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欧语系的语言特点是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问题一: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现代汉语语法有何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一、形态变化不发达、不普遍。汉语中形态变化的现象是存在的,但是很少。有的词类虽然具有某种形态上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是所有的同类词都具有,也不是所有的场合都通用。
二、汉语十分重视词序和虚词。词序和虚词在汉语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首先,词序不同,表达的意义就不同。如:“我喜欢他”“他喜欢我”;“不很好”“很不好”。
其次,用不用虚词和用不同的虚词,意思也完全不同。如:“看书”“看的书”;“我把他摔倒了”“我被他摔倒了”。
三、汉语中有丰富的量词――不同的事物配有不同的量词。
四、单、双音节对组词造句有很大的影响。如:“进行学习”可以说,“进行学”却不行;可以说“美丽富饶的宝岛”“又美又富的宝岛”,却不能说“美、富的宝岛”。
问题二:印欧语系的语言特点 梵语和立陶宛语及拉脱维亚语的古口语方言之间有很强的相似性。这些语言共同的假想祖先称作原始印欧语。关于这个语言的起始地(Urheimat),今日的学者同意两种说法:一是黑海和里海北方的干草原(见库尔干),二是安那托利亚。支持库尔干假说的将这种语言的时间推算在公元前约4000年左右;支持安纳托利亚假说的将时间要再往前推好几千年(见印度-赫梯语)印欧语系各语言原来都是屈折语,原始的印欧语的名词有3个性,3个数和8个格的变化(例如俄语这个特点保存得比较完好);广泛利用词缀和词干元音音变来表达语法意义;名词和大部分形容词有格、性和数的变化;动词有时态、语态和语体的变化,主语和动词在变化中互相呼应。另外,印欧语系各语言的词都有重音。但是许多语言,例如英语形态已经简化,向分析语转化。
问题三:印欧语系有什么特点? 印欧语系诸语言是典型的曲折型语言,也就是说,它的词汇有丰富的人称、时态和格的变化,这种词的变化在语法中有重要意义。 而汉语所属的汉藏语系语言则属于孤立型语言,没有这种词的变化。 印欧语言的名词有单数和复数之分,此外还有阳性、中性和阴性之分,记单词时要牢记其性别。 根据名词在句子中不同的语法作用,名词有“格”的变化。“主格”是最基本的格,在宾语中的名词要变为宾格,此外还有所有格、工具格等。最古老的印欧语言有8个格(如印度的梵语),俄语有6个格,德语有四个格。不同性别和单、复数的名词,变格的方式不一样。 印欧语言中的形容词也要随其所修饰的名词的性、属、格而作相应的变化。 印欧语言的动词都有时态的变化。单数或复数的主语,其谓语动词的时态变化不同。不仅如此,主语名词为阳性、中性或阴性时,动词时态的变化也不同。 印欧语言的各种语言中,最另类的是我们最熟悉的英语。英语经过长期变化,词的变化相当简单。 英语名词基本上失去了性别和格的变化,只有人称代词有宾格和所有格,以及只有单数人称代词还有性别的区别。而且除了少数不规则名词外,英语名词的复数形式均相当规则。英语的形容词不再需要随其所修饰的名词而变化。 英语动词的时态变化也远比其他欧洲语言简单,只有单三人称的现在时还保留了一个尾巴。
问题四: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现代汉语语法有何特点 如果单音节语的意思是说汉语的语素(morpheme)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那是符合事实的.说汉语缺乏印欧语里名词、形容词、动词那些性、数、格、时、人称的变化,那自然也符合事实.不能说汉语的词序一定比英语灵活,可是我们也不能说汉语的词序一定比英语不灵活.在谈到汉语语法的特点时,有人一会儿说汉语的词序重要,一会儿又说汉语的句子组织灵活,忘记了这两种说法是矛盾的.
客:要是拿汉语跟拉丁语比较,恐怕还得承认拉丁语的词序要比汉语灵活.
主:是的.保罗看见了玛丽在拉丁语里可以有六种说法:
Paulus vidit Mariam. Mariam vidit Paulus.
Paulus Mariam vidit. Mariam Paulus vidit.
Vidit Paulus Mariam. Vidit Mariam Paulus.
