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面对死亡

 我来答
文南兮
2022-11-07 · 超过13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9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7万
展开全部

人活的时间本来就不长,干嘛还要浪费那么多时间去焦虑死亡呢?

没有人愿意死,即使想上天堂,人们也不想为了上天堂而去死,然而死亡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终点,没有人能逃避。

战胜内心对于死亡的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直面死亡。要知道死亡这件事情就跟地球围着太阳转,春去冬来,花开花开一样正常。

况且这个世界上又不是只有你一个人会经历死亡,所有人都会。我们,都会死去。

我第一次意识到死亡的存在,大概只有五六岁,直到这件事后,我内心无限的恐慌,我哭着喊着去找姥姥,人真的都会死去吗?听到答案时,我几乎要崩溃了,甚至几天几夜都不敢睡,不知道如何应对。

稍微长大了一点点,我的问题就变成了,既然人都要死去,那我们为什么要活着?难道是在寻找某个人,或者要经历某件事儿?

于是乎,我好像找到了答案,我要为爸爸妈妈活,我要为小伙伴们活,不要问我喜欢的那个男孩子而活,和他们在一起,我感到非常的开心,生命似乎有了价值。

后来长大了,经历的事情也多了,我知道我还要为自己而活,活出生命的价值。我不再害怕死亡,我只想趁着有生之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不至于在死亡来临的那一刻,还感叹有太多的事情没有去做。

我时刻牢记着自己即将死去,其实在我潜意识里常常认为自己活不长,我甚至还给自己立个遗嘱,为的就是时刻做好准备,问心无愧。

对于亲人和朋友的死亡,也渐渐看开了,没有人能陪你走到最后,只有你自己,能珍惜的时候尽量珍惜。

如果你知道自己即将死去,你会做些什么呢?

在五大道烧烤的紫龙
高能答主

2022-11-12 · 世界很大,慢慢探索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938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114万
展开全部
死亡,是每个人都需要面临的一件事情,它是一个人走完人生旅程的必经之路。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却很忌讳谈起它。在我们生活中,避讳死亡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咱们创造出了好多字来专门表达“死”这个意思,“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总之不能直接说死字。可是,不管我们如何避讳、如何避免谈论,总有一天,我们还是需要面对死亡。而“死亡教育”,恰恰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接受到的教育。这是一段录音,是葬礼的主人在生前专门录下的,他交代后人,等到自己下葬后,播放给参加葬礼的人听。

在这段录音中,他尽可能地模仿了棺材中的环境,以及自己在里面有可能遭遇到的“问题”。

是不是感触颇深?死亡是不可控的,我们永远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那么,如何面对死亡,就成了每一个活着的人,必须学会的课题。今年年初,台湾省著名体育主播傅达仁安乐死的最后画面被曝光。视频中,家人都陪伴其左右,唱歌送他走完最后一程。他非常平静地喝完了杯中的药物,最后倒在了儿子的怀里。

这位85岁老人,不想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被插管、被抢救,他更害怕的是失智——失去对生命的掌控权。他专程从台湾飞到瑞士,花了不菲的费用,在这个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主动迎接死亡。他成为亚洲第一位去瑞士实施安乐死的中国人。

高质量地走完生命中最后一段时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起安乐死,目前世界上接受程度较高的是一种名叫“安宁疗护”的方式。2015年,经济学人集团旗下的经济分析智囊结构经济学人智库,发布了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的死亡质量指数报告,中国大陆位列71。除了姑息治疗与医疗环境、收入水平等因素外,中国人缺少死亡教育,也是导致导致国人死亡质量低下的原因之一。

上世纪50年代,英国护士桑德斯在她工作的肿瘤医院中,有感于垂危病人的痛苦和医学的无能为力,决心改变这一状况。1967年,她创办了世界著名的临终关怀机构圣克里斯多夫医院。此后,许多国家开展了临终关怀的服务实践和理论研究,并陆续接纳了这种服务。如今,临终关怀项目已经在世界多个国家开展,而为了让病人和家属心理上更加接受这一服务,很多国家和地区又称它为“安宁疗护”。它服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