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忘不掉的童年小吃是什么?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记忆,而在童年记忆中,小吃无疑是最深刻的记忆。在我童年里,有几样小吃,伴随了我整个童年,他们分别是:
其实, 童年小吃不仅代表了吃货经历,而且也能反映儿时家庭的辛酸与甘甜。 童年小吃承载了许多过去,希望未来还买得到这些小吃。
1 蒿子粑粑:
安徽这边的特产?反正六安这边就有,但是我很多外省的朋友都表示没听过。这个食物还上过《舌尖上的中国》,很好吃,算是我对于家乡的一种记忆。
2 乡巴佬:
这个应该很多人都吃过吧。小时候就喜欢吃,但是家里大人不给,说是不卫生。但我们小孩经常偷着买,不贵,最少五毛,最贵也不过两块。
3 南德方便面:
油炸食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吃过。在我们这块很畅销,但是上了初中以后莫名其妙的就没有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厂家倒闭了。
4 果冻:
这东西算是奢侈品了。要是家长买了果冻,估计家里的小孩都得乐死。
5 辣条:
这个不多说,大家都懂。但是我们那时候一毛钱就可以买到一片或者一根,吃的那叫一个津津有味啊。
6 饮料: 健力宝 芒果汁
在汇源和可口可乐还没有畅销的年代,基本每年过年的饮品都是芒果汁或者健力宝。这两年没怎么看到了,而且质量也变得越来越差,以前逢年过节都当做礼品送人的。
7 QQ糖:
现在还有,只是年纪大了,很少会吃了。
8 茶桃:
我们这里属于南方丘陵地带,适合种茶树。上面结了像桃子一个的果实,还有茶干,也是很不错的零食。
9冰块:
此处无图: 图贴不上来
既然说到童年记忆,怎么能少的了冰块?一毛钱一袋的糖精汽水,炎热的夏天,放在冰柜里那么一冻,再拿出来的时候,冰冰凉,又解暑又便宜,一袋就能消磨一个下午。记得我们小时候最喜欢喝这个啦。不过和乡巴佬一样,大人都是不给吃的。的确也很不卫生,想想我们能长大,也是抵抗力强啊。
写的时候还觉得有些怀念以前。虽然小时候总感觉日子很长,老师很烦人,妈妈很唠叨。但是长大了才发现,原来这些都是我们人生不可多得的宝藏。人总是不断长大,不断变老,最后走向死亡,但是童年珍贵的记忆,却是始终伴随着我们。有些东西在我们长大的过程中渐渐消失,有些东西一直都在,但是我们却已经不是从前的我们。最主要的还是开心吧,保持一颗童心。虽然生活很难,但一定要记得小时候的大笑哦。祝大家身体 健康 ,万事如意啦。
我是广东阳江人,说到童年念念不忘的小吃的真的很多呢, 猪肠碌 ,䬱字杩,灰糍,酒杯印,叶贴,番薯饼,炒粉,芋头糕,豆康糍,油糍,油麻角,炒米饼,一边写一边流口水,感觉自己从小就是吃货一枚,长辈疼我的方式就是带我去吃好吃的,现在想起来好幸福啊!
猪肠碌(最爱)
猪肠碌我的最爱,每次趁墟的时候必吃,平时都很难买到,那时候!也是一毛钱一小条,好吃的要命,现在回家必吃的小吃!
传统的猪肠碌是用米粉皮包着豆芽、虾皮、炒河粉、蛋皮等再在河粉皮上撒上一些芝麻,淋一些肉香汁即可食用。上碟时可以整条吃,也可切成段,再蘸上特殊的调料,如辣酱、番茄酱,味道咸中带香,非常美味。吃猪肠碌的时候,蘸上辣度适中的辣椒酱,保证了口感的丰富性,吃起来不会过分单调。
䬱子杩
灰糍
番薯饼
以前小学放学的时候总爱去门口阿姨摆的小摊里买上一块,记得只需要2毛钱,味道赞爆!
炒粉
芋头糕
叶贴
油麻角
阳江粉酥(炒米饼)
豆康糍
当一个人到了一定的年纪时,总会情不自禁地回忆曾经的过往,内心无法克制的是满满的回忆杀!有的人喜欢回首曾经的小学、初高中的求学生涯,亦或是大学时的美好青春时光;也有的人喜欢回忆曾经的初恋或 情感 纠结……
对于我这种从小到大看见食物就两眼放光的吃货来说,我的回忆里永远是跟“吃”有关的事物,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整个童年吃过的那些小吃。
出生在那个贫困年代且在农村的我们,童年的回忆里除了漫山遍野的野菜野果和野味,还有父母亲手工制作的美味,以及街上出售的食品。
虽然那些个小吃,带着那个特殊年代深深的、让人心酸的烙印,却让我此生忘不掉!尽管,有些小吃如今我们依然可以吃到,但是心境和味道却不同了!
柳钢雪条 (1) 之所以记忆最深刻的是广西柳州柳钢雪条,是因为当时它比任何品牌的冰棒都做得好。不仅冰棒的甜度适中、甜味自然(有些牌子的冰棒居然会甜到苦),而且在相同高温的天气下,它要比其他牌子的冰棒耐化近一倍时间(我们小时候曾经做过无数次实验)。
柳钢雪条 (2)那时候的夏天,总会有卖雪条的用自行车驮着一泡沫箱,走村窜巷地吆喝。 那年代柳钢雪条只有白色和绿豆两种口味,白色的两分钱一根,绿豆的三分钱一根。如同“钢”一样坚硬的柳钢雪条,让我们童年的夏天增添了一抹甜滋滋的味道。
爆米花 小时候,一听到有人吆喝“爆米花啰!”村子的小孩就心花怒放地装起小半布袋玉米或大米,兴冲冲地扛去爆米花处排队。当那简陋的爆米花设备“嘭”的一声炸响时,米花就可以吃了。不过,我特别害怕那炸响声,每次都远远看着不敢近前,如今想来依然心有余悸!
