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报里后面附的练习
一定要语文报里的,伤仲永、孙权劝学、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最后一课的练习。(一定要是语文报里的)其它誓死不理。一定要语文报里的,伤...
一定要语文报里的,伤仲永、孙权劝学、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最后一课的练习。(一定要是语文报里的)其它誓死不理。
一定要语文报里的,伤仲永、孙权劝学、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最后一课的练习。(一定要是语文报里的)其它誓死不理,七年级下。习题 展开
一定要语文报里的,伤仲永、孙权劝学、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最后一课的练习。(一定要是语文报里的)其它誓死不理,七年级下。习题 展开
7个回答
展开全部
是这个吗?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积累•感知】
一. 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
确凿___ 油蛉___ 觅食___ 倜傥___
菜qí___ jiàn___赏 蝉tuì___ kuī___甲
二. 形似字注音组词
躁( )___ 博( )___ 瞪( )___
燥( )___ 搏( )___ 澄( )___
澡( )___ 膊( )___ 蹬( )___
臊( )___ 薄( )___ 橙( )___
三. 先解释加点字,再解释词语
1. 人迹罕至:
2. 人声鼎沸:
3. 高枕而卧:
4. 朝花夕拾:
四. 用下列句式造句
1.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2. 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
五. 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 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文中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3. 你怎样理解文中学生的提问和先生的态度?
4. 你会对文中的先生持什么态度?
【体验•探究】
六. 课内语段阅读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 这段文字描写景物,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
2. 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写视觉的:
写听觉的:
写味觉的:
3. 文段开头的两个“不必说”有什么表达作用?
4. 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5.文中对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
6.“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运用这种手法再续写两个句子。
7. 从本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写景的方法?
8. 作者写这一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七. 深入探究下列问题
1.对于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有人认为在作者看来是枯燥乏味的,有人认为也不乏情趣?你同意什么看法,试从文中找出能证明你观点的句子,略作分析。
2.如果你认为三味书屋也是充满乐趣的,那请你说说三味书屋的乐趣与百草园的乐趣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2.爸爸的花儿落了
【积累•感知】
一.据拼音写汉字
衣jīn___ 肿zhàng___ 叮zhǔ___ 廊yán___
lǎn___ 惰 liāo___ 起 lí___歌 zhà___栏
二.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 )____ ( )____ ( )____
转( )____ 扎( )____ 夹( )____
( )____ ( )____ ( )____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上恰当的词语
1.我上学___要晚了,___要被妈妈逼着穿上肥大的夹袄。
2.___迟到了,___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___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
3.我___很害怕,___也得硬着头皮去___这是爸爸说的,___什么困难的事,___硬着头皮去做,___闯过去了。
四.给下面的歌词拟个标题,再仿照歌词写一段话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标题:
仿写:
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 课文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双重含义是什么?
2. 课文的线索是什么?
3. 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4. 全文插叙了哪几件事?用简洁语言概括。
5. 全文以“花”开头,又以“花”结尾,作用是什么?
6. 贯穿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体验•探究】
六.课内语段阅读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
“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了。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这样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到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文段写花实际是为了写爸爸,花的衰落,花的凋谢,暗示了爸爸的生命是不可换回的。请把这句话找出来。
2.文段中哪些地方直接刻画了爸爸的花儿落了?
3.文段中有一处用了省略号,分析其作用是什么?
4.文段开头为什么反复写“快回家去!”的心理活动?
5.文中描写弟妹们顽皮天真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6.从文段中找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7.文段中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5.伤仲永
【积累•感知】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邑人___ 扳___ 环谒___ 泯然___
二.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传( )___ 还( )___ 识( )___ 为( )___
( )___ ( )___ ( )___ ( )___
三.给形似字注音组词
谒( )___ 泯( )___ 悟( )___ 稍( )___
葛( )___ 岷( )___ 晤( )___ 俏( )___
揭( )___ 抿( )___ 捂( )___ 销( )___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1.世隶耕______
2.未尝识书具______
3.即书诗四句______
4.收族为意______
5.宾客其父______
6.余闻之______
7.令作诗______
8.称前时之闻______
9.泯然众人矣______
10.固众人______
五.翻译系列句子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2.并自为自名。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4.父利其然也。
5.贤于材人远矣。
6.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体验•探究】
六.课内语段阅读
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注音释义。
2.解释词语。
①传一乡秀才观之 ______
②指物作诗立就 ______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______
④或以钱币乞之 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4.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
5.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
6.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7.仲永的天赋才华从哪些事情可以说明,请举两例。
8.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做法怎样?
