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我的故事
属于我的故事
属于我的故事1
人的一生就像是一场旅行,每走过一段路程,便会有一个停靠点,每一个停靠点都有着太多关于我的故事,意义非凡。
从我出生的那一刻起,我的故事就开始了,这么多的停靠点,唯独十二岁的那一站,使我流连忘返。
十二岁那年的最后一天,除夕夜,大人们在厨房里忙活,小孩们也在家门口“忙活”。我与哥哥姐姐待在门口,拿出珍藏已久的烟花爆竹,“你去拿个瓶子来。”哥哥指着我说道。我毫不犹豫地就跑去厨房,随手拿了个瓶子。“给。”只见哥哥点燃了一个爆竹,极其顺手地投进瓶子里,爆竹“嘭”的一声炸开,瓶子却完好无损。“你要不要来一个。”哥哥将目光投向我,眼里带着几分诚恳。我摇摇头,内心的恐惧使我果断拒绝,可哥哥却不害怕,连着点燃好几个爆竹,利索地投进瓶子里。在哥哥的一顿操作仍然平安无事的情况下,我内心的恐惧几乎都烟消云散,哥哥的不停怂恿,使我的心开始动摇。我拿起一个爆竹,手忙脚乱地点燃,小小的眼睛找着瓶口,可时间不等人,爆竹在我手里炸开了花,我连忙甩了甩手,疼痛感使我的脸部扭曲成一团,眼泪也随之流下。
妈妈听见我的惨叫声,立马从厨房里冲了出来,一边心疼地查看伤势,一边严肃地训斥我,我低下了头,后悔刚刚的行为,又庆幸只是伤到了手,没有太大问题。
每当想起这件事,我都会感到后悔,生命是宝贵的,不是拿来寻求刺激的,也因为这个故事,我时刻谨记:生命只有一次!
属于我的故事2
正值花季少年的我,因一时的思想不通,选择了一条埋没大好前途的路。初3还没读完的我就毅然的走上了打工仔的生涯,面对着外面世界的形形色色,一个人开始孤独的闯荡。尽管家里人有一千个不愿意,一万个反对,我还是选择了这条崎岖的路。
我已经出来就算两年了,这一年我不知道尝到过以前在学校没有的苦头及艰辛。
我刚出来的时候到了上海,进了一个修理厂也就是修车的,是按包月发工资的,包住,不包吃
。没技术,一天连伙食费都赚不到。我是修大车的,那车有破有脏油还很多。一个月下来,手上不知道结了多少茧子,身上也不知道吸了多少油烂了多少块。发工资的日子到了,别人都领了1500块钱以上的工资,而我一个月下来发了那500块钱,一个月的成果下来了,我很高兴,我终于赚到了我的第一桶金了。虽说这桶金不是那么的多,可那毕竟是一个月辛苦赚来的,我拿了300块钱出来庆祝我的第一次发工资和我的吃饭钱,剩下的200块钱我打算留起来不花的。决定在下个月发工资的时候,跟那个月的工资去买件新衣服。自己身上的衣服差不多都磨破了。
俗话说的好熟能生巧,过了一个月我的技术好了,速度也提快了,所以我的效率提高了,一个月就过去了,这次我领了1000块,高兴的要命,我狠下心花了一半的工资去买了一套衣服。第二个月刚过没几天,一直没和家里面联络的我。忽然接到了一个从家里面打来的电话。电话里我爸爸
对我说:儿子啊!你都出来这么久了,为什么没打个电话回去啊!我们都担心的要死啊!你这哎!我呆呆的站在那电话旁久久都不能说出一句话来。那边又传来声音你快回来!你不读书好,你不读书去打工,是你选择的,你选择的时候是那么的坚定,即使我们不愿意你出来,以你的个性你也会偷跑出去的。所以家里人一致决定,要你回家,在家附近打工,毕竟你还小,在家也有个照应。能答应爸爸么?哦我呆呆的回道,没说句话我就挂上了电话。那天晚上我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一直想着一个问题:回去么?唉!还是不回去了。虽然我没有上成学,那我就好好工作,毕竟不上学只有出来打工了!
我现在还在上海工作,现在已经成了师傅了。随着世界的变化和发展,现在厂里待遇也不错,工作也轻松了。比我两年前的干的好多少倍了。
为什么我会走上这条路呢?可能是一时的新鲜感,厌恶了在学校的生活,可能是一种叛逆的心理,太顺从了家里人的话和学校老师的话才产生的叛逆心理吧!
