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一本书》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学生是一本书》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是一本书》读后感1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每个老师在这个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故事串联,就变成了心中的书。庄华涛的《学生是一本书》中记载了他和学生在一起的活生生的故事。记录故事就是回味故事,回味故事就是生长故事。因为记录,故事才会生长得更好。记录,是人对故事关心的一种表现。你关心了故事,故事就会成为冬日里的暖宝宝。
可以说,《学生是一本书》是庄老师二十几年工作积累下的故事集,书中记录了一个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这期间,庄老师做过家访、开过班会、个别交流等等,通过自己的教育方式,全心全意地帮助自己的学生,让自己的“琐碎教育”带给学生更多的温暖、自信、阳光、信任……就像他说的:“虽然这种琐碎教育缺少了系统性和普适性,但也是有一定价值与意义,因为这些故事中蕴含了我对教育最基本的认识。”
我也不禁思绪连篇:其实,学生何尝不也是一本书?当学生进入你的班级,意味着你成了他的人生引路人,使其长知识、明道理、育情感,最终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在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教师对其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痕迹深远。就像庄老师书中写的,他做过家访、开过班会、个别交流等等,通过自己的教育方式,全心全意地帮助自己的学生,让自己的“琐碎教育”带给学生更多的温暖、自信、阳光、信任……显然,教师教育水平优劣、责任意识强弱都将严重影响学生这本“书”质量高低。高明的教师,其学生相对聪慧;负责的教师,其学生相对谨慎;大气的教师,其学生相对豪放;大爱的教师,其学生相对灵媚……是呀,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独特生命体,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关系在教师身上,教师的担子不轻呀!
庄老师说过“学生是我们教育生命的‘贵人’,需要我们以感恩之心去将他们永远牢记心头。每一个学生都是值得教师潜心阅读的一本书,读好这本书,教师不仅能清楚地看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也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形象,以及自己形象背后的灵魂。”或许我无法翻阅每一本书,但至少我会把手里的这本书读完。庄老师还说:“在每一个教师的背后,都会有一些陪伴他走过职业懵懂期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是教师生命中的‘贵人’。”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确实是教师生命中的“贵人”,学生在学校中不断成长,事实上,教师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尤其是那些或者个性张扬、或者调皮捣蛋、或者孤单古怪的学生,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与他们相处,去真心感受他们的想法,陪伴他们快乐成长。在所有的故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拔气门芯的“好学生”》,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首先在想如果我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会怎么处理?这样的事情不是很好处理,如果言重了会伤害学生的自尊,但是如果对于这样的事情置之不理、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可能又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可能我会先了解清楚事情的原因,但是像思怡这样的好学生,她应该有自己的思想觉悟,在了解情况的过程中,她就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看到庄老师的处理方法,我确实很佩服,非常恰当,既没有在学生面前批评思怡,也没有大篇幅的讲道理,而是心平气和地与思怡单独聊天,给思怡以足够的信任,让思怡能够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并将这件事作为与思怡间的秘密。通过具体情况的了解,庄老师适当地引导思怡认识自己的行为,让她能理解同学与妈妈,舒缓她的心理压力。庄老师真的是一个耐心、温和、有智慧的教师。
这样的事情其实在我们教师的工作中真的是很普遍的,但是我们很少会把这样的事记录下来,并辅以反思,所以这样的事情可能过去了就是过去了,并没有留下一些什么。尤其是教育的时间越长,越来越难有这样的耐心,学生间的很多事情可能也都习以为常、不足为奇了。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说明这样的经验已经在我们的心里了。庄老师是一个耐心细致的教师,她善于发现工作的每一件事,并且以生动的形式再现故事。
九和小学几年时间下来,时间让我跟孩子们逐渐了解彼此,每个孩子们都具有未完成性,他们正在书写着自己的点点滴滴,而我就是这点点滴滴的其中一个读者。
书都是有内容的,每一本书的.内容是不一样的,这内容是需要人去读,但是真正去读孩子这本书的人恐怕不多。家长们忙于自己的工作往往会忽略孩子们的成长;教师因为孩子多的问题,全面关注每个孩子肯定是纸上谈兵,只能做到尽力而为。所有的读“书”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你原意坚持,那便是成功的第一步。