米花糖 (1) 童年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米花糖,而图中这款“红糖米花”是最“古老”、也是最经典的,酥香脆口,甜到发腻。但是比较容易粘牙,我们那时换牙的年龄,常常有小伙伴吃此款米花糖时把牙给黏掉了。
米花糖 (2)我们读四五年级后就开始有了图中的“白糖米花”,虽然它造型有方有圆非常漂亮,但它价格要贵一些,而且没有红糖的味道甜,所以那时它并不受我们青睐。 米花糖 (3)现在好像叫“米果”,小小一条的,价格也不贵,我们几个小伙伴有时凑钱买一小包,里面可以有好几个,每人可以吃一个解馋。
米花糖 以前这种小米花生糖,只有准备过年时,才有外地人挑来村子里或圩日时到街上卖。酥脆、甜度适中,也不粘牙,挺好吃的。
米花棒 (1) 也有叫它“金箍棒”的。好像我读小学时就一两分钱一根。我家的七亲八戚特别多,因此过年我得的压岁钱也不少,所以我那时几乎隔天就买一根解馋。
米花棒 (2)米花棒的颜色好几种,以前也搞不清楚它那些颜色是怎么弄上去的,只是单纯的认为花花绿绿的特别好看。还有一种圆形的“米花片”,薄薄的一片,好像是两分钱可以买五片,我们那时超级喜欢它。可惜我没有找到图片发出来,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它?
花生糖 那时候,这种花生糖只有过年时才手工制作的,很甜但比较硬。其实我们小孩子因为换牙的原因并不喜欢它,已经上初高中的哥哥姐姐和大人们比较喜欢吃。
芝麻糖 这种用芝麻和糖浆(有时也加些花生仁)制作而成的零食,也是在冬天农闲或过年时才做的。
牛皮糖 我们那时吃这种糖特别开心,偶然得到一块如获至宝,然后可以吃上一整天。它特别Q弹,嚼扯很久都不会断开,有时我们一边用力咬住,一边用手拉扯得老长,笑死个人去。
打红薯窑 那时候我们天天变着花样吃红薯芋头,尤其冬天放牛时,一帮小伙伴分工合作,几个到别人采挖过的地里捡漏,几个找柴火,几个拿泥块垒窑。把窑烧红后熄火,然后把红薯芋头丢进窑中,再把窑砸塌、夯实密封。
约一小时后再扒开窑泥,烤熟的那些红薯芋头那个香啊,至今仍然让我回味无穷!
蒸红薯芋头 那时红薯芋头既是我们的零食,又是我们的主食,上学时我们那破布书包或裤兜里总是揣着几个。周末在家里吃,我们就弄些坛酸水、辣椒段、酱油、葱花、香菜做成味碟,吃芋头时蘸一蘸,真是绝配!
糯米糍粑 (1) 过年时,几乎家家户户都要用糯米舂上好几十斤糍粑,留着过年走亲访友送礼,或年后春耕劳作时的口粮。白色的糍粑是原味,黄色的糍粑,以前我家是用黄栀子泡水后再泡糯米,糍粑又香又漂亮。
糯米糍粑 (2) 冬天烤火时,随手放上一个铁支架,摆上几个糍粑烤得外酥里软,再蘸上白糖或者蜂蜜,好吃得不要不要的! 粉利 吃的时候切条或切块,打边炉或跟腊肉、蒜苗一起炒又香又劲道,很好吃。
糯米软糕 这种由糯米、糖浆、芝麻做成软糕,软软糯糯的,无牙的老人或小孩特别喜欢吃。
艾粑粑 (1) 每年清明前后,家里的大人总要去野外采摘嫩艾叶,然后焯水、切碎后跟糯米粉一起搓均匀,再一个个包上馅、放柚子叶垫底,然后上锅蒸十多分钟就熟了。
艾粑粑 (2)蒸熟后不能立即吃,因为艾粑粑刚刚蒸熟又烫又软烂,还特粘牙。需晾十五分钟后再吃,此时艾粑粑软糯、劲道、香甜可口。
糯米粑( 又叫 大肚糍或大肚粑) 可以包各种馅料,甜的咸的,酸菜馅、韭菜馅均可,反正喜欢什么口味就怎么包。
葱油馍 用葱花和米浆(或面粉)、盐调好,再用一圆形模具摊上调好的米浆,放油锅中炸熟即可。
花生酥饼( 也叫 月亮酥饼) 用一个圆圆的铁磨具,将调好的面粉浆倒入其中,撒上花生米,再放油锅中小火炸至酥脆。小时候,七天才有一圩集,父母赶圩时总会给我们带回一两碗米粉或是几个葱油馍、花生酥饼。
韭菜饼 韭菜饼做法与葱油馍和花生酥饼做法相似,只是要用韭菜芯(韭菜花梗)切碎后再做。
脆果 (又称 麻蛋果、油果 ) 是用糯米粉、白糖搓成小疙瘩后,放油锅里小火炸至酥脆即可。又酥脆又香甜,冬天时,我们小孩子总喜欢揣几把放兜里当零食吃。而我们广西许多地方打油茶也少不了它呢!
白鸽蛋 这种又脆又甜腻的小吃,不知道我们那里的人为何这样称呼它,或许是因为它的外形跟鸽子蛋大小小相似吧!
