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 优学 第一单元测试卷A 答案 速求 5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参考答案:
一、1.①yào ②噤 ③cuān ④仄 ⑤sà ⑥cǎn
2.①dī提防 tí提高 ②zǎi记载 zài载重 ③hē喝水 hè喝彩 ④shāo树梢 稍微 ⑤lián�婪苛� 高粱 ⑥gǎo撑篙 hāo蒿草
3.①指月色皎洁,清风宜人。 ②央求,恳求。 ③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 ④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造句略)
4.孙犁 孙犁文集 白洋淀纪事之二 抗日战争时期
5.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二、(一)6.“星星……”、“水鸟……”“苇子……” 景物 烘托“阴森黑暗”的环境气氛,“苇子”狠狠向上钻又表现白洋淀人民的威武不屈,为下文表现苇塘人民从容而又自信地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创造典型的环境气氛。
7.轻盈、轻快的特点。有着娴熟的水上经验。
8.由远到近由粗到细 抓住精明强干,特别有精神、敏锐、机智,英勇果敢的特点。
9.你把任务交给我,我就凭借自己水上的本领,保证万无一失,完成任务。 自信,自尊。
10.不能去掉。这一词为下文发生的事情作铺垫。
(二)11.因未圆满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
12.有柔情、有仇恨,敢于负责,自尊。
13.“砸着鬼子们的脑袋” “敲打顽固的老玉米” 体现复仇的快感,独特的方式粗碧打击敌人的智慧。
14.“在那里,……正在迎风飘撒”优美的景物描写为文章增添诗情画意。
(三)15.例如:“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极力渲染了家乡的美丽和人们的幸福生活,日寇的入侵,打破生活的平静,激起“女人”的仇恨。
16.景物描写、动作描写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使我们看到一位勤劳、善良、热爱生活的妇女形象。
17.诗化的语言优美的比喻展现了一幅富有舞蹈美和色彩美的动人画卷。辛苦的劳动者与其作品变得极富诗意而美丽迷人,反映了女主角对劳动,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也由这对美丽家乡的热爱,更激发了人们对破坏这幸福生活的日寇的仇恨,为后面展开情节,作了铺垫。
18.描绘月夜优美的景色和女人月下编席,展现白洋淀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精神风貌。
(四)19.反映她的内心在瞬间的震动,细腻刻画她乍一听到水生报名参军,夫妻就要离别时内心的激荡,因这意外的一惊而失手,以致划破了手指的细小变化,反映了她对丈夫依依难舍的感情。
20.像表扬,又带怨艾,表现对丈夫做出这一决定的理解与宽容,显示其率真、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感情含蓄。
21.“你走,我不拦你”说明大敌当前,她深明大义,支持丈夫参军。“家里怎么办?”是希望丈夫在出发前能够考虑一下的问题。这是一种含有深情的“启发”却并不要求他来解决。
22.在这一问题上,水生媳妇感情上是有矛盾的,她深深地依恋着自己的丈夫,关心他的安危,但在民族利益与家庭利益产生矛盾时,毅然承担起家庭重担,支持丈夫安心去打仗。戚裤表现在党的领导教育下,根据地劳动妇女思想意识的觉醒。
三、23.描写清淡的自然景物,多用比喻,语言要优美,表现家乡的朴素自然美。
蜡烛
一、积累与运用
1.注音。
拂( )晓 地窖( ) 瓦砾( ) 匍( )匐( ) 腋( )窝
2.根据拼音写汉字。
偷xí( ) pín�溃ǎ┱� jū( )躬 肃mù( ) 颤wēi( )
3.解释词语。
永垂不朽:
名副其实:
精疲力竭:
4.文学知识。
《蜡烛》一文的作者是 (国籍)的 。文中的主要人岩仔举物是 ,“蜡烛”的象征意义 。
二、阅读
(一)
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
……
德国人又开炮了,炮弹在这小小的方场上炸开了,黑色的泥土直翻起来,柱子似的。碎片把那些剩下来的树木的枝条都削去了。那个苏联人地躺在那 的方场上,一只手臂枕在脑袋下面,周围是炸弯了的铁器和炸焦了的树木。
老玛利•育乞西看着那战死的兵,看了很久,她很想把这件事告诉什么人。可是附近一带,不用说人,连一个活东西都没有,甚至陪伴她在地窖里过了四天的那一只猫也被刚才炸起来的砖石碎片砸死了。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她不会匍匐前进,也不能快跑。她干脆直着身子,一摇一摆,慢慢地向方场上走去。一段还没有炸断的铁栏杆拦在她前面,她也不打算跨过去。她太衰老了,跨不过去,因此慢慢地绕过了那段铁栏杆,走进了方场。
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打在老妇人的近旁。
她穿过方场,到了那战死的苏联士兵身边,她用力把那尸身翻过来。看见他的面孔了,很年轻,很苍白。她轻轻理好了他的头发,又费了很大的劲把他那一双早已僵硬了的手臂弯过来,交叉地覆在他的胸前。然后,她在他旁边坐了下来。
德国人还在开炮,可是跟先前一样,那些炮弹落得离老人很远。
5.选文中有四处写到德国人的炮火,全文共有六处,有什么作用?
