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盛文言文翻译字意
1. 谁能帮我翻译文言文:杨继盛传
继盛,字仲芳,容城人。
七岁时,母亲去世。庶母忌妒,让他去放牛。
继盛经过里中的学校,见里中的孩子们读书,心里十分喜欢。因此告诉哥哥,请让他跟随学校里的老师学习。
哥哥说:“你还小,学什么?”继盛说:“人小能够放牛,而不能够学习吗?”哥哥把这事告诉父亲,允许杨继盛去学习,然而放牛也不扔掉。十三岁,才开始跟随老师学习。
家庭贫困,学习得更加刻苦认真。举乡试,在国子监学习完了全部课程,多次得到徐阶的奖赏。
嘉靖二十六年,登进士第授南京吏部主事。跟尚书韩邦奇学习,深思音乐韵律的学问,自己动手制成十二律,吹出的声音都相符和。
韩邦奇特别高兴,把所学的全部都传授给他,杨继盛名声更大,朝廷召回改任兵部员外郎。俺答侵扰北京,咸宁侯仇鸾因勤王被皇帝尊宠。
皇帝命令仇鸾为大将军,依靠他来对付外寇。仇鸾实际上内心胆小,十分害怕敌人。
正在请求开互市买马,希望能和俺答媾和,侥幸不发生战争,以巩固皇帝对他的恩宠。杨继盛认为仇恨耻辱没有洗清,匆忙议和表现出软弱,有损国威,于是奏言十不可、五谬。
大略说: 互市,是和亲的别名。俺答践踏我朝皇帝的陵墓,杀害我国的老百姓。
这是天下的特大仇恨,而我们首先和他议和,这是不可以的第一。过去皇帝下诏北伐,天下明白知道皇帝的心意,日夜征收税款准备武器装备资助战士粮草,而忽然更改为议和,失信于天下。
这是不可以的第二。以堂堂正正的中国,和俺答互市,头脚颠倒,这是不可以的第三。
天下豪杰勇士争着磨练兵器武艺准备战斗,一旦委置不用,其他时侯再要号召,谁还再有积极性。这是不可以的第四。
使边镇将帅因议和的缘故,穿美好的衣服苛且偷生,松弛懈怠了兵事。这是不可以的第五。
过去边卒私自交通境外,官吏往往加以禁止治裁,现在引导边卒,使他们与境外交通,这是不可以的第六。盗贼潜伏,只因害怕国威而不敢放肆无忌,现在了解到朝廷害怕胆怯,窥视的事必然渐渐增多。
这是不可以的第七。俺答前几年深入内地,乘我没有防备的原因。
2. 杨继盛七岁失母文言文翻译
一、原文:
杨继盛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
贬狄道典史①。其地杂番②,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鬻③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636f7079e799bee5baa631333363363538诸生。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④薪二百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⑤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九,有删改)
【注释】:①典史:知县下属最低级官吏。②杂番: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③鬻[yù]:卖。④仰:依赖、依靠。⑤我曹:我们。
二、翻译:
杨继盛七岁时母亲去世。继母妒嫉他,让他放牛。杨继盛经过里塾,看见里面的儿童都在读书,很是羡慕。于是告诉了哥哥,请求自己也能够跟着私塾老师一起学习。哥哥对父亲说了,父亲让他学习,但还要放牛。杨继盛十三岁时,才能够从师学习。家庭贫困,学习越发刻苦自厉。
后来他被贬为狄道典史,狄道这个地方汉人和番人杂居,习俗落后很少有人了解诗书。杨继盛从他们的子弟中选拔优秀的一百多人,聘请三经老师教他们。他卖掉所乘的马匹,卖出夫人的服装,买田资助这些学生。这个县有座煤山,被番人占据,农民(只得)依赖二百里外的柴薪(生火做饭)。杨继盛召集番人并说服他们,他们都心悦诚服地说:“杨公即使需要我们的毡帐,我们也舍得,何况是煤山呢?”番民非常信赖爱戴他,称他为“杨父”。
3. 杨继盛七岁失母文言文翻译
杨继盛,七岁母亲去世。
继母很爱护他,让他去放牛。继盛路过村里的学堂,看见同龄的小孩子在读书,心里非常羡慕他们。
于是把这个愿望对哥哥说了,请求让他去读书。哥哥对他说:“你还这么小,去学什么?”继母斥责道:“小孩子放牛的时候你又不说他小,读书反倒说他还小!”哥哥把这跟父亲说了,(父亲最终答应了),让他去学习,当是还得放牛。
他十三岁的时候,才(正式)进学堂。家里贫穷,他更加努力地学习。
参加乡试的时候中榜,最后在国子监研习学问。贬狄道典史。
这里各种番,一般很少知道《诗》、《书》,继盛大简子弟弟秀的一百多人,访问三经师教的。卖所乘的马,从妇女服装,市田资助学生。
县有煤山,为少数人所占据,人民敬仰柴二百里以外,继盛大召见番人告诉他,大家都佩服地说:“杨公就需要我们穹帐,也放弃了,何况煤山吗?!”外国人民相信爱的,叫“杨父”。
4. 谁知道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整篇文章的翻译
一、译文
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七岁母亲死亡。继母妒嫉他,让他放牛。杨继盛经过里塾,看见里面的儿童读书,心好之。因而对他的哥哥说,请求能够跟从塾师学习。哥哥说:“你还小,学什么?”
