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读书心得
《家》读书心得1
读完《家》,整个人心情是沉重的,巴金的文章不像鲁迅文章那样犀利,可胸口一直喘不过气来。巴金说:“我的作品已经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人物,让读者们忘记它们,可能会更好一些。”可是这是可以忘记的吗这段高家悲欢离合的历史。
高公馆像是一片表面平静实质黑暗腐朽的土地,滋养着上上下下几十个不同的人。这种压抑的环境下,既有青春有理想,渴望通过五四运动改变现实不堪的觉慧觉民,也有始终泰然处之的大哥觉新。有时我会想觉新是不是已经死掉,事实他还是活着,掌管着高家大大小小的事情和祖父的企业。那便是丢了灵魂吧,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整个人如白纸一样不堪。是现实把他逼成这样的,曾经的觉新有理想有追求,但他的身份不同,身为高家的长孙,觉新深受封建伦理纲常的熏陶,尤其是子孝,这些都铸成了他委曲求全的怯懦,顺从的性格,他既同情支持弟弟妹妹的反封建抗争,又不得不维护封建统治的权威。在现实和理想面前,觉新必须选择现实,觉新的一生是纠结的,痛苦的,这样的一个悲剧人物让人心生叹息,却又无力去改变。文中的一个细节,高觉新顺着高太爷的意愿去他的公司当了职员,一个月后领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月薪水30元,这时高觉新的心里充斥着喜悦和悲凉。这是他劳动所得的30元,却也是他放弃理想的代价……
相比之下,接受新思潮影响,向往自由平等,大胆争取个性,求得解放,敢于和封建统治相抗争的觉慧觉民被巴金先生刻画的栩栩如生。他们为民主自由和封建高家作斗争,他们要求高家把他们当人看,他们随时做好为革命牺牲的准备。觉民的琴,觉慧的鸣凤,都给了他们反抗的最好的精神动力。梅表姐和觉新抵受不住封建势力的压迫,而两个相爱的人永远分开,这是一个悲剧。同为反抗的琴和觉民是胜利的。
《家》读书心得2
通过学习卢臻老师的《教学何以“回家”》之后,认识到: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学真正的“家”是隐藏在课程标准背后的“人”,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帮助这个“人”具备当今社会所需的核心素养,把握系统思维、建构知识结构、聚焦核心价值等是通往核心素养养成的三大路径。
学过之后深受启发,那么我想,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当中如何才能让历史教学“回家”呢?
首先,要有清晰的历史学科学习目标体系。具体地说,就是将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和要求,通过一系列的目标表述具体化。这就要求我们进行学期目标的架构,通过单元的、跨单元的和跨学科的知识整合来操作和实现。
第二,要精心设计基于学习目标的评价任务。当我们把每节历史课的学习目标明确之后,我们就应该设计出用什么样的检测手段,可以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或者学生学习到什么样的程度。例如,可以通过笔记,口头提问,情景表演,合作交流,当堂检测,小测试,历史小作文等了解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或者是学到了什么程度。甚至是我们通过这样的手段,能够明白学生学习距离预设的目标还有多远,这样就便于我们做出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
第三,要精心设计基予学习目标的历史教学过程路线图。在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要落实每一项教学任务,完成每一个教学目标,必须聚焦评价任务,落实评价任务。通过评价任务让学生充满对历史学习的动力。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生成新知。同时,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不断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这样就实现了基于课标的教与学。即以学定教,任务驱动,也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
第四,作业布置要与学习目标一致,要有效。只有布置与目标相匹配的作业,才能在作业当中反馈出学生学的情况怎么样,在反馈作业结果的过程当中才能促进学生的后续学习。
