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平时学的一问都会,可是考试总是出错,是怎么回事?
孩子平时学的一问都会,可是考试总出错……这个问题的确存在。
但是,“一问就会”、“一考就错”,其原因不能一概而论,存在这个问题的孩子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一.存在这种情况的大多数孩子,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只是停留在回答“提问”的层次上,或者说他根本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会”。例如,学习文科,只会囫囵吞枣、死记硬背,根本不去理解知识的深层意义。如果只考记忆性的内容,可能还会应付一下;如果考一些拓展开放性的题目,往往束手无策了。
再如,学习理科,对于一些定义、公式烂熟于心,老师讲解的内容也能掌握,平时做题也一般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考场上遇到难度系数较大而平时又没有训练过的题目,只能选择放弃了。
这些孩子,知识掌握不错,所以“一问就会”,再加上“问”的难度有限,就给人一种错觉,似乎他们考场上拿高分应该没有问题了。
其实,他们掌握的知识,并没有完全转化为能力,或者说,他们掌握的只是浅层次的东西,不足以应对试卷上那千变万化的题型。
要解决这个问题,没有什么捷径,只能让孩子去扎扎实实地深入学习。 1.学习文科,用心记忆很重要,但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另外还要注意将课内知识向课外拓展。例如,学习语文科中的文言文,不但要知道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还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写作方法,更要理解作品的现实意义。这样学习,才能真正掌握作品内涵,才能经受得住考试的检验。
2.学习理科,要注意多思考、多训练,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所谓的理科,主要指数理化,学习这些科目,掌握知识点很重要,大量的训练更重要。
大量训练不等于面面俱到、盲目做题,而是抓住考点中那90%左右的常考、必考的知识点反复训练,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必须达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
如果在学习上付出了努力,又掌握了深入学习的方法,这些“一问就会”的孩子们,就不会在考试中屡屡出现“不会”的现象了。 二.还有一小部分孩子,的确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很好,甚至还是优秀生,但考试总是不理想。出现优秀生考试经常失误的现象,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和认真的习惯。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对症下药。
1.面对考试,先调整好心态既要重视考试,又不能过分紧张。相信自己:我已经把该学的东西掌握了,只要正常发挥就好了……
考试中遇到难题,要默默地告诉自己:我和其他同学面对的是同一张试卷,我不会的他们应该也不会……
心态平和了,就能正确面对考试,就不会出现太多失误。
2.考试中,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有些孩子的确有“考试恐惧症”,一到考试就紧张得不能自制;还有些孩子,是因为发现考试题目和自己想象的相差甚远而出现情绪变化。
几年前我班里有个女生,学习成绩特别好,平时小测常常拿第一。可是大考几乎一次也没有正常发挥应有的水平。
每当试卷发到她手里,她都会激动半天,心情根本无法平静,半个小时过去了,常常是一个题也没有做。而到了交卷前半个小时,情绪又开始控制不住了,唯恐完不成题目,唯恐考不出好成绩。直到中考,这个孩子也没有考进理想的高中。
3.考试做题,还要有认真的习惯有的孩子聪明好学,成绩优异,可是就是马虎粗心,而且成了习惯,这样的孩子要考出好成绩也是困难的。
例如,默写古诗文出现错别字,解答数学题点错小数点,甚至一份试卷会漏做一页题……
这些看起来是小事,但是直接影响的是考试的成绩,而且想改正这些习惯也很难。
要彻底丢掉粗心大意的习惯,建立错题本是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把自己每一次考试因为马虎错的题,记录下来,常常翻看,持之以恒,的确能督促自己逐渐改掉坏习惯。
对于这些优秀生来说,对待考试只要有一颗平常心,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仔细认真的完成每一个题,考试成绩一定会是理想的。以上两种情况,大概就是造成学生平时“一问就会,考试出差”的原因。
综上所述,无论是什么程度的学生,只要平时扎扎实实地去努力,考试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养成认真的习惯,就不会出现“一问都会,一考就错”的现象了。
我所教的这个班里面,也有很多孩子出现了这样的状况。
许多题里面重点难点在上课,平时复习的时候,许多小孩儿都会。当然啦,我是说在提问的情况下。特别有的小孩儿,你问哪个哪个题都会回到了特别好。有时候这个小孩儿经常不能考满分。嗯,100分的试卷只能考试70多分。当他一看到这个错题的时候,他就会说这个题该是个什么什么的!那个题应当是个怎么怎么样的!好像是他全部都粗心了。要是不马虎大意的话他早就是满分啊!有时候我都感觉很无可奈何。
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我认真研究了好几年。给大家汇报如下:其实这种情况完全不是一种粗心。是我们家庭和 社会 的影响给孩子造成的一种恶习。或者说是一种态度。一种对事,对人,对 社会 的态度。在生活中孩子们对很多的事情,都是很好奇的。但是有些家长,不能够正确的引导。一切都让孩子都得面相当然,对也好错也好,一切都无所谓。这种环境逐渐让孩子意识到了很多事情都是无所谓。题对错无所谓。知识掌握好掌握不好无所谓。这一切切全都在孩子的意识中潜移默化。养成了一种很不好的习惯。
我想说的是,要想让孩子变好,就要改变这种习惯。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从这方面着手。取得了很理想的效果。不知道是否正确。愿与大家共勉!
