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战败的司马懿为何登山掘营,而不入城防守?

 我来答
成大文化17
2022-10-06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1.7万
展开全部

公元231年春天,诸葛亮第四次率军北伐。当时司马懿作为三军统帅,他认为分兵没有合兵强,于是他直接拒绝了张郃分兵驻守雍、郿的建议,出兵向西推进。而诸葛亮则留下王平攻打祁山,他自己则率军绕行,他先是在上邽打败了魏将郭淮和费曜,并收割了魏军的粮草,随后,诸葛亮又遭遇了司马懿的主力大军。当时司马懿深知蜀军虽然战力无双,但由于粮草补给困难,不足为惧,因此司马懿登山掘营,与蜀军对峙,并不与其交手。有人认为,既然司马懿要坚守,为何要扎营在野外,而不进驻城池,凭借城池守住蜀军的来袭呢?难道是司马懿错了吗?

虽说司马懿没有征战一生,但他也剿灭过叛乱的孟达,守住了诸葛亮的北伐,并平定辽东,因此司马懿虽然在征战上不敌诸葛亮,但他的军事能力还是毋庸置疑。而司马懿在面对来势汹汹的蜀军时没有进入城池坚守,而是占据险要之处与蜀军对峙并非没有道理,毕竟在冷兵器时代,要想守大城,必须守野。

之所以会有这也的说法,首先是因为在大城之内虽然能驻扎大军,但军队的物资消耗十分惊人。而野外就有这些物资可以取用,因此如果不在野外驻扎,这些在城外的资源就会被诸葛亮占据。毕竟坚壁清野是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一旦这样做了,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因此除非没有办法,否则当权者是不会这么做。更何况若司马懿选择绝对龟缩,大军全部退回城中,那么那些在野外的城池就失去了彼此交相呼应的作用,一旦城池之间的联系断开,就会被诸葛亮的军队各个击破,如此一来,即便大城还算坚固,但还是会对城内将士的心情造成很大的影响。

更何况在诸葛亮发动第四次北伐时,正是陇右地区半年无雨之时,也就是说,当时城中的粮食并不多,若此时还不守住余下的粮食,等到麦子被诸葛亮割光了,司马懿的军队就很难受了。毕竟当时如果不就地取粮,粮食就得从关中运送一千里来到陇右,这对于魏军来说也是极大的损失。正因如此,司马懿才会选择守野而非守城。

笔者认为,如果当时司马懿按照张郃的说法来做,也就是直接与诸葛亮交手,只怕曹魏的损失更大,因此司马懿顶着“畏蜀如虎”的名头也不与诸葛亮正面交手,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