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谈教学方法,魏书生老师的教学方法?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魏书生同志站在时代的高度,大胆改革,探索出一条基本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育人之路。
他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最主要的表现在科学方法、民主观念和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
笔者在本文中要谈的只是魏书生老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部分,只对“学法指导”谈自己的看法。
魏书生“学法指导”的总体结构主要是“一门学科、两个原则、三大部分、九大举措”。
一、一门学科,魏书生老师教的是中学语文专业。
但是,他教的这门学科不是一般理解的中学语文,而是“大语文”。
也就是说,他的语言教学内容不受教材限制,不受学科限制; 他的语言教学时间不受课堂45分钟的限制; 他的语言教学空间不受教室和校园的限制等。
二、两个原则魏书生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原则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民主要求以下两个原则。
(一)实事求是原则,魏书生要求学生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知识所占的水平,再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自学内容。
魏书生说:“我要求的是‘各自为战’,而不是学生的‘齐头并进’。”
(二)循序渐进原则。
魏书生并不要求学生在知识占有和能力发挥上“有条不紊”,而是经常鼓励学生“有看得见的收获,循序渐进”。
特别是教育学习落后的学生,如果和同学做横向比较还不知道成绩,就要做自我纵向比较。
“新的我一定要战胜旧的我”,经常自我竞争,久而久之自然会形成自我强化意识,自学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三、三大部分魏书生经常把学生比作汽车,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 动力部分、能量部分、操作部分。
(动力部分,魏书生老师始终教育学生要有理想,为实现理想奋斗终生,以“理想”为人生动力。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
1 .明确目标。
魏书生教育学生要实现理想就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
(1)终身目标。
你最崇拜的人是谁? 好好了解他的传记,记住他的格言,好好用他来衡量自己。
)2)现实目标。
选择班内经过最现实的努力才能赶上的目标,写下他的名字,总是追着他。
)3)走出学科学习任务目标。
必须实现“方向性、定时性、定量性”。
2 .引起兴趣。
他千方百计从各个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魏书生将语文学科各知识点的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承包给每个学生,比如文字、词汇、文学常识、语法、修辞等都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由这一项承包人为全班解答承包项目的知识内容,全班同学都有自己的长项有机会给别人当老师,同时也是别人的学生,学生非常感兴趣,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3 .锻炼意志。
魏书生针对初中学生意志薄弱的特点,经常向学生们传授拙劣的道理。
他让差生收集了达尔文、爱迪生等儿时智力低下、经过努力成为杰出人物的故事,并把这些故事带到“班会”去交流。
他向学生讲述了埃及盲人塔夫侯赛因、法国幼年就没有双臂的画家丹尼斯、美国聋人女作家海伦凯勒等事例以激励学生。
更重要的是,全班讨论后,决定每天都做。
每天每人写一次日记,300个学习笔记,左手擦50个字,5000米健身马拉松,仰卧起坐,100个俯卧撑,人人都能做的事情,每天都要这样,用这些方法磨炼学生的意志。
(二)智力部分:能量部分)智力是指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辨别、判断、处理、发明创造的能力。
魏书生非常重视理论研究,但他重视实践探索,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主要采取了以下三条措施:1.培养注意力。
第一批学生入学时,魏书生狠抓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他对学生说,从小学到中学有一个过渡阶段。
有适应过程。 这个过程的重要问题是培养自己的注意力。
注意力不集中,一步也跟不上,就一步一步跟不上。
然后,魏书生给学生讲一些有关注意力稳定性、注意力范围、注意力分配、注意力转移、注意力培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接下来,像《一谈注意力》那样,让他写关于注意力的日记到《五谈注意力》。
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注意力。
唱歌的时候,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黑板中央缝隙的中心点,如果做不到,就要写500字的《说明书》。
由于严格的训练,无论是自习课,还是谁从外面进入教室,学生都不会看你一眼。
2 .培养记忆力。
