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5课《寓言两则》课文及教案

 我来答
李思诚研学
2023-02-01 · TA获得超过35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9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95.2万
展开全部
【 #三年级# 导语】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寓言的类型大约有两种:一种是用夸大的手法,勾画出某类人的特点和思想;另一种是用拟人的手法,把人类以外的动植物或非生物人格化,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或某种人的特点。以下是 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课文】

          揠苗助长

  《孟(mèng)子·公孙丑上》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yà)之者,芒芒然归,谓(wèi)其人曰:“今日病矣(yǐ),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qū)而往视之,苗则槁(gǎo)矣。

  [大意]有个宋国人担心他的禾苗不长,就把禾苗拔高了。他匆匆忙忙回到家,对家里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禾苗长高了!”

  他的孩子跑去一看,禾苗已经干枯了。

            郑人买履

  郑国有个人想买一双新鞋。他先比着自己的脚量了个尺码,就急急忙忙到集市上去了。

  他在集市上挑中了一双鞋,才发觉量好的尺码忘记带来,就对卖鞋的人说:“请等一会儿。”他回到家拿了尺码便急匆匆地赶回来,可是集市已经散了。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呢?”这人振振有词地答道:“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寓、焦、苦、弱、勃、闷、宋、则、疲”,能熟练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懂得复述课文。

  3.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4.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寓言这种体裁,并掌握寓言的基本特点,基本能复述课文。

  2.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准备:

  (教师)1.准备与本课寓言相关的动画片或是书籍。2.多补充些其他的寓言故事书籍,推荐学生阅读。(学生)课外搜集寓言故事在课堂上与大家共享。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说说你自己曾经看过哪些寓意故事呢?

  2.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将介绍新的寓言故事给你们。(板书:寓言两则让学生齐读)

  3.学习“寓”字。用字理识字的知识去学习,师引导:宝盖头跟房屋有关,这是一个标准的形声字。(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自己的记忆字形的方法)

  4.解释课题:什么叫“寓言”?(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5.看课题质疑:看到“揠苗助长”这个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自由发言提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生字词,初步了解本课生字:巴望、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焦急、纳闷

  3.交流问题,感知大意。

  (1)师:到底是谁揠苗助长?为什么“揠苗助长”?

  (2)“揠苗助长”结果怎样?请学生把这些问题完整地连起来说一说。(同桌先练说)

  二、理解文本,配乐朗读课文

  1.让生观看《揠苗助长》的录象,并让学生注意观察人物的表情。

  2.让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情境再现,注意突出刚才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

  3.提议:我们每个同学想不想给这则寓言配上自己的朗读呢?自己试一试。

  4.指名朗读第一段,学生评议,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思考:“巴望”什么意思?从“天天”这个词语你读懂了什么?农夫“焦急”什么?他心里会怎么想?

  5.指导朗读,读出农夫的焦急。

  6.理解第二、第三段。问:农夫想到什么办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1)问:“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会“筋疲力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读。

  (2)让生观看插图。看!此时他的神情是怎样的?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

  (3)有感情地朗读:能把农夫当时又累又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4)问:读了这段,你有何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带到文章中去读,体会农夫的快乐。

  (5)“纳闷”是什么意思?他的儿子纳闷什么?

  (6)看到枯死的禾苗,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邻居,又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村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你会忠告他什么?请口头练习说。

  三、总结理解,拓展延伸

  1.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拓展:我们的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人?如果你碰到,你会怎样去劝告他们?请你用一句最简洁的话去概括。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24课《寓言两则》,板书课题《鹬蚌相争》。

  2.让学生齐读课题,要求把字音读准。

  3.老师出示“鹬”和“蚌”字,请学生把它们放到相应的图下。

  二、初学寓言,了解内容

  1.师问:这两个小动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请朗读课文,等会集体交流。

  2.请学生把故事的大意说出来。

  3.老师出示口头训练题:河蚌刚刚张开壳晒太阳,鹬(),蚌(),双方(),结果()。

  4.同桌练说,指名表述。

  三、细读寓言,深入理解

  1.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鹬蚌互不相让呢?

  2.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朗读,教师点拨。

  4.联系文本,理解人物

  (1)引导学生抓住:鹬猛得用尽力气——威胁筋疲力尽

  蚌急忙——牢牢地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这些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和语言表现两人互不相让的态度。

  (2)问:就在这时,渔夫看见了,他怎么做呢?(指名回答,朗读)

  (3)全班分角色朗读。

  (4)换位思考:这样一个结果,三个主人公:鹬、蚌、渔翁会怎么想呢?

  (引导学生理解:鹬:后悔不该轻易吃蚌,而且身处困境,还威胁蚌。蚌:不该赌气不放开鹬,造成两败俱伤。渔翁:嘲笑鹬蚌互不退让,结果让他轻易获利)

  四、拓展延伸

  1.发挥想象:对于鹬蚌来说,这是多么悲哀的结局呀!假如上天再给它们一次机会,它们会怎样解决这样一个矛盾呢?(让学生拓展想象,可以课后练笔,可以当场练说)

  2.引导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

  3.布置课外作业:把这个故事告诉爸爸妈妈听,听听他们的评论与意见,并且自己再去阅读其他的寓言故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