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表现,说明孩子已经“过于”自卑,父母要特别注意了
作为父母,肯定希望自己培养出一个自信的孩子,而不是自卑的孩子。
但父母也许不知道,孩子的自卑感是从一出生就伴随着他们。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其著作《自卑与超越》一书中,告诉我们:
几乎每个人都自卑过,只是或多或少而已,即便一些看上去自信满满的人,至少因为某个方面,也自卑过,但过于自卑危害就大了。
精神科医师表示:过度自卑容易抑郁,长期的抑郁情绪 ,会增大得抑郁症的概率。
过度自卑,就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 健康 ,这在告诉父母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到了。
一、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习惯于贬低自己。
心理学家阿德勒这样描述自卑:
意思是说:自卑的人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总是过多地看重自己不利和消极的一面,而看不到有利、积极的一面,从而认为自己不行、太笨。
曾经有个 社会 学实验,讲的是,美国犯罪肖像艺术家,邀请来七位有些不自信的女性,根据他们对自己肖像的描述和陌生人对他们的评价,画了两组肖像。
出乎意料的是,别人眼中的她们比自己眼中的形象美丽,原来她们反复强调的缺点,陌生人根本没注意到,陌生人看到的优点也被她们自己忽略掉了,
由此看出,自卑的人,习惯放大自己的缺点,否定自己的优点,造成我怎么这么差劲的错觉。
当孩子遇到一件事没做好或一次考试没考好,就会全面放大自己的失败,会产生的想法:我这么糟糕,这么笨,怎么可能做得好或考得好?
二、不自觉想得太多,过于敏感。
曾经有一个自认为自卑的朋友告诉过我:她总是过于敏感,不自觉想得太多。
比如:当和一个认识的人聊完天之后,人家最后没有回消息,她心里就会想,是不是刚才说错话让他不高兴了,所以才没有回复消息,也有可能是他并不想和自己打交道呢,等等各种反思。
过于自卑的孩子,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很容易受到伤害,显得更为敏感,比如:同学的一句玩笑话,他会想同学是不是在嘲笑他,看不起他?老师一句批评,他就会认为老师讨厌自己,是不是自己一无是处?他因此会陷入自责的低落情绪中,难以自拔。
三、怀疑别人的赞扬不是真的。
过于自卑的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因此,自我评价很低,有一种不配感。
所以,如果有人当面称赞自己,下意识地觉得这不过是客气,心里会怀疑,他是真的那样认为我好吗?他如果发现了真实的自己,会不会就不这样认为呢?
过度自卑,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哪儿都比不上别人。当遇到事情时,想去做,也想做好,但由于对自己没有信心,而让自己难以获得成功。
就如英国知名心理学者哈德菲尔德所说: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通过对上百个家庭的孩子进行调研:
两种不当的家庭教育,造成了孩子的自卑:
很少给予孩子肯定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对自己的最初的评价来自于父母,而父母对孩子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评价,可谓掷地有声,都可能决定未来许多年里孩子的自我认知。
世界上有许多辅导师和心理治疗师都指出过: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评价是肯定的,如:“你可以做到”“相信你”那么孩子的自我接纳就是正面的,他会肯定自己,不断去完善自己,并最终拥有自信。
但在生活中,很多父母给予孩子很少肯定,更多的是否定、指责、打击,学习不好或做事没做好,就是:“你真笨”“你不行。”“你能做好才怪了”孩子事做好了,或成绩提高了,父母又是这样的话:有什么了不起的?跟别人比,你还差一大截呢"。
父母给孩子总是负面的评价,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真的不如别人,从而自我评价很低,慢慢就会产生变得非常自卑。
《中毒父母》中写道:
父母应该多肯定、少否定。
孩子对自己的认识,依赖于父母的评价,父母否定的负面评价,让孩子产生自卑,那么父母就多给他们积极、肯定的评价和正面反馈,让他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建立起自信心。
总拿孩子比较的家庭教育。
在《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有个这样的观点: 人的自卑感,来源于比较。
很多父母教育孩子,更是把比较运用到孩子的方方面面,‘’你看人家谁谁,学习好,又会弹琴,你怎么就不如他呢?"别人考了满分,你才考了这么点分。你还不努力。看你以后怎么办?
《少年说》节目中,一名女孩控诉自己的妈妈总是拿自己和表姐作比较,说自己学习成绩不如表姐,却看到自己的努力。
这时,台下的妈妈说出了所有拿孩子比较的父母的想法:我只是想要以这种方式激励你。
女孩哭着大声地喊道:我不需要这样的激励。
父母适当的比较,可以让孩子产生进取心,但如果长期被拿来比较,并且总是拿孩子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这样,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他人,自我的无价值感就会逐渐内化,最后形成自卑感。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都有自己的特质和优点,父母可以用孩子自己的今天与昨天作比较,进步与失败作比较……千万记住:用自己孩子的短处与别人家孩子的长处比,这样做只会让孩子自卑。
美国儿童心理治疗专家霍夫曼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