杨继盛说:“年龄小能放牛,就不能学习吗?”哥哥将这些对父亲说了,父亲让他学习,但还要牧牛。杨继盛十三岁时,才能够从师学习。家庭贫困,学习越发刻苦自厉。乡试中举,毕业国子监,徐阶很欣赏他。
二、原文
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
兄曰:“若幼,何学?”继盛曰:“幼者任牧牛,乃不任学耶?”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举乡试,卒业国子监,徐阶丞赏之。
三、出处
《明史》列传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
至乾隆四年(1739年),清 *** 又第三次组织人手修改明史稿,这才形成定稿的《明史》。因为这次修书总裁为张廷玉,因此现在通行的《明史》题为张廷玉等撰。
二、作品赏析
共二十四卷,就卷数而论,《明史》本纪所占不足全书十分之一,若以字数而论,则所占不及全书二十五分之一。由此可知本纪在《明史》中所占比例甚小,这是《明史》编纂体例中的一个特点。
本纪在纪传体史书中,是以编年形式叙史的部分,《明史》显然是将本纪作为全史之纲,以简明扼要的方式,首列于全书之前,使人在读阅这部史书之时,首先了解到有明一代历史之概况,而不是使人在读阅本纪时便事无巨细尽览尽知。这应该算是《明史》修纂整体设计上的独到之处。
三、作者简介
张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4月30日),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清朝杰出政治家,大学士张英次子。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
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家中,年八十四,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张廷玉先后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圣祖实录》副总裁官,《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总裁官。
5. 《明史·杨继盛传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18分)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嘉靖二十六年,登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从尚书韩邦奇游,覃思律吕之学,手制十二律,吹之,声毕和,邦奇大喜,尽以所学授之。
继盛名益著,召改兵部员外郎。俺答①躏京师,咸宁侯仇鸾以勤王故,有宠,帝命鸾为大将军,倚以办寇;鸾中情怯,畏寇甚,方请开互市②市马,冀与俺答媾,幸无战斗,固恩宠。
继盛以为仇齿未雪,遽议和,示弱,大辱国,乃奏言十不可、五谬。疏入,帝颇心动,下鸾及成国公朱希忠、大学士,严嵩、徐阶、吕本,兵部尚书赵锦、侍郎聂豹、张时彻议。
鸾攘臂詈曰:“竖子目不睹寇,宜其易之。”诸大臣遂言,遣官已行,势难中止。
帝尚犹豫,鸾复进密疏,乃下继盛诏狱,贬狄道典史。其地杂番,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
鬻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生。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薪二百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已而,俺答数败约入寇,鸾奸大露,疽发背死,戮其尸。帝乃思继盛言,稍迁诸城知县。
月余,调南京户部主事。三日,迁刑部员外郎。
当是时,严嵩最用事,恨鸾凌己,心善继盛首攻鸾,欲骤贵之,复改兵部武选司。而继盛恶嵩甚于鸾,且念起谪籍,一岁四迁官,思所以报国。
抵任甫一月,草奏劾嵩。疏入,帝已怒。
嵩见召问二王语,喜,谓可指此为最,密构于帝;帝益大怒,下继盛诏狱,诘何故引二王?继盛曰:“非二王,谁不慑嵩者。”狱上,乃杖之百,令刑部定罪。
系三载,有为营救于嵩者;其党胡植、鄢懋卿怵之曰:“公不睹养虎者耶,将自贻患!”嵩颔之会都御史张经李天宠坐大辟嵩揣帝意必杀二人比秋审因附继盛名并奏得报。 遂以三十四年十月朔弃西市,年四十。
(节选自《明史·杨继盛传》)【注】①俺答:明时鞑靼族的首领,经常侵扰明朝的西北边境。②互市:通商。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尚书韩邦奇游 游: 出游,游览。 B.鸾中情怯 中:内心。
