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打造狼性团队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很多的人都会有这样的认为以前自己所干的工作大部分是单打独斗的,忽略了团队的作用和重要性。满脑子的个人英雄主义,觉得自己可以做完做好任何事情,很片面的认为只要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忽略了与同事的协作和沟通,忽略了团队目标。团队的合作意识很差,看不出来一点大家经常挂在嘴上的团队精神。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今天的企业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外部竞争更加激烈,市场环境更加严峻,客户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企业必须实现自身业务与文化的转型,才能提高竞争力;单靠个人的能力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团队,需要一只狼性的团队,需要一只执行力的团队,需要完成“个人成功学”向“组织成功学”的转变,这不是说英雄主义精神已经不需要了,而是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英雄主义的牺牲精神,就是当企业面临着困难的时候,要有牺牲个人利益的精神,要有为了企业的发展可以先放下个人利益的精神,这样一来每个人都变成了英雄,这样我们的企业团队就变成了英雄团队,是就企业管理中最常说的狼性团队。不是很多人所说的“现在的企业不需要个人英雄主义了。”怎样才能打造一只狼性的团队,怎样才能提高团队的执行力,怎样才能让员工从“个人成功学”向“组织成功学”去转变呢?现在我发表几点自己的想法:一、修炼商业人格:没有商业人格就没有执行的团队,就没有职业化的根本。很多行业的性质决定了他们是个自由的职业人,干过的地方很多,没有固定的场所和单位,他们是现实主义者,集体的观念不是很强烈,更谈不上团队的建设和合作。因为每个人都要适应很多的岗位,也就是角色都会改变,角色改变思想就必须要改变,要不就无法适合不通的岗位。怎样转变角色和思想呢?最重要的是商业人格的修炼。商业人格的树立是需要自我修炼的,是一个自我认识的提高和思想深化的过程,是一个人格重新洗牌的结果。主要从四方面来修炼自己的商业人格: 1)对客户:要结果,不要理由 客户只会为结果买单,只会为价值付款,不会为你的辛苦付钱,更不会为你的理由付钱。客户是挑剔的,甚至有时是刁难的,但是这都不是你不提供合格结果的理由,具有商业人格的公司,从来不是以客户的宽容来维持自己的生意,而是依靠提供过硬的品质和服务,来赢得持续的订单,在客户面前只讲结果,不讲理由,用独立的人格获得客户的尊重。对自己的内部客户——自己的同事、老板。也要尽职尽责,做结果不做任务,不能完成差事、例行公事、应付了事。要有外包思维,创造有价值的结果去交换老板的工资。要对自己所接受的工作作出承诺,要勇于接受上级的监督检查,要敢于承担责任,不要对自己的失败找借口,不要掩盖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部门之间不能扯皮,责任不能推诿。也不要放大自己的成绩,要实事求是,要在教训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 2)对上级:要价值,不要讨好 依赖人格的典型表现之一就是看领导的脸色行事,而不是按照领导提出的原则和结果定义去办事,这些人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了观察领导脸色上,用在了如何讨好领导,让领导欢心上,而没有用在如何为领导提供结果和价值上。树立团队的商业人格,领导很关健,对那些只会拍马屁,不会拿结果的员工要批评,要反对,请他们拿出结果。我们要时刻记住,10个做价值的员工不一定让企业赚到钱,但是10个会讨好的员工一定会让企业垮下去。对那些有领导潜质的员工,要培养,打掉他们对领导的依赖感,学会独立地思考与行动。 3)对同事:要对事,不要对人 人对人,累死人;事对事,才省事。人与人之间的江湖恩怨是执行力的大敌,当我们一讨论某个问题的时候,就自觉不自觉地与那个人的某些个性特征,或者一些性格上的毛病联系在一起了。时间一长,大家都成了性格分析专家,大量的时间去研究某个人的性格与心理,然后毫无依据地为这些人下结论,这样同事之间就造成了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对工作不利对自己不利,到头来是两败俱伤。 管理是科学。组织心理学、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的重要学科,不同性格的优化组合,群体行为规律性的把握,对团队建设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是我们管理者应当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管理企业,人是第一要素,管理主体是人,管理对象也是人,管理是通过对人的管理,最后创造出一流的产品与服务,这是管理的正向思维;关键是创造一流产品与服务的人是怎么来的呢?一种思维是通过人对人的管理来的;另一种思维是通过对事的管理来的。我主张后者,就是用人们做出的结果去说理,去改变、培养或淘汰人。具体讲,就是要拿事儿说话,用结果去教育人,用客观的事实与数据去说服人或者改变人,在事实与数据的基础上去淘汰人或提拨人,不要拿人的性格、心理或自己主观的判断去说话,如果那样,简单的事情就会变得无比复杂。就是要用机制去管理人,不要用人猜人去管理人,如果管理者靠揣摩人心做管理,不是管理者累死,就是员工冤死。要求不同性格的人要按制度办事,规范大家的行为,改变不良的习惯,人与人之间要团结不要扯皮推诿,要求大同存小异,工作上的事情不要掺杂个人感情,要以大局为重。分工负责制,分工不分家,发扬团队精神,目标一致,及时沟通,化解矛盾,发挥个人的长处,扬长避短,干好工作,作出结果。 4)对自己:要原则,不要人情 组织中的人,相互有协助,也有制约,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就是制约,管理的过程,就是组织是在制约中求得均衡发展的过程,包括检查,监督、提醒、要求回馈等,比如,会计与出纳就是制约;采购与生产也是制约;技术与销售也是制约……,管理无处不在,制约也无处不在。这其中就有了两个管理要素,一是人,二是制度。员工是根据公司的制度去做事,当一个人的执行与制度的要求不一致时,另一个相关的人,要么要求他坚持制度,与自己在制度上合作,结果是满足客户的需求;要么就是送人情,漠视不管,或放宽标准,结果是用同事之间的小面子,损害了客户(包括外部客户和内部客户)的大面子。坚守制度,可能会得罪人,但是如果不坚守制度,一定会得罪人,这个人就是客户,如果客户得罪了,不会再给我们回报,我们团队的利益最终也会受到损害,所以,让我们以团队的利益和客户的利益的名义告诉我们,多讲大原则,少讲小人情,才是对团队对同事的最大人情。 所以一定要严格自律,认真工作,不要抱怨而要改变自己,要勇于接受和相互监督,要认真听从不同的建议,要敢于提意见,也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要偏激也不要固执。要有归零和空杯的心态,要谦虚不要骄傲自满。一定要靠原则办事,靠结果交换。 二、培养员工的职业化 职业化的核心是商业人格、是执行团队的基因。没有职业化的素养就没有标准化的流程和规范,没有标准化的流程和规范就不会创造有价值的结果。职业化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使员工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也就是要求大家做事要按规矩来,做好、做的规范。使自己在角色上转换,在思想上到位,一个职业化程度高的员工,他能在进入企业的较短时间内,严格按照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使自己的思想、语言、动作符合自己的身份。也就需要部门在员工的培训和思想教育上下功夫,让大家转变认识,进入角色,提高职业化素养。职业化员工的核心目标是客户满意。总是准备提供超过客户期望值的服务。这里的客户包括上司、同事、下属和生意场上的客户. 作为职业人,必须知道只有团队协作,才能够提供高标准的服务。职业人士是注重团队合作的专业人士。尤其是在分工越来越细的现代社会,团队协作就更应该被强调。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