点因素。谁都想要舒服的人生,不看任何人的脸色,就看你自己有没有能力去改变自己和现状。

其实无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只要自己舒服,自己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