6.在文中空白处填词语,体会用词妙处。
7.当老人看到那战死的兵时,她为什么“想把这件事告诉什么人”?
8.敌人炮火很激烈,为什么老妇人“直着身子”走进方场,表现她怎样的精神?
9.文中有两处对战死的苏联士兵的肖像描写,都是透过老人的眼来写的,试着说出老人心里最想说的话。
(二)
《百合花》片段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翘翘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
“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站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
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紧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惟一的嫁妆。我听了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通讯员也皱起了眉,默默地看着手里的被子。我想他听了这样的话一定会有同感吧!果然,他一边走一边跟我嘟哝起来了。
“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我忍不住想给他开个玩笑,便故作严肃地说:
“是呀!也许她在做姑娘时,起早熬夜,不知多干了多少零活,才积起了做被子的钱,或许她还为了这条花被睡不着呢。可是还有人骂她死封建。……”
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儿,说:
“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已经借来了,再送回去,倒叫她多心。”我看他那副认真为难的样子,觉得又好笑,又可爱。不知怎么的,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他听我这么说,也似乎有理,考虑了一下,便下了决心似的说:
“好,算了。用了给她好好洗洗。”他决定后就把我抱着的被子,通通抓过去,左一条右一条地披挂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
……
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
……
包扎所的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耽搁下来。我不能解除他们任何痛苦,只得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脸洗手。能吃得的,喂他们吃一点;带着背包的,就给他们换一件干净衣裳;有些还得解开他们的衣服,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做这种工作,我当然没什么,可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大家都要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
……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线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脚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
“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线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开给我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里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准备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势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的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年轻人的脸。
10.加点词表现小通讯员什么性格?
11.新媳妇一开始为什么不肯借被子?最后又怎么舍得给小通讯员铺上?谈谈你的理解。
12.她为什么异样地瞟了“我”一眼?
13.新媳妇为什么“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你是如何理解的。
14.请分析结尾画“ ”线的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
15.说说《蜡烛》中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人。(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fú jiào lì pú fú yè
2.袭 屏 鞠 穆 巍
3.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长久流传,永不磨灭。 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精神疲乏,气力使尽,形容极度疲劳。
4.前苏联 西蒙诺夫 老妇人(老玛利•育乞西)象征母亲的眼泪
二、(一)5.敌人的凶残,“方场”区域处在危险的境地,更衬托牺牲战士的勇敢和老妇人不顾危险埋葬战士的爱心。
6.“孤零零”、“毫无遮掩”。“孤零零”一词让人心生爱怜,不忍心让年轻战士独自躺在那里。这也是老妇人行动的原因,说明老妇人极有爱心。“毫无遮掩”体现方场的无险可守,更衬托战士的勇敢和老妇人的不顾危险。
7.看到战死的士兵,老妇人有失去亲人般的悲痛,情感郁积于心,很想说出来。
8.“直着身子”是因为她的年老,不能匍匐,亦不能快跑。这一举动表现老妇人的内心活动:一定要为战死的孩子祈祷、安葬,哪怕牺牲生命!
