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举事例的作用
1. 写文章时举例子的好处
有些网友说我的文章缺少例子,甚至认为这是多么严重的问题,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还在写应试议论文,非要讲究个什么论点论证之类的东西。
我想,如果写的文章不用接受教条主义者的评价,那么只要按照文章的逻辑来写就可以了,也就不用照顾那些无聊的臭规矩。 对于一篇说理的文章,论证要比例子重要得多。
如果观点新颖、论证到位,即使没有一个例子,也仍然不失为一篇好文章。某篇文章中没有例子,并不等于就找不到合适的例子,可能恰恰是例子太多又太平凡了。
要是特意提出某一个例子,就会损害论证的普遍性;要是再多提几个补充完全,又会让文章显得冗长啰嗦。一般来说,只有当我们找到具有启发性的典型事例时,才会考虑给出这样的例子,不然的话也就只能多凑一些字数而已。
此外请大家注意,对于较高观点而言,低层次的论证本身就可以看做是例子,不妨称它为抽象事例。有的网友说我的文章缺少例子,可能只是把例子限定在具体常识的层面上,而忽视这里的抽象事例。
我的文章一般观点都比较高,如果要追溯到具体的常识,战线就会拉得比较长,文章也会显得不必要的啰嗦,甚至是出现断层。对于这样的高观点文章,能找到生动形象的典型事例自然是最好,但我们不能对此太苛求,毕竟这大都只是个别情况,更多的则是需要使用一定程度的抽象事例。
教条主义者要求中学生举简单的例子,大概是不需要他们去写高观点的文章吧。 教条主义者要求中学生举例子,除了能够形象的说明事物之外,就是可以显得客观一些,不会让论证变成纯粹的狡辩。
这里我就不谈这种观点的现实奴性了,只是指出这样的客观仅仅是一种幻觉。事实上,写文章时所举的例子都是有利于自己论点的,总是会不自觉的忽略那些反例,这就造成了所有的事情就是如此的假象。
比如我们谈及网瘾的危害时,总是说某些学生因为沉迷网络而耽误学业,却忽视网络对另一些学生的思想启蒙作用,而那些沉迷网络的学生,更深层的原因大概还是对我们的教育与社会的失望吧。可见,举例子不仅仅能够说明问题,同时更具有掩盖问题的暗示作用。
对于作者而言,特别是能提出高观点的作者,举例子并不是必需的,但我们的读者却可以通过尝试举出恰当的例子来检验自己的理解程度。有兴趣的读者不妨看一下,就在这篇文章里,我到底举了多少例子,又有多少个属于所谓的抽象事例呢? 高考作文实在是害人不浅啊,请看博文: 高考作文怎么也成选秀活动了。
2. 议论文开头事例的作用有哪些
作文,讲究“凤头豹尾猪肚皮”。所谓“凤头”,就是文章开头文辞要优美、新颖;内容要言简意赅,让人品味。所谓“豹尾”,就是文章结尾要收束有力,绝不拖泥带水。所谓“猪肚皮”,就是文章正文部分要容量大,既展得开,又要“神聚”一点。下面只就“凤头”的问题,即议论文的开头发表一点拙见。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的开头只有五个字,“环滁皆山也”;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开头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经过几十次的修改,最后写成“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些都是文章开头的上乘之作,现已成著名格言,很值得我们揣摩、研习。
那么议论文的开头有哪些方法值得借鉴呢?
