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人成长名言手抄报,快!
展开全部
多给你几个
1796年的一天,德国歌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很有数学天赋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
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青年做着做着,感到越来越吃力。开始,他还想,也许导师见我每天的题目都做的很顺利,这次特意给我增加难度吧。但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青年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现有的数学知识对解开这道题有什么帮助。
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寻求答案。
终于,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
见到导师时,青年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
导师接过青年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导师,回答道:“当然,但是,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个通宵才做出来。”导师请青年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叫青年当着他的面做一个正17边形。
青年很快地做出了一个正17边形。导师激动地对青年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出来,牛顿也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 多年以后,这个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
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我们往往能够做得更好!
------------------------------------------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温馨提示: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
赵修复,我国当代著名的蜻蜓和寄生蜂分类学家。
赵修复小时候是个顶顽皮的孩子。他经常和村里的孩子们到野外玩,特别喜欢各种虫子。
有一次,赵修复和另外一个孩子到村外去玩,看到一颗树上挂着一个蜂窝。他对哪个孩子说:“大家都说蜂窝不能捅,一捅,蜂就出来蛰人。我们想个什么法儿捅它两下,怎么样?”那个孩子来劲了,说:“好哇!你说怎么办吧!”赵修复歪着脑袋想了想说:“这样吧!我们回家去拿一顶蚊帐来。不过可别让大人知道!”哪个孩子便跟着他去了。他俩拿了一顶蚊帐,又回到那颗树下。
赵修复爬上术,从树枝上吊下一根绳子,把蚊帐挂上。然后和那孩子缩到蚊帐里,用一根长长的竹竿拼命捅蜂窝。蜂被激怒了,一群一群顺着竹竿飞过来,想蛰人,可是蚊帐稳稳当当地把蜂挡在外面,那个孩子跳着叫着:“好哇!好玩!赵修复也开心地笑起来。他捅够了,把竹竿一扔,想等蜂飞走了再取蚊帐,便坐在蚊帐里看着蜂飞来飞去。这时候,蜂发现捅自己的窝的竹竿没有了,便成群结队地飞回去重修蜂窝。赵修复眼睛都看直了,他呆呆地想:“他们怎么会和人一样修房子呢?”从此,他对昆虫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暗暗下决心:“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地研究这些小动物。”
上学后,他更喜欢昆虫了,老是一个人趴在地上看蚂蚁,或抓个蜻蜓、蝴蝶什么的小虫子,仔细地观察、研究。
一天,放学后,赵修复和同学们一起回家。路过厕所时,赵修复让同学等他一下,说要上厕所。可是一钻进去半个多小时还不见他出来。同学急了,掩着鼻子到厕所里看看他出了什么事。一走进去,又好气又好笑。原来赵修复发现了一种会跳的蜘蛛在捕吃苍蝇,他一看就入神了,忘记了外面的同学在等他。
赵修复年幼时,就是这样喜欢和昆虫打交道,长大后,他真的干上了研究昆虫的工作。
*---------------------------