9.多年轻、多勇敢的孩子,不能让你孤零零地独自在这儿……(意思符合即可)
(二)10.淳朴、可爱,在女同志面前有点腼腆、羞涩、局促。
11.因为被子是她惟一的嫁妆,寄托着最美好的感情,刚过门三天就被借走,有点舍不得,但又想到战士们为人民的解放而流血牺牲,小通讯员的淳朴可爱的举动,让她受到触动,当发现牺牲的战士是小通讯员时,她又毫不犹豫地为他铺上这条凝聚着纯洁美好感情的被子。表现最诚挚、最感人的军民情。
12.表达她对我的劝阻的不满和对小通讯员的怜惜与敬爱,表明只有这样做才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13.她觉得其他人的做法重物轻人,是不能容忍的,因而表现出极大的不满。
14.光艳照人的细节描写,展现新媳妇高尚、圣洁、美丽的心灵,由此使主题升华。
三、15.提示:①从富有爱心的老人上,②从对敌人的仇恨上,③从冒着炮火行动上表现出来的精神。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积累与运用
1.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字。
珐琅( ) 朱lù( ) 晨xī( ) 瞥( )见 箱箧( ) 惊hài( )
2.写出反义词。
文明( ) 干净( ) 朴素( ) 赞誉( )
3.解释下列词语。
①独一无二:
②眼花缭乱:
③不可名状:
④荡然无存:
⑤富丽堂皇:
⑥丰功伟绩:
4.雨果对英法联军的行径是什么态度?表达他怎样的感情?
二、阅读
比较比较阅读
(甲)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乙)这一带废墟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一部分。从东到西,有圆形的台,长方形的观,已看不出形状的堂和小门的方形的亭基。原来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称西洋楼。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多年前,初来这里,曾想,下次来时,它该下沉了罢?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但是每次再来,它还是停泊在原野上。远瀛观的断石柱,在灰蓝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着,显得四周那样空荡荡,那样无依无靠。大水法的拱形石门,依然卷着波涛。观水法的石屏上依然陈列着兵器甲胄,那雕镂还是那样清晰,那样有力。但石波不兴,雕兵永住,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时间在这里,如石刻一般,停滞了,凝固了。建筑家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的遗迹,又是什么呢?凝固了的历史么?看那海晏堂前(也许是堂侧)的石饰,像一个近似半圆形的容器,年轻时曾和几个朋友坐在里面照相。现在石“碗”依旧,我当然懒得爬上去了,但是我却欣然。因为我的变化,无非是自然之功罢了。我毕竟没有凝固。
对着这一段凝固的历史,我只有怅然凝望。大水法与观水法之间的大片空地,原来是两座大喷泉。西行可见一座高大的废墟,上大下小,像是只剩了一节的倒置的金字塔。悄立“塔”下,觉得人是这样渺小,天地是这样广阔,历史是这样悠久――
……
5.甲文是雨果笔下的圆明园,可谓富丽堂皇,作者为什么将它写得这样美?
6.乙文这一带废墟指的是什么地方?
7.甲文乙文感情基调、语言风格有何不同?
8.怎样理解“凝固的历史”“我”为什么“怅然凝望 ”?
9.体会文中画“ ”的句子,就乙文主旨谈点看法。
三、写作
10.《给雨果先生的一封信》(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fà lán�� 鹭 曦 piē qiè 骇
2.野蛮 肮脏 华丽 贬低
3.①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②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③不能够用语言形容。④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⑤宏伟美丽,体面气派大。⑥伟大的功绩。
4.雨果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给予强烈的谴责和辛辣讽刺。对被侵略、被掠夺者表示巨大的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5.是想表明,富丽堂皇的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艺术品,它的被劫掠,更暴露侵略者贪婪无耻。
6.被劫掠、焚毁的圆明园的残存遗迹――长春园一带。
7.甲文带有热情赞美,极力渲染,语言富于想像,辞语华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乙文带有凝重深沉之感,语言形象,尊重现实感受。
8.这遗留下来的当年的遗迹上,镌刻着侵略者肆意妄为的痕迹,记载着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事实。因作者为这尘封着的凝固的历史的废墟,长期没有变化而失望,总企望能看到废墟之上建立起――富强的新国家。
9.对这些残存的事物的描写,表现出只有深刻意识到中国历经沧桑的历史文化,才能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10.(略)
亲爱的爸爸妈妈
一、积累与运用
1.注音。
悼( )念 蜿蜒( )( ) 屹( )立
恍惚( ) 荒谬( ) 憧憬( )( )
2.请根据拼音填汉字。
杀lù liáo 绕 裤dōu 盟shì
3.请根据原文填空。
① 风 。 雨 。天 。地 。
②历史 , ,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 、真实而 的画面。
③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没有仇恨,没有 ;只有 ,只有 ,只有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 了。
4.安格尔写下:“黑色在这儿也太明亮了……”,以这句话作引子,谈谈自己的读后感想。
二、阅读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老年、青年、孩子们,一群群涌向那青青山坡――那儿就是1941年10月21日300个孩子被纳粹集体残杀的地方。
南斯拉夫小说家莫马•迪密其为我撑着雨伞,我们在窄窄的山路上边走边谈。
“自从1945年起,每年10月21日,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克拉库耶伐次,悼念被纳粹杀死的300个孩子。”莫马告诉我。
“纳粹为什么要选克拉――”
“克拉库耶伐次。”
“克拉库耶伐次。纳粹为什么要选这个小城杀人呢?”