一问就会,一做题一考试就错,是因为他只是达到了“会”的层次。
作为一个做了十几年班主任的老师,我很负责任地告诉你,学习有三个层次。会,对,巧。
会,就是一听就明白了。明白了,只是从“知道”的角度上达到了要求,还没有从能力上达到要求,就是学习的第一个层次。
对,就是每次做题都能做对,这个层次在知道的层面上又进了一步,达到这一步,考试的时候大部分题就会做,而且每道题都能做对。要想每一次做题都能做对,要大量练习,这就是老师留作业的意义。每一次老师的作业,如果能够认真对待,独立完成,好好改错,很快就能达到“对”的层级。
巧,就是能够灵活巧妙地运用就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是学习的最高层次,这个层次达到了,学生成绩一定是优秀的了。
如果学生的学习达到了上课能听懂,一问就明白的程度,只是达到了学习的第一个层级,还需要刻意练习,好好完成作业达到题题都能做对的水平,之后才能熟能生巧,达到巧妙应用的程度。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一、充分重视心态的重要性
1、心态就是分数,良好的心态能够帮助我们提高30--50分。
2、心态也是训练的结果。
要像对待学习一样去对待心态。
心态是不断训练、刻意练习的结果。
二、良好考试心态的四个组成部分
(一)强化信心
1、信心的重要性
信心能够帮助我们优化情绪、进入考试状态、调动能力要素、强化积极的自我暗示,使我们在考试中达到超常发挥。
2、强化信心的方法
积极的自我暗示:我能成功、我能成功。我学会了什么,我比昨天进步了。
想像自己成功的场景。想像自己战胜困难的事情。
合理的交流,把自己的负面东西、担心、恐惧的事情说出来或者写出来,总之不要憋在自己的心里面。
(二)优化情绪
1、为什么情绪如此重要?
情绪影响自信心,消极的情绪会打击我们的自信心。情绪影响考试状态,情绪影响能力、智力的发挥。
2、优化情绪的通用方法
合理的表达与宣泄:日记、倾述、朋友圈、社交媒体等
学会正确的深呼吸
励志音乐与适当的运动
积极的思维,学会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能够在逆境中看到机会。
美丽的环境,自己的房间、宿舍、学习的地方;美丽的室外环境。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做好准备工作,防止不必要的意外情况发生。
有良好、有效的方法应对情绪。如按摩内关穴解决紧张问题。
(三)指导孩子快速进入考试状态
好的考试状态的标准:
有信心、情绪稳定且高昂、精力充沛、智力活动正常、注意力集中。
进入考试状态的方法:
1、适应考试。
帮助孩子正确对待考试,认真对待练习,把练习当做正式考试的训练。
2、不要和自己过不去。如抵制考试,反感考试。
3、动手做卷子,保持状态。
4、调整生物钟。
5、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如感冒、拉肚子、胃疼、头疼等。
6、科学对待大考前的睡眠,帮助考生学会自我放松。
(四)发挥能力
1、和考试密切相关的能力:
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动手力
2、正常发挥的几个注意事项:
通过训练自己的观察力,在考试中主要完成审题的任务,要达到准、全、快的效果。
科学认识记忆力,合理解决记忆堵塞现象。(头脑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
衡量一个人的记忆力水平主要看4个要素:记忆的速度、记忆的质量、记忆的正确性、记忆的提取程度
有的人背的很快,但也忘得很快;有的人记忆的很快,但不规范;有的人背的很快,但错误很多;有的人背的很快,但是关键时刻短路。
在考场中,由于认知因素、情绪因素,经常会产生记忆堵塞现象,也就是头脑一一片空白现象。
解决办法:
第一,稳定并且优化自己的情绪。深呼吸、内关穴按摩1分钟。
第二,修正自己的错误认知。必要时就是自我安慰,精神胜利法。
第三,暂时放弃,给大脑调动相关信息的时间。
第四,前后联想。看看试题,前后找找联系,通过联系唤起记忆。
3、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搞清楚考试所要求的能力。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4、提高自己的想象能力
当一种思路解决不了问题时换一种思路解决问题。
平时的练习:围绕一个词语进行发散思维的练习。
给你一本书,在一分钟内尽可能多的说出他的用途。
5、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书写能力
速度、质量、美观
最后,我们还要强调孩子在大考前的准备工作,甚至是检查一下孩子的准备工作。
第一,注意事项和准备工作。
1、考试用具带好。如准考证、身份证。
2、有问题及时找监考老师。
3、试题有难度时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是每个题都能顺利解决,遇到很难的题目一定要有自信——我不会做,那好多人也未必会做。一定要稳定心态,太紧张的话就深呼吸!