汉语的词序当然没有这么自由.不过在拉丁语里,这六种说法只是词序不同,结构并没有变.在汉语里,不同的词序往往代表不同的结构.从这个角度看,倒是可以说汉语的词序比印欧语重要.不过通常说汉语词序重要并不是这个意思.
问题五:印欧语系的主要语种有哪些啊? 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一个语系,使用者几乎遍及整个欧洲、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还有非洲和亚洲的部分地区。从15世纪开始,随着欧洲殖民势力不断扩张,一些欧洲语言陆续传到世界其他许多地区,这是印欧语系分布如此之广的直接原因。今天,以某一种印欧语言为自己母语的人,加在一起有15亿以上,接近世界人口的半数。需要指出的是,欧洲的巴斯克语、匈牙利语、拉普语、芬兰语、爱沙尼亚语、苏联的少数几种阿尔泰语言、乌拉尔语言、高加索语言,以及印度南部的达罗毗荼(德拉维达)诸语言虽然也分布于欧洲或印度,但均不属印欧语系。
名称的由来 “印欧语系”这个语言学术语出现于19世纪初叶,因该语系分布于印度和欧洲而得名。后来德国学者又参照同一模式,将其易名为“印度-日耳曼语系”。理由是,印欧语言中,最东部的阿萨姆语是一种印度语言,而最西部的冰岛语是一种日耳曼语言。这个术语在欧洲学者、特别是德国学者中比较通行。此外还有少数学者用“雅(利安)-欧语系”,但现代语言学最通行的术语仍然是印欧语系。 印欧语假说 早在16世纪,当欧洲的传教士、商人、探险者开始学习梵语后,就逐渐认识到印度的梵语与欧洲的拉丁语、希腊语等语言之间有着广泛的相似性。这一发现应归功于 18世纪英国的东方学学者 W.琼斯爵士。他提出了著名的“印欧语假说”来解释上述语言之间的相似性。1786年,琼斯在印度的一次演讲中指出,梵语跟希腊语和拉丁语以及古英语之间,无论是在动词词根还是在语法形式方面都显示出系统的相似点,而这种现象绝不可能是偶然的。任何语文学家都不能不承认这些语言衍生自同一原始母语。这种原始母语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原始印欧语(简称 PIE)。原始印欧语是一种假设的原始印欧人的口头语言,并没有任何文字记录。学者们只是通过对原始印欧语的若干后裔语言进行比较研究,来推断出它的某些特征。象吠陀梵语、采用迈锡尼线形文字B的希腊文、赫梯语等语言,到公元前第2千纪就已经明显分化了。通过比较这些已得到证实的分化形式,就能构拟出更为久远的形式。比较语法的研究,对证实“印欧语假说”和确立印欧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起了重要作用。如表示“向前”的前缀或词,梵语为 pra,古斯拉夫语为 pro,希腊语为pro,拉丁语为pro,哥特语为fra;表示“父亲”的词,梵语为pitar,希腊语为patēr ,拉丁语为pater,哥特语为fadar。这些前缀或词显然分别来自原始印欧语的某两个词,通过分析比较,我们可知这两个词在原始印欧语中的首音应是 p。p音在大多数后裔语言中保留下来了,只有在哥特语和其他几种日耳曼语言中才变成了f。又如表示“母牛”的词,在吐火罗语东部方言中为ko,梵语为 ggus,阿吠斯陀语为ggu┎,亚美尼亚语为kov,古斯拉夫语为gu-,拉脱维亚语为gos,希腊语为bo~s,拉丁语为bōs,英语为cow。从这些形式可以构拟出原始印欧语名词gW-ous,并能证实上述语言间的亲属关系,从而使构拟的形式和关于早期共同来源的假设比较可信。
但是,关于原始印欧语的分布、范围、文化类型和语言结构等问题,一直还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主要原因一是无文字记录,二是缺少原始印欧社会的文化遗物。学者们根据印欧语的一些同源词曾对原始印欧人的故乡加以推测。从印欧语言有表示“鲑鱼”和“山毛榉”等动植物的词,推测鲑鱼和山毛榉等生长的地方就是原始印欧人的故乡,原始印欧语就是从那里发展起来的。但另一些学者持异议,认为这种方法缺乏科学性,因为几千年前的自然生态环境,在许多方面都跟今天的情况大不一样。总之,各人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利用的材料不同,得出的结论......>>
