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春秋战国及秦汉最常见的长兵器
它是春秋战国及秦汉最常见的长兵器
“戈”是古代一种兵器,从甲骨文字形看,形似一根长柄上面横着的是戈头。戈头是铜铸的,戈是中国古代一种非常重要的兵器,被大量应用,应用的时间很长,从商代、周代到春秋、战国,甚至一直到秦汉还很常用。除了铜铸的戈,也有石戈和玉戈,但就不是实战兵器配盯了,或是随葬的明器或是礼器。
“戈”在博物馆里属于很常见的文物。商周时期曾经大量铸造过青铜戈,几乎是当时军队的必备武器。戈是长兵器,用来钩杀,又称为“勾兵”。完整的戈是把青铜的戈头装在六尺六寸长的“柲”上。“柲”,说通俗点就是戈的柄,一般是木制所以现在已经见不到商周时期的柲,因为时间太长都腐朽了。现在在博物馆里看到的戈,其实只是一件完整的戈的青铜戈头。
从兵器的角度来讲,青铜兵器分为进攻型和防守型。进攻型的兵器应该短,防守型的兵器就长。因为进攻的时候往往敌人近在眼前,短兵器对于近身战比较适用。防守则不能让敌人接近,这样的话兵器就要长才有作用,把敌人隔离在一个安全距离之外。如果按照这个道理来讲,“戈”这种长兵器就属于防守型兵器。但是戈的钩杀功能以及长兵器的优势,实际上让“戈”作为进攻型武高慧器毫不逊色。
除了作为兵器,戈当然也会毫无例外地被用作礼器。最早的玉戈可追溯培念和到距今五千年前的凌家滩墓葬出土实物,以及距今四千多年的二里头时期。毫无使用痕迹的玉戈可能是作为仪仗器和随葬明器存在。有一句大家熟知的俗语叫作“化干戈为玉帛”,大家都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将战争、争斗转化为友好、和平。
“干”和“戈”,都是武器,“干”指盾牌,“戈”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主要长兵器。用“干”和“戈”来指代战争、争斗。“玉帛”分别指“玉”和“帛”,“玉”是指代表祥瑞和信誉的玉制礼器。“帛”是指珍贵的丝帛。“玉帛”的含义比较丰富,可以是祭祀用的祭品;还可以指代财富;玉帛也是古代邦国之间表示友好交往的礼物。
比如古代祭祀、会盟、朝见都会用到圭璋和束帛作为互相聩赠的礼物。基于玉帛所使用的这些范围,玉帛被当作和平友好的象征。“戈”是带着杀伐气和血腥气的。“化干戈为玉帛”则是用祥瑞、友好替换血腥的杀伐。
《楚辞》有一首诗歌叫作《国殇》描写了古代战争的激烈场面,其中有一句“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gǔ]兮短兵接。”
“吴戈”是指吴地铸造的戈,因为制作精良,所以用“吴戈”来指代特别锋利的武器。
“犀甲”是指犀牛皮制的甲,质地特别坚硬,防护力很好。这句诗里的“车”指的是战车,商周时期盛行车战。一乘战车上三个位置,包括御车者、持弓者、持戈者。而每一乘战车还要有徒步的士兵跟随,可能是十个士兵、几十个或是几百个不等。所以一乘战车是一个作战单位。
从这句诗的描写仿佛能看到千乘大国兵车作战时,战士披坚执锐,当敌国之间两车相错时近战用锐利的短兵器又互相攻击的情景。
2024-11-25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