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指大动成语故事
食指大动成语故事如下:
春秋时期,郑国有两位公子,一个叫公子宋,一个叫子家。一天早晨,他们一起上朝时,公子宋的食指忽然动了一下,他便跟子家说:“看来今天又要有好吃的了,不知道今天可以尝到什么美味”?
就在子家半信半疑时,听见内侍向厨房说:“昨天楚国派人送来一只大鳖,郑灵公下令煮来让文武百官一同品尝”。
两人听到这番话,不禁笑了起来。郑灵公问他们什么事情如此开心,子家赶紧向郑灵公说明公子宋食指挑动果然灵验之事。
郑灵公听完后,也笑了笑说:“公子宋的食指灵不灵,还得通过我这一关呢”!
后来鳖羹分配到公子宋时刚好分完,郑灵公就大笑说:“这回你的食指不灵了吧”!
没想到公子宋竟然走到郑灵公的座位前,把食指伸到鼎里,沾汤来尝一下,并说:“谁说我的食指不灵,我不是尝到美食了吗?”。这就是“染指”的来历。
郑灵公看到公子宋在文武百官面前竟敢如此胆大妄为,藐视国君的权威,非常生气。此时,郑灵公已心生杀意。后来借着一些理由,郑灵公想要派人把他给杀了,可没想到公子宋先发制人,杀了郑灵公。公子宋一定没有料到,他灵验的食指虽然让他品尝到了美食,却也让自己最后背负了弑君的恶名。
为什么公子宋只是用手指“沾染”了一下鼎中的鳖汤,郑灵公就差点把他杀掉呢?这是因为鼎在先秦是权力的象征,任何人不经君王的允许随意沾取鼎中之物,就是对君王权力的觊觎,是对统治地位的挑战。因此,人们用“染指”来比喻牟取非分的利益。这场变故后,郑国大乱,公子宋最终也被杀,暴尸于朝。
成语记载
这则故事记载在《左传》里,后人从它引申出“食指大动”和“染指于鼎”两句成语,“食指大动”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而“染指于鼎”意思是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