9.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____属于侧面描写的有____
A.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 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
C.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F. 父异焉。
10.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七.深入探究下列问题。
1.课文在叙述故事后还有一段议论,以往的课文删去了这一段,我们今天所读的教材没有删,你认为删了好还是没删好?为什么?
2.结合社会现状和自身实际,请你思考:成才的关键究竟是什么?
7.最后一课
【积累•感知】
一.给加点字注音
哽住___ 诧异___ 惩罚___ 督学___
祈祷___ 郝叟___ 气氛___ 干脆___
二.多音字注音组词
( )___ ( )___ ( )___ ( )___
散( )___ 帖( )___ 宁( )___ 强( )___
( )___ ( )___
三.形似字注音组词
晴( )____喊( )____悄( )____赚( )____
倩( )____减( )____峭( )____谦( )____
靓( )____缄( )____俏( )____嫌( )____
四.课文内容填空
1.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____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____讲解过。
2.个个都那么____,教室里那么____!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3.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____,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4.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____,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小说插入对镇上人物的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2.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3.作者是怎样塑造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的?
4.说说小说是怎样安排情节的?
【体验•探究】
六.课内语段阅读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角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呀,”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给文中带点字注音
祈____
哽____
2.从小说情节看,选文属于什么部分?
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钟响了,意味着什么?
4.“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号声”暗示了什么?
5.选文有一处侧面描写,请找出来。
6.韩麦尔“脸色惨白”的原因是什么?
7.“我”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8.文中对韩麦尔的刻画,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9.作者反复写钟声,用意何在?
10.“散学了——你们走吧。”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七.深入探究下列问题
1.有的同学认为采用第三人称写这篇小说比第一人称写更好些,也有同学不同意这种看法,你能谈谈你的看法吗?
2.作品中为什么没有对韩麦尔先生的心理描写?这是作品的欠缺之处还是独特之处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其它的看
http://mypage.zhyww.cn/page2.asp?pgid=53928&pid=57182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积累•感知】
一. 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
确凿___ 油蛉___ 觅食___ 倜傥___
菜qí___ jiàn___赏 蝉tuì___ kuī___甲
二. 形似字注音组词
躁( )___ 博( )___ 瞪( )___
燥( )___ 搏( )___ 澄( )___
澡( )___ 膊( )___ 蹬( )___
臊( )___ 薄( )___ 橙( )___
三. 先解释加点字,再解释词语
1. 人迹罕至:
2. 人声鼎沸:
3. 高枕而卧:
4. 朝花夕拾:
四. 用下列句式造句
1.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2. 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
五. 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 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文中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3. 你怎样理解文中学生的提问和先生的态度?
4. 你会对文中的先生持什么态度?
【体验•探究】
六. 课内语段阅读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 这段文字描写景物,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
2. 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写视觉的:
写听觉的:
写味觉的:
3. 文段开头的两个“不必说”有什么表达作用?
4. 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5.文中对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
6.“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运用这种手法再续写两个句子。
7. 从本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写景的方法?
8. 作者写这一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七. 深入探究下列问题
1.对于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有人认为在作者看来是枯燥乏味的,有人认为也不乏情趣?你同意什么看法,试从文中找出能证明你观点的句子,略作分析。
2.如果你认为三味书屋也是充满乐趣的,那请你说说三味书屋的乐趣与百草园的乐趣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2.爸爸的花儿落了
【积累•感知】
一.据拼音写汉字
衣jīn___ 肿zhàng___ 叮zhǔ___ 廊yán___
lǎn___ 惰 liāo___ 起 lí___歌 zhà___栏
二.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 )____ ( )____ ( )____
转( )____ 扎( )____ 夹( )____
( )____ ( )____ ( )____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上恰当的词语
1.我上学___要晚了,___要被妈妈逼着穿上肥大的夹袄。
2.___迟到了,___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___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
3.我___很害怕,___也得硬着头皮去___这是爸爸说的,___什么困难的事,___硬着头皮去做,___闯过去了。
四.给下面的歌词拟个标题,再仿照歌词写一段话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标题:
仿写:
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 课文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双重含义是什么?
