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积极的归因?
展开全部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对学习成绩进行积极的归因。
1、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归因倾向是持续影响学生对学习成绩归因的重要因素,也是引导学生对学习成绩进行积极归因的前提。教师首先应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这可通过特定的归因问卷来测定,也可在长期的师生相互交往中留心观察,归纳总结。教师应根据我们上面谈到的三个维度具体分析学生是经常把学习成绩的高低归于稳定的因素还是不稳定的因素?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可控因素还是不可控因素?
2、区别对待不同归因倾向的学生.对于不同归因倾向的学生,教师应区别对待。例如,对于总是将学习成绩的失败归因于能力差的学生,教师应经常引导他们对失败作出努力不够的归因,使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就可能成功,从而增强自信心。而对于那些总将学习成绩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因素的学生,教师应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活动,使他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让他们相信学习成绩的好坏自己是能够控制的。对于那些成绩一贯比较差且深有内疚感的学生,教师也不妨将原因引向外部,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3、把握好教材和考题的难易程度.任务难度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实验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控制教材和考题的难度使学生体验到成功或失败,因此,把握好教材和考题的难度至关重要。过难过易的任务都会使学生对学习成绩做出不切实际的归因。如果教材或考题过于难,必然使学生经常遭到失败,这容易使学生把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差这类稳定原因,挫伤其自尊心,降低学习积极性和坚持性;如果教材或考题过于容易,学生轻易就体验到成功,容易做出自己能力强的归因而沾沾自喜,认为不用多大努力就能学得好,从而减少学习兴趣,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因此,教学内容和考试题目的难度应切合大多数学生的水平,既使他们感到力所能及,又使他们认识到要经过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4、正确认识“自利性归因”.归因过程往往会产生偏差,其中之一是人们倾向于把积极的结果归因于自身因素,而把消极结果归因于自身之外的情境或他人,这种倾向称之为自利性的归因偏差。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经常发现,教师往往把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归因于自己的教学质量好,而把学生学习的失败归因于学生不努力或能力差等。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学生的“自利性归因偏差”,教师应引导他们正确、全面地分析成败的原因,学会从教师的角度想问题,看到自己的不足。当然,教师也要多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以发扬优点,改进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这里强调的是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成绩进行积极的归因,而不特别强调对学习成绩进行正确的归因,这是因为我们认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决定性因素,而正确的归因有可能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降低,例如,学习不好真正原因可能是这些学生的能力低,但是如果如实地告诉他可能会使他感到无能为力;而如果他感到是自己努力不够的结果,他就可能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投入些时间和精力。因此,我们在这里强调的是引导学生对学习成绩进行积极的归因。
1、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归因倾向是持续影响学生对学习成绩归因的重要因素,也是引导学生对学习成绩进行积极归因的前提。教师首先应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这可通过特定的归因问卷来测定,也可在长期的师生相互交往中留心观察,归纳总结。教师应根据我们上面谈到的三个维度具体分析学生是经常把学习成绩的高低归于稳定的因素还是不稳定的因素?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可控因素还是不可控因素?
2、区别对待不同归因倾向的学生.对于不同归因倾向的学生,教师应区别对待。例如,对于总是将学习成绩的失败归因于能力差的学生,教师应经常引导他们对失败作出努力不够的归因,使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就可能成功,从而增强自信心。而对于那些总将学习成绩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因素的学生,教师应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活动,使他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让他们相信学习成绩的好坏自己是能够控制的。对于那些成绩一贯比较差且深有内疚感的学生,教师也不妨将原因引向外部,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3、把握好教材和考题的难易程度.任务难度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实验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控制教材和考题的难度使学生体验到成功或失败,因此,把握好教材和考题的难度至关重要。过难过易的任务都会使学生对学习成绩做出不切实际的归因。如果教材或考题过于难,必然使学生经常遭到失败,这容易使学生把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差这类稳定原因,挫伤其自尊心,降低学习积极性和坚持性;如果教材或考题过于容易,学生轻易就体验到成功,容易做出自己能力强的归因而沾沾自喜,认为不用多大努力就能学得好,从而减少学习兴趣,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因此,教学内容和考试题目的难度应切合大多数学生的水平,既使他们感到力所能及,又使他们认识到要经过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4、正确认识“自利性归因”.归因过程往往会产生偏差,其中之一是人们倾向于把积极的结果归因于自身因素,而把消极结果归因于自身之外的情境或他人,这种倾向称之为自利性的归因偏差。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经常发现,教师往往把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归因于自己的教学质量好,而把学生学习的失败归因于学生不努力或能力差等。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学生的“自利性归因偏差”,教师应引导他们正确、全面地分析成败的原因,学会从教师的角度想问题,看到自己的不足。当然,教师也要多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以发扬优点,改进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这里强调的是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成绩进行积极的归因,而不特别强调对学习成绩进行正确的归因,这是因为我们认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决定性因素,而正确的归因有可能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降低,例如,学习不好真正原因可能是这些学生的能力低,但是如果如实地告诉他可能会使他感到无能为力;而如果他感到是自己努力不够的结果,他就可能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投入些时间和精力。因此,我们在这里强调的是引导学生对学习成绩进行积极的归因。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