属于我的`故事3
在忙碌的日子里,我们几乎来不及去细细体会每一天的得与失,功与过。但是,偶尔静下心来,你可能会发现在某一天中曾发生过的事,在你心中平静的水面上,荡起了层层涟漪。小学六年级的那天……下午,我们的数学作业本发下来了,我和好朋友巫舒婷的作业都得了个“优”。我本应该是很高兴的,但今天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今天不像以往那样艳阳高照,天阴沉沉的,好像预示着什么事要发生。第一节语文课,我的眼皮总是跳个不停,我想起奶奶说过:左眼跳财,右眼跳灾。我一向不相信迷信。
但我的直觉告诉我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将发生在我的身边。第二节是数学课,老师一进教室就开始说昨天的作业情况:“昨天的作业做得很不好,有许多同学都没有做,还有许多同学是抄的。但还有一部分同学做得很好,比如像巫舒婷……”我正等着我的名字出现,老师又接着说:“许云婷同学做得擦过很多遍,(我们用铅笔做)可能就是抄的,而舒婷没有擦过,说明是自己做的。”突然间,全班五十多双眼睛,带着不同的眼神,齐刷刷的看着我,有藐视的,有疑惑的……霎时间,我觉得无地自容,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昨天发生的一幕幕在脑海里浮现……老师布置了一道很难的数学题,开始谁都不会做,大家便开始讨论。下课了,讨论还没有结果,老师便让我们回家做。回到家里,我第一件事就是想这道题。我绞尽脑汁,一边想一边做,做错了就擦掉。功夫不负有心人,这道题终于被我解出来了。我连忙打电话给一定也在暝思苦想的好朋友——巫舒婷,告诉她这道题的答案。可是现在,我却变成了抄作业的人。我正想跟老师说清楚,他却已经在讲课了,我真是百口莫辨啊!
下课后,我去老师的办公室想证明自己的清白,却找不到老师。就算说清楚了,老师也不可能到班上再说一遍,于是我对此做出了退让的决定。因为,退一步,海阔天空。我回到家后,就跑到窗前站立着,注视着天边的变化。天空中的晚霞不断地变化着、翻滚着。火红色的晚霞把周围的一切映成了红色。这一切是那么的宏伟,那么的壮观!正当我兴致勃勃,快要把今天的不快忘记时,晚霞渐渐褪去。我在为此感到惋惜的同时,明白了:今天的晚霞暂时褪去了,明天,它又将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中。因此,它应是永恒的。这个故事就像我生活的一个小插曲,它让我认识到:人的一生也恰似一片彩霞,今天消失,明天又将出现。由此可见,人的一生并不是一条平坦、宽阔、笔直的大路,它是铺满了坎坷、辛酸、苦辣的。指导老师:谢明杰
属于我的故事4
念念不忘的不仅仅是那段再也回不去的岁月,更多的是,曾经的那份单纯与快乐。
——题记。
只要是上了点岁数的人家里或多或少都会保留着以前的一些旧东西旧物件,哪怕是在搬家的时候,也把一些看起来并没有多少使用价值的东西带走,并不是因为那些东西有多值钱,而是,那些个旧物件身上都有只属于它只属于你我才知的那些故事。
直到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在我们那个穷乡僻壤的小村里,还是很少有人家有挂钟的,又加上孩子比较多,所以,对于那时候出生的孩子的生辰父辈们都记得不是很清楚。农村人比较迷信,有人去算命,对生辰八字也只是能说个大概,得让算命先生眯着眼掐算好半天。
小时候睡大炕,一家子五六口人都挤在一个大炕上。后来哥哥姐姐们渐渐大了,一个个的分开了睡,又一个个的出去到公社读书了。出去读书不比在村里,对时间的要求就严了。父亲用从牙缝里抠出的钱买了一个挂钟,就挂在大炕的北墙上。那会我睡在大炕的北面,这个挂钟,就挂在我睡觉的侧上方。
挂钟是要用手上弦才可以跑的。两个钮,一个跑时间,一个发出整点提醒。每到整点,它就会“当——当——当——”的响起来。夏日睡午觉的时候,父亲怕吵,那段时间就一直不上响弦了。而挂钟的噪音比起我们这帮疯惯了的孩子们来说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只怕是更令夏日午休的父亲感到厌烦的了。似乎童年的夏日,孩子们的心里是没有午睡概念的,一个个顶着正晌午时的毒太阳捉迷藏,嬉水游玩,追逐打闹。时常惹得我家那几只大白鹅抻着脖子“嘎——嘎——嘎”地鸣叫,撕拧那些追我而来的小伙伴们,大白鹅“高亢的歌声”,吵醒了午间小憩中的父亲,常常招来一顿痛骂,或则把我们关在大门外,由着我们在烈日下疯闹。
