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篇文章是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我来答
花飞上陌
2023-01-03 · TA获得超过683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82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881万
展开全部
我们来细读《司文郎》这篇文章,我们先来讲讲文章的大意:

山西平阳的王平子,到北京参加举人考试。在报国寺租房住下。有一个余杭县的考生也住在那里。王平子几经拜访,都被余给冷漠了,余非常狂妄自大。后来一位姓宋的青年来这里游玩。与余杭生起了口角。几经比试,宋生的文采都略胜一筹。王平子更加尊重宋生了,拿出许多文章请宋生指点,并以冰糖饺子招待他。余杭生的傲气也收敛了一些。有一天,余杭生把他的文章递给宋生,请他指点。宋生见文章已被人圈点过了,便不在意地看了看。未料当余杭生反问时,他却能一字不漏的背出,令余杭生坐立不安。考试后,宋生赞许王平子的文章,并拿给一个瞎和尚看。只见这和尚烧了文章,闻了一闻,便赞许这文章有造诣。说是用脾脏来品的,并且这文章可以考中。余杭生不相信,烧了大家的著作,没想和尚真的品了出来,并说是用心来品的。当他烧自己的文章时,和尚咳嗽不止,说:“莫再烧了,我勉强让胸膈把它承受了,再烧我便要作呕了!”余杭生很惭愧地走了。没想余杭生考上了,王平子却落榜了。和尚说这只是命运不同,让余杭生把所有考官的文章拿来,看看谁是他的阅卷老师。当闻到第六篇时,和尚忽然对着墙拼命呕吐,屁响如雷。气得余杭生大骂。王平子等着来年的乡试,宋生告诉他如果缺经费,就把报国寺后面埋的银子挖出来。王平子不贪,但他的仆人已经挖了出来,有八百两。细看银杯,居然是他祖上在这里留下的。王平子在宋生的帮助下学习更加刻苦。但还是从考场上被赶了出来。但宋生却哭得更厉害。才知宋生是一个游魂,青年不得志。幸好受到王平子的理解与帮助,现被阴间的孔圣人赏识,要做司文郎。还告诉王平子阴间对人的品行比文采看的更重要。王平子的修行不够,所以无法考上功名。只要加紧努力,就一定会有好结果。而对于余杭生这种小人,他也不知为何能考上功名。而他日请他的冰糖饺子,成了能使小孩智力增长的菌子。后来王平子终究考上了举人和进士,却没有为官。

这篇文章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王平子和余杭生。王平子有学识有才华,为人谦虚、礼貌,正直豪爽,刚正不阿,热情助人。但却因为时运不济,屡屡失败。而余杭生,我们必须肯定他也是有一定的学时和才华,但是为人孤傲自大,目中无人,仅仅因为“运气”好,顺利地考取功名,春风得意。

看到这两个形象,我们的心中一定充满了不满与愤怒。作者也想通过这篇文章,发出对科举制度的不满与抨击。我们知道,作者的经历极像王平子。而他的身边肯定有许许多多“余杭生”这样的人。

本文对王平子与宋生激励与赞颂,给予了一个较完美的结局。联系蒲松龄的一生,他也是壮志未酬。但从宋生说的:“只要加紧努力,就一定会有好结果。”中,我们也可看出蒲松龄的心也是乐观的,他也是在激励自己,让自己在这浑噩不清的清朝腐败社会中,不要泄气,不要后退。让自己在这屡次遭挫的逆境中,继续前进,积累“功德”。给予自己信心,迟早能一展宏图。2、对余杭生的难以解释,其实蒲松龄也是非常的无奈,对他这种人充满了讽刺。也告诉我们对于这种“令人作呕”的人,根本不用给予理睬,也是不值得的。

所以,我们从本文读出的“因果报应论”是乐观的,激励人向上的,充满对生活信心的。也能发现作者也是乐观的,积极的,对生活充满信心与希望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