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对地理的兴趣怎么培养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兴趣对学生学习起积极作用,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多种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不是负担,而是享受,地理教学才有效果。
一、缩小师生距离,以真挚情感来培养学生兴趣
情感关系是师生心理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教学效果有着重大影响。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移植到另一个头脑中去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间心灵的接触与交往的过程。因此,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促使师生缩短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真挚的师生情感,是教学中的一种催化剂,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教师良好的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不良的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在友好、和谐、轻松、互助合作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好,在紧张、对抗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差。这说明师生间情感相互交融、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所以,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绝不是靠多次的重复,而是靠兴趣、靠理解、靠师生间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
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培养师生间的真挚情感,缩小师生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二、上好绪论课和引言课,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为了不使学生盲目、被动地学习地理课,首先要上好绪论课。运用丰富、生动、有力的实例,说明地理学科所要学习的内容。在学习方法上既介绍地理学科的特点和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又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学习时“左图右书”,图文对照,填图作业做到具体规范等。
如在高一地理课的绪论教学中,为了说明地理科学的重要意义,引用钱学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有一门新的科学技术大部门,那就是地理科学”的论断,结合地理科学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向学生讲,地理科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已成为国土整治、资源开发和利用、城市规划、工农业合理布局、政府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环境保护与治理、国策的确立,都与地理科学密切相关。从乘车坐船,探亲访友、旅游观光,购买土特产到国际交流合作、人民友好往来,无不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再进一步激励学生,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就必须懂得地理知识。一个公民如果缺乏必要的地理知识,没有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观,就很难成为未来社会强有力的竞争者和建设者。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其次,精心设计引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言虽不是正文,但却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如在讲“地球内部结构”时,先谈已经学过的《地球在宇宙中》、《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然后这样导入新课:“顺着前面所学课程,我们就好像乘课本这页小舟,在遥远的太空遨游,沿途观赏了银河系的外貌,访问了太阳系的家族,揭开了九大行星神秘的‘面纱’,穿过了大气层来到地球表面。那么地球内部究竟蕴藏着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就驶向地球内部考查一番。”经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兴趣盎然,都作好了接受新知识的心理准备。
三、紧密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变革来激发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若能将课本的资料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赋予学科一定的生命力,使其呈现知识的价值,那么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比如:在上绪论课或各章的导言时,可引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话,说明:地理科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已成为国土规划、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政府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2l世纪议程》所强调的协调人口和资源及环境的关系,也离不开地理科学。又如:讲交通运输时,可结合当前“路通、财通”的形势,来说明在现代经济建设中交通的重要性,我国已经建成的京九铁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所学的知识有用,于是就有兴趣去学。
四、运用多种电教手段,从各种感官诱发学生兴趣
长期以来,由于受师资、教具的影响,形成了大多数学校,尤其是初中学校的地理教师上课仅凭“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照本宣科的教学局面。久而久之,当然是教师教之无味,学生学之更无味。这种恶性循环,正是学生不愿学的真正原因。即使条件稍微好点的学校,地理教学过程也基本上是教师口头讲授,利用板图、地图、模型、仪器等直观教具进行形声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学生的听觉器官来感知知识,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教师的讲述无论如何生动、形象,也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怎么办?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解决办法――利用现代化电化教学手段,从全方位、多感官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电化教学能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如电子计算机、电影、电视、录像、录音、幻灯、投影等),能把大量的抽象教材转化为音像,呈现在学生听觉视觉中,把学生心理状态调整到“身临其境”的境界,更富有真实感,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器官的功能同时发挥出来,加强了教师的讲授效果,强化了课本知识,使教学效果达到了较高的层次。因为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具体的东西要比抽象的东西更易被感知和记忆,看过的印象要比听过的印象更清晰和深刻。
另外,电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还具有一些无可比拟的优势。如对于某些复杂的地理形成、变化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无论如何讲,学生也是难以完全接受的,而电化教学可以利用其独有的手段,将这种过程动态地表现出来,从而取得最佳效果。因为从“刺激――反应”的心理学角度来看,动画效果最好,图形次之,文字说明最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把一些相对抽象、复杂、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如“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特点”、“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我国降水的分布”、“季风活动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景观差异”、“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等都设计成一系列活动投影片或课件进行教学,学生反应普遍良好,学习兴趣大增,知识掌握程度也大为提高。
因此,作为一名现代地理教师,不仅应对电化教学要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更有必要在教学中充分实施电化教学,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五、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仅靠先进的电教手段,是很难把学生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的。这就要求地理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活跃、轻松而又热烈的气氛中落实课本知识。