魏书生总是从浅显的理论解说到实际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他向学生讲述记忆力规律,说记忆力是人脑的能力之一,与人民币相反,不是越用越少,而是越用越锻炼,能力越强。
每人平均有140亿个脑细胞,用不完。
现在,优秀的科学家也只使用了大脑量的十分之一。
我们这些普通人更不用了。
他把记忆力比作露天煤矿的开发。 上煤层挖掘得越广,潜在煤层往往越暴露。
打一个巴掌大的小洞,就要埋下大量的煤层一辈子。
魏书生很重视实际训练。
他讲课常常从报纸上选一些教学内容,让一个学生读,让另一个学生听,让学生用自己的记忆写内容摘要,复述提纲。
有时会进行5分钟的记忆力比赛,比如背诵课文,听读后写长词等。
他还教学生记忆力的“体操”,每天早上跑步后,抽出20分钟背诵各科知识,把学习委员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背诵的知识总结成一张叫做“记忆力体操计划”的表。
3 .训练思维能力。
魏学者认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更重要。
记住的东西不一定理解,真正理解的东西才容易记住。
魏书生从来没有强迫学生记住每篇文章的意思、中心和文章的特点,这些都是在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后自己解决的。
魏书生结合论文教学,教学生简单归纳、演绎、类比等推理方法。
利用阅读课文和课外阅读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只要理解每一篇文章从字、词、句、段、篇到归纳中心,总结文章的特点,就是一个分析。
综合、再分析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自己训练思维能力的过程。 另外,魏书生也经常通过写作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用同一个题目写100篇日记。 也就是说,学生通过改变身份、改变角度、改变时空来写作。
像《谈学习是乐趣》那样从“一”写到“一百”。
经过这样长时间的训练,学生们的思维积极性明显提高,思维能力大大加强。
(三)操作部分。
操作部分是“学法指导”的主要部分,以理想为动力,以智能为基础,但必须实际操作才能取得好的结果。
魏书生在这一部分主要采取了以下三个措施:1.计划、预习。
魏书生老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非常重视计划。
只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才能避免盲目性,减少不必要的劳动,所以他让学生制定了一些计划。 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等。
制定计划后,学生互相核对计划的执行情况,形成学生互相核对、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的机制。
预习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环,但魏书生的预习指导与众不同。
他不仅辅导学生课前预习,还辅导单元预习、学期前图书预习。
明确预习内容,交给预习方法,及时进行预习检查。
例如,在暑假前发放教材给学生,让他们在假期预习,开学第一天进行“期末考试”,也就是整本书的预习检查,让学生更明确本学期要学的知识体系,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突破难点、抓住关键。
2、认真听课。
听过魏书生课的人都觉得,他的课,所有同学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为主要目的,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要目的。
他探索了结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规律,创立了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课堂六步教学法。
是方向性、讨论、自学、解答、自我诊断、结语。
这种课程结构的建立是学生制定自学计划、认真预习的延伸。
学生们可以利用上课的有利时机,解决自己预习没有解决的难题,巩固自己已经学到的知识。
3 .复习、检查。
魏书生非常重视这个过程,教学生如何复习科学。
他强调学生一定要实事求是,结合自己的实际,不能做任何复习,全班同学一般不集体复习任何知识。
魏老师已经为学生画了国语“知识树”,学生可以根据“知识树”的内容接触甜瓜。
如果有即使复习也不懂的知识的学生,请向负责该知识点的学生请教。
这样,学生们复习的过程就是互相学习和竞争的过程,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复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带来了复习的乐趣。
检查是验证学生已经学到的知识掌握情况和操作能力如何的必不可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魏书生首先与学生们共同研究分析典型问题,目的是让学生们了解各种语文知识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
然后,学生自己出“自我测量”、“他测”或“相互测量”的问题。
检查后,学生自行分析,互相分析,找出缺陷,继续自学。
这样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了他们学习能力的形成。
总之,魏书生老师的“学法指导”是系统而科学的,基本上达到了无师自通的程度。 正如叶圣陶老师所说,“教是为了不教”,解决了60年代初教育部长蒋南翔同志说的“给学生鸭子,还是给猎枪”的问题。
