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的笔顺
两的笔顺:横、竖、横折钩、撇、点、撇、点。
两,liǎng,依据古人书法省笔简化。又作“両”字。《说文解字》:“两,二十四铢为一两。从一;㒳,平分,亦声。”。一举而二是㒳之范式。一、㒳之两范式叠加。特指二十四铢为重量计量单位两之范式。
本义: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两(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两(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又用作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引申指“双方”。又表示不定数目。
据《汉书·律历志》记载,秦汉时期度量衡制度是:衡制:铢、两、斤、钧、石。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克。
注意:汉代医学上用的两和汉代常用两重量不同,汉承秦制,医学上用的两一直延续用秦朝,因此汉代张仲景的医学著作中的两为秦两,相当于3克。
两康熙字典义:
《唐韵》《正韵》良奖切《集韵》《韵会》里养切,𠀤良上声。《说文》再也。《易·系辞》兼三才而两之。又《玉篇》匹耦也。《周礼·天官·大宰之职》以九两系邦国之民。《注》两犹耦也,所以协耦万民,联系不散,有九事也。又《韵会》匹也。
《左传·闵二年》重锦三十两。《注》三十匹也。又车数曰两。《後汉·吴祐传》载之兼两。《注》车有两轮,故称两。又《玉篇》二十四铢为两。又《鸡林类事》四十曰麻两。又《史记·平准书》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又《南史·齐和帝纪》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名曰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