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语言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由“单纯的机器语言”到“汇编语言,相对机器语言,已经有简单人类语言来标示指令或者数据,相对容易很多”至“高级语言,相对机器语言,高级语言已经有几乎是以人类语言来标示指令或者数据了”到最后“更高级的语言,高级语言进一步发展,就是目前我们都在使用的各种形形色色的计算机语言了”。
第一代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
采用电子管作基础元件;
使用汞延迟线作存储设备,后来逐渐过渡到用磁芯存储器;
输入、输出设备主要是用穿孔卡片,用户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系统软件还非常原始,用户必须掌握用类似于二进制机器语言进行编程的方法.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采用晶体管制造的电子计算机。国外第二代电子计算机的生存期大约是1957-1964年。其软件开始使用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语言,如fortran、algol等。中国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于1967年制成,运算速度为每秒五万次。
第三代计算机即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64-1971)。特征是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每片上集成一千个逻辑门以内)SSI(Small Scale Integration)、MSI(Medium-Scale Integration)来构成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主存储器采用半导体存储器。运算速度可达每秒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基本运算。在软件方面,操作系统日趋完善。
第四代计算机是指从1970年以后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为主要电子器件制成的计算机。例如80386微处理器,在面积约为10mm X l0mm的单个芯片上,可以集成大约32万个晶体管。第四代计算机的另一个重要分支是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