酥角 一般里面是空心的,薄薄的一层酥皮,一咬就碎裂开来,挺好吃的!也有人喜欢里面包些花生芝麻馅,但是没有空心的吃得畅快。
酥饺 一般有甜咸两味,里面包花生仁芝麻之类的馅,口感香、酥、脆。不过制作过程比较费时,所以以前家里的大人都懒得做,一般在临过年时,就上街买几斤酥饺备做年货。
开口枣 (也叫 开口笑 ) 以面粉、鸡蛋、白糖以及白芝麻为原料制作,再放入油锅中炸至香酥即成。
猫耳朵 用面粉、白糖、红糖、鸡蛋制作而成的猫耳朵,“嘎嘣脆”的感觉是我们童年过年时最最期待的小吃。
麻通 这种主要原料由糯米、白糖、芝麻、茶油、饴糖等制作而成,因其中间空心如通草,因而得名“ 麻通 ”。麻通是由广东传到我们广西的小吃,由于它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而繁琐,因此我们也只有过年才能吃到。
糯米饼 糯米饼是广西柳州的传统小吃,主要原料由糯米粉、白糖、芝麻、花生等经过手工制作而成。以前临过年时,我们柳州郊区的农村每家都要做几十斤,但是现在很少有人做了。不过,街上有专门制作这些传统小吃的店铺,什么时候想吃都可以买得到 。只是买的再也没有曾经自己家制作的那种感觉和味道了!
坛酸 (或 红糟酸 ) 我们广西柳州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不少坛坛罐罐,不是腌酸的就是腌制各种酱料或咸菜。这些腌制品不仅是我们夏天送粥的小菜,更是制作菜肴时的绝好配料。
酸嘢 尽管家里泡有无数的坛酸,但我们这些小孩子赶圩时,是必定要在街上吃一小碟“碎酸”才肯回家的。 碎酸 ,也可以说是 杂酸 。顾名思义,也就是把各种瓜果蔬菜切碎后腌制而成的酸嘢。因为街上的酸嘢会加以白糖或糖精调味,并且腌制时间短,因此味道酸酸甜甜的又十分脆口,与家里的坛酸有天壤之别,我们那时特别上瘾。
柳州酸嘢 如果你以为柳州除了螺蛳粉就没别的 美食 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在柳州人的眼里,酸嘢跟风靡全国的 “柳州螺蛳粉” 一样,能让吃过的人“中毒”匪浅!柳州酸嘢似乎“无所不能”腌泡,各种辣椒、瓜果、蔬菜均可腌制成色泽诱人、酸甜脆口的酸嘢。
尽管那个年代我们十分贫穷,但是柳州人“穷穿穷住但不能穷吃”生活“哲理”,让我的童年生活丰富多彩,也使我这吃货不愁吃喝。怀念啊,我们的童年啊!
我的童年没有棒棒糖,也没有薯条虾片,我童年的零食现在的孩子都不吃了,回想起那时候的味道,现在再也找不到了。
还记得夏天的时候去摘一种像葡萄一样的野果,我也不知道它的学名叫什么,那时候都称它叫“狗奶”,酸酸甜甜的特别好吃。我都是摘慢慢的一小碗,还不舍得一起都吃点。
树上的槐树花和榆钱,也是小时候的 美食 ,都是一把一把的往嘴里塞,有的时候还会吃的鼻子出血,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是因为上火吧。那时候,感觉乐趣无穷。
到了春天,我们会三五成群的去采“毛毛仗”,到了冬天,我们去去地里挖“地梨”在炉子上烤着吃,想象那时候的童年,忘了所有的苦涩,记忆里已经全都是乐趣了。
说起童年的小吃,不同时代出生的人们都有自己的记忆,有的刻骨铭心!本人出生于四十年代,那时全国还未解放,农村农民还都单干,那时农村还很穷,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在我的记忆中,最好吃的就数纯玉米面的大饼子配煮熟的冒油的咸芥菜头。那时,不吃带菜的大饼子就是不错的了,这是上学必带的干粮。另外好吃的小吃如:高粮地里长的黑古密,地里刨的苇子根,春季的桑甚子,秋天的杏,桃,夏季的冰块。最好吃的要数玉米面粥锅底的锅巴,用香油一伴特别好吃。再就是春季烧麦穗吃,麦穗烧完,用手搓一下吃粒,特别香。别小看这些小吃,这可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因为那个时代天是蓝的,水是绿的,没有化肥农药,没有添加剂,大气没污染,喝的是纯净水。大家发现没有:为什么现在活在世上八十岁左右的老人特别多?就是因为这些老人在那个年代从小身体就打下了一个好底!(个人经历)
童年的小吃,今天也还能吃得到,但是味道和感觉却不再是以前那样了,就好比小时候一块钱就能买到的快乐,现在一万都不一定买得到。童年画在手腕上的表,虽然不会转动,但是却带走了我最美丽的时光。
说到童年小吃,我脑海里依稀回荡起了小时候经常说的那些民谣“种田得吃白米饭,种地得吃好芋头,早早起来烧两个,姊姊妹妹争吼吼”。这个要用我们桂柳话来念才有味道,这里面说的就是芋头,童年我喜欢把芋头放到厨房的火堆旁边用热灰盖住芋头,烤得香香的,那味道是无法忘怀的。至于为什么说姊姊妹妹争吼吼指的就是兄弟姐妹之间争抢烤芋头了,那时还没有辣条,或者说没有钱去买零食,烤芋头、烤红薯自然就成了小朋友们争抢的对象。
