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几个历史时期及特征

 我来答
铁帅沧浪
2012-12-12 · TA获得超过575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22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327万
展开全部
我国民族声乐包括戏曲、曲艺、民歌、歌剧四个方面。从广义来说,民族声乐是指人民大众(尤其是劳动人民)在社会生活中历史地产生、社会地传承、集体地保留,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传唱的一种声乐种类或音乐体裁。实际上现代民族声乐是专指民歌、歌剧而言的。它继承了我国优秀的传统声乐戏曲、曲艺艺术中的精华,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又吸收了美声的科学唱法,形成了用中华民族的民族语言和科学发声的原理,体现中华人民的民族气质、民族个性,符合广大人民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标准的歌唱艺术,在我国声乐教学以及歌坛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声乐起源于人类宣泄、表达和沟通的社会本能,产生于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和生产劳动,最早产生的歌曲是表现劳动和爱情的曲目,多以吆喝、呐喊为主要演唱形式,节奏简单,演唱方法以自然原始为主。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谱写了三百多手歌曲,并广泛流传。发展到封建时期,国家建立了音乐机构,并由专人整理、改编、创作、收集,如屈原的《九歌》就是当时很有影响的一部大型声乐作品,在曲目与题材上具丰富多彩。

封建中期唐代以后,民族声乐已发展到了空前的繁荣。国家设立了更加完善的音乐创作机构,并聚集音乐家达一千多人,从事歌曲收集和创作,专门培养音乐歌舞人才,造就了很多技艺著名的人才,民族声乐开始进入正规化、规范化的轨道。此时创作出很多有价值的歌舞曲目,如唐大曲、宋杂剧,元曲、昆曲,及清代的《京剧》等,清代在全国成立了各种形式的科班,歌唱训练方法要求严格,并写出了一些价值很高的声乐理论,形成了最基础的民族歌唱声乐艺术,为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奠定了殷实的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后,中国进入了特殊的时期,由于国家混乱,军阀和日寇对人民的侵害,使得国破家亡,人民处于水深火热、民不聊生的困境之中。国家的灾难使得这个时期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多层次的声乐作品。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一种是反映知识分子多愁善感的心绪和情调的,在演唱方法上,具有较强的美声风格,是以黄自、应尚能等为代表的音乐教育家和作曲家创作的。另一种是表现市民的精神风貌的都市小曲,这些作品离人民的生活很贴近,在城市中流传很广,大都是反映婚姻恋爱、物质生活等方面,它是以黎锦晖为代表的作品。第三种类型是群众歌曲,它反映的是抗日救国,宣传工农的革命运动,揭露社会的黑暗,并为劳动人民鸣苦叫冤,它代表着进步和爱国的文化思想音乐,具有较高的专业性、艺术性。 毕业论文网 http://www.lw54.com
在这个特殊时期,这三种类型的歌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推动了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此时虽然已有美声在传播,毕竟是阳春白雪,没有被广大人民普遍接受和运用,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也不可能得到系统的整理和挖掘,还不能形成系统、完整的歌唱体系。
解放后,民族声乐发展得到了国家的非常重视,一方面有组织、有目的地挖掘整理传统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并建立国家级的民族声乐团体和培养民族声乐的音乐院校。在音乐专家的辛勤努力下,在民族声乐的歌坛上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歌唱家,并创作出一大批百听不厌、百听不烦的民族声乐曲目。这些歌曲继承了传统唱法,也借鉴了西洋美声唱法的科学技巧,此时的演唱方法和表现方式深受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欢迎,为发展民族歌唱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声乐出现了全新的局面。很多声乐工作者积极投入到民族声乐的理论以及实践的研究中,追求和探索传统唱法中的精华,与此同时又大胆吸收和借鉴西欧美声唱法中科学的发声技术。经过很长时间的摸索和探讨,并经过舞台的实践,最终形成了一种民族化的、科学的演唱技法。这一时期民族声乐得到了复苏与繁荣,政治环境的宽松、文化生态的多元共生,拓宽了作曲家审视社会生活的视野,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创作灵感,也总结了现代民族声乐创作的经验教训。新时期民族声乐的发展从作品的体裁和风格来看,可以分为下述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复苏时期,这是民族声乐创作对50年代抒情歌曲方向的回归期。
匿名用户
2012-12-13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