对于区域地理的教学,有意采取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不失为明智之举。首先由学生阅读课文,并独立整理笔记,教师在检查后,针对普遍性问题进行指导,然后请几位同学将自己的笔记板书在黑板上,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修改,最后进一步阅读教材,修改整理笔记。当然,也可以以“我所了解的xx国或xx区域”为题组织专题讨论课。课前要求学生搜集有关该国的资料,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最后,教师进行概括性总结,让学生落实要掌握的知识。
如在进行《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的教学时,可事先将学生分组,各组分别代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预习课文,熟悉各自所代表区域的名称、气候特点和代表性动植物。同时要求各组同学自己分工,准备好有关代表性动植物的教具(如玩具、卡片等)。在教学过程中,选出几个导游,要求“导游”走到哪一个区域时,该区同学依次说出该地区名称、自然环境的特点、人文方面的特点等内容,并举起事先准备好的有关教具,同时要求其他同学掌握该地区的内容。教师再集中播放四大地理区域自然、人文方面典型的影片,要求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这样,一节课从头至尾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提出带有思考性问题,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诱发思维动机,就要根据学生实际和讲授内容,提出带有思考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如讲“地球自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时,提出北半球河流右岸陡,而南半球却左岸陡,为什么在浴盆中洗完澡,放水时,北半球的水漩涡呈逆时针方向,南半球相反,这又是为什么等问题。讲“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时,用我国明朝“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提出为什么郑和都选择在冬季出发,夏季返航?再如在讲“日界线”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一对在海轮上出生的双胞胎姐妹,按出生日期,姐姐的年龄比妹妹小一岁,这可能吗?(可能的)她们出生在何地区?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立即进入高度思维中,急于揭开其中的奥秘,这时再讲相关的知识,学生既乐于接受,又容易接受。由此可见,学生如果有了追求知识的欲望,就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再到“我爱学”,形成良性循环的学习机制。
七、提高教学语言艺术,在语言美中激发学生兴趣
首先,挖掘教材的幽默因素。在讲“地球的年龄”时便说:“现在地球已经有46亿岁(年)了,再过50多亿年,太阳寿命即将终止了,太阳毁灭了,我们怎么办?(学生惊诧的目光注视着)那时我们多大年龄!”(学生大笑)。讲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可概括为:“美、加、法、澳、阿,饿了就去拉。”
其次,改变教材的组织形式。对教材进行适当加工,增加幽默因素。在讲“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到极点为零”这一现象时说:“地球母亲真偏心,同是儿女速不均,你在赤道高速转,我在极点何为零。”这样归纳,使学生兴趣勃发,牢记在心。但也要避免用低级的趣味,冲淡教学的严肃性。
我们还可根据具体内容引用一些富有地理特色的诗词、民谣来配合教学。
例如,在中国地势特点的分析中,学生们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颜色的变化,层层深入的讨论、探究,推出中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随即展示了以下诗词:“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滚滚长江东逝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请同学们说出诗词中包含的地理意义。这样既可说明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形大势,又可体验壮丽景观与情感交融而产生的审美境界。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驱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不是负担,而是享受,才能加强地理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教师在教学中永远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缩小师生距离,以真挚情感来培养学生兴趣
情感关系是师生心理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教学效果有着重大影响。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移植到另一个头脑中去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间心灵的接触与交往的过程。因此,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促使师生缩短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真挚的师生情感,是教学中的一种催化剂,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教师良好的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不良的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在友好、和谐、轻松、互助合作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好,在紧张、对抗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差。这说明师生间情感相互交融、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所以,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绝不是靠多次的重复,而是靠兴趣、靠理解、靠师生间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
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培养师生间的真挚情感,缩小师生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二、上好绪论课和引言课,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为了不使学生盲目、被动地学习地理课,首先要上好绪论课。运用丰富、生动、有力的实例,说明地理学科所要学习的内容。在学习方法上既介绍地理学科的特点和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又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学习时“左图右书”,图文对照,填图作业做到具体规范等。
如在高一地理课的绪论教学中,为了说明地理科学的重要意义,引用钱学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有一门新的科学技术大部门,那就是地理科学”的论断,结合地理科学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向学生讲,地理科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已成为国土整治、资源开发和利用、城市规划、工农业合理布局、政府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环境保护与治理、国策的确立,都与地理科学密切相关。从乘车坐船,探亲访友、旅游观光,购买土特产到国际交流合作、人民友好往来,无不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再进一步激励学生,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就必须懂得地理知识。一个公民如果缺乏必要的地理知识,没有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观,就很难成为未来社会强有力的竞争者和建设者。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其次,精心设计引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言虽不是正文,但却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如在讲“地球内部结构”时,先谈已经学过的《地球在宇宙中》、《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然后这样导入新课:“顺着前面所学课程,我们就好像乘课本这页小舟,在遥远的太空遨游,沿途观赏了银河系的外貌,访问了太阳系的家族,揭开了九大行星神秘的‘面纱’,穿过了大气层来到地球表面。那么地球内部究竟蕴藏着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就驶向地球内部考查一番。”经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兴趣盎然,都作好了接受新知识的心理准备。