另外一个就是“凉粉”,我们当地叫凉粉,实际上就是神仙豆腐,小时候和小伙伴们组队去山上找神仙豆腐的叶子回来做凉粉,大人指导过一次我们就会做了。特别是在夏天,虽然没有空调冰箱,但是有井水,井水也是冬暖夏凉的,做好了凉粉放一些白砂糖,用井水来“冰镇”,那真是降温有解暑,而且还特别解馋,天然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它的果子也可以吃,甜甜的。现在虽然还可以做,我们那也还有,不过现在吃的感觉可比不上小时候那满满的幸福感了。
再说一个,玉米粑粑,这个玉米粑粑不知道有多少人吃过,我们以前自家种的玉米来粑粑,不过这个就只能是大人们做了,小孩子做不了。我们叫做“包谷粑”,就是用新鲜玉米打成浆,加白糖苏打,用新鲜玉米叶子包起来蒸熟,这样的玉米粑粑玉米味特别浓,而且香甜可口,小时候好不容易才让父母帮做一次呢,而且玉米要新鲜嫩的,老了就不行了,一年吃上一两次就不错了。
其实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忘不掉的童年小吃就是那些农家作物制作的食品以及山上的野味野果野菜。不过还有一个我得强调,那就是“筒筒糖”,说这个名字恐怕很多人不知道,但是你看我描述和图片就懂了。用自家的大米去给人家用机器现场加工成一根根空心圆柱状米棒,咬起来脆脆的,放久了就不好吃了,而且很甜,很香,每次有人来做,村里都会排队拿米去加工。
我是一个90后,虽然现在的90后大多数已然结婚生子,马上就要步入中年了,但是回想起小时候,童年的味道是真的很难忘记的,即便有些已经叫不出名字,但是味道依然记忆犹新,下面我就简单的说一下90后的那些忘不掉的童年美味。
1.无花果
这个无花果可不是树上长出来的无花果,而是一个小零食的名字,吃起来酸酸甜甜,很有食欲,感觉像是吃萝卜丝,反正是挺好吃的,我上学的时候总会在小卖铺花2毛钱买上一包,上课的时候偷偷吃。
2.猴丹王
小时候很喜欢看《西游记》,以至于看到孙悟空就激动不已,拿着棍子耍上一下,在小卖铺无意间发现了包装外面贴着孙悟空的猴丹王,里面的成品就像《西游记》里面太上老君炼成的仙丹,吃起来酸酸甜甜,那个时候5毛钱一盒,可以吃整整一个下午了。
3.干脆面
小时候吃干脆面并不是真的想吃,而是为了收集里面的卡片,集全一整套可以兑换大奖,反正我是没有集全过。
4.泡泡糖
小时候的泡泡糖,我大致记得分为两种,一种是包装里面带有粘画,一种是那种圆球状的泡泡糖,吃泡泡糖就是为了吹泡泡,长长和小伙伴比看谁吹的泡泡大。
5.吸管糖
吃这种糖的时候还是很费劲的,需要使劲的往嘴里吸,实在吸不动了,就用嘴去咬断,吃到嘴里酸甜,那味道真的很好。
小时候的美味小吃真的很多很多,说上三天三夜都说不完,虽然有些美味已经消失了,但是只要一看到熟悉的包装,那味道自然又都回来了,难怪现在有很多那种回味童年味道的小店!
广东南雄人。家乡的 美食 真的很多。最常见的就是酸笋。外地人会说很臭。煮菜特别美味
童年的时候太早,没有赶上好时候,生产队刚刚解散,地分到个人手里不久,大家伙都在玩命种地,做小生意的几乎没有。小吃都是自家产的。当然没有现在担心的食品安全。
刚开始吃窝头,玉米棒子就是好吃滴。中秋的时候玉米就可以煮着吃了,一大锅一大锅的当饭吃。时间一长就不是美味,于是就放在灶坑里烧,吃起来不错,就是吃完了脸都黑了。烧着吃的还有秋后的蚂蚱,从地里回来的时候,抓几只,放在灶坑里烧了吃。就一点点肉,不够塞牙缝。
后来弟兄几个合作,抓了半袋子,奶奶就用油锅炸酥了,晾在条盘上,蘸着椒盐吃了很长时间,差点就吃饱了。深秋时分,我们就去抓蝈蝈,这时候蝈蝈都是大肚子,炸好了撕开,一肚子小米粒一样的籽,香喷喷,有嚼劲。剩下几只会叫的,放到蝈蝈笼里,没有k歌达人,听蝈蝈唱歌也不错。
冬天最好吃的就是炒黄豆,有甜口,有咸口,晚上能咯嘣咯嘣吃个够。炒生了咬不动,嘎嘣一声腮帮子疼,炒糊了苦。炒黄豆需要高超的技术,尤其是把糖裹到豆上,更要掌握火候。
我们小孩也有自己自创的小吃。
拿一根粉条,放到炉子上烧,冬天屋里都是生炉子,那时候没有暖气,炉子里的火苗舔上粉条,刺啦一声,粉条就突然膨化,粗了两倍,一股香味冲鼻而起。美滋滋的把膨化的一头放到嘴里吃掉,还要哼哼唧唧的表示美好。然后接着再烧,当时还没有烧烤,我们却在享受烧粉条。
烤红薯就不说了,那是传统,大家都熟悉。我们还会把生红薯切成片,放到房顶上晾干,吃起来咯噔一下,看起来像厚厚的薯片。出门的时候兜里揣几片,吃多了就屁声不断。
冬天还有一个真正的小吃,叫熬糖稀。胡萝卜放到锅里煮,一直煮,直到变得非常粘稠。具体流程记不太清楚,因为我只是负责烧火。最后呢,就准备好秫秸棒,两根一挑,粘稠的糖稀就可以吃了。
吃之前,还有一道工序,就是不停的搅,越搅越黏,糖稀开始变得透明。当然,你也可以让它幻化成各种造型。最后不免口水四溢,吃掉糖稀。因为难得,总是舔一口,搅半天。舍不得吃掉,不停的玩,最好是在别的小孩面前表演。
