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的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展开全部
皮肤的解剖学及组织学
皮肤是机体最大的器官,处于机体和外界环境之间。
完整而又良好的皮肤可减少外界对机体的影响,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成人皮肤的总面积为1.5米2.2米,占身体重量的16%。
不同部位的皮肤厚薄不一,其厚度为0.5毫米—4毫米(平均1.4毫米),眼睑、 *** 部和四肢屈侧的皮肤较薄,掌拓及四肢伸侧皮肤较厚。
皮肤表面不是平滑的,由许多皮沟和皮丘组成,称为皮野。
掌、足纹是由皮沟和皮丘形成的特殊纹理。
皮肤颜色的深浅因种族,年龄、性别及部位不同而不尽相同。
从美容范畴来讲,皮肤是美容的主要部位,是人体健与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皮肤中任何一种结构因素出现异常,均会影响到皮肤的健美,例如:毛细血管扩张、色素失调、皮脂腺分泌紊乱、瘢痕、脸黄瘤等均能影响面部美容。
要想科学地美容,首先要懂得皮肤的结构与皮肤健美的关系。
皮肤从外向内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另外还有皮肤附属器。
表皮
表皮由角朊细胞和树枝状细胞组成。
角朊细胞最终产生角质蛋白。
表皮从外向内可分为以下5层:
(1)角质层:位于皮肤的外表,是由数层完全角化.嗜酸性染色无核细胞组成的板层状结构保护层,起着屏障作用。
角质层坚韧,对冷、热、酸、碱等 *** 有一定的防护作用,所以对面部皮肤护理和治疗有一定的妨碍。
在做皮肤护理或面部 *** 前,需用蒸汽浴面、洁面、去死皮,或用磨砂等来软化和去除部分角质层,以利于药物和营养成分的渗透和吸收,或在药物中加入透皮剂也可。
(2)透明层:仅见于掌、拓角质层特别厚的部位。
透明层如条状透明带,是角质层的前期。
由2—3层扁平、无核细胞紧密相连而组成,有防止水及电解质通过的屏障作用。
细胞在这一层开始衰老萎缩。
(3)颗粒层:由2—4层扁平棱形细胞组成,内含透明角质颗粒,有核,染色深。
颗粒层是一道防水屏障,使水份不易渗入,同时也阻止表皮水分向角质层渗出,致使角质细胞的水分显著减少,成为角质细胞死亡的原因之一。
(4)棘细胞层:由4—8层多角形细胞组成,细胞周围有棘突,是表皮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皮肤美容和抗衰老起着重要作用。
最下层的棘细胞有分裂功能,参与伤口愈合过程。
(5)基底层:基底层位于表皮最下面,由一层排列整齐规则的圆柱细胞组成。
与真皮的交界处呈波浪状,由向真皮伸入的表皮脚和向表皮突出的真皮乳突之间互助镶嵌而成。
表皮无血管,但营养物质,抗体和白细胞可通过基底膜带(特殊染色可见到)进入表皮,而进行物质交换和参加炎症等反应。
基底层与皮肤美容治疗有关的有三方面。
(1)基底细胞有较强的分裂和生长能力,能不断地产生新生的表皮细胞。
新生的细胞进入棘细胞层,然后上移到颗粒层约需14日,再通过角质层面脱落又需14日左右。
就是说,一个细胞新生到脱落大概需28日左右。
任何违背这种皮肤生理功能的“美容治疗”都是不科学的。
(2)在基底细胞之间夹杂有黑色素细胞。
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颗粒,色素颗粒的多少决定肤色的深浅。
黑色素是防止阳光中紫外线对人体损伤的重要防线。
黑色素增加可增强皮肤对阳光的抵抗能力,一般来讲肤色白的易衰老,抵抗力弱,易起皱。
肤色黑的抗衰老能力强,不易起皱。
一般人的肤色春夏季较深,秋冬季较浅。
色素失调可引起色素过多或过少。
过多的可出现雀斑、黄褐斑及皮肤黑变病;色素过少可出现白化病及白癜风。
(3)我们在面部进行美容和治疗时,不可超过基底层,否则破坏了分裂新生细胞的功能,创伤就得不到修复。
此时创口的皮肤便会由真皮层的纤维母细胞形成的结缔组织所代替而形成瘢痕。
这意味着美容治疗的失败。
如何鉴别治疗是否到了真皮层,临床上可用是否有点状出血来判定。
皮肤的生理功能
(一)保护作用
1、皮肤是人体天然大屏障。
2、皮肤推出的皮脂和汗液是一层具有保护作用的薄膜。
3、角质层细胞有抗弱酸、弱碱的作用。