当然,这种学法指导必须真正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的先进教育思想基础上,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他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最主要的表现在科学方法、民主观念和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
笔者在本文中要谈的只是魏书生老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部分,只对“学法指导”谈自己的看法。
魏书生“学法指导”的总体结构主要是“一门学科、两个原则、三大部分、九大举措”。
一、一门学科,魏书生老师教的是中学语文专业。
但是,他教的这门学科不是一般理解的中学语文,而是“大语文”。
也就是说,他的语言教学内容不受教材限制,不受学科限制; 他的语言教学时间不受课堂45分钟的限制; 他的语言教学空间不受教室和校园的限制等。
二、两个原则魏书生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原则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民主要求以下两个原则。
(一)实事求是原则,魏书生要求学生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知识所占的水平,再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自学内容。
魏书生说:“我要求的是‘各自为战’,而不是学生的‘齐头并进’。”
(二)循序渐进原则。
魏书生并不要求学生在知识占有和能力发挥上“有条不紊”,而是经常鼓励学生“有看得见的收获,循序渐进”。
特别是教育学习落后的学生,如果和同学做横向比较还不知道成绩,就要做自我纵向比较。
“新的我一定要战胜旧的我”,经常自我竞争,久而久之自然会形成自我强化意识,自学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三、三大部分魏书生经常把学生比作汽车,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 动力部分、能量部分、操作部分。
(动力部分,魏书生老师始终教育学生要有理想,为实现理想奋斗终生,以“理想”为人生动力。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
1 .明确目标。
魏书生教育学生要实现理想就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
(1)终身目标。
你最崇拜的人是谁? 好好了解他的传记,记住他的格言,好好用他来衡量自己。
)2)现实目标。
选择班内经过最现实的努力才能赶上的目标,写下他的名字,总是追着他。
)3)走出学科学习任务目标。
必须实现“方向性、定时性、定量性”。
2 .引起兴趣。
他千方百计从各个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魏书生将语文学科各知识点的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承包给每个学生,比如文字、词汇、文学常识、语法、修辞等都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由这一项承包人为全班解答承包项目的知识内容,全班同学都有自己的长项有机会给别人当老师,同时也是别人的学生,学生非常感兴趣,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3 .锻炼意志。
魏书生针对初中学生意志薄弱的特点,经常向学生们传授拙劣的道理。
他让差生收集了达尔文、爱迪生等儿时智力低下、经过努力成为杰出人物的故事,并把这些故事带到“班会”去交流。
他向学生讲述了埃及盲人塔夫侯赛因、法国幼年就没有双臂的画家丹尼斯、美国聋人女作家海伦凯勒等事例以激励学生。
更重要的是,全班讨论后,决定每天都做。
每天每人写一次日记,300个学习笔记,左手擦50个字,5000米健身马拉松,仰卧起坐,100个俯卧撑,人人都能做的事情,每天都要这样,用这些方法磨炼学生的意志。
(二)智力部分:能量部分)智力是指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辨别、判断、处理、发明创造的能力。
魏书生非常重视理论研究,但他重视实践探索,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主要采取了以下三条措施:1.培养注意力。
第一批学生入学时,魏书生狠抓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他对学生说,从小学到中学有一个过渡阶段。
有适应过程。 这个过程的重要问题是培养自己的注意力。
注意力不集中,一步也跟不上,就一步一步跟不上。
然后,魏书生给学生讲一些有关注意力稳定性、注意力范围、注意力分配、注意力转移、注意力培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接下来,像《一谈注意力》那样,让他写关于注意力的日记到《五谈注意力》。
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注意力。
唱歌的时候,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黑板中央缝隙的中心点,如果做不到,就要写500字的《说明书》。
由于严格的训练,无论是自习课,还是谁从外面进入教室,学生都不会看你一眼。
2 .培养记忆力。
魏书生总是从浅显的理论解说到实际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他向学生讲述记忆力规律,说记忆力是人脑的能力之一,与人民币相反,不是越用越少,而是越用越锻炼,能力越强。