以上仅为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家》读书心得3
读了吴瑶香老师的《音乐课例与专家评析》一书,通读全书,我渐渐走进一位基层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成长历程,感受着她以大量的教学实践作为求证而确立的,对于中学音乐课堂灵动的,趋向于成功的构建。创作课、舞蹈课、欣赏课、唱游课、音美协同课、器乐课、歌唱课,课如其人,字里行间流淌出源于骨子里头的真诚的信息。
它是一种特别的亲和力,一种给予儿童最大限度与效度的良性的影响力的教育理解,一种用心实践的情感释放。这些基于“吸引儿童主动而强烈地参与到音乐表现中去”聆听、体验、感悟、发展的课例,这些基于“促成儿童具有教育意向的生活经历,培养幸福而有审美意味的人”的兴趣激发、品行习染、人格完善的课例,初步形成了她那独具个性的、美的、动情的教学风格。
音乐的情感性、人文性特征,强调音乐教学要以人为本,充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民主平等、宽松愉悦学习环境的创设,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中师生互动,共同体验,探究,感悟,创造,这样才能使音乐进入学生的心灵,发挥出音乐使儿童学会甄别美丑、善恶、真假并去享受和创造美好的作用,最终向精进修养、精神健康和情趣盎然的境界迈进,在这个层面上,吴老师是个非常用心的音乐老师,她主张音乐教育要回归儿童的生活,服务于儿童生活,让学生有更多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时间与空间。
一位好的老师,不仅能使学生在充分积极的审美体验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创设的音乐情景、意境中自主体会、感悟,从而实现“启情悟智”,不可否认,吴老师的课例显现出她在努力地去做好这一点。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广阔领域里,课堂是个绽放生命精彩的魅力舞台,无论是自己的教学案例,还是指导弟子的教学案例,无论是教学经过的全程实录,还是诠释教义的说课稿件,都能给人一种不一般的感受。这就是吴老师在这个魅力舞台上发出的属于自己的音乐——课的主题。
她以主要教学内容的美感特征的深入挖掘,融进扎实有效的体验性学练,突出以一个作品为中心的小主题构建,让学生每课建立学科成长的小单元快感,课的切入以听着音乐入课为标志,彰显与其他课程的区别:课的呈现紧紧围绕音乐性、情感性、人文性的线索循序渐进地展开,课的发展以环节的层层递进、每一个链接点都力争实现学生发展的增量来达成目标。
课的结构以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为块块状框架,建构显示部、发展部以及再现或收束的“曲式美感”特征;课的类型在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亮点,如三听、三谈、三次讨论、三次对比、三次探索,或突出情感性,或突出参与性,或突出创造性,或突出层次性与可操作性,注重在体验性教学方法中创设审美情景,在实践教学方法中贯穿即兴创造。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读了吴瑶香老师的《音乐课例与专家评析》一书,真是受益匪浅。我想,一位好老师,最重要的是对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热爱、充满热情,其次要钻研教材、教法,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创造性的应用。
一位好老师,应该善于挖掘音乐作品的童趣和意境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由衷的情感;一位好老师,应该会找准切入点,凸显情感与态度目标,重视训练点,河里把握知识技能目标,抓住互动点,强调过程与方法目标;一位好老师,不仅要自己教好课,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爱学、主动地学、创造性地学!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以吴老师为楷模,满怀爱心,用心教学,以审美为核心,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做一个美的传播者!