“克拉库耶伐次是我们塞尔维亚的中心。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为什么呢?”
“纳粹要灭种呀!孩子们就从课堂里被抓走,还有十几位老师。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
雨哗哗地下。山路上的人,在伞下低着头,朝圣一般向山上走。走不完的人,望不断的路。
“7000多人呀!”莫马继续告诉我,“一天之内,全杀光了!尸首染红了350多亩的土地。每年这一天,我们到这儿来纪念他们。诗人,画家,雕刻家,剧作家,演员,音乐家――各种艺术家,用各种艺术作品来纪念他们。你看!”莫马指着前面。我们在蜿蜒的山路上一拐弯,只见一座巨大的白色V形石雕屹立在山坡上。
“那V形石碑象征被害孩子们的班级――五年级。”莫马说,“孩子们就在那儿被纳粹杀死。”
人已满山满谷。人潮仍沿着山路泻下。白色石雕边浓烈的色彩一抹一抹漫开去――孩子们仍不断涌来。他们正站在47年前300个孩子发出最后一声呼唤的地方:“亲爱的爸爸妈妈!”
“华苓,跟我来!”莫马挽起我手臂,带我到站在人群最前面的两位老人面前。他们头发斑白,脸色肃穆,定定望着笼罩山谷的V形石碑。“这是孩子中仅有的两位生还者。”莫马向我介绍那两位老人。
我恍惚了一下,紧紧握住他们的手。老人眼神木然,仿佛眼前的景物已不存在,他们又回到半个世纪前的世界中去了。
地上的人已老,地下的仍是儿童。但在这一刻,他们又在一起了。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
这是历史事实。但是,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5.“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这一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6.“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为什么“全是……”?表现什么情感?
7.读到“地上的人已老,地下的仍是儿童。但在这一刻,他们又在一起了。”你是怎样想的?
8.阅读后两自然段,谈谈应当怎样看待历史,怎样面对未来的现实社会?
三、作文
9.以《美丽又沉重的记忆》为题,写篇400字的读后感。
参考答案:
一、1.dào wān yǎn yì hū miù chōn�� jǐn��
2.戮 缭 兜 誓
3.①凄 苦 昏 暗 ②现实美丽 荒谬 ③愤怒 悲哀 记忆 警告 屠杀
4.只要言之成理,谈出感想即可。
二、5.用四个独词句加重天气给人的凝重感,衬托人物凭吊遇难者的沉痛心情和感受,也再现纳粹屠杀无辜人民的悲惨场景。
6.强调纳粹极端残忍,极端野蛮的要灭绝种族的暴行,表现愤慨及对人民的同情。
7.幸存者在陵墓前回顾沧桑岁月所发出的感慨,表达对长眠地下的遇难伙伴们的深切怀念。
8.这段悲惨的历史是泯灭人性的,人类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历史昭示:不要让历史重演,正直善良的人们团结起来,珍惜和平,反对战争,竭力去维护和平安定。
一、1.①yào ②噤 ③cuān ④仄 ⑤sà ⑥cǎn
2.①dī提防 tí提高 ②zǎi记载 zài载重 ③hē喝水 hè喝彩 ④shāo树梢 稍微 ⑤lián�婪苛� 高粱 ⑥gǎo撑篙 hāo蒿草
3.①指月色皎洁,清风宜人。 ②央求,恳求。 ③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 ④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造句略)
4.孙犁 孙犁文集 白洋淀纪事之二 抗日战争时期
5.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二、(一)6.“星星……”、“水鸟……”“苇子……” 景物 烘托“阴森黑暗”的环境气氛,“苇子”狠狠向上钻又表现白洋淀人民的威武不屈,为下文表现苇塘人民从容而又自信地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创造典型的环境气氛。
7.轻盈、轻快的特点。有着娴熟的水上经验。