每人平均有140亿个脑细胞,用不完。
现在,优秀的科学家也只使用了大脑量的十分之一。
我们这些普通人更不用了。
他把记忆力比作露天煤矿的开发。 上煤层挖掘得越广,潜在煤层往往越暴露。
打一个巴掌大的小洞,就要埋下大量的煤层一辈子。
魏书生很重视实际训练。
他讲课常常从报纸上选一些教学内容,让一个学生读,让另一个学生听,让学生用自己的记忆写内容摘要,复述提纲。
有时会进行5分钟的记忆力比赛,比如背诵课文,听读后写长词等。
他还教学生记忆力的“体操”,每天早上跑步后,抽出20分钟背诵各科知识,把学习委员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背诵的知识总结成一张叫做“记忆力体操计划”的表。
3 .训练思维能力。
魏学者认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更重要。
记住的东西不一定理解,真正理解的东西才容易记住。
魏书生从来没有强迫学生记住每篇文章的意思、中心和文章的特点,这些都是在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后自己解决的。
魏书生结合论文教学,教学生简单归纳、演绎、类比等推理方法。
利用阅读课文和课外阅读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只要理解每一篇文章从字、词、句、段、篇到归纳中心,总结文章的特点,就是一个分析。
综合、再分析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自己训练思维能力的过程。 另外,魏书生也经常通过写作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用同一个题目写100篇日记。 也就是说,学生通过改变身份、改变角度、改变时空来写作。
像《谈学习是乐趣》那样从“一”写到“一百”。
经过这样长时间的训练,学生们的思维积极性明显提高,思维能力大大加强。
(三)操作部分。
操作部分是“学法指导”的主要部分,以理想为动力,以智能为基础,但必须实际操作才能取得好的结果。
魏书生在这一部分主要采取了以下三个措施:1.计划、预习。
魏书生老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非常重视计划。
只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才能避免盲目性,减少不必要的劳动,所以他让学生制定了一些计划。 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等。
制定计划后,学生互相核对计划的执行情况,形成学生互相核对、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的机制。
预习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环,但魏书生的预习指导与众不同。
他不仅辅导学生课前预习,还辅导单元预习、学期前图书预习。
明确预习内容,交给预习方法,及时进行预习检查。
例如,在暑假前发放教材给学生,让他们在假期预习,开学第一天进行“期末考试”,也就是整本书的预习检查,让学生更明确本学期要学的知识体系,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突破难点、抓住关键。
2、认真听课。
听过魏书生课的人都觉得,他的课,所有同学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为主要目的,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要目的。
他探索了结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规律,创立了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课堂六步教学法。
是方向性、讨论、自学、解答、自我诊断、结语。
这种课程结构的建立是学生制定自学计划、认真预习的延伸。
学生们可以利用上课的有利时机,解决自己预习没有解决的难题,巩固自己已经学到的知识。
3 .复习、检查。
魏书生非常重视这个过程,教学生如何复习科学。
他强调学生一定要实事求是,结合自己的实际,不能做任何复习,全班同学一般不集体复习任何知识。
魏老师已经为学生画了国语“知识树”,学生可以根据“知识树”的内容接触甜瓜。
如果有即使复习也不懂的知识的学生,请向负责该知识点的学生请教。
这样,学生们复习的过程就是互相学习和竞争的过程,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复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带来了复习的乐趣。
检查是验证学生已经学到的知识掌握情况和操作能力如何的必不可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魏书生首先与学生们共同研究分析典型问题,目的是让学生们了解各种语文知识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
然后,学生自己出“自我测量”、“他测”或“相互测量”的问题。
检查后,学生自行分析,互相分析,找出缺陷,继续自学。
这样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了他们学习能力的形成。
总之,魏书生老师的“学法指导”是系统而科学的,基本上达到了无师自通的程度。 正如叶圣陶老师所说,“教是为了不教”,解决了60年代初教育部长蒋南翔同志说的“给学生鸭子,还是给猎枪”的问题。
当然,这种学法指导必须真正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的先进教育思想基础上,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