《家》读书心得4
在得知心爱的儿子在异国他乡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傅雷先生在欣喜之余又提出了充满智慧的人生建议: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有了这三样,其他都可以逐渐培养;而且有了这三样,将来即使遇到大大小小的风波也不致变成悲剧。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完美的人,不能“责人太严,责己太宽”,相互的尊重、谅解、宽容是很重要的。
我觉得女人包括我在内都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一旦陷入爱情就会容易依赖别人,把爱情看的太重。傅雷先生这一段建议非常中肯:无论男女,只有把兴趣集中在事业上、学问上、艺术上,尽量抛开渺小的自我,才有快活的可能,才觉得活的有意义。未经世事的少女往往会存一个荒诞的梦想,以为恋爱时期的感情的高潮也能在婚后维持下去。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妄想。古语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又有一句话说,“夫妇相敬如宾”。可见只有平静、含蓄、温和的感情方能持久。
《家》读书心得5
《傅雷家书》里,傅雷大大小小的事都跟傅聪说。傅聪长年在国外,从信中可以看出傅雷思子心切。特别是傅聪出国初期,傅雷给傅聪的信非常频繁。不过傅聪的回应却没有如傅雷那般热烈,这让傅雷夫妇时常感到担心,有时是落寞。我不知傅聪回信少的原因。从和菜头的陈述中得知,傅雷对傅聪幼时的教育是非常严格的,甚至会有暴风骤雨般的体罚。据我自己的经历,我推测这是傅聪很少回信的重要原因。我想,不管信奉传统的“棍棒之下出孝子”也好,即兴发挥动手也好,专制和暴力无论如何都会削弱两代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关于专制,傅雷在信中也有提到,不过想起来是非常懊悔:
我教育子女的方式非常严格,非常刻板,甚至很专制,我一直怕宠坏孩子,尤其是聪。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用了上一代的方法及很多其他的方法,犯了无数过错,使我时常后悔莫及,幸而两个孩子都及早脱离了家庭的规范与指导。
我不知已经当了父母,或者将要为人父母者,不吸取这样的教训,继续犯同样的错误,对孩子来说是多么不公平,甚至是不幸。有前人的经验教训,就知道怎么做是错的,不要凡事都亲自错过一回,才来后悔,那时可能已经来不及了。子女也长大了,父母也老了。痛苦的也痛苦了,后悔的也后悔了,可是谁能得到第二次机会,让孩子再从小长大一次,别那么痛苦,让父母从头养育子女一次,不那么后悔?
东方人和西方人对待孩子的观念不同。西方人把孩子当作是上帝赐给自己的礼物,东方人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这可能是我们在孩子的养育方面更加专制的原因。但不管出于什么理由,由于伤害带来的隔阂,岂能轻易弥补。正如书中展现出来的,傅聪离开傅雷之后,傅雷先生近乎用乞求的方式,希望得到傅聪多一点的回应。我们是不是应该从中得到一些教训?
傅雷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是一个儒雅的人。从信中可以看到其很高的艺术品味,和对生活深刻的理解。因为是书信,原本就不以出版为目的,所以读起来让人感觉很亲切。其中的智慧我们可以从信中看得出来。比如说:
一个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须考虑周详。尤其是想改弦易辙,丢开老路,换走新路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个天平,把老路与新路放在两个盘里很精密的称过。
事先多问问老师意见,不要匆促决定。决定后勿轻易更动。
去年下半年我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就在两件事交接期间出现了一些噪音,结果就出了意外,短时间里改变了原计划,引发了一系列的后果,到现在还有后遗症。倘使当时有这样智慧的人作辅导,不至于会如此分不清轻重,匆促改变计划,犯那么大的错误。
面对一个又一个的选择,我们应该怎么做,希望能从这些家书中得到启发吧。
《家》读书心得6
幼儿园开家长会时,老师让在家里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其实每一位做家长的都很重视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我呢?也不例外。不管自己做的怎样,反正是用心在做。从孩子小的时候起,我就给她买一些适合她年龄的书籍,我们会一边看、一边讲,但那基本上属于三天打渔,两天晒网,高兴了读,不高兴就扔一边了,没有坚持。这次幼儿园老师特意提到此项活动,才使我真正意识到亲子共读的重要性。因为自己也是做教育这行的,前一阵子有幸聆听了家教专家王大龙先生有关“家庭教育是件大事”的专题讲座受益匪浅。其中,他的一句话让我颇有感触,“只有真人才能开启儿童大脑”!现在高科技产品很多,诸如点读机、会说话、讲故事的娃娃等,很多年轻家长盲目追从,总是赶时尚,用这些先进事物代替妈妈语,取缔亲子沟通。美国人呼吁家长参与孩子教育。俄国人认为提高智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量阅读,书读得越多越聪明。因此亲子共读是最好的方法。既可让父母多些与孩子沟通的时间,又可让孩子扩大阅读量。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上有这样一段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因此我的女儿Snow,总是知晓自己要比同龄的小朋友们幸福。她自己也常说,小区里、班里、她是爸妈陪的典范,其他小伙伴不是老人就是保姆。所以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尽可能抽些时间与孩子一起亲子共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为孩子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下是自己关于亲子共读的一点体会,愿和大家共勉。
