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哈喽,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精彩资讯分享给你。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作者对昔日的圆明园表达了什么感情?
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下。
《圆明园的毁灭》是作者通过对圆明园生存历史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损失的惋惜,并上升到了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的痛惜,还有对外国列强对艺术瑰宝盗窃破坏行为的憎恶情感!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
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
第五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原为清代的皇家御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到清乾隆九年(1744)基本建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全园占地5200余亩,方圆20多华里。全园建筑总面积超过故宫。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园的总称,占地甚广。
圆明园是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5处景观,有些景观的命名,直接以水为主题。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都来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天下胜景和名园精华。
《圆明园的毁灭》是作者通过对圆明园生存历史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损失的惋惜,并上升到了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的痛惜,还有对外国列强对艺术瑰宝盗窃破坏行为的憎恶情感!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
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
第五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扩展资料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原为清代的皇家御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到清乾隆九年(1744)基本建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全园占地5200余亩,方圆20多华里。全园建筑总面积超过故宫。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园的总称,占地甚广。
圆明园是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5处景观,有些景观的命名,直接以水为主题。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都来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天下胜景和名园精华。
在圆明园的鼎盛时期,这里既是具有空前规模的皇家园林,又是清代皇帝发号施令、行使权力的统治中心。从康熙到咸丰,6个皇帝每年总有三四个月在此居住,并处理政务和进行各种政治活动。当年的大宫门两旁,曾设置了内阁、六部、军机处等中央政府部门的办公处。在西北面的一片废墟残迹中,仍能寻找到几组规模宏大的宫殿遗址。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举行盛大宴会的“九洲清宴”、供奉历代清帝影像和祭祀用的“安佑宫”和藏书楼“文源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