4、皮肤表面呈弱酸性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5、减少紫外线对机体的损伤。
(二)感觉作用
皮肤中散布着大量神经末梢和神经小体,分别接受触、压及温度等感觉。
(三)调节体温作用
由于皮肤的调节作用,人体体温经常保持在36摄氏度左右,当外界气温升高时,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加,使体内多余的热量散发,不至于发生中暑现象。
外界气温降低时,皮下微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从而防止体内热量的散发,以维持人体的正常体温。
(四)分泌和排泄作用
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每日约有500毫升的不显性水份经皮肤蒸发。
汗腺的分泌与体内热量的多少有关。
(五)吸收作用
皮肤虽有屏障作用,但不是绝对的。
某些物质可以通过皮肤表面被吸收。
皮肤的分类:
正常的皮肤应为柔软,有弹性及富光泽的。
人体的肌肤因年龄、睡眠状况、饮食习惯、季节和气候等不同可分为五种类型。
中性皮肤
是较理想的健康肌肤,多见于青春发育期前的少女,皮脂分泌量适中,皮肤即不干也不油,皮肤红润细腻、富弹性、毛孔较小,对外界 *** 不敏感。
中性皮肤的PH值为5-5.6
干性皮肤
白皙,毛孔细小而不明显,皮肤分泌量少,皮肤干燥,易生细纹,毛细血管表浅,易破裂,对外界 *** 敏感,易起红斑。
干性皮肤分缺水和缺油两种,缺水干性皮肤多见于35岁以后及老人;缺油干性皮肤多见于年轻人。
干性皮肤的PH值为4.5-5
油性皮肤
肤色较深,毛孔粗大,皮脂分泌量多,皮肤油腻光亮,不易起皱,对外界 *** 不敏感,易生粉刺、痤疮,多见于青春发育期年轻人。
油性皮肤PH值为5.6-6.6
混合性皮肤
兼油性皮肤和干性皮肤两种特征,表面为面部T型区(前额、鼻部、口周、下颌)皮肤呈油性,其余部位呈干性。
混合性皮肤多见于25-35岁之间
敏感性皮肤
是指接触某些物质后,比普通皮肤更易发生 *** 和变应性反应,通常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如:刺痒、红肿、浮肿、热烫。
敏感程度因人而异,而直接导致皮肤呈现敏感反应的因素较为复杂。
皮肤是机体最大的器官,处于机体和外界环境之间。
完整而又良好的皮肤可减少外界对机体的影响,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成人皮肤的总面积为1.5米2.2米,占身体重量的16%。
不同部位的皮肤厚薄不一,其厚度为0.5毫米—4毫米(平均1.4毫米),眼睑、 *** 部和四肢屈侧的皮肤较薄,掌拓及四肢伸侧皮肤较厚。
皮肤表面不是平滑的,由许多皮沟和皮丘组成,称为皮野。
掌、足纹是由皮沟和皮丘形成的特殊纹理。
皮肤颜色的深浅因种族,年龄、性别及部位不同而不尽相同。
从美容范畴来讲,皮肤是美容的主要部位,是人体健与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皮肤中任何一种结构因素出现异常,均会影响到皮肤的健美,例如:毛细血管扩张、色素失调、皮脂腺分泌紊乱、瘢痕、脸黄瘤等均能影响面部美容。
要想科学地美容,首先要懂得皮肤的结构与皮肤健美的关系。
皮肤从外向内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另外还有皮肤附属器。
表皮
表皮由角朊细胞和树枝状细胞组成。
角朊细胞最终产生角质蛋白。
表皮从外向内可分为以下5层:
(1)角质层:位于皮肤的外表,是由数层完全角化.嗜酸性染色无核细胞组成的板层状结构保护层,起着屏障作用。
角质层坚韧,对冷、热、酸、碱等 *** 有一定的防护作用,所以对面部皮肤护理和治疗有一定的妨碍。
在做皮肤护理或面部 *** 前,需用蒸汽浴面、洁面、去死皮,或用磨砂等来软化和去除部分角质层,以利于药物和营养成分的渗透和吸收,或在药物中加入透皮剂也可。
(2)透明层:仅见于掌、拓角质层特别厚的部位。
透明层如条状透明带,是角质层的前期。
由2—3层扁平、无核细胞紧密相连而组成,有防止水及电解质通过的屏障作用。
细胞在这一层开始衰老萎缩。
(3)颗粒层:由2—4层扁平棱形细胞组成,内含透明角质颗粒,有核,染色深。
颗粒层是一道防水屏障,使水份不易渗入,同时也阻止表皮水分向角质层渗出,致使角质细胞的水分显著减少,成为角质细胞死亡的原因之一。