8.由远到近由粗到细 抓住精明强干,特别有精神、敏锐、机智,英勇果敢的特点。
9.你把任务交给我,我就凭借自己水上的本领,保证万无一失,完成任务。 自信,自尊。
10.不能去掉。这一词为下文发生的事情作铺垫。
(二)11.因未圆满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
12.有柔情、有仇恨,敢于负责,自尊。
13.“砸着鬼子们的脑袋” “敲打顽固的老玉米” 体现复仇的快感,独特的方式粗碧打击敌人的智慧。
14.“在那里,……正在迎风飘撒”优美的景物描写为文章增添诗情画意。
(三)15.例如:“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极力渲染了家乡的美丽和人们的幸福生活,日寇的入侵,打破生活的平静,激起“女人”的仇恨。
16.景物描写、动作描写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使我们看到一位勤劳、善良、热爱生活的妇女形象。
17.诗化的语言优美的比喻展现了一幅富有舞蹈美和色彩美的动人画卷。辛苦的劳动者与其作品变得极富诗意而美丽迷人,反映了女主角对劳动,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也由这对美丽家乡的热爱,更激发了人们对破坏这幸福生活的日寇的仇恨,为后面展开情节,作了铺垫。
18.描绘月夜优美的景色和女人月下编席,展现白洋淀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精神风貌。
(四)19.反映她的内心在瞬间的震动,细腻刻画她乍一听到水生报名参军,夫妻就要离别时内心的激荡,因这意外的一惊而失手,以致划破了手指的细小变化,反映了她对丈夫依依难舍的感情。
20.像表扬,又带怨艾,表现对丈夫做出这一决定的理解与宽容,显示其率真、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感情含蓄。
21.“你走,我不拦你”说明大敌当前,她深明大义,支持丈夫参军。“家里怎么办?”是希望丈夫在出发前能够考虑一下的问题。这是一种含有深情的“启发”却并不要求他来解决。
22.在这一问题上,水生媳妇感情上是有矛盾的,她深深地依恋着自己的丈夫,关心他的安危,但在民族利益与家庭利益产生矛盾时,毅然承担起家庭重担,支持丈夫安心去打仗。戚裤表现在党的领导教育下,根据地劳动妇女思想意识的觉醒。
三、23.描写清淡的自然景物,多用比喻,语言要优美,表现家乡的朴素自然美。
蜡烛
一、积累与运用
1.注音。
拂( )晓 地窖( ) 瓦砾( ) 匍( )匐( ) 腋( )窝
2.根据拼音写汉字。
偷xí( ) pín�溃ǎ┱� jū( )躬 肃mù( ) 颤wēi( )
3.解释词语。
永垂不朽:
名副其实:
精疲力竭:
4.文学知识。
《蜡烛》一文的作者是 (国籍)的 。文中的主要人岩仔举物是 ,“蜡烛”的象征意义 。
二、阅读
(一)
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
……
德国人又开炮了,炮弹在这小小的方场上炸开了,黑色的泥土直翻起来,柱子似的。碎片把那些剩下来的树木的枝条都削去了。那个苏联人地躺在那 的方场上,一只手臂枕在脑袋下面,周围是炸弯了的铁器和炸焦了的树木。
老玛利•育乞西看着那战死的兵,看了很久,她很想把这件事告诉什么人。可是附近一带,不用说人,连一个活东西都没有,甚至陪伴她在地窖里过了四天的那一只猫也被刚才炸起来的砖石碎片砸死了。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她不会匍匐前进,也不能快跑。她干脆直着身子,一摇一摆,慢慢地向方场上走去。一段还没有炸断的铁栏杆拦在她前面,她也不打算跨过去。她太衰老了,跨不过去,因此慢慢地绕过了那段铁栏杆,走进了方场。
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打在老妇人的近旁。
她穿过方场,到了那战死的苏联士兵身边,她用力把那尸身翻过来。看见他的面孔了,很年轻,很苍白。她轻轻理好了他的头发,又费了很大的劲把他那一双早已僵硬了的手臂弯过来,交叉地覆在他的胸前。然后,她在他旁边坐了下来。
德国人还在开炮,可是跟先前一样,那些炮弹落得离老人很远。
5.选文中有四处写到德国人的炮火,全文共有六处,有什么作用?