挂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跑得慢了些,“滴答”声也感觉有气无力了,然后就要打开侧开的那个镶着牡丹花的玻璃盖子,把分针向后拨一拨,顺便上一上弦,拧上十几圈,就可以保证跑半月左右了。不知道从几岁开始,我迷恋上了上弦,有段时间,挂钟的弦一直是有我上的。每拧一下发条,就会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拧的圈数越多,发条就会越来越紧,最后觉得有点吃力了,差不多就上足了劲了,然后把钟摆轻轻摆一下,挂钟就又有了新生命——也许当时迷恋上弦的原因,就是为了这最后轻轻一摆吧。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看到的一个关于福尔摩斯破案之类的故事来:有个人外出两个月,刚回家发现家里被盗了,丢了很重要的什么东西。两个月来家中无人,门窗都没有破坏,也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指纹,而这个人确实是外出了两个月,且有人证明。那他家是怎么被盗的呢?后来,那个侦探在巡查一圈以后,指出这个报案的人在说谎,这让所有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当时的杂志故事会什么的都会卖关子,说答案在什么什么地方找,我翻遍了字里行间,最后找到了答案:因为侦探看到那个报案人家里的挂钟还在滴答滴答地跑,没有人给挂钟上弦就是再精密的挂钟它也是不可能跑两个月的。从这一点就知道报案人在撒谎。文中就这么个不起眼的细节,竟然成了破案的关键!
看到答案,我那个郁闷啊,你说我整天的守着一个挂钟,却单单忘了这一点。不得不佩服侦探的观察入微以及撰写故事的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能力。
努力回忆着关于挂钟的点滴,却发现它给我最大的慰藉竟然是小时候在它滴答滴答的声音和整点“当当”的报时声里酣然入睡,一觉睡到大天亮!每每想到现在动刹就半宿的失眠,这又是一种多么大的幸福啊!
习惯了用手机看时间,然而每次回到娘家,兜里揣着手机,却偏偏习惯性地跑进里屋去看挂在墙上的这个老物件。或许,在回到娘家的那一刻,心又回到了从前。
挂钟,不过是岁月长河里的一滴水,它却经历了一个家庭的繁华与落寞。目睹着一个个孩子成长,婚嫁,目睹着我的父母亲一辈子的酸甜苦辣咸,从俊秀的年轻人慢慢变成暮年的老人,目睹着父亲因病痛而猝然离世······
时间就这样无声无息溜走了······
我有两个舅舅,母亲是姥爷唯一的女儿。土改前姥爷是个地主,一提到地主,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影视剧中周扒皮之类的人物来。其实不然,姥爷家是有几分田地,家底也有些丰实,但不代表他就是那横行乡里的土豪。姥爷为人和善,乐善好施,口碑不错的。只是在中国的某个时期,他这样的人家不仅风光尽失,反而会遭受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而父亲则是根正苗红,两代都是党员,家里却也是一贫如洗。
父亲母亲年轻时候的合影大概只有一次,还是在结婚的时候照的吧,却因为两次搬家而没能保存下来,仅仅在老舅家还存有一张他们那时候的照片。还记得多年前看到过,年轻时候的父亲很是英俊,母亲也是一个大美人。他们俩真可谓是郎才女貌了。我不知道他们的结合是否存有当时某些人的某中动机,但是,就是这样的命运安排,让他们成为了我们姊妹四人的父母。
母亲结婚时装嫁妆用的那几个簸箩,就是她自己编织的。笨手笨脚的母亲把那些粗细相等的高粱杆,拍成条条泡在水里,等泡软了再刮掉里面的瓤子,就用表皮来编织。那些皮条条有很多细细的毛刺,一不小心就会扎到肉里去,就得用针挑出来。有一个针线簸箩是母亲初学时姥姥手把手教她的,后来母亲自己编的那几行上,有两处错误的编格。姥姥说,错就错了吧,别改了。
母亲嫁过来以后,分家时没有几件像样的生活用品,还是姥爷,不惧路远,把一整块面板用小推车一步步地运了过来。那块面板到现在母亲还在用着,是一整块树的切面,很厚实,很沉。很难想象,姥爷在崎岖泥泞的小路上一步一步推着厚重的面板艰难地行走,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小时候跟着母亲去姥爷家,对姥爷的印象很模糊,只记得他身材魁梧,脸圆体阔,和蔼可亲,就是已经很老了,每次我们去,他都在大炕上,不是躺着就是坐着。见到我,就从他睡觉的大炕一角的一个罐头瓶里抓出一把糖果来给我吃。后来在我四五岁的时候,姥爷去世了。姥爷晚年没病没痞,是睡着觉走的。母亲说,你姥爷是一世行好修为的。
有时候我在想,姥爷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可以把生活的细节想得那么周全,不仅仅是一个面板,每一件给子女的物品里都包含着深深的父爱!