少年时代的茅盾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他十分爱看“闲书”。一次放学回家,他在放杂物的平房里找到一部刻印的《西游记》。尽管这部书是木板刻印的,有的字迹已模糊成一片,可是,他书一拿到就爱不释手,拣那些可以看的章节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茅盾的父母对此并不阻止,还找来一部石印的《后西游记》给他看,抽空给他讲《西游记》中的故事,与他谈论书中人物的功过是非。父母还谆谆教导他,看小说不能只拣插图有趣的那几回看,而要细心琢磨,把文理看通,使语文有长进。茅盾读高小以后,读小说的兴趣更浓了。《三国演义》、《水浒》、《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古典文学名著,他都抽课余时间,广泛涉猎。这为他后来研究古典文学和进行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许是受旧小说中那些精美插图的感染吧,少年时代的茅盾很喜欢绘画和篆刻。他学绘画不仅认真临摹《芥子园画谱》,练好基本功,而且喜欢变化和创新。茅盾的母亲找来好几本不同的画谱,让他细细加以揣摩,博采众长,画出新意。茅盾学篆刻用的刻字刀,还是他自己用一段伞骨自制的哩。 除了看小说、绘画、篆刻、唱歌,茅盾还进行农事观察。每年养蚕时节,茅盾特别兴奋,放学后就围着母亲问这问那。母亲就叫儿子拿蚕具,喂桑叶,引导他细心观察蚕儿从“收蚁”到“上簇”整个生长过程的变化情况。茅盾后来创作小说《春蚕》中运用的养蚕知识,就是这个时期积累起来的。直到晚年,茅盾还深情地说:“我童年时最有兴趣的事,现在回忆起来宛在眼前的,就是养蚕。”
---------------------------
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英国著名女作家。 艾米莉·勃朗特出生在英国的一个穷教师家里。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家去世了。年幼的艾米莉和姐姐夏绿蒂,一同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每天,姐姐都要到有钱的人家去当家庭教师,她就在家里做家务。艾米莉非常喜欢文学。爸爸的书,她早就反反复复地看过几遍了,她多想能有些新书啊!可是家里穷,没有钱让她去买书。她只好到处向人家借。为了看到更多的书,她抓紧一切时间:做菜时,一手炒菜,一手端书;到市场上去买东西,也往不了带上心爱的书,有好几次她险些撞上了马车。
有一次,艾米莉洗完衣服,开始做午餐了,她把面包送进烤箱烘烤,自己就在一边看书。这是一本新借来的小说,书中一个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深深地吸引了她。她完全沉浸在悲哀之中,根本忘记了烤箱中的面包。这是,姐姐回来了,一进门,感觉有股什么怪味道,就喊了声:“艾米莉,什么东西烤糊了?”艾米莉此时正伤心地擦着眼泪,没有听到姐姐的叫声。夏绿蒂到处闻闻,发现烤箱正开着,那味道正是从那儿传来的。她赶紧跑过去关了电闸,然后端起烤得黑糊糊的面包,递到艾米莉眼前。艾米莉吃了一惊,抬起头,红红的眼睛望着姐姐:“这是什么?是那可怜的小女孩的午餐吗?她一直都吃这种黑面包……”夏绿蒂知道,妹妹看书又看呆了,便笑着说:“不,这是我们几个可怜的小女孩的午餐!”艾米莉这才想起,面包早就该取出来了。
艾米莉就是这样利用每一分每一秒,一个心思看书,琢磨,就这样看了许多好书。后来,她开始写作。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终于写出了一部文明世界的作品——《呼啸山庄》。
-------------------------
林巧稚是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她治好的病人不计其数,经她亲手接生的孩子更是成千上万。人们非常尊敬她。然而,她刚刚生下来的时候,家里却因她是女孩子,一点儿也不喜欢她。
巧稚是个聪明的孩子,到了该读书的年龄时,哥哥和弟弟都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而巧稚因为是女孩,被爸爸留在家中,她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哥哥、弟弟上学。可她非常想读书,于是,就去求妈妈了。
妈妈心软,总算答应让好去试试看。巧稚高兴极了,对妈妈说:“我一定好好学!”
上学后,巧稚学习很认真,许多男同学的成绩都比不过她。男同学不服气地说:“一个小丫头,看她有多能!?”
一次,期末考试快到了,同学们都紧张地复习功课,课间休息时,巧稚和几个女同学在讨论问题。这时,几个男生朝着她们大声地叫着:“这次考试可难啦,你们女生准要考‘糊’,能及格就不错了。”巧稚听了“呼”地一下站了起来,理直气壮地说:“女生怎么啦?女生照样拿第一。咱们比比看!男生拿100分,我就拿110分!”
为了这句话,巧稚加倍刻苦学习。别人看一遍书,她就看三遍书,别人做一道题,她就做10道题,别人9点钟睡觉,她却要到深夜11点或12点钟睡,样样都要比别人多花功夫。
不久,考试到了。巧稚每堂考试都认真地答题,仔仔细细地计算。考试完了,成绩一公布,林巧稚果真拿到了全班第一名。男生不得不佩服地说:“林巧稚真行!”