其实, 童年小吃不仅代表了吃货经历,而且也能反映儿时家庭的辛酸与甘甜。 童年小吃承载了许多过去,希望未来还买得到这些小吃。
1 蒿子粑粑:
安徽这边的特产?反正六安这边就有,但是我很多外省的朋友都表示没听过。这个食物还上过《舌尖上的中国》,很好吃,算是我对于家乡的一种记忆。
2 乡巴佬:
这个应该很多人都吃过吧。小时候就喜欢吃,但是家里大人不给,说是不卫生。但我们小孩经常偷着买,不贵,最少五毛,最贵也不过两块。
3 南德方便面:
油炸食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吃过。在我们这块很畅销,但是上了初中以后莫名其妙的就没有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厂家倒闭了。
4 果冻:
这东西算是奢侈品了。要是家长买了果冻,估计家里的小孩都得乐死。
5 辣条:
这个不多说,大家都懂。但是我们那时候一毛钱就可以买到一片或者一根,吃的那叫一个津津有味啊。
6 饮料: 健力宝 芒果汁
在汇源和可口可乐还没有畅销的年代,基本每年过年的饮品都是芒果汁或者健力宝。这两年没怎么看到了,而且质量也变得越来越差,以前逢年过节都当做礼品送人的。
7 QQ糖:
现在还有,只是年纪大了,很少会吃了。
8 茶桃:
我们这里属于南方丘陵地带,适合种茶树。上面结了像桃子一个的果实,还有茶干,也是很不错的零食。
9冰块:
此处无图: 图贴不上来
既然说到童年记忆,怎么能少的了冰块?一毛钱一袋的糖精汽水,炎热的夏天,放在冰柜里那么一冻,再拿出来的时候,冰冰凉,又解暑又便宜,一袋就能消磨一个下午。记得我们小时候最喜欢喝这个啦。不过和乡巴佬一样,大人都是不给吃的。的确也很不卫生,想想我们能长大,也是抵抗力强啊。
写的时候还觉得有些怀念以前。虽然小时候总感觉日子很长,老师很烦人,妈妈很唠叨。但是长大了才发现,原来这些都是我们人生不可多得的宝藏。人总是不断长大,不断变老,最后走向死亡,但是童年珍贵的记忆,却是始终伴随着我们。有些东西在我们长大的过程中渐渐消失,有些东西一直都在,但是我们却已经不是从前的我们。最主要的还是开心吧,保持一颗童心。虽然生活很难,但一定要记得小时候的大笑哦。祝大家身体 健康 ,万事如意啦。
我是广东阳江人,说到童年念念不忘的小吃的真的很多呢, 猪肠碌 ,䬱字杩,灰糍,酒杯印,叶贴,番薯饼,炒粉,芋头糕,豆康糍,油糍,油麻角,炒米饼,一边写一边流口水,感觉自己从小就是吃货一枚,长辈疼我的方式就是带我去吃好吃的,现在想起来好幸福啊!
猪肠碌(最爱)
猪肠碌我的最爱,每次趁墟的时候必吃,平时都很难买到,那时候!也是一毛钱一小条,好吃的要命,现在回家必吃的小吃!
传统的猪肠碌是用米粉皮包着豆芽、虾皮、炒河粉、蛋皮等再在河粉皮上撒上一些芝麻,淋一些肉香汁即可食用。上碟时可以整条吃,也可切成段,再蘸上特殊的调料,如辣酱、番茄酱,味道咸中带香,非常美味。吃猪肠碌的时候,蘸上辣度适中的辣椒酱,保证了口感的丰富性,吃起来不会过分单调。
䬱子杩
灰糍
番薯饼
以前小学放学的时候总爱去门口阿姨摆的小摊里买上一块,记得只需要2毛钱,味道赞爆!
炒粉
芋头糕
叶贴
油麻角
阳江粉酥(炒米饼)
豆康糍
当一个人到了一定的年纪时,总会情不自禁地回忆曾经的过往,内心无法克制的是满满的回忆杀!有的人喜欢回首曾经的小学、初高中的求学生涯,亦或是大学时的美好青春时光;也有的人喜欢回忆曾经的初恋或 情感 纠结……
对于我这种从小到大看见食物就两眼放光的吃货来说,我的回忆里永远是跟“吃”有关的事物,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整个童年吃过的那些小吃。
出生在那个贫困年代且在农村的我们,童年的回忆里除了漫山遍野的野菜野果和野味,还有父母亲手工制作的美味,以及街上出售的食品。
虽然那些个小吃,带着那个特殊年代深深的、让人心酸的烙印,却让我此生忘不掉!尽管,有些小吃如今我们依然可以吃到,但是心境和味道却不同了!
柳钢雪条 (1) 之所以记忆最深刻的是广西柳州柳钢雪条,是因为当时它比任何品牌的冰棒都做得好。不仅冰棒的甜度适中、甜味自然(有些牌子的冰棒居然会甜到苦),而且在相同高温的天气下,它要比其他牌子的冰棒耐化近一倍时间(我们小时候曾经做过无数次实验)。
柳钢雪条 (2)那时候的夏天,总会有卖雪条的用自行车驮着一泡沫箱,走村窜巷地吆喝。 那年代柳钢雪条只有白色和绿豆两种口味,白色的两分钱一根,绿豆的三分钱一根。如同“钢”一样坚硬的柳钢雪条,让我们童年的夏天增添了一抹甜滋滋的味道。
爆米花 小时候,一听到有人吆喝“爆米花啰!”村子的小孩就心花怒放地装起小半布袋玉米或大米,兴冲冲地扛去爆米花处排队。当那简陋的爆米花设备“嘭”的一声炸响时,米花就可以吃了。不过,我特别害怕那炸响声,每次都远远看着不敢近前,如今想来依然心有余悸!