我们一直劝说母亲,把那些破破烂烂的旧箱子旧橱子扔掉,母亲总是舍不得,说,还用着呢。
其实,是我们不懂,那些东西里,每一件都有属于那个年代,属于母亲的故事。
看过这样一段话,觉得很有深意:当你迁新居或者变换环境的时候,不要把以前的东西全部丢弃,留一点点回忆给自己,当你特别孤独的时候,它会是你精神上的慰藉。
当我们这几个子女一个个成家立业离开家门的时候,只有这些老物件,还一如既往地陪着日渐苍老的母亲,它们不仅仅是母亲一辈子的陪伴,也是诸多人、事、情的见证。有母亲,就不会放弃属于它们的使命。它们也会毅然决然地陪着母亲和她那温馨的小院,合奏着一曲耐人回味的人间情歌。
属于我的故事5
当我发现时间匆匆流逝而我却一无所获时,只能远远眺望远方来寻求安慰。夕阳留下的是一片红霞,染红一片天,飞扬而奔放。我看着这一个人海茫茫的城市,找不到一个和我一样落寞的背影,他们会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故事,演绎自己不同的角色。我,在这个喧嚣的城市里,游荡,寻求一个可以依靠的归宿。而我自己也在扮演自己故事里的角色。
我,一如既往在乎我自己的友谊,与她们一起嬉闹玩耍。累的时候,静静呆在角落里,看别人的友谊是怎样的精彩,她们也会有我们一样的快乐吗?她们也像我们一样会闹小小的别扭吗?想到这里我会勾勾嘴角,笑我们是这样的纯真。习惯了两个人一起骑自行车上学,偶尔一个人的时候,是意外的不适应。那些她需要晚回家的日子,我总是细心的提醒她,早点回家,小心点。我不在乎她是否听得进去了,我只觉得自己是这么在乎我的友谊。
我,一如既往在乎我的家人。我很爱他们,她们在我生命中有无法代替的位置,今天要是谁晚归了,便会一直惦记着,惦记着他们什么时候能回来。现在小小的拥抱已经变成了习惯,总是害怕什么时候一不留神他们便消失,所以现在努力让我的家人开心,总是给予他们更多的笑脸,学会体谅,宽容,关怀。我想说的是,我的家人总是不理解我所做的事,令他们担心也是正常的。谁会不爱自己的家人呢?我只觉得自己是这么在乎我的家人。
我,一如既往在乎关心我的人,和我关心的人。最放心不下还是,林。那个总让我们牵肠挂肚的老人,我的班主任。她很好,已经是一个读大学学生的母亲时,她在扮演老师与母亲的角色时,总是小心翼翼,把我们照顾到无微不至的。所以每当活的了什么荣誉总想在第一时间告诉她,和她一起分享我们的欢欣。只不过她一直为我们操劳,辛苦了许多,想到她的时候,还会红了眼眶。她是多么好的一个老师啊!我只觉得自己是这么在乎我的班主任。
这些属于我自己的故事,我一直在小心的收藏着。那些美好的回忆总为自己保留不想忘记。等夕阳完全落下时,便升起了一轮明月,在地上洒下柔和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