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的四字成语
历史典故的四字成语如平易近人、道不拾遗、曾子杀彘等。
1、平易近人
西周初年,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然在朝辅佐成王。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的这么晚?”伯禽说:“我变革礼俗,费力不小,比如服丧,必须服满三年才可以去除”。而姜太公到齐国以后,五个月就去汇报政务。
周公说:“为什么来的这么早?”太公说:“我大大的简化了君臣的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太公后来听说了伯禽汇报政务的情况,长叹说:“鲁国以后必定会臣服于齐国。政治如果不简要平易,民众就不愿意接近。平易近民,民众才会归附”。
“平易近人”本指政治上通俗简易,到了唐朝,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将“民”改成“人”。这样意思也就改变了。从指政治变成为人处世的态度。
2、道不拾遗
春秋时期,郑国政治家子产由于平定贵族旧势力的叛乱有关,成了郑国的正卿。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郑国经济发展,同时还主张依法治国,用严厉的刑罚来处置犯罪行为,因此,国内没有盗贼。
“道不拾遗”(路上丢失东西,别人也不会去捡),街上的桃树,枣树上长满了果实,也没有人爬上去摘。由于子产把国家治理的很好,郑国富强起来了,虽然连续三年受灾,老百姓也没有受冻挨饿的。
3、曾子杀彘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儿子哭闹着要一起去。夫人哄儿子说:“你先在家里呆着,待会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夫人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夫人就劝阻说:“我只不过跟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正确指导。现在你这样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再也不会相信母亲了,这是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