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感染细菌的过程包括哪些步骤?
有四个步骤,分别是:
1、培养用p32和s35 标记的大肠杆菌,再用此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p32用于标记噬菌体蛋白质,s35 用于标记噬菌体DNA。
2、用培养后的p32和s35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的大肠杆菌。
3、培养物离心,分离。
4 、分别对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进行检测。上清液中有S35,而沉淀中几乎没有;沉淀中有P32而上清液中几乎没有。
Alfed Hershey和Martha Chase(1952)将宿主大肠杆菌细胞分别放在含放射性同位素35S或32P的培养基中,用35S标记蛋白质,32P标记蛋DNA。宿主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就被35S或32P标记上了。然后用T2噬菌体分别感染被35S或32P标记的细菌,并在这些细菌中复制增殖。
宿主菌裂解释放出很多子代噬菌体,这些子代噬菌体也被标记上35S或32P。然后用分别被35S,或32P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没有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宿主菌,然后测定宿主菌细胞带有的同位素。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所感染的宿主菌细胞内很少有35S,而大多数35S出现在宿主菌细胞的外面。
也就是说,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在感染宿主菌细胞后,并未进入宿主菌细胞内部而是留在细胞外面。被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宿主菌细胞后,测定宿主菌的同位素,发现32P主要集中在宿主菌细胞内。所以噬菌体感染宿主菌细胞时进入细胞内的主要是DNA。
扩展资料
一、噬菌体核酸特点:
ss RNA:噬菌体中所含的核酸是单链RNA。
ds RNA:噬菌体中所含的核酸是双链RNA。
ss DNA:噬菌体中所含的核酸是单链DNA。
ds DNA:噬菌体中所含的核酸是双链DNA。
二、噬菌体繁殖特点
1、毒性噬菌体
指在宿主菌体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毒性噬菌体的增殖方式是复制,其增殖过程经历吸附穿入、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3个阶段。
进入菌细胞内的噬菌体核酸首先经早期转录产生早期蛋白质,并复制子代核酸,再进行晚期转录产生噬菌体的结构蛋白。子代噬菌体达到一定数量时,由于噬菌体合成酶类的溶解,菌细胞突然裂解,释放出的噬菌体再感染其他敏感细菌。
2、温和噬菌体
感染宿主菌后并不增殖。其基因整合于细菌染色体上,即前噬菌体,随细菌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分裂而分配至子代细菌的染色体中。温和噬菌体有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可偶尔自发地或在某些理化或生物因素地影响下,整合的前噬菌体脱离宿主菌染色体,进入溶菌性周期导致细菌裂解,并产生新的成熟噬菌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噬菌体感染实验
第一步:粘附
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第一步是粘附,也就是将噬菌体固定在细菌表面。为了实现这一步,噬菌体会利用它的尾巴,寻找细菌表面上的一些特殊受体。当噬菌体找到受体后,就会产生一些化学反应,使得噬菌体被固定在细菌表面上。这个过程类似于钥匙和锁芯的配对,噬菌体尾巴就像是钥匙,而细菌表面上的受体则像是锁芯。
第二步:注入基因组
当噬菌体被固定在细菌表面上后,就会进入第二个步骤:注入基因组。噬菌体会通过它的尾巴将基因组注入到细菌细胞内。基因组里面包含了一些噬菌体复制所需的蛋白质和RNA,可以控制细菌细胞的生物过程,使其产生更多的噬菌体。
第三步:复制基因组
当基因组注入到细菌细胞内之后,噬菌体会开始复制自己的基因组。这个过程类似于细菌细胞复制自己的DNA。噬菌体的材料和细菌细胞有所不同。噬菌体会利用细菌细胞的酶、核酸等材料进行自我复制。这个过程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巨大的共生”。
第四步:组装和破裂
最后一个步骤是组装和破裂。在这个阶段,噬菌体的基因组、蛋白质和RNA会被组装成一个完整的噬菌体。这个过程类似于机器的制造工艺,每一部分都必须按照一定的步骤组装。当噬菌体完全组装好以后,就会破裂细菌细胞并释放出新的噬菌体,这些噬菌体可以接着感染其他的细菌。
在这些步骤中,噬菌体感染细菌的过程可以说是高效、协调且精确的。这种感染方式被认为是一种“自然的杀菌剂”,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噬菌体还可以被应用于食品加工、医学和农业等领域,为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