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干预的看法如何?

 我来答
九千个为什么
2023-01-16 · TA获得超过55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0.8万
展开全部
在要不要政府干预经济的问题上,西方经济学家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1)不要干预的思想。在要不要采用政策来稳定经济的问题上,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经济波动的根源是外生因素的干扰,社会经济本身会适应这些干扰,市场会对经济环境的变化提供良好的解决办法。例如,外生冲击(如技术变革、战争、自然灾害等)造成失业,只要想工作的人肯降低工资和非货币报酬要求,就总会找到工作,因而失业不会成为问题。政府不用为此干预,干预也无能为力。另一些经济学家(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也相信市场会对经济变动作出迅速反应,政府干预政策不但在很大程度上无效,反而能带来一些坏处。理由主要有:
一是政府预测能力有限。政府预测经济,要运用宏观计量经济模型,这些模型由一些方程组成。然而这些方程的变量和参数并不会像模型中假设的那样准确,他们是多变的、难以捉摸的,建立在这些模型基础上的经济政策是否能正确调控经济就成问题。而且,因为政策时滞的存在使得政策制定者很难预测几个月后经济的变化情况。因而,经济变动的不确定性以及人们预测能力的有限性,给制定政策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是政策的时滞。政策时滞是政策从认识到决策、实施并产生效果的时间过程。这种时滞分为内在时滞和外在时滞。内在时滞指经济中发生不稳定到决策者制定出适当政策并付诸实施之间的时间间隔,包括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实施时滞。外在时滞指经济政策实施到对经济发生作用并达到预测目标所需要的时间过程。例如,减税政策实施后首先要影响到可支配收入(中间变量),然后才能影响到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到国民收入(目标变量)。通常说财政政策内在时滞较长,尤其是决策时滞较长,而货币决策内在时滞较短,但其外在时滞较长,因为从变动货币供应量到影响利率,再到影响投资和国民收入,需要较长时间。不管如何,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时滞,在此过程中,经济可能发生了与预期目标不同的变化,这就会影响经济政策效果。
三是公众对政策的反应。例如,政府制定增加货币供给的政策时,并没有考虑到理性预期的当事人能够利用有关货币政策规定的知识很快形成未来价格和其他经济变量的正确预期并采取相应的对策,那么增加货币供给的政策就会变得无效。对于财政政策,根据巴罗-李嘉图等价定理,政府借债只是公民纳税被推迟而已,故不会刺激消费。因此政府用发行公债搞赤字财政是无效的。
基于以上种种理由,这些经济学家不主张对经济波动作人为干预,相信市场本身会对经济波动自动调整。
(2)需要干预的经济思想。凯恩斯主义者坚持稳定经济的政策是必要和有效的。他们认为,经济在遭受来自需求或供给方的冲击后会衰退,工资和价格并不能迅速调整到市场出清状态,如果衰退引起了大规模失业,由于种种原因(例如工资合同未到期)企业并不能立刻降低工资,因而工人并不会很快重新就业。工资和价格即使会调整,这种调整也只能缓慢进行。要让经济调整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甚至可能要几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处于非均衡状态,会出现经济萧条和失业局面,给社会带来长期的痛苦。政府采取稳定的政策,即刺激需求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就会较快恢复经济,因而干预经济是必要和有效的。关于要不要采取稳定经济的政策的讨论还会持续,但实际上各国政府在经济发生较大的波动时都有采取政策来调节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