以后,巧稚自己说的这句话深深地刻在她心里,样样都要拿“110分”,样样都要比男生强!她靠着顽强的毅力、刻苦的精神,不断进取,努力奋斗,终于成为我国第一流的妇产科女专家。
-----------------------
苏步青出生在贫苦的农民的家里,从小就在地里劳动:放牛、割草、犁田,什么都干。那时他想,这辈子准没有读书的机会了。
恰好,村里一户有钱人请了家庭教师,教他的公子读书。苏步青有空,就在窗外听听,随手写写画画。想不到这一来,那位公子没学好,苏步青却学到不少知识。他的叔叔见他这么想学习,便拿出钱,说服步青爸爸,把他送到百里之外的一所高小去读书了。
在高小的第一个学期,他考了个倒数第一名,陈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热忱地鼓励他。这使苏步表大受感动,决心发愤图强。真下了决心,情况就不一样了,从第二学期起一直到大学毕业,他每学期都考第一。
苏步青是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典范。他从小学起,就抓紧读了好多好书。进初中后,他的第一篇作文交上去,教师一看,那写作方法,很像是古代著名的《左传》的写法,便怀疑这是不是苏步青自己写的。上课时,老师要考考他,随便点了《左传》上的一篇文章,要他说说写的是什么。不料,他立即一字不错地把那篇文章背给老师听。这使老师和同学们大吃一惊。原来,他读《左传》读得能够背出来了!这是“零布头”帮了他的忙啊。苏步青晚年,事情更多了,可他还是写出了许多数学著作和其他文章。他自己说,这也是抓“零布头”抓出来的呀。
-------------------------
外国报纸曾经这样介绍华罗庚:“他的研究著作范围之广,足以使他堪称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
“那么,他是哪个大学毕业的?”如果你这样问的话,那么,答案会让你大吃一惊:他只读过初中,根本没上过大学!他的成功,靠的是顽强、刻苦的自学。
华罗庚原来也是个调皮、贪玩的孩子,但他很有数学才能。有一次,数学老师出了一个中国古代有名的算题——有一样东西,不知是多少。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的数,还余2。问这样东西是多少?——题目出来后,同学们议论开了,谁也说不出得数。老师刚要张口,华罗庚举手说:“我算出来了,是23。”他不但正确地说出了得数,而且算法也很特别。这使老师大为惊诧。
可是,这位聪明的孩子,在读完中学后,因为家里贫穷,从此失学了。他回到家里,在自家的小杂货店做生意,卖点香烟、针线之类的东西,替父亲挑起了养活全家的担子。
然而,华罗庚仍然酷爱数学。不能上学,就自己想办法学。一次,他向一位老师借来了几本数学书,一看,便着了魔。从此,他一边做生意、算帐,一边学数学。有时看书入了神,人家买东西他也忘了招呼。傍晚,店铺关门以后,他更是一心一意地在数学王国里尽情漫游。一年到头,差不多每天都要花十几个小时,钻研那些借来的数学书。有时睡到半夜,想起一道数学难题的解法,他准会翻身起床,点亮小油灯,把解法记下来。
正在这时,他却得了伤寒病,躺在床上半年,总算捡回了一条命,但左脚却落下了终身残疾。在贫病交加中,华罗庚仍然把全部心血用在数学研究上,接连发表了好几篇重要论文,引起清华大学熊庆来教授的注意(我们会在熊庆来的故事里,讲到这件事)。
1932年在熊庆来教授的帮助下,华罗庚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当一名管理员。他一人要干几个人的事,仍继续自学课程,还自修了英文、德文,能用英文写论文。
---------------------
少年时代的茅盾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他十分爱看“闲书”。一次放学回家,他在放杂物的平房里找到一部刻印的《西游记》。尽管这部书是木板刻印的,有的字迹已模糊成一片,可是,他书一拿到就爱不释手,拣那些可以看的章节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茅盾的父母对此并不阻止,还找来一部石印的《后西游记》给他看,抽空给他讲《西游记》中的故事,与他谈论书中人物的功过是非。父母还谆谆教导他,看小说不能只拣插图有趣的那几回看,而要细心琢磨,把文理看通,使语文有长进。茅盾读高小以后,读小说的兴趣更浓了。《三国演义》、《水浒》、《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古典文学名著,他都抽课余时间,广泛涉猎。这为他后来研究古典文学和进行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许是受旧小说中那些精美插图的感染吧,少年时代的茅盾很喜欢绘画和篆刻。他学绘画不仅认真临摹《芥子园画谱》,练好基本功,而且喜欢变化和创新。茅盾的母亲找来好几本不同的画谱,让他细细加以揣摩,博采众长,画出新意。茅盾学篆刻用的刻字刀,还是他自己用一段伞骨自制的哩。 除了看小说、绘画、篆刻、唱歌,茅盾还进行农事观察。每年养蚕时节,茅盾特别兴奋,放学后就围着母亲问这问那。母亲就叫儿子拿蚕具,喂桑叶,引导他细心观察蚕儿从“收蚁”到“上簇”整个生长过程的变化情况。茅盾后来创作小说《春蚕》中运用的养蚕知识,就是这个时期积累起来的。直到晚年,茅盾还深情地说:“我童年时最有兴趣的事,现在回忆起来宛在眼前的,就是养蚕。”
--------------------------------
革命先驱李大钊,在少年求学期间,就养成了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他做作业时,全神贯注,从不受外界的干扰。他家里有一只花猫,天真活泼,很惹人喜爱,他在空闲时常常逗它玩。可是当李大钊做作业时,任凭小花猫在他身边“妙—— 呜”直叫,甚至有时还伸出小爪子抓他,他却连看也不看一眼,仍旧做他的作业。后来时间一长,小猫也习惯了,只要看到他俯下身子看书或做作业时,就躲得远远的,从不打扰他。
还有一次,他正在聚精会神地做作业时,突然从窗外飞来两只麻雀,“唧喳——唧喳”地叫着,互相在窗台上打起架来,你啄我一下,我啄你一下,还不时在窗台上打起滚来。此时,如果李大钊急忙伸手去抓,便可轻而易举地把它们逮住。可是李大钊动也不动,就像根本没看见似的,始终埋头写作。他做作业,多么认真呀!
