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4种行为,父母一定要及时制止,不能把宽容演变成纵容
爱孩子, 是父母的天性。 这份爱中不仅要包含理智与宽容, 更应松紧有度, 要为儿女们在「可以」和「不可以」之间划一条清楚的界限, 使他们的行为有章可循。
因此, 对孩子如下的几种行为, 一定要及时制止, 绝不能手软, 更不能把宽容演变成纵容
01顺手牵羊
孩子给你看一双袖珍水晶鞋, 告诉你那是从小朋友家的地上捡的。
达标做法:立即带孩子归还物品, 让他亲自道歉:「对不起, 我把你的东西拿回家玩了, 现在还给你, 请原谅。 」借助物归原主的过程, 让孩子学会勇于承认错误。
3、4岁的孩子没有「物权」概念和所属意识, 自认为喜欢的、想要的就都是自己的。 对此, 父母千万不要采取「下不为例」的态度。 记住那句古话: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02
得不到就动手
孩子们在玩沙子, 其中一个抢起小伙伴的玩具推土机, 未果, 一口就咬向对方的小手。 结果, 推土机如愿到手。
达标做法:亲子教育家董进宇博士认为, 对咬人的孩子, 父母一定要严肃批评, 让他知道, 咬人是不对的, 已经对小朋友造成了伤害, 必须亲自道歉;同时, 让他明白, 小朋友如果不愿意把玩具借给自己玩, 他应该学会接受这种不如意。
除了批评和讲道理,
一定的惩罚必不可少, 并将与惩罚相反的待遇呈现在他眼前:呵护和安抚被咬的孩子。 从而令孩子懂得, 攻击他人不但不可能得逞, 也得不到任何好处, 进而自觉摒弃攻击[性.行.为]。03去商场看到喜欢的玩具, 非买不可
每次去商场, 看到喜欢的玩具, 会缠着爸爸妈妈让买, 不买就不走, 甚至大哭大闹。
正确做法:把孩子抱离商场, 放到家里一个安静的卧室, 不要有过多人参与, 让孩子哭, 家长不要给与任何安慰, 直到孩子哭累了, 再给孩子擦擦脸。 切记这个时候不能心软。
等孩子心平气和后, 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大哭大闹解决不了问题。 同时与孩子预定好买新玩具的频次, 比如一个月或几个月买一次。
04天女散花
临睡前, 6岁的孩子脱下衣服, 随手扔到桌上、凳子上, 甚至一只袖子耷拉到地上。
达标做法:对孩子说:「穿好睡衣, 然后把你的衣服叠好。 在幼稚园午睡前, 老师不是要求你们都把自己的衣服叠整齐吗?老师还告诉妈妈, 你做得非常好, 有时还帮助小朋友呢。
妈妈知道你是个很讲秩序的孩子。 来, 妈妈看着表, 你准保能在3分钟之内完成, 马上开始吧。 」说这些话时, 不必高声, 但一定要柔中带刚。
亲子教育家董进宇博士认为, 孩子喜欢听好话, 妈妈对其好行为的强调, 恰是对他的正面激励, 在反复的督促中, 孩子能逐渐学会自理, 并懂得承担责任。
Wendy妈有话说:
在儿童成长教育这个问题上,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 有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 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 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 收获一种命运。 」
比如, 你从小要求孩子遵守「饭桌礼仪」、吃有吃相, 时间长了, 吃饭时礼貌、优雅就成了孩子的习惯;而这样的饮食习惯, 能帮孩子建立起乐观、大度、包容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
很受欢迎, 能帮孩子在学业、事业、爱情上取得很多优势, 一辈子的路, 或许能比其他孩子更顺畅一点。家庭教育专家在「家长必读讲堂」讲座时也强调:
童年时期的孩子, 正处于一生的起步阶段, 习惯和性格都还不成熟、未定型。 想要教给孩子好的行为与习惯, 一开始培养的过程肯定充满烦躁, 但是孩子越长大你就越轻松。
如果我们总是觉得「孩子还小, 长大就好了」, 从而忽略了对行为习惯的培养, 那等你发现不对劲想纠正的时候, 很可惜, 孩子已经长大了, 习惯、性格几乎不可能有太大的改变了。
上面这4个坏毛病, 就是越长大越难改的, 一定要从孩子小的时候注意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