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袁崇焕会含冤而死呢?

 我来答
明厉锋
2023-03-13 · TA获得超过2.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383
采纳率:75%
帮助的人:2202万
展开全部
两方面的原因。
1、从根本原因来看,是袁崇焕的长远战略与崇祯皇帝急于求成的战略意图相矛盾。袁崇焕面临的局面是,自萨尔浒大战以来,明军由于战略错误连战连败,原本数量就不多的精锐野战军损失殆尽,这导致了后来辽东明清战争中明军始终无法与清军野战争胜,只能被动的据城死守。袁崇焕接手的就是这样一个烂摊子,而且他手下的军队来自天南海北,都是当初明朝廷支援辽东战场的部队被打散后的残部,士气低落,兵甲不整,战术各异,连说话口音都不一样。要把这样的一支军队整编成可以击败后金收复故土的精兵劲旅是需要时间的。而崇祯皇帝在军事上几乎是个外行,完全不了解辽东战区的实际情况,偏偏又好大喜功、急于求成,急切地要求袁崇焕尽快取得辽东战场的胜利。用句老话说,他就是希望“今天一个冲锋,明天解放全中国”。这种军事幼稚病是导致明军的失败以及袁崇焕个人悲剧的根本原因。
补充一下“五年平辽”和“辽饷”问题。其实,袁崇焕虽然在辽东战斗的十几年,但大部分时间都是担任基层官员,后来当了高级官员了却也不是最高的;他真正成为最高首长是在崇祯登基后,这个时候他才真正有条件实现他的全部战略规划。而时间才过了不到一年他就被崇祯杀了,所以他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时间。而辽饷也是同样的道理,真正归他支配也就那一年左右的时间。所以说,有人说袁崇焕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而无寸功的说法是偏颇的,一年的时间够干什么的?
另外,“五年平辽”的约定是对君臣双方的约束,不能因为皇上说我看你第一年就没做好所以你后面肯定做不好了就废约。五年后,如果我完不成约定那就追究我的责任;但是五年内,皇帝应该依据约定给我充分的前线自主权,尊重我的一切决策,哪怕我有任何的失败,只要我能在五年的时间内完成约定都是成功的。
而且,”五年平辽“也并非妄言。后来北京保卫战可以看出来,关宁军的战斗力已经有了惊人的进步,在野战中也可以以弱胜强;可以预计,只要在有一到两年的时间整编军队,明军就有足够能力向后金发动战略反攻了。

2、北京保卫战期间的政治斗争态势决定了袁崇焕必须死。敌人侵入京师重地,总要有人负责。其实,这个责本来不该袁崇焕来负,因为后金入关是绕过了他的防区,从刘策的防区入关的。但是他责任感强,主动出兵勤王,在冀东地区主动寻找后金主力,并做出了”必不令敌越蓟西“的承诺。结果后金军还是过了偷越蓟门,这不能否认是袁崇焕的重大军事失误,但也要看到,袁崇焕已经尽力了,他毕竟是以弱势兵力对战优势敌军,他的心腹爱将赵率教也以身殉国了。但是,政治是不问原因的,从他做出承诺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承担起了整个事件的责任。他也许不是没想过后果,但可能他认为皇帝还需要自己平辽,和自己还有五年之约,所以最多不过是斥责、罚俸而已;他没想到崇祯会这么短视,做出自毁长城的决策。
我们常说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这只是总体而言的。在具体问题上,人民群众也可能被蒙蔽,因为人民群众也是人,也有利益;而且人民群众往往素质不高,看问题不长远,更容易做出短视的决定。后金入侵京师,北京城内上到贵族地主,下到贩夫走卒都受到了损失,他们需要有人对他们的损失负责;这个时候他们看不到袁崇焕镇守边关的战功,只知道袁崇焕没有守住他们的一亩三分地;他们甚至看不到正是由于袁崇焕的拼死力战保住了他们蜗缩在北京城里的性命,而只知道他们在城外的财产都损失了。所以,当崇祯推出袁崇焕当替罪羊的时候,人民群众把所有的怒火都投到了他身上。但是呢,袁崇焕死后”天下冤之“,那些没有直接利益纠葛的老百姓最能看清楚真相。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