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考研试题及答案(教育学)

 我来答
皓皓大学长
2023-02-03 · TA获得超过55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0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06万
展开全部
2014年考研试题及答案(教育学)已公布,以下将是 考研频道我为各位考生部分要点内容,请各位考生及时查看,尽请关注!
二、辨析判断正误,阐明理由

46. 现代教育旨在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

错误。

我国学者的观点,一般是认为现代教育是伴随资本主义大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的,致力于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现代教育是迄今为止教育发展的阶段,也是人类教育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47. 英国公学即英国公立学校

错误。

公学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属于英国富家子弟升入大学的预备教育,具有中等教育的性质。公学一般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的,培养一般公职人员,其教 学设备、条件和教学质量等均高于同时期的文法学校。修业年限一般为5年,英国的公学有伊顿、温彻斯特、圣保罗等九大公学。因此,公学并不是公立学校。

48. 场独立型学习风格优于场依存型学习风格

错误。

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根据人在认知时是否受环境信息的影响可将认知方式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场依存型学习风格较多地受其所看到的环境信 息的影响,而场独立型学习风格则较多地受来自身体内部线索的影响,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这两种学习风格与学习有着密切关系。一般 说来,场依存型者对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更感兴趣,偏好合作学习,而场独立型者在数学与自然科学方面更擅长,偏向于自主学习。

可见,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认知风格各有优势,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

三、简答题

49. 简述课程的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课程的逻辑组织是指根据学科本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课程的心理组织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

“传统教育”派主张根据学科内在的逻辑顺序来组织课程内容,而“现代教育”派强调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特别是 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经验背景来组织课程内容。现在人们认为要把课程的逻辑组织和心理组织结合起来。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的统一实质是在课程观 上把学生与课程统一起来,在学生观方面,体现为把学生的“未来生活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统一起来。以此为基础,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根据学生认识发展 的特征和科学知识本身的逻辑特征,编排成既区别于原有科学结构,又有别于学生的完全经验复制式的课程内容体系。

50. 简述德育、智育、体育的相互联系。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形成所期望的政治立场、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它体现了整个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的作用。

智育,是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教育,它在个性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体育,是全面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传授和学习健身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的教育。体力和体质的发展是个性全面发展的生理基础。

德育、智育、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其中三个部分,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首先,各育间不可分割。其次,各育间不能相互代 替。在处理各育之间的关系时,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只注重各育之间的联系性和相互促进性而忽视各育的独特功能;二是只注重各育的区别和不可代替性而忽视各 育相互促进的作用,甚至把它们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德育、智育、体育是相对独立的,缺一不可,不能互相替代,每一育的社会价值和满足个体发展的价值都是不同的。

它们是相互联系、互为目的和手段,在实践中,共同组成统一的教育过程。德育对其他各方面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智育为其他各育实施提供认识基础。体育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处理好它们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

51. 简述要素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

要素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第一,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教育的最重要的功能是,使学生学习在人类文化遗产中所存在的那些永恒不变的、共同的、超时 间和空间的要素,即一种知识的基本核心。学校的课程计划要保证学生学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按逻辑系统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

第二,教学过程必须是一种训练智慧的过程。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因此,学校要提高智力标准,注重思维能力的严格训练。学校还要注意“天才”的发掘和培养,发现最有能力的学生,激发他们的潜力。

第三,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对学生的学习应该坚持严格的学业标准,促使学生刻苦和专心地学习。因为只有强调“努力”,才能实现最有价值的学习。如果学生对学习“共同要素”不感兴趣,那就要强迫他们学习。

第四,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在系统的学习过程中,要树立教师的权威,加强教师的控制。但是,教师必须具有一流的头脑和渊博的知识,精通所教的科目,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具有很强的传授知识的能力,并能全心全意地献身于自己的工作。

52. 简述菲茨与波斯纳提出的操作技能形成阶段及其特点。

菲茨和波斯纳提出了三阶段模型,将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分为认知阶段、联系阶段和自动化阶段三个阶段。

(1)认知阶段

练习者要将组成某种动作技能的活动方式反映到头脑中而形成动作映象,并对自己的任务水平进行估计,明确自己能够做得如何。在该阶段:对示范动 作,或者参考书、参考图示进行观察,需要了解所要学习的动作技能的动作结构和特点,以及各组成动作之间的联系,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动作映象。

(2)联系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习者的注意力已从认知转向动作,逐渐从个别动作转向动作的协调与组织。开始把个别动作结合起来,以形成比较连贯的动作。但是他们常常忘记动作之间的联系,在动作转换和交替之际,往往出现短暂的停顿现象。