米花糖 (1) 童年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米花糖,而图中这款“红糖米花”是最“古老”、也是最经典的,酥香脆口,甜到发腻。但是比较容易粘牙,我们那时换牙的年龄,常常有小伙伴吃此款米花糖时把牙给黏掉了。
米花糖 (2)我们读四五年级后就开始有了图中的“白糖米花”,虽然它造型有方有圆非常漂亮,但它价格要贵一些,而且没有红糖的味道甜,所以那时它并不受我们青睐。 米花糖 (3)现在好像叫“米果”,小小一条的,价格也不贵,我们几个小伙伴有时凑钱买一小包,里面可以有好几个,每人可以吃一个解馋。
米花糖 以前这种小米花生糖,只有准备过年时,才有外地人挑来村子里或圩日时到街上卖。酥脆、甜度适中,也不粘牙,挺好吃的。
米花棒 (1) 也有叫它“金箍棒”的。好像我读小学时就一两分钱一根。我家的七亲八戚特别多,因此过年我得的压岁钱也不少,所以我那时几乎隔天就买一根解馋。
米花棒 (2)米花棒的颜色好几种,以前也搞不清楚它那些颜色是怎么弄上去的,只是单纯的认为花花绿绿的特别好看。还有一种圆形的“米花片”,薄薄的一片,好像是两分钱可以买五片,我们那时超级喜欢它。可惜我没有找到图片发出来,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它?
花生糖 那时候,这种花生糖只有过年时才手工制作的,很甜但比较硬。其实我们小孩子因为换牙的原因并不喜欢它,已经上初高中的哥哥姐姐和大人们比较喜欢吃。
芝麻糖 这种用芝麻和糖浆(有时也加些花生仁)制作而成的零食,也是在冬天农闲或过年时才做的。
牛皮糖 我们那时吃这种糖特别开心,偶然得到一块如获至宝,然后可以吃上一整天。它特别Q弹,嚼扯很久都不会断开,有时我们一边用力咬住,一边用手拉扯得老长,笑死个人去。
打红薯窑 那时候我们天天变着花样吃红薯芋头,尤其冬天放牛时,一帮小伙伴分工合作,几个到别人采挖过的地里捡漏,几个找柴火,几个拿泥块垒窑。把窑烧红后熄火,然后把红薯芋头丢进窑中,再把窑砸塌、夯实密封。
约一小时后再扒开窑泥,烤熟的那些红薯芋头那个香啊,至今仍然让我回味无穷!
蒸红薯芋头 那时红薯芋头既是我们的零食,又是我们的主食,上学时我们那破布书包或裤兜里总是揣着几个。周末在家里吃,我们就弄些坛酸水、辣椒段、酱油、葱花、香菜做成味碟,吃芋头时蘸一蘸,真是绝配!
糯米糍粑 (1) 过年时,几乎家家户户都要用糯米舂上好几十斤糍粑,留着过年走亲访友送礼,或年后春耕劳作时的口粮。白色的糍粑是原味,黄色的糍粑,以前我家是用黄栀子泡水后再泡糯米,糍粑又香又漂亮。
糯米糍粑 (2) 冬天烤火时,随手放上一个铁支架,摆上几个糍粑烤得外酥里软,再蘸上白糖或者蜂蜜,好吃得不要不要的! 粉利 吃的时候切条或切块,打边炉或跟腊肉、蒜苗一起炒又香又劲道,很好吃。
糯米软糕 这种由糯米、糖浆、芝麻做成软糕,软软糯糯的,无牙的老人或小孩特别喜欢吃。
艾粑粑 (1) 每年清明前后,家里的大人总要去野外采摘嫩艾叶,然后焯水、切碎后跟糯米粉一起搓均匀,再一个个包上馅、放柚子叶垫底,然后上锅蒸十多分钟就熟了。
艾粑粑 (2)蒸熟后不能立即吃,因为艾粑粑刚刚蒸熟又烫又软烂,还特粘牙。需晾十五分钟后再吃,此时艾粑粑软糯、劲道、香甜可口。
糯米粑( 又叫 大肚糍或大肚粑) 可以包各种馅料,甜的咸的,酸菜馅、韭菜馅均可,反正喜欢什么口味就怎么包。
葱油馍 用葱花和米浆(或面粉)、盐调好,再用一圆形模具摊上调好的米浆,放油锅中炸熟即可。
花生酥饼( 也叫 月亮酥饼) 用一个圆圆的铁磨具,将调好的面粉浆倒入其中,撒上花生米,再放油锅中小火炸至酥脆。小时候,七天才有一圩集,父母赶圩时总会给我们带回一两碗米粉或是几个葱油馍、花生酥饼。
韭菜饼 韭菜饼做法与葱油馍和花生酥饼做法相似,只是要用韭菜芯(韭菜花梗)切碎后再做。
脆果 (又称 麻蛋果、油果 ) 是用糯米粉、白糖搓成小疙瘩后,放油锅里小火炸至酥脆即可。又酥脆又香甜,冬天时,我们小孩子总喜欢揣几把放兜里当零食吃。而我们广西许多地方打油茶也少不了它呢!
白鸽蛋 这种又脆又甜腻的小吃,不知道我们那里的人为何这样称呼它,或许是因为它的外形跟鸽子蛋大小小相似吧!