------------------------------
有一次,甘地衣著不整的走在大街上,正好被出来购物的母亲给撞见了。母亲看不惯甘地那一付不正经的模样,当场就说了他几句。哪知道,甘地不认错也就罢了,竟然还理直气壮的顶撞母亲说:「妈,你也未免太小题大作了吧?偶尔不修边幅又不碍事,你又何必如此……?」
母亲没等甘地把话说完,就连忙摇头制止,说:「孩子,不注重细节的人,必然粗心大意,而粗心大意的人能成就大事吗?再说,连自己的衣著都整理不妥不贴的,将来又如何能仿效你的父亲处理众人的大事呢?好好想想吧!我不需要你现在就向我低头认错,只希望你日后能改过。」
又有一次,当时的英国政府派遣杰鲁士督学到学校测验学生的英文程度。杰鲁士一共出了五道题目,其中四题,甘地都答对了,只有「茶壶」这个字不会写。他坐在位子上盯著考卷左思右想,就是想不起来。这时,老师刚好走到甘地后面,看见甘地还有一题没作答,就频频用鞋尖踢甘地的椅脚,暗示甘地偷瞄邻座同学的答案。可是甘地不但不愿偷看别人的答案,反而很快的就把考卷交了出去。当考试成绩发表之后,老师把甘地叫到面前对他说:「傻孩子,偶而作弊一次有什麼关系?这次全班同学都考满分,只有你一个人考八十分;如果你听老师的话,一定可以考一百分。唉!真可惜,就差你那二十分,不然我们就可以接受表扬了。」
从小到大、到老、到死,甘地就是这麼的择善固执,所以他能以革命家的冒险精神,反抗英国殖民政府的无理压迫;又能以宗教家悲天悯人的胸怀,为印度全体人民争取独立、自由,并且成为印度人民心目中最伟大的--圣雄。
-------------------
华盛顿的父亲是大庄园主,家中有许多果园,果园里长满了果树,但也夹杂着一些杂树。一天,父亲给华盛顿一把斧头,要他把影响果树生长的杂树砍掉,而且他还再三叮嘱儿子,不要伤害一棵果树。
在果园里,华盛顿挥动斧子,不停地砍伐杂树,突然,他一不留神,砍倒了一棵苹果树,他又着急,又害怕,生怕被父亲知道。
傍晚,父亲来到了果园,尽管他已经知道了这件事,但却装作不知道的样子,故意问:“你没有砍掉果树吧?”
听了父亲的问话,华盛顿想了一想,认真地对父亲说:“我不说谎,爸爸,只怪我粗心,我砍倒了一棵苹果树。”
对于华盛顿的诚实,父亲感到十分欣慰,他对华盛顿说:“砍掉了苹果树,你该受到批评,但是你没有说谎,我就原谅你了。这是因为,我宁可损失一百棵苹果树,也不愿听你说谎话!”
1796年的一天,德国歌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很有数学天赋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
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青年做着做着,感到越来越吃力。开始,他还想,也许导师见我每天的题目都做的很顺利,这次特意给我增加难度吧。但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青年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现有的数学知识对解开这道题有什么帮助。
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寻求答案。
终于,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
见到导师时,青年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
导师接过青年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导师,回答道:“当然,但是,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个通宵才做出来。”导师请青年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叫青年当着他的面做一个正17边形。
青年很快地做出了一个正17边形。导师激动地对青年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出来,牛顿也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 多年以后,这个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
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我们往往能够做得更好!