必要时可暂时放弃,先做完容易的再回头解决难题。切忌死抠难题,钻牛角尖否则会越来越紧张,大脑直接放空,还会浪费宝贵的时间。
4、考试的科目排列是有一定规律的如果第一门考试正好碰到弱项,这时要积极暗示自己:“我最弱的科目已经考完了,我可以放心了。”
5、记住一点,千万不要在考完后跟别人对题或回味题目有没有做对,这会严重影响接下来的考试。考过了就是考过了,要放得下。稍作休息,稳定情绪时刻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做好下一科考试的准备!
6、注意身体性原因。如头疼、感冒、生理期等的预防与紧急处理。
临近考试,你经过了长时间扎实的复习和反复练习,相信从知识的层面来讲是没有问题的。此时,应减小复习强度,集中精力关照重点知识和自己的薄弱环节,可以多看一下平时训练中自己常犯的错误,收集的错题集之类的,做最后的重点知识点突破。
第二,冷静考试,考个好成绩
1.先挑会的做。先把会的容易的题目快速准确解决了,这样就能尽可能多地完成考试。如果做着做着卡壳了,那就继续做下一道能轻松解答出的题目。
2.注意不同类题的考试技巧。选择题可以先排除错误答案。遇到多项选择时,可先排除错误答案或不靠谱的答案,这有助于确定最佳答案。在其它题目中寻找线索。有时,一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会出现或体现在另一个考试题目之中。浏览其它答案或题目,看看能不能想起点什么。
3.尽量不要空着题目。除非确定自己的答案是错误的,否则绝对不要空着题目不写。
4.把控做题速度,这很重要!经常注意考试剩余的时间,合理分配好时间。你得有时间从头检查或改进自己的答案!
总之,每门科目都有独特的备考、研究和答题方法。考试之前保持淡定,不要恐慌。考试的时候不要胡思乱想。最好保持积极的心态,对考试充满希望。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也只能说明一点:孩子智商没问题,既不算是超常儿童,也不算是问题儿童!哪位家长接受不了就别往下看了。
这个问题包含两个方面:你问他,他口头作答,都停留在口头上,一般而言,问题肯定不算太复杂。而且孩子的注意力在面对家长或老师的时候都很集中;同样的问题考试出错,首先考试是书面的,孩子有没有看懂题目?其次,考试是独自一人作答,有没有认真读题?
原因已经分析清楚了,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第一,加强书面练习。会做和能做是两个层次,只有通过书面练习强化,会做才会转化成能做。
第二,加强注意力、专注力的练习。很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平时上课如果不是老师单独提问,总是和同学们齐声回答,敷衍了事,根本没过脑子。考试的时候不专心看题或者因为平时练习太少,习惯性地漏看,自然会出现南辕北辙的错误。
可以给孩子出示三五张卡片,观察一会儿,藏起来,让孩子回答出刚才出示了哪几张卡片;
随着年级提高,可以出示不同的数字、不同的单词,逐渐缩短观察时间,让孩子说出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孩子的专注力、注意力会得到提高。
第三,会做,能做,还要学会巧做。这就需要孩子彻底掌握之后,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去解答相同的题目,也就是综合运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各位家长,有兴趣试试看!