酥角 一般里面是空心的,薄薄的一层酥皮,一咬就碎裂开来,挺好吃的!也有人喜欢里面包些花生芝麻馅,但是没有空心的吃得畅快。
酥饺 一般有甜咸两味,里面包花生仁芝麻之类的馅,口感香、酥、脆。不过制作过程比较费时,所以以前家里的大人都懒得做,一般在临过年时,就上街买几斤酥饺备做年货。
开口枣 (也叫 开口笑 ) 以面粉、鸡蛋、白糖以及白芝麻为原料制作,再放入油锅中炸至香酥即成。
猫耳朵 用面粉、白糖、红糖、鸡蛋制作而成的猫耳朵,“嘎嘣脆”的感觉是我们童年过年时最最期待的小吃。
麻通 这种主要原料由糯米、白糖、芝麻、茶油、饴糖等制作而成,因其中间空心如通草,因而得名“ 麻通 ”。麻通是由广东传到我们广西的小吃,由于它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而繁琐,因此我们也只有过年才能吃到。
糯米饼 糯米饼是广西柳州的传统小吃,主要原料由糯米粉、白糖、芝麻、花生等经过手工制作而成。以前临过年时,我们柳州郊区的农村每家都要做几十斤,但是现在很少有人做了。不过,街上有专门制作这些传统小吃的店铺,什么时候想吃都可以买得到 。只是买的再也没有曾经自己家制作的那种感觉和味道了!
坛酸 (或 红糟酸 ) 我们广西柳州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不少坛坛罐罐,不是腌酸的就是腌制各种酱料或咸菜。这些腌制品不仅是我们夏天送粥的小菜,更是制作菜肴时的绝好配料。
酸嘢 尽管家里泡有无数的坛酸,但我们这些小孩子赶圩时,是必定要在街上吃一小碟“碎酸”才肯回家的。 碎酸 ,也可以说是 杂酸 。顾名思义,也就是把各种瓜果蔬菜切碎后腌制而成的酸嘢。因为街上的酸嘢会加以白糖或糖精调味,并且腌制时间短,因此味道酸酸甜甜的又十分脆口,与家里的坛酸有天壤之别,我们那时特别上瘾。
柳州酸嘢 如果你以为柳州除了螺蛳粉就没别的 美食 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在柳州人的眼里,酸嘢跟风靡全国的 “柳州螺蛳粉” 一样,能让吃过的人“中毒”匪浅!柳州酸嘢似乎“无所不能”腌泡,各种辣椒、瓜果、蔬菜均可腌制成色泽诱人、酸甜脆口的酸嘢。
尽管那个年代我们十分贫穷,但是柳州人“穷穿穷住但不能穷吃”生活“哲理”,让我的童年生活丰富多彩,也使我这吃货不愁吃喝。怀念啊,我们的童年啊!
我的童年没有棒棒糖,也没有薯条虾片,我童年的零食现在的孩子都不吃了,回想起那时候的味道,现在再也找不到了。
还记得夏天的时候去摘一种像葡萄一样的野果,我也不知道它的学名叫什么,那时候都称它叫“狗奶”,酸酸甜甜的特别好吃。我都是摘慢慢的一小碗,还不舍得一起都吃点。
树上的槐树花和榆钱,也是小时候的 美食 ,都是一把一把的往嘴里塞,有的时候还会吃的鼻子出血,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是因为上火吧。那时候,感觉乐趣无穷。
到了春天,我们会三五成群的去采“毛毛仗”,到了冬天,我们去去地里挖“地梨”在炉子上烤着吃,想象那时候的童年,忘了所有的苦涩,记忆里已经全都是乐趣了。
说起童年的小吃,不同时代出生的人们都有自己的记忆,有的刻骨铭心!本人出生于四十年代,那时全国还未解放,农村农民还都单干,那时农村还很穷,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在我的记忆中,最好吃的就数纯玉米面的大饼子配煮熟的冒油的咸芥菜头。那时,不吃带菜的大饼子就是不错的了,这是上学必带的干粮。另外好吃的小吃如:高粮地里长的黑古密,地里刨的苇子根,春季的桑甚子,秋天的杏,桃,夏季的冰块。最好吃的要数玉米面粥锅底的锅巴,用香油一伴特别好吃。再就是春季烧麦穗吃,麦穗烧完,用手搓一下吃粒,特别香。别小看这些小吃,这可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因为那个时代天是蓝的,水是绿的,没有化肥农药,没有添加剂,大气没污染,喝的是纯净水。大家发现没有:为什么现在活在世上八十岁左右的老人特别多?就是因为这些老人在那个年代从小身体就打下了一个好底!(个人经历)
童年的小吃,今天也还能吃得到,但是味道和感觉却不再是以前那样了,就好比小时候一块钱就能买到的快乐,现在一万都不一定买得到。童年画在手腕上的表,虽然不会转动,但是却带走了我最美丽的时光。
说到童年小吃,我脑海里依稀回荡起了小时候经常说的那些民谣“种田得吃白米饭,种地得吃好芋头,早早起来烧两个,姊姊妹妹争吼吼”。这个要用我们桂柳话来念才有味道,这里面说的就是芋头,童年我喜欢把芋头放到厨房的火堆旁边用热灰盖住芋头,烤得香香的,那味道是无法忘怀的。至于为什么说姊姊妹妹争吼吼指的就是兄弟姐妹之间争抢烤芋头了,那时还没有辣条,或者说没有钱去买零食,烤芋头、烤红薯自然就成了小朋友们争抢的对象。