一、形态变化不发达、不普遍。汉语中形态变化的现象是存在的,但是很少。有的词类虽然具有某种形态上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是所有的同类词都具有,也不是所有的场合都通用。
二、汉语十分重视词序和虚词。词序和虚词在汉语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首先,词序不同,表达的意义就不同。如:“我喜欢他”“他喜欢我”;“不很好”“很不好”。
其次,用不用虚词和用不同的虚词,意思也完全不同。如:“看书”“看的书”;“我把他摔倒了”“我被他摔倒了”。
三、汉语中有丰富的量词――不同的事物配有不同的量词。
四、单、双音节对组词造句有很大的影响。如:“进行学习”可以说,“进行学”却不行;可以说“美丽富饶的宝岛”“又美又富的宝岛”,却不能说“美、富的宝岛”。
问题二:印欧语系的语言特点 梵语和立陶宛语及拉脱维亚语的古口语方言之间有很强的相似性。这些语言共同的假想祖先称作原始印欧语。关于这个语言的起始地(Urheimat),今日的学者同意两种说法:一是黑海和里海北方的干草原(见库尔干),二是安那托利亚。支持库尔干假说的将这种语言的时间推算在公元前约4000年左右;支持安纳托利亚假说的将时间要再往前推好几千年(见印度-赫梯语)印欧语系各语言原来都是屈折语,原始的印欧语的名词有3个性,3个数和8个格的变化(例如俄语这个特点保存得比较完好);广泛利用词缀和词干元音音变来表达语法意义;名词和大部分形容词有格、性和数的变化;动词有时态、语态和语体的变化,主语和动词在变化中互相呼应。另外,印欧语系各语言的词都有重音。但是许多语言,例如英语形态已经简化,向分析语转化。
问题三:印欧语系有什么特点? 印欧语系诸语言是典型的曲折型语言,也就是说,它的词汇有丰富的人称、时态和格的变化,这种词的变化在语法中有重要意义。 而汉语所属的汉藏语系语言则属于孤立型语言,没有这种词的变化。 印欧语言的名词有单数和复数之分,此外还有阳性、中性和阴性之分,记单词时要牢记其性别。 根据名词在句子中不同的语法作用,名词有“格”的变化。“主格”是最基本的格,在宾语中的名词要变为宾格,此外还有所有格、工具格等。最古老的印欧语言有8个格(如印度的梵语),俄语有6个格,德语有四个格。不同性别和单、复数的名词,变格的方式不一样。 印欧语言中的形容词也要随其所修饰的名词的性、属、格而作相应的变化。 印欧语言的动词都有时态的变化。单数或复数的主语,其谓语动词的时态变化不同。不仅如此,主语名词为阳性、中性或阴性时,动词时态的变化也不同。 印欧语言的各种语言中,最另类的是我们最熟悉的英语。英语经过长期变化,词的变化相当简单。 英语名词基本上失去了性别和格的变化,只有人称代词有宾格和所有格,以及只有单数人称代词还有性别的区别。而且除了少数不规则名词外,英语名词的复数形式均相当规则。英语的形容词不再需要随其所修饰的名词而变化。 英语动词的时态变化也远比其他欧洲语言简单,只有单三人称的现在时还保留了一个尾巴。
问题四: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现代汉语语法有何特点 如果单音节语的意思是说汉语的语素(morpheme)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那是符合事实的.说汉语缺乏印欧语里名词、形容词、动词那些性、数、格、时、人称的变化,那自然也符合事实.不能说汉语的词序一定比英语灵活,可是我们也不能说汉语的词序一定比英语不灵活.在谈到汉语语法的特点时,有人一会儿说汉语的词序重要,一会儿又说汉语的句子组织灵活,忘记了这两种说法是矛盾的.
客:要是拿汉语跟拉丁语比较,恐怕还得承认拉丁语的词序要比汉语灵活.
主:是的.保罗看见了玛丽在拉丁语里可以有六种说法:
Paulus vidit Mariam. Mariam vidit Paulus.
Paulus Mariam vidit. Mariam Paulus vidit.
Vidit Paulus Mariam. Vidit Mariam Paulus.