世界是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书也一样。有的可能每一篇、每一章都精彩,使你愿意读下去;有的可能开头平淡无奇,但精彩却在后面;还有的可能在中间会有大的转折,原来平淡无奇的也许会突然精彩纷呈,扣人心弦。这些书都需要人去读,学生这本书是活的书、生动的书,真正以平等的心与孩子交流才能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天真可爱。
《学生是一本书》读后感2
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七彩的世界,一个学生就是一本内容丰富的书。这美妙的世界,需要我们发自肺腑的欣赏和鼓励。这丰富的书,需要我们去品读。
最近读了庄华涛老师写的《学生是一本书》,心中波澜起伏,不能自已。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无限的潜能,问题是你有没有唤醒这种潜能。庄老师说,学生是我们教育生命的“贵人”,需要我们以感恩之心去将他们永远牢记心头。每一个学生都是值得教师潜心阅读的一本书,读好这本书,教师不仅能清楚地看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也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形象,以及自己形象背后的灵魂……我们对孩子期望值过于单一,总希望每朵花都开成牡丹,自然觉得很多花不合格。其实,这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值只能扼杀正常生长的生机,从而断送可能达到的辉煌。
《学生是一本书》是由一个一个的教育故事编织而成的书,书中记录了许多“特殊”“个性”学生发生的事,这期间,庄老师做过家访、开过班会、个别交流等等,通过自己的教育方式,全心全意地帮助自己的学生,让自己的“琐碎教育”带给学生更多的温暖、自信、阳光、信任……。就像他说的:“虽然这种琐碎教育缺少了系统性和普适性,但也是有一定价值与意义,因为这些故事中蕴含了我对教育最基本的认识。”
还记得小班刚入园的那天,孩子们哭的哭,闹的闹,吵着要自己的爸爸妈妈,完全没有接纳作为教师的我。所以我改变了策略,做孩子们的妈妈、朋友,时时刻刻关心他们,倾听他们。经过长期的磨合后,我跟孩子们逐渐彼此了解了,他们会主动与我分享开心的事儿,诉说自己的烦恼,会第一时间发现我“换了眼镜”的事儿,会和家人表达对我的喜欢。我开始觉得孩子们,他们每个人都是一本书,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来印证,就是孩子们都具有未完成性,他们正在书写着自己的点点滴滴,而我们教师就是读这点点滴滴的一个读者。特别是幼儿园的孩子们,他们天真、懵懂,更需要我们细心地呵护、耐心地翻阅。
学生既然都是一本书,那么书的整体风格就是不一样的。有的可能每一篇、每一章都精彩,使你愿意读下去;有的书可能开头平淡无奇,但精彩却在后面;有的书可能在中间会有大的转折,原来平淡无奇的也许会突然精彩纷呈,扣人心弦等等。这些书都需要人去读,学生这本书是活的书、生动的书,因此,真正以平等的地位与学生交流才能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天真可爱。
《学生是一本书》读后感3
转眼,做老师已经一年半了,想想觉得很不可思议。始终认为自己还是个学生,怎么有资格做别人的老师呢?这一年多我一直在摸索中成长,尤其是如何才能成为一名有资格教别人的老师?在困惑和迷茫中,我利用寒假闲时,仔细阅读了庄华涛老师的《学生是一本书》,很是受益。
这本书共有五个专辑,第一辑:做学生心理的“及时雨”;第二辑:随时播下美好的种子;第三辑:比对与错更重要的;第四辑:教育是相互磨砺;第五辑:做沟通家校的高手。
书本的序写的好,好老师的标准一般来说,就是公开课要上得好,论文要写得好,学生成绩要考得好,但我认为,好老师最重要的标准是,他有一肚子的学生故事。故事、教育、教师这是一串多么美好的姻缘。这本书将每个学生比作一本书,他会很多时间去细细品味每一本书,不只课堂,更多的是课外。庄老师的书中,有拔气门芯报复同学的思怡的故事,时常装病的焕玲的故事,爱哭佬佳轩的故事,被推进女厕所的修文的故事……光读这些故事,你就知道庄老师花了多少时间在陪孩子一起成长。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陪伴的故事,温暖的故事。
有人说:每个人生下来就是一本书,父母是他的出版社,他的名字是书的名字,他的出生日期是书的出版时间,身份证号是他的书号。那每个学生何尝不是一本书呢?可以说,教师是学生的出版社,毕业时间是学生的出版时间,学生的面貌、仪表就是书的封面和底面,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水平、思想修养等就是书的内容。
学生这本书不是摆在书店里让人随意翻阅的书,他是一本不喜欢被随意翻阅,对于那些用过即扔,或者随意撕毁书的人,他们是绝不愿意给你翻阅的;对于那些断章取义、甚至误解扭曲书的人,他们也不会让你翻阅;而对于那些爱惜书、以书为友、热忱对待书的人,他们不但欢迎你来翻阅,还会主动对你敞开胸怀。学生有千千万万,所以书本也是形色各异,学生的内向、开朗、深沉、轻浮、勤恳、懒惰、骄傲等等性格使学生成了一本深奥的书、不易理解的书。
任何一个班级,都会存在不同类型的学生。俗话说“人的十指都有长短”,何况人呢?每个班级存在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是正常的。作为班主任,我们不能只把爱播撒给优等生,而忽视后进生,处罚差等生。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早就给我们敲下警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啊!我们有时在处理同学之间的纠纷时,往往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只抓住差生训斥一通。这样,往往使这些后进生的自尊心受到打击,他们有理不敢申诉,只好憋在肚里。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自尊感,渴望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也渴望能受到他人的关注和认同。所以,做一个会读书的老师,读懂学生这本书,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