三、紧密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变革来激发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若能将课本的资料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赋予学科一定的生命力,使其呈现知识的价值,那么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比如:在上绪论课或各章的导言时,可引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话,说明:地理科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已成为国土规划、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政府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2l世纪议程》所强调的协调人口和资源及环境的关系,也离不开地理科学。又如:讲交通运输时,可结合当前“路通、财通”的形势,来说明在现代经济建设中交通的重要性,我国已经建成的京九铁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所学的知识有用,于是就有兴趣去学。
四、运用多种电教手段,从各种感官诱发学生兴趣
长期以来,由于受师资、教具的影响,形成了大多数学校,尤其是初中学校的地理教师上课仅凭“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照本宣科的教学局面。久而久之,当然是教师教之无味,学生学之更无味。这种恶性循环,正是学生不愿学的真正原因。即使条件稍微好点的学校,地理教学过程也基本上是教师口头讲授,利用板图、地图、模型、仪器等直观教具进行形声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学生的听觉器官来感知知识,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教师的讲述无论如何生动、形象,也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怎么办?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解决办法――利用现代化电化教学手段,从全方位、多感官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电化教学能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如电子计算机、电影、电视、录像、录音、幻灯、投影等),能把大量的抽象教材转化为音像,呈现在学生听觉视觉中,把学生心理状态调整到“身临其境”的境界,更富有真实感,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器官的功能同时发挥出来,加强了教师的讲授效果,强化了课本知识,使教学效果达到了较高的层次。因为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具体的东西要比抽象的东西更易被感知和记忆,看过的印象要比听过的印象更清晰和深刻。
另外,电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还具有一些无可比拟的优势。如对于某些复杂的地理形成、变化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无论如何讲,学生也是难以完全接受的,而电化教学可以利用其独有的手段,将这种过程动态地表现出来,从而取得最佳效果。因为从“刺激――反应”的心理学角度来看,动画效果最好,图形次之,文字说明最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把一些相对抽象、复杂、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如“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特点”、“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我国降水的分布”、“季风活动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景观差异”、“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等都设计成一系列活动投影片或课件进行教学,学生反应普遍良好,学习兴趣大增,知识掌握程度也大为提高。
因此,作为一名现代地理教师,不仅应对电化教学要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更有必要在教学中充分实施电化教学,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五、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仅靠先进的电教手段,是很难把学生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的。这就要求地理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活跃、轻松而又热烈的气氛中落实课本知识。
对于区域地理的教学,有意采取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不失为明智之举。首先由学生阅读课文,并独立整理笔记,教师在检查后,针对普遍性问题进行指导,然后请几位同学将自己的笔记板书在黑板上,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修改,最后进一步阅读教材,修改整理笔记。当然,也可以以“我所了解的xx国或xx区域”为题组织专题讨论课。课前要求学生搜集有关该国的资料,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最后,教师进行概括性总结,让学生落实要掌握的知识。
如在进行《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的教学时,可事先将学生分组,各组分别代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预习课文,熟悉各自所代表区域的名称、气候特点和代表性动植物。同时要求各组同学自己分工,准备好有关代表性动植物的教具(如玩具、卡片等)。在教学过程中,选出几个导游,要求“导游”走到哪一个区域时,该区同学依次说出该地区名称、自然环境的特点、人文方面的特点等内容,并举起事先准备好的有关教具,同时要求其他同学掌握该地区的内容。教师再集中播放四大地理区域自然、人文方面典型的影片,要求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这样,一节课从头至尾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提出带有思考性问题,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诱发思维动机,就要根据学生实际和讲授内容,提出带有思考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如讲“地球自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时,提出北半球河流右岸陡,而南半球却左岸陡,为什么在浴盆中洗完澡,放水时,北半球的水漩涡呈逆时针方向,南半球相反,这又是为什么等问题。讲“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时,用我国明朝“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提出为什么郑和都选择在冬季出发,夏季返航?再如在讲“日界线”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一对在海轮上出生的双胞胎姐妹,按出生日期,姐姐的年龄比妹妹小一岁,这可能吗?(可能的)她们出生在何地区?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立即进入高度思维中,急于揭开其中的奥秘,这时再讲相关的知识,学生既乐于接受,又容易接受。由此可见,学生如果有了追求知识的欲望,就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再到“我爱学”,形成良性循环的学习机制。
七、提高教学语言艺术,在语言美中激发学生兴趣
首先,挖掘教材的幽默因素。在讲“地球的年龄”时便说:“现在地球已经有46亿岁(年)了,再过50多亿年,太阳寿命即将终止了,太阳毁灭了,我们怎么办?(学生惊诧的目光注视着)那时我们多大年龄!”(学生大笑)。讲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可概括为:“美、加、法、澳、阿,饿了就去拉。”
其次,改变教材的组织形式。对教材进行适当加工,增加幽默因素。在讲“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到极点为零”这一现象时说:“地球母亲真偏心,同是儿女速不均,你在赤道高速转,我在极点何为零。”这样归纳,使学生兴趣勃发,牢记在心。但也要避免用低级的趣味,冲淡教学的严肃性。
我们还可根据具体内容引用一些富有地理特色的诗词、民谣来配合教学。
例如,在中国地势特点的分析中,学生们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颜色的变化,层层深入的讨论、探究,推出中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随即展示了以下诗词:“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滚滚长江东逝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请同学们说出诗词中包含的地理意义。这样既可说明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形大势,又可体验壮丽景观与情感交融而产生的审美境界。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驱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不是负担,而是享受,才能加强地理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教师在教学中永远值得研究的课题。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