6.在文中空白处填词语,体会用词妙处。
7.当老人看到那战死的兵时,她为什么“想把这件事告诉什么人”?
8.敌人炮火很激烈,为什么老妇人“直着身子”走进方场,表现她怎样的精神?
9.文中有两处对战死的苏联士兵的肖像描写,都是透过老人的眼来写的,试着说出老人心里最想说的话。
(二)
《百合花》片段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翘翘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
“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站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
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紧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惟一的嫁妆。我听了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通讯员也皱起了眉,默默地看着手里的被子。我想他听了这样的话一定会有同感吧!果然,他一边走一边跟我嘟哝起来了。
“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我忍不住想给他开个玩笑,便故作严肃地说:
“是呀!也许她在做姑娘时,起早熬夜,不知多干了多少零活,才积起了做被子的钱,或许她还为了这条花被睡不着呢。可是还有人骂她死封建。……”
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儿,说:
“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已经借来了,再送回去,倒叫她多心。”我看他那副认真为难的样子,觉得又好笑,又可爱。不知怎么的,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他听我这么说,也似乎有理,考虑了一下,便下了决心似的说:
“好,算了。用了给她好好洗洗。”他决定后就把我抱着的被子,通通抓过去,左一条右一条地披挂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
……
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
……
包扎所的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耽搁下来。我不能解除他们任何痛苦,只得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脸洗手。能吃得的,喂他们吃一点;带着背包的,就给他们换一件干净衣裳;有些还得解开他们的衣服,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做这种工作,我当然没什么,可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大家都要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
……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线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脚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
“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线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开给我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里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准备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势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的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年轻人的脸。
10.加点词表现小通讯员什么性格?
11.新媳妇一开始为什么不肯借被子?最后又怎么舍得给小通讯员铺上?谈谈你的理解。
12.她为什么异样地瞟了“我”一眼?
13.新媳妇为什么“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你是如何理解的。
14.请分析结尾画“ ”线的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
15.说说《蜡烛》中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人。(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fú jiào lì pú fú yè
2.袭 屏 鞠 穆 巍
3.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长久流传,永不磨灭。 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精神疲乏,气力使尽,形容极度疲劳。
4.前苏联 西蒙诺夫 老妇人(老玛利•育乞西)象征母亲的眼泪
二、(一)5.敌人的凶残,“方场”区域处在危险的境地,更衬托牺牲战士的勇敢和老妇人不顾危险埋葬战士的爱心。
6.“孤零零”、“毫无遮掩”。“孤零零”一词让人心生爱怜,不忍心让年轻战士独自躺在那里。这也是老妇人行动的原因,说明老妇人极有爱心。“毫无遮掩”体现方场的无险可守,更衬托战士的勇敢和老妇人的不顾危险。
7.看到战死的士兵,老妇人有失去亲人般的悲痛,情感郁积于心,很想说出来。
8.“直着身子”是因为她的年老,不能匍匐,亦不能快跑。这一举动表现老妇人的内心活动:一定要为战死的孩子祈祷、安葬,哪怕牺牲生命!
9.多年轻、多勇敢的孩子,不能让你孤零零地独自在这儿……(意思符合即可)
(二)10.淳朴、可爱,在女同志面前有点腼腆、羞涩、局促。
11.因为被子是她惟一的嫁妆,寄托着最美好的感情,刚过门三天就被借走,有点舍不得,但又想到战士们为人民的解放而流血牺牲,小通讯员的淳朴可爱的举动,让她受到触动,当发现牺牲的战士是小通讯员时,她又毫不犹豫地为他铺上这条凝聚着纯洁美好感情的被子。表现最诚挚、最感人的军民情。
12.表达她对我的劝阻的不满和对小通讯员的怜惜与敬爱,表明只有这样做才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13.她觉得其他人的做法重物轻人,是不能容忍的,因而表现出极大的不满。
14.光艳照人的细节描写,展现新媳妇高尚、圣洁、美丽的心灵,由此使主题升华。
三、15.提示:①从富有爱心的老人上,②从对敌人的仇恨上,③从冒着炮火行动上表现出来的精神。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积累与运用
1.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字。
珐琅( ) 朱lù( ) 晨xī( ) 瞥( )见 箱箧( ) 惊hài( )
2.写出反义词。
文明( ) 干净( ) 朴素( ) 赞誉( )
3.解释下列词语。
①独一无二:
②眼花缭乱:
③不可名状:
④荡然无存:
⑤富丽堂皇:
⑥丰功伟绩:
4.雨果对英法联军的行径是什么态度?表达他怎样的感情?