我和女儿一般会选择睡觉前的十几分钟来读书,采取“依偎”的方式,靠在舒适的床上,女儿依偎着我,躺我怀里。而我呢?用手揽着闺女,选择她想听的故事,我读,她听。渐渐的,我发现,孩子对读书有了兴趣,也有了依赖感。比如:我们读的《三只小猪》,听到精彩处,她会哈哈大笑,那高兴劲别提了。她会随着故事情节的起伏,由闹变静、由喜变怒,我不得不相信,孩子的感情也是丰富的。有一次,她在和我用磁力棒搭房子时,还说自己一定要构建一个像三只小猪里老三一样结实的房子呢。为此我体会到了“亲子共读”的重要性及其具有的深远影响力。不过最让我坚持亲子共读的.,还是那次在读《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时候,它让我体会到了阅读不仅能让孩子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殊不知阅读也能给我们做家长的带来好处和感动呢?在读到,“小兔子对大兔子说:“我爱你,从这里一直到月亮”、小兔子对大兔子说:“我爱你,一直到小河那边”时,Snow忽然高兴起来,哈哈地笑着说:“妈妈,我爱你,从这里一直到月亮!”女儿的这一举动,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原来她真的在认真的followme,我也大声的接下去:“Snow,妈妈也爱你,一直到小河那边!”哈哈,我幸福地拥紧Snow,心里暖暖的。。。所以我们娘俩一直这样坚持着。有一次,我有点累,催着女儿快快睡觉,要不早上起不来了。她说:妈,还没有读书呢?我给忘了。然后,按照惯例,读了篇故事。之后,她很满足地去睡了。也是从那一刻起,我就想,一定要坚持和孩子一同阅读、一同学习、一同快乐、一同享受母女温情。
《家》读书心得7
妈妈说我喜欢上读书可能是从幼儿园开始的。由于爸爸妈妈工作的原因,每天送我上学都比较早。到校后,老师要忙于收拾卫生、准备早餐等工作便没有太多时间照顾我,就打开录音机让我听故事,而大多数故事的内容都是我们学的一门课程──分级阅读的内容,这样在正式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故事已经被我熟记在心,等到课堂上老师要求跟着指读时,我能在不认字的前提下,独立地完整地读出一个一个的小故事,自然得到老师的表扬,那时每天放学后最高兴的事就是讲故事或背诵一些简单的诗歌给妈妈听。因为妈妈的表扬让我更喜欢读书。
在分级阅读的学习中我不知不觉认识了许多常用字,也许是这个原因,我更喜欢读书,每次到糖酒超市去购物时我都喜欢去书架旁看书。曾经一段时间,每到周末妈妈就带我到书店或商场的书架旁看书。妈妈还选择性地将一些适合我读的书买回来读。在上小学之前我就读了《一年级的小蜜瓜》、《一年级的小豆豆》、《一年级的小朵朵》等书,从这些书中我看到了小学生活的丰富多彩,对上小学充满了期待,这也使我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了小学生活。我感觉每天背著书包上学是一件开心快乐的事。
一个偶然的机会,妈妈在电脑上放了一段孙敬修爷爷讲的评书《西游记》,我竟一下子迷上了它,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要听一段评书,一直坚持听完了一百回。然后就从书架上取下儿童版的
《家》读书心得8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名言道出了阅读的重要性。书籍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虽然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能丰富人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我却认为书中自有乐趣在,特别是陪孩子一起读书的时候,其乐融融,感受颇深。
孩子的世界,充满着纯真,洋溢着快乐。我们要走进孩子的世界,与孩子做到真正地零距离接触,母女阅读是一次次快乐的体验。深深体会到阅读是一种能给孩子带来无限乐趣的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他们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一种学习方法。作为家长,我们阅读的过程中,也回味到了童年生活的幸福,同时也能体会孩子们的酸甜苦辣。为了让孩子尽可能多接触书籍,扩充她的知识面,营造读书的家庭氛围,在学校和老师推荐的《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特好,我在繁忙的工作时间外挤出时间和女儿一起读书。
我认为,陪孩子一起阅读,应该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书,使他对书产生好感,不宜对孩子的阅读管得太死。同时,还要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说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这是一个让他学会观察和想象力的很好方法,再把自己看到和想到的告诉他,引导他以后学会自己去看,自己去想。就这样一个阅读过程,我们就不知不觉地和孩子一起陶醉在书的世界里,一起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与幸福。久而久之,孩子会爱上了阅读,也和父母亲密无间,我们也在陪孩子阅读的同时,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