汉语的词序当然没有这么自由.不过在拉丁语里,这六种说法只是词序不同,结构并没有变.在汉语里,不同的词序往往代表不同的结构.从这个角度看,倒是可以说汉语的词序比印欧语重要.不过通常说汉语词序重要并不是这个意思.
问题五:印欧语系的主要语种有哪些啊? 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一个语系,使用者几乎遍及整个欧洲、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还有非洲和亚洲的部分地区。从15世纪开始,随着欧洲殖民势力不断扩张,一些欧洲语言陆续传到世界其他许多地区,这是印欧语系分布如此之广的直接原因。今天,以某一种印欧语言为自己母语的人,加在一起有15亿以上,接近世界人口的半数。需要指出的是,欧洲的巴斯克语、匈牙利语、拉普语、芬兰语、爱沙尼亚语、苏联的少数几种阿尔泰语言、乌拉尔语言、高加索语言,以及印度南部的达罗毗荼(德拉维达)诸语言虽然也分布于欧洲或印度,但均不属印欧语系。
名称的由来 “印欧语系”这个语言学术语出现于19世纪初叶,因该语系分布于印度和欧洲而得名。后来德国学者又参照同一模式,将其易名为“印度-日耳曼语系”。理由是,印欧语言中,最东部的阿萨姆语是一种印度语言,而最西部的冰岛语是一种日耳曼语言。这个术语在欧洲学者、特别是德国学者中比较通行。此外还有少数学者用“雅(利安)-欧语系”,但现代语言学最通行的术语仍然是印欧语系。 印欧语假说 早在16世纪,当欧洲的传教士、商人、探险者开始学习梵语后,就逐渐认识到印度的梵语与欧洲的拉丁语、希腊语等语言之间有着广泛的相似性。这一发现应归功于 18世纪英国的东方学学者 W.琼斯爵士。他提出了著名的“印欧语假说”来解释上述语言之间的相似性。1786年,琼斯在印度的一次演讲中指出,梵语跟希腊语和拉丁语以及古英语之间,无论是在动词词根还是在语法形式方面都显示出系统的相似点,而这种现象绝不可能是偶然的。任何语文学家都不能不承认这些语言衍生自同一原始母语。这种原始母语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原始印欧语(简称 PIE)。原始印欧语是一种假设的原始印欧人的口头语言,并没有任何文字记录。学者们只是通过对原始印欧语的若干后裔语言进行比较研究,来推断出它的某些特征。象吠陀梵语、采用迈锡尼线形文字B的希腊文、赫梯语等语言,到公元前第2千纪就已经明显分化了。通过比较这些已得到证实的分化形式,就能构拟出更为久远的形式。比较语法的研究,对证实“印欧语假说”和确立印欧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起了重要作用。如表示“向前”的前缀或词,梵语为 pra,古斯拉夫语为 pro,希腊语为pro,拉丁语为pro,哥特语为fra;表示“父亲”的词,梵语为pitar,希腊语为patēr ,拉丁语为pater,哥特语为fadar。这些前缀或词显然分别来自原始印欧语的某两个词,通过分析比较,我们可知这两个词在原始印欧语中的首音应是 p。p音在大多数后裔语言中保留下来了,只有在哥特语和其他几种日耳曼语言中才变成了f。又如表示“母牛”的词,在吐火罗语东部方言中为ko,梵语为 ggus,阿吠斯陀语为ggu┎,亚美尼亚语为kov,古斯拉夫语为gu-,拉脱维亚语为gos,希腊语为bo~s,拉丁语为bōs,英语为cow。从这些形式可以构拟出原始印欧语名词gW-ous,并能证实上述语言间的亲属关系,从而使构拟的形式和关于早期共同来源的假设比较可信。
但是,关于原始印欧语的分布、范围、文化类型和语言结构等问题,一直还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主要原因一是无文字记录,二是缺少原始印欧社会的文化遗物。学者们根据印欧语的一些同源词曾对原始印欧人的故乡加以推测。从印欧语言有表示“鲑鱼”和“山毛榉”等动植物的词,推测鲑鱼和山毛榉等生长的地方就是原始印欧人的故乡,原始印欧语就是从那里发展起来的。但另一些学者持异议,认为这种方法缺乏科学性,因为几千年前的自然生态环境,在许多方面都跟今天的情况大不一样。总之,各人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利用的材料不同,得出的结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