二、阅读
比较比较阅读
(甲)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乙)这一带废墟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一部分。从东到西,有圆形的台,长方形的观,已看不出形状的堂和小门的方形的亭基。原来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称西洋楼。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多年前,初来这里,曾想,下次来时,它该下沉了罢?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但是每次再来,它还是停泊在原野上。远瀛观的断石柱,在灰蓝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着,显得四周那样空荡荡,那样无依无靠。大水法的拱形石门,依然卷着波涛。观水法的石屏上依然陈列着兵器甲胄,那雕镂还是那样清晰,那样有力。但石波不兴,雕兵永住,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时间在这里,如石刻一般,停滞了,凝固了。建筑家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的遗迹,又是什么呢?凝固了的历史么?看那海晏堂前(也许是堂侧)的石饰,像一个近似半圆形的容器,年轻时曾和几个朋友坐在里面照相。现在石“碗”依旧,我当然懒得爬上去了,但是我却欣然。因为我的变化,无非是自然之功罢了。我毕竟没有凝固。
对着这一段凝固的历史,我只有怅然凝望。大水法与观水法之间的大片空地,原来是两座大喷泉。西行可见一座高大的废墟,上大下小,像是只剩了一节的倒置的金字塔。悄立“塔”下,觉得人是这样渺小,天地是这样广阔,历史是这样悠久――
……
5.甲文是雨果笔下的圆明园,可谓富丽堂皇,作者为什么将它写得这样美?
6.乙文这一带废墟指的是什么地方?
7.甲文乙文感情基调、语言风格有何不同?
8.怎样理解“凝固的历史”“我”为什么“怅然凝望 ”?
9.体会文中画“ ”的句子,就乙文主旨谈点看法。
三、写作
10.《给雨果先生的一封信》(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fà lán�� 鹭 曦 piē qiè 骇
2.野蛮 肮脏 华丽 贬低
3.①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②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③不能够用语言形容。④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⑤宏伟美丽,体面气派大。⑥伟大的功绩。
4.雨果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给予强烈的谴责和辛辣讽刺。对被侵略、被掠夺者表示巨大的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5.是想表明,富丽堂皇的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艺术品,它的被劫掠,更暴露侵略者贪婪无耻。
6.被劫掠、焚毁的圆明园的残存遗迹――长春园一带。
7.甲文带有热情赞美,极力渲染,语言富于想像,辞语华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乙文带有凝重深沉之感,语言形象,尊重现实感受。
8.这遗留下来的当年的遗迹上,镌刻着侵略者肆意妄为的痕迹,记载着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事实。因作者为这尘封着的凝固的历史的废墟,长期没有变化而失望,总企望能看到废墟之上建立起――富强的新国家。
9.对这些残存的事物的描写,表现出只有深刻意识到中国历经沧桑的历史文化,才能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10.(略)
亲爱的爸爸妈妈
一、积累与运用
1.注音。
悼( )念 蜿蜒( )( ) 屹( )立
恍惚( ) 荒谬( ) 憧憬( )( )
2.请根据拼音填汉字。
杀lù liáo 绕 裤dōu 盟shì
3.请根据原文填空。
① 风 。 雨 。天 。地 。
②历史 , ,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 、真实而 的画面。
③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没有仇恨,没有 ;只有 ,只有 ,只有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 了。
4.安格尔写下:“黑色在这儿也太明亮了……”,以这句话作引子,谈谈自己的读后感想。
二、阅读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老年、青年、孩子们,一群群涌向那青青山坡――那儿就是1941年10月21日300个孩子被纳粹集体残杀的地方。
南斯拉夫小说家莫马•迪密其为我撑着雨伞,我们在窄窄的山路上边走边谈。
“自从1945年起,每年10月21日,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克拉库耶伐次,悼念被纳粹杀死的300个孩子。”莫马告诉我。
“纳粹为什么要选克拉――”
“克拉库耶伐次。”
“克拉库耶伐次。纳粹为什么要选这个小城杀人呢?”