教育是个隐性的工程,很多的细节上的微妙复杂的变化都像是浮在海面上的冰山,我们只看了露出的一角,那我们就要有一种将隐性工程变成显性工程的能力,曲径通幽,见微知著,洞察孩子那复杂而宏大的世界。
孩子一问都会,我们要明白他会的是机械记住了老师教给的一部分内容,但对于这个知识点与其它知识点的联系及变化规律,孩子并没有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简单说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或者说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就像是老师教学生包饺子,学生学会了和面、擀面皮、包饺子、煮饺子。如果此时还考这些,孩子一问就会。可是考试的题目是变化的,这回考试考的是和面、擀皮、包包子、蒸包子。虽然表面上同样是和面擀皮包馅,但面的软硬、皮的大小厚薄、蒸煮的方法都是有变化的,而孩子只是机械记住了老师教的那一种。其实老师对于这些变化一定是讲了的,但孩子可能并没有认真研究、仔细比较不同形式的变化。
因此,家长要引导孩子不能只满足于表面上的会,要将知识和能力由点到线到面,融会贯通,打通纵横联系实现知识迀移,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任它七十二变,我自有火眼金睛。
平时一问孩子他们都会,但是考试总是出错,成绩不理想?这个问题困扰了千千万万的家长和孩子。这是为什么?什么原因?
一、 分析“怎么回事”?
学生掌握知识有四个过程: 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 。当家长问孩子问题时,只是一些概念和一些记忆和背诵的知识。只要有去背的孩子都能回答,他只是掌握了第一个阶段“感知教材”。考试是知识的运用,而且前面还有二个步骤没完成,能考好吗?
二、我想每个家长都想知道“怎么办”?
我们从知识掌握的四个过程找出“怎么办”的方法。
1、鼓励孩子感知教材,让他们形成表象。让孩子通过背诵记下概念或者知识点。比如英语,首先背下单词,知识点和语法。
2、引导孩子理解知识,形成概念。让他知道这个单词是什么词性?让他知道这个知识使用的规则?
3、要求孩子时常巩固知识,保持知识储存在自己脑袋里,并不断复习,形成永久的记忆。 4、运用知识,得到技能技巧。只有通过不断地做练习,不断地使用知识,才能形成技能。在做练习同时,也在巩固前面的三个过程。通过做练习,让他们多次地重复知识表象背诵和更深地理解知识,并永久地巩固下知识。最后形成了这些知识的运用技巧。
通过我分析,希望能给家长们提供一些帮助。
一说都懂,一考就错与孩子是否会思考,是否喜欢思考有直接关系。
认知心理学教授丹尼尔·T·威林厄姆在所著的图书《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一书中提到
我们自己也有这样的体会,思考是费心劳神的事情,读一本小说很容易,但是要读一本专业性很强的书,需要克服惰性,下很大的决心,有很强的毅力,才能坚持读下去。
尽管思考很费脑子,孩子们很不愿意去做这件事,但它是提高学习成绩必须要具备的品质。那么,怎么知道孩子有没有思考呢?
前两天,老师让孩子们写一篇关于新型肺炎的作文,有一个家长说孩子不会写,就在本子上写了一句话:新型肺炎来了,我们不能出门,只能待在家里。
这个家长就启发孩子,“你可以写一些在家都做了什么啊?”孩子回答:“上网课,写作业。”家长又问:“你不能出去,你有什么感受啊?”孩子就懵了,“不知道有啥感受”。
这就是孩子不会思考的典型表现。
一般来说, 上课乖乖听课,下课从来没有向老师请教过问题,或质疑过某道题答案的孩子,一般都不善于思考。你在辅导孩子学习时,他很少问为什么,也说明他只是在被动地接收,并没有主动思考。
善于思考的孩子,脑子里会有很多疑问和奇怪的想法,他们会问:“鸟儿为什么长翅膀,人为什么没有长翅膀?”“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或许你会觉得他很烦,可能有些问题的答案,你自己都不清楚,便会搪塞他几句,把他糊弄过去。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孩子爱思考是好习惯,是值得赞扬的。
我们千万不要抹杀孩子的这个好习惯。
知识点掌握的不扎实
这个问题其实很常见,经常有孩子看到黑板上是“2”,但是写在作业本上的时候却写成了“3”,也就是说,孩子在答卷子的时候脑子知道3+7=10,可是写的结果却不对。虽然他的脑海里出现了正确答案,但是在大脑指挥手去写的时候,统合出现了错误。这是因为手脑统合或者感觉统合出现了问题,统合不足会导致孩子明明知道怎么做,然后写就写错了。这就需要做听说读写统合训练,为了让孩子手眼脑协调一致。当他的统合好了之后,孩子就会写出脑子里的答案,而不是发生统合的错误。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了,谢谢。
马秀老师:长颈鹿幼儿园园长,儿童心理行为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