C.简子弟秀者 简:挑选。D.民仰薪二百里外 仰:依赖,依靠。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倚以办寇 能以足音辨人B.宜其易之 吾其还也C.有为营救于嵩者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D.思所以报国 吾知所以距子矣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继盛曾跟从韩邦奇学习音律,专心研究音乐,表现出一定的音乐才华。 B.文章叙述了杨继盛遭贬任狄道典史期间,卖掉了自己所乘之马和妻子的衣装,买来田地,将田地的收益用来资助那些跟从经师学习的学生。
C.杨继盛善于处理民族矛盾,安民有方,政绩卓著,受到皇上的器重,因此一年之内四次升官。 D.文章通过对杨继盛受到仇鸾诬陷遭贬和严嵩报复致死的叙述,赞扬了杨继盛忠心报国、痛恨奸佞的高尚人品。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嵩 颔 之 会 都 御 史 张 经 李 天 宠 坐 大 辟 嵩 揣 帝 意 必 杀 二 人 比 秋 审 因 附 继 盛 名 并 奏 得 报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冀与俺答媾,幸无战斗,固恩宠。(3分) (2)心善继盛首攻鸾,欲骤贵之,复改兵部武选司。
(3分)参考答案:17.A(游:交往问学) 18.D(所以:……的方法) 19.C(四次升迁并非皆因皇上器重)20.嵩 颔 之∕ 会 都 御 史 张 经 ∕李 天 宠 坐 大 辟 ∕嵩 揣 帝 意 必 杀 二 人 ∕比 秋 审∕ 因 附 继 盛 名 并 奏 ∕得 报(每处0.5) 21.(1)希望和俺答讲和,侥幸不发生战争,巩固皇上对自己的恩宠。 (“冀、媾、幸、固”各0.5分,译出大意1分) (2)(严嵩)内心喜欢杨继盛首先上书揭露仇鸾,想使杨继盛快速升官位尊,再改授兵部武选司。
(“善、首、骤、贵”各0.5分,译出大意1分)。
6. 言志诗原文及翻译 杨继盛写的
原文: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翻译:辛苦读书四十年,渴望做清官,希望之后能够平步青云、一展抱负,作者独爱 名,不喜钱财。
作者简介:杨继盛于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五月十七日(6月16日)辰时生于直隶容城县一个世代耕读之家。其母早亡,其父另娶。
继母妒嫉他,让他放牛。杨继盛经过里塾,看见里面的儿童读书,很是羡慕。
因而对他的哥哥说,请求能够跟从塾师学习。哥哥说:"你还小,学什么?"杨继盛说:"年纪小能放牛,就不能学习吗?"哥哥将这些对父亲说了,父亲让他学习,但还要牧牛。
杨继盛十三岁时,才能够从师学习。家庭贫困,学习越发刻苦自厉。
乡试中举,入国子监学习,徐阶很欣赏他。
7. 杨继盛,字仲芳文言文使牧牛到最后举乡试原因
杨继盛,字椒山,容城人。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曰:‘若幼,何学?’继盛曰:‘幼者任牧牛,乃不任学耶?’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举乡试,卒业国子监,徐阶丞赏之。嘉靖二十六年登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从尚书韩邦奇游,覃思律吕之学,手制十二律,吹之声毕和。邦奇大喜,尽以所学授之,继盛名益著。召改兵部员外郎。
我觉得,他之所以会中举,是因为“益自刻厉”,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发奋图强。首先,发自内心的喜欢读书是学有所成的重要前提。其次,要想学有所成,必须要尽力克服各方面的障碍。不要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最后,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
8. 文言文意字翻译
①心意;意图。《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
②意义。《马巴黎油画记》:“则其意深长矣。”
③心情;神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宦游人。”《狼》:“目似螟,意暇甚。”
④情趣。《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⑤料想;估计。《鸿门宴》:“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促织》:“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
⑥怀疑。《列子·论符》:“人有亡铁者,意其邻人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