------------------------------------------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温馨提示: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
赵修复,我国当代著名的蜻蜓和寄生蜂分类学家。
赵修复小时候是个顶顽皮的孩子。他经常和村里的孩子们到野外玩,特别喜欢各种虫子。
有一次,赵修复和另外一个孩子到村外去玩,看到一颗树上挂着一个蜂窝。他对哪个孩子说:“大家都说蜂窝不能捅,一捅,蜂就出来蛰人。我们想个什么法儿捅它两下,怎么样?”那个孩子来劲了,说:“好哇!你说怎么办吧!”赵修复歪着脑袋想了想说:“这样吧!我们回家去拿一顶蚊帐来。不过可别让大人知道!”哪个孩子便跟着他去了。他俩拿了一顶蚊帐,又回到那颗树下。
赵修复爬上术,从树枝上吊下一根绳子,把蚊帐挂上。然后和那孩子缩到蚊帐里,用一根长长的竹竿拼命捅蜂窝。蜂被激怒了,一群一群顺着竹竿飞过来,想蛰人,可是蚊帐稳稳当当地把蜂挡在外面,那个孩子跳着叫着:“好哇!好玩!赵修复也开心地笑起来。他捅够了,把竹竿一扔,想等蜂飞走了再取蚊帐,便坐在蚊帐里看着蜂飞来飞去。这时候,蜂发现捅自己的窝的竹竿没有了,便成群结队地飞回去重修蜂窝。赵修复眼睛都看直了,他呆呆地想:“他们怎么会和人一样修房子呢?”从此,他对昆虫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暗暗下决心:“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地研究这些小动物。”
上学后,他更喜欢昆虫了,老是一个人趴在地上看蚂蚁,或抓个蜻蜓、蝴蝶什么的小虫子,仔细地观察、研究。
一天,放学后,赵修复和同学们一起回家。路过厕所时,赵修复让同学等他一下,说要上厕所。可是一钻进去半个多小时还不见他出来。同学急了,掩着鼻子到厕所里看看他出了什么事。一走进去,又好气又好笑。原来赵修复发现了一种会跳的蜘蛛在捕吃苍蝇,他一看就入神了,忘记了外面的同学在等他。
赵修复年幼时,就是这样喜欢和昆虫打交道,长大后,他真的干上了研究昆虫的工作。
*---------------------------
少年时代的茅盾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他十分爱看“闲书”。一次放学回家,他在放杂物的平房里找到一部刻印的《西游记》。尽管这部书是木板刻印的,有的字迹已模糊成一片,可是,他书一拿到就爱不释手,拣那些可以看的章节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茅盾的父母对此并不阻止,还找来一部石印的《后西游记》给他看,抽空给他讲《西游记》中的故事,与他谈论书中人物的功过是非。父母还谆谆教导他,看小说不能只拣插图有趣的那几回看,而要细心琢磨,把文理看通,使语文有长进。茅盾读高小以后,读小说的兴趣更浓了。《三国演义》、《水浒》、《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古典文学名著,他都抽课余时间,广泛涉猎。这为他后来研究古典文学和进行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许是受旧小说中那些精美插图的感染吧,少年时代的茅盾很喜欢绘画和篆刻。他学绘画不仅认真临摹《芥子园画谱》,练好基本功,而且喜欢变化和创新。茅盾的母亲找来好几本不同的画谱,让他细细加以揣摩,博采众长,画出新意。茅盾学篆刻用的刻字刀,还是他自己用一段伞骨自制的哩。 除了看小说、绘画、篆刻、唱歌,茅盾还进行农事观察。每年养蚕时节,茅盾特别兴奋,放学后就围着母亲问这问那。母亲就叫儿子拿蚕具,喂桑叶,引导他细心观察蚕儿从“收蚁”到“上簇”整个生长过程的变化情况。茅盾后来创作小说《春蚕》中运用的养蚕知识,就是这个时期积累起来的。直到晚年,茅盾还深情地说:“我童年时最有兴趣的事,现在回忆起来宛在眼前的,就是养蚕。”
---------------------------
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英国著名女作家。 艾米莉·勃朗特出生在英国的一个穷教师家里。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家去世了。年幼的艾米莉和姐姐夏绿蒂,一同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每天,姐姐都要到有钱的人家去当家庭教师,她就在家里做家务。艾米莉非常喜欢文学。爸爸的书,她早就反反复复地看过几遍了,她多想能有些新书啊!可是家里穷,没有钱让她去买书。她只好到处向人家借。为了看到更多的书,她抓紧一切时间:做菜时,一手炒菜,一手端书;到市场上去买东西,也往不了带上心爱的书,有好几次她险些撞上了马车。
有一次,艾米莉洗完衣服,开始做午餐了,她把面包送进烤箱烘烤,自己就在一边看书。这是一本新借来的小说,书中一个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深深地吸引了她。她完全沉浸在悲哀之中,根本忘记了烤箱中的面包。这是,姐姐回来了,一进门,感觉有股什么怪味道,就喊了声:“艾米莉,什么东西烤糊了?”艾米莉此时正伤心地擦着眼泪,没有听到姐姐的叫声。夏绿蒂到处闻闻,发现烤箱正开着,那味道正是从那儿传来的。她赶紧跑过去关了电闸,然后端起烤得黑糊糊的面包,递到艾米莉眼前。艾米莉吃了一惊,抬起头,红红的眼睛望着姐姐:“这是什么?是那可怜的小女孩的午餐吗?她一直都吃这种黑面包……”夏绿蒂知道,妹妹看书又看呆了,便笑着说:“不,这是我们几个可怜的小女孩的午餐!”艾米莉这才想起,面包早就该取出来了。
艾米莉就是这样利用每一分每一秒,一个心思看书,琢磨,就这样看了许多好书。后来,她开始写作。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终于写出了一部文明世界的作品——《呼啸山庄》。
-------------------------
林巧稚是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她治好的病人不计其数,经她亲手接生的孩子更是成千上万。人们非常尊敬她。然而,她刚刚生下来的时候,家里却因她是女孩子,一点儿也不喜欢她。
巧稚是个聪明的孩子,到了该读书的年龄时,哥哥和弟弟都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而巧稚因为是女孩,被爸爸留在家中,她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哥哥、弟弟上学。可她非常想读书,于是,就去求妈妈了。
妈妈心软,总算答应让好去试试看。巧稚高兴极了,对妈妈说:“我一定好好学!”