1、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提出论点。
今年四川高考作文是以“坚强”为话题作文,四川一考生是这样写的:“从来没有人质疑过中国人民的团结,从来没有人质疑过中国人民的坚韧,也从来没有人质疑过中国人民的坚强,中国抬起他龙的头颅,龙啸九天,向世界宣布中华民族的伟大!”作者以深厚的情感,动情的笔调,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2、通过释题引出论点。
例如对《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勿为》,我们可以这样开头:“刘备在告诫儿子刘禅时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勿为。’意思是不要认为是小的坏事而去做,不要因为是小的好事而不愿做。这句名言告诉我们,要乐于做好事,千万不要做坏事,哪怕是极小的坏事。”
3、引用谚语或名言警句开头。
有一年,福建的高考作文题是这样设计的:选择下面所列的一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作文:
人物:孔子 苏轼 曾国藩 鲁迅 史蒂芬·霍金
文学形象:曹操 宋江 薛宝钗 冬妮娅 桑提亚哥
有一考生是这样开的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了多少英雄豪杰。他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个人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的‘风雨任平生’的一生。而正是他的豁达,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4、用排除法开头。
2007年天津南开中学模拟考题的作文是这样设计的:一商场购进一批高档杯子,顾客先是惊喜,但看过之后却没几个人买。经理请教心理学家,心理学家说:杯身设计新颖,做工精细,但盖子却有缺陷。拿掉盖子,定会有人买。一学生是这样写的:“昙花虽美,却只绽放一夜;牡丹虽美,却华而不实;维纳斯虽美,却没有双臂。由此看来,世间美好的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似乎都存在缺陷,但我偏偏欣赏这种缺陷,因为那是一种真实的美。”
除以上四种方法外,另外还有:
5、举正面事例开头。
6、举反面事例开头。
7、用寓言或童话故事开头。
8、用设问开头。
这四种比较浅显易懂,不再一一赘述。
看人先看头脸,看文先看题目、开头,吸引住读者的眼球,让他产生看下去的兴趣,这是我们每个作文的人应追求的首要目标。
3. 议论文中举反例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议论文的写法主要是论证。论证,从形式逻辑角度说,是运用论据证实论点的全部逻辑推理过程,这个过程表示论据和论点之间是用何种逻辑的方法联系起来或统一起来的。
那么,论点和论据究竟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或者论据是以怎样的方式证明论点的呢?这就是论证方法的问题。论证的方法同推理形式有联系,但又不尽相同。它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灵活地运用。下面介绍一下举事例论证方法及作用。
举事例就是用典型的具体事实作论据来证明论点。通常所说的“摆事实”就是这种方法。这是运用归纳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易于掌握,用得也普遍。
举事例论证,最重要的是注意论据和论点方向的一致性和紧密的统一,不可有距离。例如有一篇文章谈到写作要勤于观察,勤于思考问题时,举例道:
著名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就善于观察生活,提炼素材,写了大量的悲喜剧以及诗歌,终于成了不朽的艺术大师。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傍晚乘凉时发现苹果往地上掉,为什么不往天上掉?经过反复实践,终于得出了地球表面上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引力这一科学论断。
这里,举莎士比亚一例还可以,虽然说得不够透彻,但与论点总还有一定的直接关系;举牛顿的事例则不恰当,因为他虽然也观察、思考,但非写作中的事。
4. 写作文 我,要举一件事例来体现人物的特点
我
我有着一副像黑葡萄似的大眼睛,炯炯有神的。有一张小巧玲珑的嘴巴,说起话来头头是道,一个不大不小的鼻子。
我的优点很多,如:作文好、跑步快……。.缺点也有,如:胆小怕事、粗心……好。我们长话短说,我现在就给大家举个典型的粗心吧!
有一次,我们班语文知识点考查卷测验完毕。我乐呵呵的,因为我在考查时检查了N遍,心想这次不考个一百分才怪呢!我仰天大笑。但我可不知道郁老师还没有走,我这一笑,引得郁老师左看右看不知道是什么引我发笑。
下午,报分数时我挺直了腰板,眉开眼笑地望着郁老师。“谢嘉媛100分、马卿云100分、胡嘉瑜99分……”我发到卷子一看,不禁大禁失色:“什么?的字漏了一点?”同学们都祝贺我,但是,面前好象有一个小人在刮我的脸皮,“羞羞羞!写完了卷子不检查!”我想:早上老师给的时间虽然不多,但是这已经够我检查一遍了。
唉!这就是我,一个粗心十足的我!
5. 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例子的作用是什么2014-12-0306:51列举6个名人事例,为论点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使文章富有气势,增强说服力。
利用历史事实(举例论证)来论证作者的观点(逆境出人才),让观点更有说服力,更真实。
然后以小见大说明国家也是这样。最后阐述中心论点。
共同特点是都出身卑微,经过艰苦的磨难,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来又都被统治者一一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的事业。
作用是就一系列典型事例阐述人才要在困境中早就的道理。论证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
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运。
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是为了说明逆境(困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选好人才尚且如此,推而广之治理国家更应如此。“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这一点。
为后文“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做铺垫。
举实例,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短文开始一连用六个排比,举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练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顺此事实,作者连用几个短语得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结论,让人不能不信服。
论证逆境出人才的道理。
越王勾践,闯王李自成,贝多芬,霍金,秦末陈胜,汉光武帝刘秀,张海迪,居里夫人,。课文连举古代六位名人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都出身贫贱,都经历了磨练,最终都大有作为)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有所作为)PS:《习题全解》1,课文连举古代六位名人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古代(国内)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写道:1、周文王拘而演《周易》2、仲尼厄而作《春秋》3、屈原放逐,乃赋《离骚》4、左丘失明,厥有《国语》5、孙子膑脚,兵法修列6、不韦迁蜀,世传《吕览》7、韩非囚秦,《说难》《孤愤》8、《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