通过陪女儿阅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乐趣。和孩子一起读书吧,让我们的家庭少一点烟酒味,多一点书卷气,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书香,为孩子树立一个阅读学习的好榜样。
《家》读书心得9
女儿7岁了,一直以来我都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在二年前我发现自己看不见、摸不着她的内心世界,一个广袤无际的精神世界。我才认识到:我要培养的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只有一个全面的人,才能是一个真正成功的人,才能是一个真正幸福的人。
为人父母,还有什么比孩子的健康成长、幸福快乐重要的呢?但怎样才能培养出独立自主、乐观自信的孩子呢?怎样才能引导孩子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呢?怎样才能帮助孩子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呢?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学会彼此尊重的沟通技巧呢?于是,我想到用书中的故事教育孩子,比简单的说教更有效,让读书成为孩子的习惯。
学会选择适合她自己阅读的书。开始有意识的与她一起选择书,在选择过程中告诉她应该具有什么特点的书才适合她读,到后来放手由她自己选择,最后把关即可,而且她所选择的书都比较合适。
平时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自己工作也很忙,回到家里也很疲倦,但每天还是保持读书的习惯。女儿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每晚睡前要看书。经常陪孩子一起看书,同读一本书,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另一方面也可以走进她心灵的世界。
女儿最早读的书是《培养孩子坚强自信的100个故事》,书中有100个故事,女儿不喜欢从头开始一个接一个读,我就跟她说:“你觉得哪个故事名子好听就看哪个故事,喜欢的故事可以多看几遍,看多了要能自己讲出来,如果能把其中的道理也讲出来那就很棒了。”我给女儿留出了选择的空间,所以她很喜欢读这本书,经常在睡觉前读一个故事,不论是新故事还是旧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有音乐家、科学家、电影明星、运动员、卡通小动物等,他们遇到困难不害怕,不退缩,勇敢坚强的面对,相信自己能够度过难关,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达到成功。
在读书上、看书、背书的过程中,我们母女共同成长,读书使孩子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眼界也开阔了,她懂得了许多知识和为人处事的道理。注意阅读的循序渐进。从最初的拼音童话作品《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到系列文字作品。还要求尽量保持阅读作品的完整性,一般每个系列的作品都让她买齐并全部阅读。按照阅读的年龄特点要求不断提升,都要有不同程度的涉及。阅读量大大提高,阅读层次也不断提升。
健康的书籍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人生,相信这些书给孩子的影响是无穷的。因为读书,女儿的各方面都有很大提高,从书中她获得了自信,原来的写作基础很差,到现在的写作能力已有所提高了,从遇到困难就退缩,到现在会用作品中的一些优秀人物来鼓励自己。从生活不会自理到学会自己安排好生活,也使作为母亲的我省却了生活的担忧,其实这些都是读书给我们带来的幸福。
《家》读书心得10
亲子共读是教育的好方法之一,值得提倡。孩子到了刚上学的年龄,各方面都比较模糊,幼小的心灵应该得到多方面的教育,使之慢慢懂得许多道理,在与孩子共同读书的同时也可以教育孩子。给孩子讲解故事的起因与结果,让孩子懂得一些基本做人的道理;读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可以鼓励孩子热爱祖国,刻苦学习,积级上进,从小培养学习书本知识的兴趣与习惯,将来可以用知识回报祖国,回报社会,回报父母的关怀,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读一些勇敢的好故事,教育孩子做一个诚实可信的人,诚实的人总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并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读一些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章节,讲一些“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故事,尽量让孩子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认识粮食,蔬菜,水果及种植过程,让孩子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果实。
亲子共读的时候,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你会发现与孩子的沟通不再是很困难的事情。
总的来说,亲子共读的同时,使我们父母也收获受教育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