上学后,巧稚学习很认真,许多男同学的成绩都比不过她。男同学不服气地说:“一个小丫头,看她有多能!?”
一次,期末考试快到了,同学们都紧张地复习功课,课间休息时,巧稚和几个女同学在讨论问题。这时,几个男生朝着她们大声地叫着:“这次考试可难啦,你们女生准要考‘糊’,能及格就不错了。”巧稚听了“呼”地一下站了起来,理直气壮地说:“女生怎么啦?女生照样拿第一。咱们比比看!男生拿100分,我就拿110分!”
为了这句话,巧稚加倍刻苦学习。别人看一遍书,她就看三遍书,别人做一道题,她就做10道题,别人9点钟睡觉,她却要到深夜11点或12点钟睡,样样都要比别人多花功夫。
不久,考试到了。巧稚每堂考试都认真地答题,仔仔细细地计算。考试完了,成绩一公布,林巧稚果真拿到了全班第一名。男生不得不佩服地说:“林巧稚真行!”
以后,巧稚自己说的这句话深深地刻在她心里,样样都要拿“110分”,样样都要比男生强!她靠着顽强的毅力、刻苦的精神,不断进取,努力奋斗,终于成为我国第一流的妇产科女专家。
-----------------------
苏步青出生在贫苦的农民的家里,从小就在地里劳动:放牛、割草、犁田,什么都干。那时他想,这辈子准没有读书的机会了。
恰好,村里一户有钱人请了家庭教师,教他的公子读书。苏步青有空,就在窗外听听,随手写写画画。想不到这一来,那位公子没学好,苏步青却学到不少知识。他的叔叔见他这么想学习,便拿出钱,说服步青爸爸,把他送到百里之外的一所高小去读书了。
在高小的第一个学期,他考了个倒数第一名,陈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热忱地鼓励他。这使苏步表大受感动,决心发愤图强。真下了决心,情况就不一样了,从第二学期起一直到大学毕业,他每学期都考第一。
苏步青是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典范。他从小学起,就抓紧读了好多好书。进初中后,他的第一篇作文交上去,教师一看,那写作方法,很像是古代著名的《左传》的写法,便怀疑这是不是苏步青自己写的。上课时,老师要考考他,随便点了《左传》上的一篇文章,要他说说写的是什么。不料,他立即一字不错地把那篇文章背给老师听。这使老师和同学们大吃一惊。原来,他读《左传》读得能够背出来了!这是“零布头”帮了他的忙啊。苏步青晚年,事情更多了,可他还是写出了许多数学著作和其他文章。他自己说,这也是抓“零布头”抓出来的呀。
-------------------------
外国报纸曾经这样介绍华罗庚:“他的研究著作范围之广,足以使他堪称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
“那么,他是哪个大学毕业的?”如果你这样问的话,那么,答案会让你大吃一惊:他只读过初中,根本没上过大学!他的成功,靠的是顽强、刻苦的自学。
华罗庚原来也是个调皮、贪玩的孩子,但他很有数学才能。有一次,数学老师出了一个中国古代有名的算题——有一样东西,不知是多少。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的数,还余2。问这样东西是多少?——题目出来后,同学们议论开了,谁也说不出得数。老师刚要张口,华罗庚举手说:“我算出来了,是23。”他不但正确地说出了得数,而且算法也很特别。这使老师大为惊诧。
可是,这位聪明的孩子,在读完中学后,因为家里贫穷,从此失学了。他回到家里,在自家的小杂货店做生意,卖点香烟、针线之类的东西,替父亲挑起了养活全家的担子。
然而,华罗庚仍然酷爱数学。不能上学,就自己想办法学。一次,他向一位老师借来了几本数学书,一看,便着了魔。从此,他一边做生意、算帐,一边学数学。有时看书入了神,人家买东西他也忘了招呼。傍晚,店铺关门以后,他更是一心一意地在数学王国里尽情漫游。一年到头,差不多每天都要花十几个小时,钻研那些借来的数学书。有时睡到半夜,想起一道数学难题的解法,他准会翻身起床,点亮小油灯,把解法记下来。
正在这时,他却得了伤寒病,躺在床上半年,总算捡回了一条命,但左脚却落下了终身残疾。在贫病交加中,华罗庚仍然把全部心血用在数学研究上,接连发表了好几篇重要论文,引起清华大学熊庆来教授的注意(我们会在熊庆来的故事里,讲到这件事)。
1932年在熊庆来教授的帮助下,华罗庚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当一名管理员。他一人要干几个人的事,仍继续自学课程,还自修了英文、德文,能用英文写论文。
---------------------