“克拉库耶伐次是我们塞尔维亚的中心。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为什么呢?”
“纳粹要灭种呀!孩子们就从课堂里被抓走,还有十几位老师。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
雨哗哗地下。山路上的人,在伞下低着头,朝圣一般向山上走。走不完的人,望不断的路。
“7000多人呀!”莫马继续告诉我,“一天之内,全杀光了!尸首染红了350多亩的土地。每年这一天,我们到这儿来纪念他们。诗人,画家,雕刻家,剧作家,演员,音乐家――各种艺术家,用各种艺术作品来纪念他们。你看!”莫马指着前面。我们在蜿蜒的山路上一拐弯,只见一座巨大的白色V形石雕屹立在山坡上。
“那V形石碑象征被害孩子们的班级――五年级。”莫马说,“孩子们就在那儿被纳粹杀死。”
人已满山满谷。人潮仍沿着山路泻下。白色石雕边浓烈的色彩一抹一抹漫开去――孩子们仍不断涌来。他们正站在47年前300个孩子发出最后一声呼唤的地方:“亲爱的爸爸妈妈!”
“华苓,跟我来!”莫马挽起我手臂,带我到站在人群最前面的两位老人面前。他们头发斑白,脸色肃穆,定定望着笼罩山谷的V形石碑。“这是孩子中仅有的两位生还者。”莫马向我介绍那两位老人。
我恍惚了一下,紧紧握住他们的手。老人眼神木然,仿佛眼前的景物已不存在,他们又回到半个世纪前的世界中去了。
地上的人已老,地下的仍是儿童。但在这一刻,他们又在一起了。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
这是历史事实。但是,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5.“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这一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6.“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为什么“全是……”?表现什么情感?
7.读到“地上的人已老,地下的仍是儿童。但在这一刻,他们又在一起了。”你是怎样想的?
8.阅读后两自然段,谈谈应当怎样看待历史,怎样面对未来的现实社会?
三、作文
9.以《美丽又沉重的记忆》为题,写篇400字的读后感。
参考答案:
一、1.dào wān yǎn yì hū miù chōn�� jǐn��
2.戮 缭 兜 誓
3.①凄 苦 昏 暗 ②现实美丽 荒谬 ③愤怒 悲哀 记忆 警告 屠杀
4.只要言之成理,谈出感想即可。
二、5.用四个独词句加重天气给人的凝重感,衬托人物凭吊遇难者的沉痛心情和感受,也再现纳粹屠杀无辜人民的悲惨场景。
6.强调纳粹极端残忍,极端野蛮的要灭绝种族的暴行,表现愤慨及对人民的同情。
7.幸存者在陵墓前回顾沧桑岁月所发出的感慨,表达对长眠地下的遇难伙伴们的深切怀念。
8.这段悲惨的历史是泯灭人性的,人类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历史昭示:不要让历史重演,正直善良的人们团结起来,珍惜和平,反对战争,竭力去维护和平安定。
参考资料: http://www.jxkp.com/ShowNews_289371.html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11111
2024-11-15 广告
2024-11-15 广告
作业指导书是一种专门编写的指导性文件,用于完成某一项或同一类型的工作。它是根据设计图纸、制造厂说明书、相关的验评标准、编写人员现场所积累的施工经验以及成熟实用的施工工艺所编写的。定义和作用作业指导书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组成部分,主要用于阐明...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11111提供
展开全部
呃...抱歉,我今年才七年级
你可以自己做的,没有必要依靠答案
答案也是人写的李薯灶
只要你将自己的手液理解写上去
也能作为标准答案的
最后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语文学习是不断积累、练习和运用的
为明哪扮年的中考加油!
你可以自己做的,没有必要依靠答案
答案也是人写的李薯灶
只要你将自己的手液理解写上去
也能作为标准答案的
最后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语文学习是不断积累、练习和运用的
为明哪扮年的中考加油!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