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圆的透视。谁能跟我讲一讲啊?
自己拿个杯子看看,就看杯口,当你平视杯口的时候,看到的几乎是一条线。把杯子放低一点,就会发现一条线慢慢变成了一个椭圆,不过这个椭圆很扁。
把杯子放的更低,就发现这个椭圆变的圆一些,最后把杯子放到很低,看到的杯口几乎就是一个正圆了。
同样,杯子放到视平线以上也是一样的,看不到杯口你就看杯底,放的越高,杯口越圆,放低越低杯口越扁。这里说的开合度就是说的椭圆的圆扁度。
扩展资料:
透视的原理:
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在平面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在画者和被画物体之间假想一面玻璃,固定住眼睛的位置(用一只眼睛看),连接物体的关键点与眼睛形成视线,再相交于假想的玻璃,在玻璃上呈现的各个点的位置就是要画的三维物体在二维平面上的点的位置。这是西方古典绘画透视学的应用方法。
狭义透视学特指14世纪逐步确立的描绘物体,再现空间的线性透视和其他科学透视的方法。现代则由于对人的视知觉的研究,拓展了透视学的范畴、内容。广义透视学可指各种空间表现的方法。
狭义透视学(即线性透视学)方法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产物,即合乎科学规则地再现物体的实际空间位置。这种系统总结研究物体形状变化和规律的方法,是线性透视的基础。15世纪意大利画家L.B.阿尔贝蒂的画论叙述了绘画的数学基础,论述了透视的重要性。
同期的意大利画家皮耶罗·德拉弗兰切斯卡对透视学最有贡献。德国画家A.丢勒把几何学运用到艺术中来,使这一门科学获得理论上的发展。
18世纪末,法国工程师蒙许创立的直角投影画法,完成了正确描绘任何物体及其空间位置的作图方法,即线性透视。L.达·芬奇还通过实例研究,创造了科学的空气透视和隐形透视,这些成果总称透视学。
因物体对眼睛的作用有3个属性,即形状、色彩和体积,因距离远近不同呈现的透视现象主要为缩小、变色和模糊消失。相应的透视学研究对象为:
①物体的透视形(轮廓线),即上、下、左、右、前、后不同距离形的变化和缩小的原因;
②距离造成的色彩变化,即色彩透视和空气透视的科学化;
③物体在不同距离上的模糊程度,即隐形透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透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素描
我们生活中除了会发现近大远小这个规律外,还有圆形的东西只要有一点倾斜视角看过去,它都会变成椭圆,而且如果它在垂直上下移动会有下面的规律。
中间那根横线是视平线(跟眼睛平行的一根水平线)。在视平线上下的圆透视后的椭圆,有这样的规律,离视平线越近,透视越大,面积越小,越窄。
离视平线越远,透视越小,面积越大,越像圆形。在视平线上时候就是一根线。
根据视平线可以分为三个视角,仰视(视平线以上),平视(在视平线上),俯视(视平线一下)。我们平常看见的大多数为俯视角度的。
所以是上面的椭圆要窄,下面椭圆要大的。
扩展资料
素描中的透视方法:
1、一点透视
指在6 0°视域中,观察正方体上下、前后及两侧六个面,不论立方体在什么位置,只要有一个面与可视画面平行,立方体和画面所构成的透视关系就叫“平行透视”。
2、二点透视
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
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分别在视平线的两端,其消失线永远向消失点消失,只有近大远小的变化;而且成角透视的垂直线永远垂直,只有近大远小的变化。
3、三点透视
一般用于表现超高层建筑、俯瞰图或仰视图。画面中它有三个消失点,其中有两个在视平线上,还有一个消失点在视平线以外。
三点透视法中,视平线以外的那个消失点,采用在高度上取消失点的方法来表现。
由于建筑物除左右的进深以外,又增加了上下高度的进深,因此这种透视法不仅可以使建筑物更加富有立体感,而且也加强了画面的空间、纵深感,使画面看上去很有“气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一点透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二点透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点透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透视
圆形透视和正方体的透视一样,都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
圆的透视的图形为椭圆形,其形状随着透视状态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椭圆形状。椭圆长轴和短轴的交点不是圆心,圆心在最长直径的正中,最长直径与最短直径在圆心处相交。最长直径将椭圆分为远近两部分,近的部分略大,远的部分略小。跟正方体的透视有一定的相似处,都遵循着近大远小,近长远断的规律。
同样的,做圆的透视跟单独的画圆是一样的,画一个正上方看到的正圆是用正方体的四边切出来的,而如果要画一个带有透视的圆就需要用长方体的四边来切,首先要先做好要切圆的正方体的透视效果,才能切出正确的透视圆,同样,长方体的高度就直接影响圆的透视程度,方法比较简单,大家要勤加练习,以便更好,更快的随性所欲的画出自己想要的圆的透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