另外一个就是“凉粉”,我们当地叫凉粉,实际上就是神仙豆腐,小时候和小伙伴们组队去山上找神仙豆腐的叶子回来做凉粉,大人指导过一次我们就会做了。特别是在夏天,虽然没有空调冰箱,但是有井水,井水也是冬暖夏凉的,做好了凉粉放一些白砂糖,用井水来“冰镇”,那真是降温有解暑,而且还特别解馋,天然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它的果子也可以吃,甜甜的。现在虽然还可以做,我们那也还有,不过现在吃的感觉可比不上小时候那满满的幸福感了。
再说一个,玉米粑粑,这个玉米粑粑不知道有多少人吃过,我们以前自家种的玉米来粑粑,不过这个就只能是大人们做了,小孩子做不了。我们叫做“包谷粑”,就是用新鲜玉米打成浆,加白糖苏打,用新鲜玉米叶子包起来蒸熟,这样的玉米粑粑玉米味特别浓,而且香甜可口,小时候好不容易才让父母帮做一次呢,而且玉米要新鲜嫩的,老了就不行了,一年吃上一两次就不错了。
其实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忘不掉的童年小吃就是那些农家作物制作的食品以及山上的野味野果野菜。不过还有一个我得强调,那就是“筒筒糖”,说这个名字恐怕很多人不知道,但是你看我描述和图片就懂了。用自家的大米去给人家用机器现场加工成一根根空心圆柱状米棒,咬起来脆脆的,放久了就不好吃了,而且很甜,很香,每次有人来做,村里都会排队拿米去加工。
我是一个90后,虽然现在的90后大多数已然结婚生子,马上就要步入中年了,但是回想起小时候,童年的味道是真的很难忘记的,即便有些已经叫不出名字,但是味道依然记忆犹新,下面我就简单的说一下90后的那些忘不掉的童年美味。
1.无花果
这个无花果可不是树上长出来的无花果,而是一个小零食的名字,吃起来酸酸甜甜,很有食欲,感觉像是吃萝卜丝,反正是挺好吃的,我上学的时候总会在小卖铺花2毛钱买上一包,上课的时候偷偷吃。
2.猴丹王
小时候很喜欢看《西游记》,以至于看到孙悟空就激动不已,拿着棍子耍上一下,在小卖铺无意间发现了包装外面贴着孙悟空的猴丹王,里面的成品就像《西游记》里面太上老君炼成的仙丹,吃起来酸酸甜甜,那个时候5毛钱一盒,可以吃整整一个下午了。
3.干脆面
小时候吃干脆面并不是真的想吃,而是为了收集里面的卡片,集全一整套可以兑换大奖,反正我是没有集全过。
4.泡泡糖
小时候的泡泡糖,我大致记得分为两种,一种是包装里面带有粘画,一种是那种圆球状的泡泡糖,吃泡泡糖就是为了吹泡泡,长长和小伙伴比看谁吹的泡泡大。
5.吸管糖
吃这种糖的时候还是很费劲的,需要使劲的往嘴里吸,实在吸不动了,就用嘴去咬断,吃到嘴里酸甜,那味道真的很好。
小时候的美味小吃真的很多很多,说上三天三夜都说不完,虽然有些美味已经消失了,但是只要一看到熟悉的包装,那味道自然又都回来了,难怪现在有很多那种回味童年味道的小店!
广东南雄人。家乡的 美食 真的很多。最常见的就是酸笋。外地人会说很臭。煮菜特别美味
童年的时候太早,没有赶上好时候,生产队刚刚解散,地分到个人手里不久,大家伙都在玩命种地,做小生意的几乎没有。小吃都是自家产的。当然没有现在担心的食品安全。
刚开始吃窝头,玉米棒子就是好吃滴。中秋的时候玉米就可以煮着吃了,一大锅一大锅的当饭吃。时间一长就不是美味,于是就放在灶坑里烧,吃起来不错,就是吃完了脸都黑了。烧着吃的还有秋后的蚂蚱,从地里回来的时候,抓几只,放在灶坑里烧了吃。就一点点肉,不够塞牙缝。
后来弟兄几个合作,抓了半袋子,奶奶就用油锅炸酥了,晾在条盘上,蘸着椒盐吃了很长时间,差点就吃饱了。深秋时分,我们就去抓蝈蝈,这时候蝈蝈都是大肚子,炸好了撕开,一肚子小米粒一样的籽,香喷喷,有嚼劲。剩下几只会叫的,放到蝈蝈笼里,没有k歌达人,听蝈蝈唱歌也不错。
冬天最好吃的就是炒黄豆,有甜口,有咸口,晚上能咯嘣咯嘣吃个够。炒生了咬不动,嘎嘣一声腮帮子疼,炒糊了苦。炒黄豆需要高超的技术,尤其是把糖裹到豆上,更要掌握火候。
我们小孩也有自己自创的小吃。
拿一根粉条,放到炉子上烧,冬天屋里都是生炉子,那时候没有暖气,炉子里的火苗舔上粉条,刺啦一声,粉条就突然膨化,粗了两倍,一股香味冲鼻而起。美滋滋的把膨化的一头放到嘴里吃掉,还要哼哼唧唧的表示美好。然后接着再烧,当时还没有烧烤,我们却在享受烧粉条。
烤红薯就不说了,那是传统,大家都熟悉。我们还会把生红薯切成片,放到房顶上晾干,吃起来咯噔一下,看起来像厚厚的薯片。出门的时候兜里揣几片,吃多了就屁声不断。
冬天还有一个真正的小吃,叫熬糖稀。胡萝卜放到锅里煮,一直煮,直到变得非常粘稠。具体流程记不太清楚,因为我只是负责烧火。最后呢,就准备好秫秸棒,两根一挑,粘稠的糖稀就可以吃了。
吃之前,还有一道工序,就是不停的搅,越搅越黏,糖稀开始变得透明。当然,你也可以让它幻化成各种造型。最后不免口水四溢,吃掉糖稀。因为难得,总是舔一口,搅半天。舍不得吃掉,不停的玩,最好是在别的小孩面前表演。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