少年时代的茅盾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他十分爱看“闲书”。一次放学回家,他在放杂物的平房里找到一部刻印的《西游记》。尽管这部书是木板刻印的,有的字迹已模糊成一片,可是,他书一拿到就爱不释手,拣那些可以看的章节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茅盾的父母对此并不阻止,还找来一部石印的《后西游记》给他看,抽空给他讲《西游记》中的故事,与他谈论书中人物的功过是非。父母还谆谆教导他,看小说不能只拣插图有趣的那几回看,而要细心琢磨,把文理看通,使语文有长进。茅盾读高小以后,读小说的兴趣更浓了。《三国演义》、《水浒》、《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古典文学名著,他都抽课余时间,广泛涉猎。这为他后来研究古典文学和进行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许是受旧小说中那些精美插图的感染吧,少年时代的茅盾很喜欢绘画和篆刻。他学绘画不仅认真临摹《芥子园画谱》,练好基本功,而且喜欢变化和创新。茅盾的母亲找来好几本不同的画谱,让他细细加以揣摩,博采众长,画出新意。茅盾学篆刻用的刻字刀,还是他自己用一段伞骨自制的哩。 除了看小说、绘画、篆刻、唱歌,茅盾还进行农事观察。每年养蚕时节,茅盾特别兴奋,放学后就围着母亲问这问那。母亲就叫儿子拿蚕具,喂桑叶,引导他细心观察蚕儿从“收蚁”到“上簇”整个生长过程的变化情况。茅盾后来创作小说《春蚕》中运用的养蚕知识,就是这个时期积累起来的。直到晚年,茅盾还深情地说:“我童年时最有兴趣的事,现在回忆起来宛在眼前的,就是养蚕。”
--------------------------------
革命先驱李大钊,在少年求学期间,就养成了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他做作业时,全神贯注,从不受外界的干扰。他家里有一只花猫,天真活泼,很惹人喜爱,他在空闲时常常逗它玩。可是当李大钊做作业时,任凭小花猫在他身边“妙—— 呜”直叫,甚至有时还伸出小爪子抓他,他却连看也不看一眼,仍旧做他的作业。后来时间一长,小猫也习惯了,只要看到他俯下身子看书或做作业时,就躲得远远的,从不打扰他。
还有一次,他正在聚精会神地做作业时,突然从窗外飞来两只麻雀,“唧喳——唧喳”地叫着,互相在窗台上打起架来,你啄我一下,我啄你一下,还不时在窗台上打起滚来。此时,如果李大钊急忙伸手去抓,便可轻而易举地把它们逮住。可是李大钊动也不动,就像根本没看见似的,始终埋头写作。他做作业,多么认真呀!
------------------------------
有一次,甘地衣著不整的走在大街上,正好被出来购物的母亲给撞见了。母亲看不惯甘地那一付不正经的模样,当场就说了他几句。哪知道,甘地不认错也就罢了,竟然还理直气壮的顶撞母亲说:「妈,你也未免太小题大作了吧?偶尔不修边幅又不碍事,你又何必如此……?」
母亲没等甘地把话说完,就连忙摇头制止,说:「孩子,不注重细节的人,必然粗心大意,而粗心大意的人能成就大事吗?再说,连自己的衣著都整理不妥不贴的,将来又如何能仿效你的父亲处理众人的大事呢?好好想想吧!我不需要你现在就向我低头认错,只希望你日后能改过。」
又有一次,当时的英国政府派遣杰鲁士督学到学校测验学生的英文程度。杰鲁士一共出了五道题目,其中四题,甘地都答对了,只有「茶壶」这个字不会写。他坐在位子上盯著考卷左思右想,就是想不起来。这时,老师刚好走到甘地后面,看见甘地还有一题没作答,就频频用鞋尖踢甘地的椅脚,暗示甘地偷瞄邻座同学的答案。可是甘地不但不愿偷看别人的答案,反而很快的就把考卷交了出去。当考试成绩发表之后,老师把甘地叫到面前对他说:「傻孩子,偶而作弊一次有什麼关系?这次全班同学都考满分,只有你一个人考八十分;如果你听老师的话,一定可以考一百分。唉!真可惜,就差你那二十分,不然我们就可以接受表扬了。」
从小到大、到老、到死,甘地就是这麼的择善固执,所以他能以革命家的冒险精神,反抗英国殖民政府的无理压迫;又能以宗教家悲天悯人的胸怀,为印度全体人民争取独立、自由,并且成为印度人民心目中最伟大的--圣雄。
-------------------
华盛顿的父亲是大庄园主,家中有许多果园,果园里长满了果树,但也夹杂着一些杂树。一天,父亲给华盛顿一把斧头,要他把影响果树生长的杂树砍掉,而且他还再三叮嘱儿子,不要伤害一棵果树。
在果园里,华盛顿挥动斧子,不停地砍伐杂树,突然,他一不留神,砍倒了一棵苹果树,他又着急,又害怕,生怕被父亲知道。
傍晚,父亲来到了果园,尽管他已经知道了这件事,但却装作不知道的样子,故意问:“你没有砍掉果树吧?”