(3)自动化阶段

这是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所学习的动作技能的各个动作在时间和空间上已联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巩固下来,各个动作的像话协调以达到自动化。

53. 简述教育实验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的含义,并举出两种影响实验效度的心理效应。

教育实验的内在效度指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能被解释的程度。它表明的是因变量的变化在多大的程度上是来自于对自变量的操纵。

外在效度涉及教育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化、一般化和应用范围问题,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研究结果是否被正确地应用到其他非实验情境、其他变量条件及其他时间、地点、总体中去的程度。外在效度可分为总体效度和生态效度。

例如,霍桑效应、皮革马利翁效应等对教育实验的效度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四、论述题(90分)

54、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1) 分析教例中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是不断发展和改进的,在教学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贝尔—兰卡斯特制、道尔顿制、分组教学制和特朗普制。

在此案例中,共出现了三种教学组织形式。

第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案例中,卡洛斯在大班上课,因英语发音不准受到其他人嘲笑。这便是班级授课制缺陷的体现。

第二种教学组织形式是分组教学。案例中,分成各组阅读指定书目,并要小组合作,公共完成学习任务。

第三种教学组织形式是特朗普制。这种教学形式试图把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首先是大班上课。即把两个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 课,讲课时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由出类拔萃的教师担任。然后是小班研究,每个小班20人左右,由教师或优秀生领导,研究、讨论大班授课材料。最后是个别教 学,主要由学生独立作业,部分作业指定,部分作业自选,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其教学时间分配为:大班上课占40%,小班研究占20%,个别教学占 40%。案例中的整体教学就是这种形式。

(2)评析教例中的教育效果

在案例中,一开始大班上课时卡洛斯因为英语发音问题而受到同学嘲笑,此时教师的处理是少叫卡洛斯回答问题,虽然初衷是好的,但是这一做法,不但 没能帮助卡洛斯的学习,反而让他产生了自卑心理。对其他同学而言,也没能让他们明白“尊重他人”的道理,因此,产生的教育效果极差。

后来,在小组分任务完成阅读作业时,卡洛斯也有相应的阅读任务,只需阅读,让卡洛斯找到了自信,说明这种小组任务教学有利于克服大班教学的弊 端,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哪怕是班级中“沉默”的孩子,一方面让卡洛斯找到了自信,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其学习。因此,其教育效果较好。

在小组内分工完成后,分享各自成果时,卡洛斯又遇到了表达困难。此时的他还是难以克服障碍,但这时老师帮助了他,“好吧,要是你愿意,要是你觉 得有趣,那就尽管嘲笑他好了。但是,这么做没法让你了解普利策的生活经历。你得记住,有过一小时考试就开始了!”老师的话帮助卡洛斯解了围,其他孩子必须 耐住性子听卡洛斯讲,才能顺利完成考试。这样就给了卡洛斯一次机会,也就让他逐渐被接受。对卡洛斯而言,这一教育效果是明显的且良好的。但对于其他孩子, 他们还是并未学到“尊重他人”的道理,其教育效果较为有限。

(3) 结合教例阐述教学与德育的关系

赫尔巴特强调实际上不存在无教育性教学,即德育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身体力 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德育的途径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的道德教学主要有 思想品德课和时事政治课,间接的德育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如:思想政治课之外的其它各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共青团、少先队等。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渗透于一切教育教学过程中,与此同时,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是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教学必须遵循 教育性原则,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都要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由此可见,德育的途径和范围非常广泛,甚至包括非学校教育 的教育活动中。因此,德育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55. 试从教育思想,制度,实践三个方面,举例说明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思想在当时中国教育领域里的体现。

教育思想方面:

(1)教育的个性化。反观传统,比较先进国家,人们认识到中国落后的原因在于“个性主义”不发达,而个性对人来说很关键。因此提出使个人享有自 由平等的教育权利,要求教育尊重个人,从尊重儿童开始。教育应该注意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学习者需学会自主、自动、自治。人们开始站在教育对象的立场上考虑 教育问题。

(2)教育的平民化。民主思想反映在教育领域,就是提倡沟通知识与民众的联系,求得男女之间、社会阶级和阶层之间的教育平等,让“庶民”也能享 有受教育的权利。对民众的教育不能只局限在学校,而应估计生产、生活和环境改造需要,知识分子应真心诚意帮助民众获得知识和自我提高能力。