(4)棘细胞层:由4—8层多角形细胞组成,细胞周围有棘突,是表皮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皮肤美容和抗衰老起着重要作用。
最下层的棘细胞有分裂功能,参与伤口愈合过程。
(5)基底层:基底层位于表皮最下面,由一层排列整齐规则的圆柱细胞组成。
与真皮的交界处呈波浪状,由向真皮伸入的表皮脚和向表皮突出的真皮乳突之间互助镶嵌而成。
表皮无血管,但营养物质,抗体和白细胞可通过基底膜带(特殊染色可见到)进入表皮,而进行物质交换和参加炎症等反应。
基底层与皮肤美容治疗有关的有三方面。
(1)基底细胞有较强的分裂和生长能力,能不断地产生新生的表皮细胞。
新生的细胞进入棘细胞层,然后上移到颗粒层约需14日,再通过角质层面脱落又需14日左右。
就是说,一个细胞新生到脱落大概需28日左右。
任何违背这种皮肤生理功能的“美容治疗”都是不科学的。
(2)在基底细胞之间夹杂有黑色素细胞。
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颗粒,色素颗粒的多少决定肤色的深浅。
黑色素是防止阳光中紫外线对人体损伤的重要防线。
黑色素增加可增强皮肤对阳光的抵抗能力,一般来讲肤色白的易衰老,抵抗力弱,易起皱。
肤色黑的抗衰老能力强,不易起皱。
一般人的肤色春夏季较深,秋冬季较浅。
色素失调可引起色素过多或过少。
过多的可出现雀斑、黄褐斑及皮肤黑变病;色素过少可出现白化病及白癜风。
(3)我们在面部进行美容和治疗时,不可超过基底层,否则破坏了分裂新生细胞的功能,创伤就得不到修复。
此时创口的皮肤便会由真皮层的纤维母细胞形成的结缔组织所代替而形成瘢痕。
这意味着美容治疗的失败。
如何鉴别治疗是否到了真皮层,临床上可用是否有点状出血来判定。
皮肤的生理功能
(一)保护作用
1、皮肤是人体天然大屏障。
2、皮肤推出的皮脂和汗液是一层具有保护作用的薄膜。
3、角质层细胞有抗弱酸、弱碱的作用。
4、皮肤表面呈弱酸性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5、减少紫外线对机体的损伤。
(二)感觉作用
皮肤中散布着大量神经末梢和神经小体,分别接受触、压及温度等感觉。
(三)调节体温作用
由于皮肤的调节作用,人体体温经常保持在36摄氏度左右,当外界气温升高时,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加,使体内多余的热量散发,不至于发生中暑现象。
外界气温降低时,皮下微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从而防止体内热量的散发,以维持人体的正常体温。
(四)分泌和排泄作用
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每日约有500毫升的不显性水份经皮肤蒸发。
汗腺的分泌与体内热量的多少有关。
(五)吸收作用
皮肤虽有屏障作用,但不是绝对的。
某些物质可以通过皮肤表面被吸收。
皮肤的分类:
正常的皮肤应为柔软,有弹性及富光泽的。
人体的肌肤因年龄、睡眠状况、饮食习惯、季节和气候等不同可分为五种类型。
中性皮肤
是较理想的健康肌肤,多见于青春发育期前的少女,皮脂分泌量适中,皮肤即不干也不油,皮肤红润细腻、富弹性、毛孔较小,对外界 *** 不敏感。
中性皮肤的PH值为5-5.6
干性皮肤
白皙,毛孔细小而不明显,皮肤分泌量少,皮肤干燥,易生细纹,毛细血管表浅,易破裂,对外界 *** 敏感,易起红斑。
干性皮肤分缺水和缺油两种,缺水干性皮肤多见于35岁以后及老人;缺油干性皮肤多见于年轻人。
干性皮肤的PH值为4.5-5
油性皮肤
肤色较深,毛孔粗大,皮脂分泌量多,皮肤油腻光亮,不易起皱,对外界 *** 不敏感,易生粉刺、痤疮,多见于青春发育期年轻人。
油性皮肤PH值为5.6-6.6
混合性皮肤
兼油性皮肤和干性皮肤两种特征,表面为面部T型区(前额、鼻部、口周、下颌)皮肤呈油性,其余部位呈干性。
混合性皮肤多见于25-35岁之间
敏感性皮肤
是指接触某些物质后,比普通皮肤更易发生 *** 和变应性反应,通常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如:刺痒、红肿、浮肿、热烫。
敏感程度因人而异,而直接导致皮肤呈现敏感反应的因素较为复杂。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