听了父亲的问话,华盛顿想了一想,认真地对父亲说:“我不说谎,爸爸,只怪我粗心,我砍倒了一棵苹果树。”
对于华盛顿的诚实,父亲感到十分欣慰,他对华盛顿说:“砍掉了苹果树,你该受到批评,但是你没有说谎,我就原谅你了。这是因为,我宁可损失一百棵苹果树,也不愿听你说谎话!”
展开全部
关于阅读的好处
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还能带给你许多重要的好处。
多读书,可以让你觉得有许多的写作灵感。可以让你在写作文的方法上用的更好。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往往可以运用一些书中的好词好句和生活哲理。让别人觉得你更富有文采,美感。
多读书,可以让你全身都有礼节。俗话说:“第一印象最重要。”从你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让别人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多读书可以让人感觉你知书答礼,颇有风度。
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多读书,可以让你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书让你变得更聪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让你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你又向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
多读书,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
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
还有关于读书的名言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书是逆境中的慰藉。
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
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精神能补物质的不足。
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勤动笔墨勤看书。
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如果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就会不断地减少。
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
高尚的语言包含着真诚的动机。
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一个人的度量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
书都读得来的人,还怕有什么做不来的。
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来自他们的博学。
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
再高深的学问也是从字母学起的。
写十卷书要比实际行动打下基础容易得多。
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养心。
知识上的富有可以享受心灵上的满足。
不断认识自己的无知是人类获得智慧的表现。
学习不但意味着接受新知识,同时还要修正错误乃至对错误的认识。
不信书不能提高境界,光信书不如无书。
掉进知识情网中的人,时时品尝着知识的甜蜜。
穿着饮食可以因陋就简,而搞学问是不能因陋就简的。
努力耕耘,少问收获。
随便选一点
还要怎样阅读才好
关键是把握中心思想.要把握好中心思想,就要抓住一些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通常是一段的开头和最后,有点明中心的作用.词语则要注意一些动词,一系列的动作通常能够反映出一个人当时的内心活动,把握了人的内心活动就能很好的理解文章.还有就是你要换位思考,怎样换?和谁换?简单来说就是把自己当作文章中的人物,融入到他所处的境况中,身临其境的去体会.
谢谢·
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还能带给你许多重要的好处。
多读书,可以让你觉得有许多的写作灵感。可以让你在写作文的方法上用的更好。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往往可以运用一些书中的好词好句和生活哲理。让别人觉得你更富有文采,美感。
多读书,可以让你全身都有礼节。俗话说:“第一印象最重要。”从你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让别人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多读书可以让人感觉你知书答礼,颇有风度。
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多读书,可以让你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书让你变得更聪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让你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你又向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
多读书,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
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
还有关于读书的名言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书是逆境中的慰藉。
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
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精神能补物质的不足。
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勤动笔墨勤看书。
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如果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就会不断地减少。
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
高尚的语言包含着真诚的动机。
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一个人的度量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
书都读得来的人,还怕有什么做不来的。
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来自他们的博学。
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
再高深的学问也是从字母学起的。
写十卷书要比实际行动打下基础容易得多。
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养心。
知识上的富有可以享受心灵上的满足。
不断认识自己的无知是人类获得智慧的表现。
学习不但意味着接受新知识,同时还要修正错误乃至对错误的认识。
不信书不能提高境界,光信书不如无书。
掉进知识情网中的人,时时品尝着知识的甜蜜。
穿着饮食可以因陋就简,而搞学问是不能因陋就简的。
努力耕耘,少问收获。
随便选一点
还要怎样阅读才好
关键是把握中心思想.要把握好中心思想,就要抓住一些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通常是一段的开头和最后,有点明中心的作用.词语则要注意一些动词,一系列的动作通常能够反映出一个人当时的内心活动,把握了人的内心活动就能很好的理解文章.还有就是你要换位思考,怎样换?和谁换?简单来说就是把自己当作文章中的人物,融入到他所处的境况中,身临其境的去体会.
谢谢·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86242745.html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