(3)教育的实用化。科举制度下的中国教育传统无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而社会需要能做事的人才,但学堂培养的人才不会做事也不肯做事,因此必须 提倡务实的教育。一方面人们思考和解决“教育与生计关系”,提出改革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教育;另一方面,以求沟通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相应地改变课程 内容与教育教学方式,摆脱传统教育空疏无用的影响。

(4)教育的科学化。科学思想引导学校教育对科学观念和方法的追求,改变传统教育“有假设无实证”、“有想象无科学”的“伪教育”弊端。人们开 始认识到以科学的观念从事教育,中国的“真教育”才能建立起来。因此,以科学的和现实生活的教育取代迷信的和想当然的教育,以现代科学的方法从事教育和研 究教育,成为时代的共识。

教育制度方面:

(1)20世纪20年代发生了反对欧美传教士在中国所办教会教育的收回教育权运动。各党派及社团都在1924至1925年分别召开会议,讨论收 回教育权问题,通过了相关议案。1924年10月,全国教育联合会在开封召开的第十届年会通过了“教育实行与宗教分离”与“取缔外人在国内办理教育事业” 两个议案。“收回教育权”运动直接促成中国政府颁布对教会学校的管理条例。

(2)1922年9月,北洋政府召开全国学制会议,对全国教育联合会的提案稍作修改后。最后,教育部以全国教育联合会和全国学制会议的两决议案为基础,颁布了学制改革案,并于同年11月1日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实行,这就是1922年“新学制”,或称“壬戌学制”。

教育实践方面:

20世纪20年代前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教育思想大量传入中国,激发起中国知识分子的教育改革热情,在短短的十余年里,各种教育运动、教育实 验层出不穷,大大地促进了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如,平民教育思潮中创办平民教育社、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攻读主义教育思潮中创办北京高师工学会的工 学主义;勤工俭学运动中成立勤工建学会,并设立预备学校;这一时期,学校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影响逐渐扩大,当时在中国盛行的设 计教学法、道尔顿制等就是以这种方法论为指导的。
56. (1)某小学低年级新学期开学不久,班上来了一位插班生。这两天数学课学习“8加1”的计算,她没有学会。最后老师对其进行了个别辅导,一遍又一遍地连续重复了多个“8加1”的例题,她似乎回了,但当换成“7加1”、“9加1”等其它计算题时她又开始错了。老师越讲越生气,不知这学生到底怎么了。

试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理论,就如何改善这个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给该教师提出一些建议并思考该教利对教学的启示。

加涅提出了八类学习:

(1)信号学习
即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对某种信号做出某种反应。其过程是:刺激—强化—反应。

(2)刺激—反应学习
即操作性条件作用,与经典性条件作用不同,其过程是:情境—反应—强化。即先有情境,做出反应动作,然后得到强化。

(3)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

(4)言语联想学习:也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但它是由言语单位所联结的连锁。

(5)辨别学习:即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作出同样的反应。

(6)概念学习:对刺激进行分类时,学习对一类刺激做出同样的反应,也就是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反应。

(7)规则学习:规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的联合。规则学习即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8)解决问题的学习:即在各种情况下,使用所学规则去解决问题。

该学生处连锁学习与言语联想学习阶段,老师只是不断对其进行强化,让其通过练习得到反应。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和策略进行引导。教学策略:①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法的加工,力求使所传授的内容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②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从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有联系的旧知识来作为掌握新知识的基础。③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结合。④ 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在认知策略中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在复述策略的基础上,要学会精细加工策略,它是 指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寻求字面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学习策 略。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正确的学习策略,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56. 某研究者欲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为题在某地区初中开展研究,旨在了解该地区出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成因分析,寻求相应的对称。请回答:

(1)该地区有三所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定点初中,共有960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其中A校256名,B校360名,C校344名。现拟从中抽取 120名学生作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为了使样本与总体在结构上保持一致,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应采用何种取样方法?如何抽取样本(写出步骤)

(3)为了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存在深层次问题,研究者还拟对部分家长进行访谈调查,请按访谈调查的要求拟出一份访谈提纲(至少包含5个问题)。

(1)抽样方法:整群随机抽样。

抽样步骤:①确定每个学校的人数在三所学校总人数中的比例;②根据每个学校所占比例确定每个学校的样本数量;③从每所学校中整群抽取所需要的样本数量。、

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亲爱的同学,你好:

谢谢你的合作!

(3)访谈提纲:
①您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及课程内容吗?
②孩子回到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一般会怎么处理?
③如果孩子的考试成绩没有达到您的预期,您会以什么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
④您会主动与孩子的老师沟通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吗?
⑤如果老师找您沟通孩子的在校情况,回到家中您如何处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