2. 课文的线索是什么?
3. 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4. 全文插叙了哪几件事?用简洁语言概括。
5. 全文以“花”开头,又以“花”结尾,作用是什么?
6. 贯穿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体验•探究】
六.课内语段阅读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
“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了。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这样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到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文段写花实际是为了写爸爸,花的衰落,花的凋谢,暗示了爸爸的生命是不可换回的。请把这句话找出来。
2.文段中哪些地方直接刻画了爸爸的花儿落了?
3.文段中有一处用了省略号,分析其作用是什么?
4.文段开头为什么反复写“快回家去!”的心理活动?
5.文中描写弟妹们顽皮天真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6.从文段中找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7.文段中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5.伤仲永
【积累•感知】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邑人___ 扳___ 环谒___ 泯然___
二.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传( )___ 还( )___ 识( )___ 为( )___
( )___ ( )___ ( )___ ( )___
三.给形似字注音组词
谒( )___ 泯( )___ 悟( )___ 稍( )___
葛( )___ 岷( )___ 晤( )___ 俏( )___
揭( )___ 抿( )___ 捂( )___ 销( )___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1.世隶耕______
2.未尝识书具______
3.即书诗四句______
4.收族为意______
5.宾客其父______
6.余闻之______
7.令作诗______
8.称前时之闻______
9.泯然众人矣______
10.固众人______
五.翻译系列句子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2.并自为自名。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4.父利其然也。
5.贤于材人远矣。
6.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体验•探究】
六.课内语段阅读
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注音释义。
2.解释词语。
①传一乡秀才观之 ______
②指物作诗立就 ______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______
④或以钱币乞之 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4.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
5.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
6.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7.仲永的天赋才华从哪些事情可以说明,请举两例。
8.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做法怎样?
9.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____属于侧面描写的有____
A.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 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
C.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F. 父异焉。
10.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七.深入探究下列问题。
1.课文在叙述故事后还有一段议论,以往的课文删去了这一段,我们今天所读的教材没有删,你认为删了好还是没删好?为什么?
2.结合社会现状和自身实际,请你思考:成才的关键究竟是什么?
7.最后一课
【积累•感知】
一.给加点字注音
哽住___ 诧异___ 惩罚___ 督学___
祈祷___ 郝叟___ 气氛___ 干脆___
二.多音字注音组词
( )___ ( )___ ( )___ ( )___
散( )___ 帖( )___ 宁( )___ 强( )___
( )___ ( )___
三.形似字注音组词
晴( )____喊( )____悄( )____赚( )____
倩( )____减( )____峭( )____谦( )____
靓( )____缄( )____俏( )____嫌( )____
四.课文内容填空
1.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____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____讲解过。
2.个个都那么____,教室里那么____!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3.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____,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4.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____,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小说插入对镇上人物的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2.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3.作者是怎样塑造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的?
4.说说小说是怎样安排情节的?
【体验•探究】
六.课内语段阅读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角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呀,”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给文中带点字注音
祈____
哽____
2.从小说情节看,选文属于什么部分?
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钟响了,意味着什么?
4.“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号声”暗示了什么?
5.选文有一处侧面描写,请找出来。
6.韩麦尔“脸色惨白”的原因是什么?
7.“我”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8.文中对韩麦尔的刻画,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9.作者反复写钟声,用意何在?
10.“散学了——你们走吧。”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七.深入探究下列问题
1.有的同学认为采用第三人称写这篇小说比第一人称写更好些,也有同学不同意这种看法,你能谈谈你的看法吗?
2.作品中为什么没有对韩麦尔先生的心理描写?这是作品的欠缺之处还是独特之处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其它的看
http://mypage.zhyww.cn/page2.asp?pgid=53928&pid=57182
参考资料: http://mypage.zhyww.cn/page2.asp?pgid=53928&pid=57182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